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本文在新的评价理念的指导下,尝试将多元评价、形成性评价、多维评价等各种评价引入课堂,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评价;教学;课堂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育思想和计划的过程,是教育体系的一个基本的反馈机制,具有导向激励、反馈调控、坚定选拔等多方面的功能,它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新的课程改革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可见,评价的功能要侧重在学生的发展上,为了实现这一功能的转变,评价的主体、对象、内容、方法,结果都要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为此,在新的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在教学中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将各种评价引入课堂。
一、由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多方面的,它包括知识、智力、人格、非智力、个性等方面,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目标也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那么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就不应该是片面的、单一的。为此,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的评价就采用了学业成绩的多维评价模式,把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这样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目标,建立信心。
教学中教师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自学,并根据他们的回答做出及时、全面的评价,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每个学生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使他们在不同层次上提高了自己知识水平,这就真正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
二、由重终结性评价转向重形成性评价
所谓终结性评价是对一段工作后或一项活动后的结果的评价。所谓形成性评价(也叫过程评价)是对评价的对象在向终级目标努力工作的过程的评价。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評价中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评价、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评价等。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校老师设计了小小的评价表,学生在填表时可以这样填:学习情况好用“㊣”表示,不好用“№”表示;学习时遇到问题了用“★”表示,没遇到问题用“☆”表示;如果遇到的问题被解决了用“*”表示,没有被解决用“¤”表示,并以表中“㊣”、“☆”、“*”的多少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在学完一课时不用马上填写这个表,他们可以在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时候填写。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自评,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同时通过这样的评价还可以直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以便更好的引导施教,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三、由教师评价转向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的评价相结合的评价
(一)课堂上的自我评价,生生评价与教师评价
传统教学中,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一般都是由教师评价学生,缺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学中的评价不应成为教师的专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权利下放,提倡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以及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即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即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有效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的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为此,在课堂上我逐步引入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得评价的模式不再单一。
(二)课堂外的家长评价
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让家长参与评价,一方面,使他们能更直观的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他们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表现情况,让他们为自己孩子的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而感到自豪;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中的不足,让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合力,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学生每次考完试后,不论他们是考得理想还是糟糕,老师都会以书面的形式(有针对性的选择)向家长汇报,然后由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做一下简单的评价,同时把孩子在家的表现汇报给老师,这样老师与家长互相了解了孩子在校和在家的情况,通过老师与家长的配合,取长补短必然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我们共同希望看到的。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出现,随着对新课改各种理论的学习,我们深知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新课程改革的评价,力求把它发挥到最好,从而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金舒晟.以有效评价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J].现代教学,2016(21):21-22.
[2]孙玉慧.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J].学周刊,2013(18):97-97.
[3]刘健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源动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4(9):240-240.
关键词:评价;教学;课堂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育思想和计划的过程,是教育体系的一个基本的反馈机制,具有导向激励、反馈调控、坚定选拔等多方面的功能,它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新的课程改革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可见,评价的功能要侧重在学生的发展上,为了实现这一功能的转变,评价的主体、对象、内容、方法,结果都要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为此,在新的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在教学中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将各种评价引入课堂。
一、由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多方面的,它包括知识、智力、人格、非智力、个性等方面,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目标也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那么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就不应该是片面的、单一的。为此,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的评价就采用了学业成绩的多维评价模式,把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这样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目标,建立信心。
教学中教师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自学,并根据他们的回答做出及时、全面的评价,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每个学生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使他们在不同层次上提高了自己知识水平,这就真正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
二、由重终结性评价转向重形成性评价
所谓终结性评价是对一段工作后或一项活动后的结果的评价。所谓形成性评价(也叫过程评价)是对评价的对象在向终级目标努力工作的过程的评价。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評价中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评价、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评价等。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校老师设计了小小的评价表,学生在填表时可以这样填:学习情况好用“㊣”表示,不好用“№”表示;学习时遇到问题了用“★”表示,没遇到问题用“☆”表示;如果遇到的问题被解决了用“*”表示,没有被解决用“¤”表示,并以表中“㊣”、“☆”、“*”的多少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在学完一课时不用马上填写这个表,他们可以在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时候填写。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自评,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同时通过这样的评价还可以直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以便更好的引导施教,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三、由教师评价转向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的评价相结合的评价
(一)课堂上的自我评价,生生评价与教师评价
传统教学中,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一般都是由教师评价学生,缺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学中的评价不应成为教师的专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权利下放,提倡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以及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即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即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有效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的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为此,在课堂上我逐步引入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得评价的模式不再单一。
(二)课堂外的家长评价
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让家长参与评价,一方面,使他们能更直观的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他们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表现情况,让他们为自己孩子的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而感到自豪;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中的不足,让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合力,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学生每次考完试后,不论他们是考得理想还是糟糕,老师都会以书面的形式(有针对性的选择)向家长汇报,然后由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做一下简单的评价,同时把孩子在家的表现汇报给老师,这样老师与家长互相了解了孩子在校和在家的情况,通过老师与家长的配合,取长补短必然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我们共同希望看到的。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出现,随着对新课改各种理论的学习,我们深知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新课程改革的评价,力求把它发挥到最好,从而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金舒晟.以有效评价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J].现代教学,2016(21):21-22.
[2]孙玉慧.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J].学周刊,2013(18):97-97.
[3]刘健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源动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4(9):24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