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物理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物理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物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物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物理;不同的人在物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枯燥乏味的“满堂灌”的教法要更新,教师应以人为本,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怎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通过做实验激活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是进行探究的灵魂。很多物理现象,如果补充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试一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学生能体验到物理过程的内在美和探究乐趣。如讲声现象时,我提出这样一道题:给开水瓶灌水时,发出声音的音调是逐渐变高还是逐渐变低?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音调变高了。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分析:声音是靠空气的振动发出的。当往水瓶里灌的水越多,则空气柱越短,空气的振动频率越高,学生恍然大悟。学了光的反射成像后,我让学生把家里的金属勺拿来用作凹面镜和凸面镜观察。看到了放大的虚像和缩小的虚像,学生感觉特别有趣。用一个皮碗吸在课桌壁上挂衣服或钥匙等来探究大气压的作用,学生无不感到快乐。实践表明,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训练是调动学生动手和动脑积极性的一项有效措施。教师要力使学生感到设计性实验有探索价值和有设计的必要,并能引起兴趣,能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实验设计应注意联系教学实际,要从学生及实验的具体情况出发,通过启发引导,注意控制实验进度,降低思维台阶,逐步提高设计水平,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虽然物理实验中大部分的现象和规律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未知的。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把“发现”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发现”的主人,让他们充分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及科学发现的喜悦,从而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独立思考是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条件。只有通过经常的独立思考活动才能形成独立思考,进行物理实验,就是独立思考的一种有效形式。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推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位置。
二、巧模拟探究物理规律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有些规律可以用实验再现,有些规律却不能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再现,但可以用模拟实验来展示。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时,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感受很少,我用地球仪代替地球,用乒乓球代替月亮,用幻灯机的光源代替太阳来再现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效果非常好。又如在讲述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时用呼吸动作来模拟其工作过程,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吸气和压缩相当于两个冲程,做功和排气又相当于两个冲程。自制滑动变阻器模型来展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模拟因短路事故造成的火灾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音等,这些媒体信息具有主动性和交互性。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教育教学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于辅助教学的人机交互功能很强的教学软件。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多数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认真地总结得出来的,人们无论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还是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都离不开这一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然而,单靠观察和实验,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因为很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如关于分子运动及原子结构的知识,大气压强的知识,电、磁等场知识,光、声等波的知识。这些物理知识所涉及的物质都是肉眼看不见的,也就无法直接观察到了。牛顿第一定律等规律所描述的则是一种用实验根本无法验证的理想情况。我认为,如果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究与物理教学研究整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这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重大问题。之所以如此,这也是由多媒体课件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具体而言,它有如下一些鲜明的特点和作用。
1.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而且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等。
2.强大的吸引力。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其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省时高效。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和以前传统的“黑板 粉笔”的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以其特有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使课堂教学更显直观生动,更加容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能够取得以前传统教学辅助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形象、直观,扩展每堂课的知识容量,在用到某一板书或板图时,教师只需要用鼠标轻轻一点即可,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相当美观,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
4.实现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输,使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或教师能够同时拥有无限的信息来源,以便实现教学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四、由教学单向传授方式向师生互动学习方式转变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束缚,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作为知识的权威凌驾于学生之上,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动“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单向传授,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必须建立起师与生、教与学的新型关系和双向互动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具有平等性、民主性和互动性。教学活动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课堂上师生是平等的,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思维,单靠教师的机械灌输,“包办”学生学习,学生的认知是难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采取多种措施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结合教学内容多设置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不讲,能让学生思考得出的结论教师不要过早定论,对发言的学生多指导、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亲情,对学习的热情,对思考的激情,从某种意识上说,这就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枯燥乏味的“满堂灌”的教法要更新,教师应以人为本,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怎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通过做实验激活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是进行探究的灵魂。很多物理现象,如果补充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试一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学生能体验到物理过程的内在美和探究乐趣。如讲声现象时,我提出这样一道题:给开水瓶灌水时,发出声音的音调是逐渐变高还是逐渐变低?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音调变高了。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分析:声音是靠空气的振动发出的。当往水瓶里灌的水越多,则空气柱越短,空气的振动频率越高,学生恍然大悟。学了光的反射成像后,我让学生把家里的金属勺拿来用作凹面镜和凸面镜观察。看到了放大的虚像和缩小的虚像,学生感觉特别有趣。用一个皮碗吸在课桌壁上挂衣服或钥匙等来探究大气压的作用,学生无不感到快乐。实践表明,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训练是调动学生动手和动脑积极性的一项有效措施。教师要力使学生感到设计性实验有探索价值和有设计的必要,并能引起兴趣,能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实验设计应注意联系教学实际,要从学生及实验的具体情况出发,通过启发引导,注意控制实验进度,降低思维台阶,逐步提高设计水平,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虽然物理实验中大部分的现象和规律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未知的。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把“发现”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发现”的主人,让他们充分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及科学发现的喜悦,从而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独立思考是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条件。只有通过经常的独立思考活动才能形成独立思考,进行物理实验,就是独立思考的一种有效形式。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推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位置。
二、巧模拟探究物理规律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有些规律可以用实验再现,有些规律却不能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再现,但可以用模拟实验来展示。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时,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感受很少,我用地球仪代替地球,用乒乓球代替月亮,用幻灯机的光源代替太阳来再现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效果非常好。又如在讲述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时用呼吸动作来模拟其工作过程,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吸气和压缩相当于两个冲程,做功和排气又相当于两个冲程。自制滑动变阻器模型来展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模拟因短路事故造成的火灾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音等,这些媒体信息具有主动性和交互性。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教育教学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于辅助教学的人机交互功能很强的教学软件。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多数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认真地总结得出来的,人们无论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还是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都离不开这一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然而,单靠观察和实验,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因为很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如关于分子运动及原子结构的知识,大气压强的知识,电、磁等场知识,光、声等波的知识。这些物理知识所涉及的物质都是肉眼看不见的,也就无法直接观察到了。牛顿第一定律等规律所描述的则是一种用实验根本无法验证的理想情况。我认为,如果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究与物理教学研究整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这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重大问题。之所以如此,这也是由多媒体课件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具体而言,它有如下一些鲜明的特点和作用。
1.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而且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等。
2.强大的吸引力。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其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省时高效。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和以前传统的“黑板 粉笔”的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以其特有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使课堂教学更显直观生动,更加容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能够取得以前传统教学辅助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形象、直观,扩展每堂课的知识容量,在用到某一板书或板图时,教师只需要用鼠标轻轻一点即可,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相当美观,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
4.实现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输,使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或教师能够同时拥有无限的信息来源,以便实现教学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四、由教学单向传授方式向师生互动学习方式转变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束缚,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作为知识的权威凌驾于学生之上,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动“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单向传授,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必须建立起师与生、教与学的新型关系和双向互动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具有平等性、民主性和互动性。教学活动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课堂上师生是平等的,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思维,单靠教师的机械灌输,“包办”学生学习,学生的认知是难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采取多种措施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结合教学内容多设置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不讲,能让学生思考得出的结论教师不要过早定论,对发言的学生多指导、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亲情,对学习的热情,对思考的激情,从某种意识上说,这就是教学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