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班主任工作事情繁杂,要求细致,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下面结合自己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
1要准确把握“粗”与“细”的关系
准确把握“粗”与“细“的关系,是加强班级管理、增强学生集体观念、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关键。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宜提出整体要求,不宜太多、太细,这叫作“粗”。一方面这种“粗”是集体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基本要求,它有易于形成班集体。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在形成班集体过程中留有创造与发挥的余地,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正如英国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的:“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不包办,不当“司令”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把集体当作他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培养各种能力的实验场所。但“粗”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抽出更多精力,细心的观察没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思想和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活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细,正是在“粗”的框架下对“粗”的完善与丰富,也是因材施教、造就个性化不可缺少的。
2要正确处理“想”与“干”的问题
教育有法,教无定法。作为班主任,不能拘泥与传统的管理模式,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像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根据后进生特长大胆使用后进生等,都可以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要抓住现象、分析本质、对症下药、寻找规律。想对了之后就要做,要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当然,做的过程也同时要思考原方案的利弊,随时调整、丰富和完善。比如关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对他们的娇惯任性、意志薄弱等弱点,从几个方面入手设计教育方案,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进行树立远大理想、人生观教育;坚持日常生活规律化要求,培养自我约束能力。可是,实践一段后,发现这些活动对另外一部分学生缺乏吸引力,难于把他们完全凝聚在班集体之中。于是又补充了另一种方案,创造磨练意志品格的机会,如开展设置障碍跑、郊游等丰富多采的活动,让学生在困难中锻炼,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要灵活掌握“严”与“活”的标准
尊重学生和关心学生是一种爱,严格要求学生也是一种爱,一种深沉的爱。灵活掌握“严”与“活”的标准,是加强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增强学生向心力的捷径。班主任对学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不迁就,不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是指教师提出要求时要有严厉的面孔,而是指要求应严格,不仅做到切实可行、始终不渝地贯彻到底,而且要严在理中、严中有爱。“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但在管理方法上要“活”。 这是因为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他们的心理、生理、个性等都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学生,由于环境与自身条件的变化,也不会“不变速”前进,所以班主任在工作方法上要灵活变通,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4要适当运用“缓”与“急”方法
“缓”与“急”是班主任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有效方法,运用得当,将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针对学生的心态和个性,做到“缓得适时、急得恰当”。比如对个性倔强、自尊心强的学生应采取“延长教育法”,循序渐进,让他们自我思索、自我对比、自我反省,以达到激发他们“内在驱动力”的目的。如果操之过急往往回使他们丧失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但强调“缓”的作用,并不是说时时处处以“缓”为好。相反,“急”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比如当学生做了一件好事时,他迫切想得到班主任的表扬,如果班主任不能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即使后来再补上,效果也不够理想。
1要准确把握“粗”与“细”的关系
准确把握“粗”与“细“的关系,是加强班级管理、增强学生集体观念、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关键。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宜提出整体要求,不宜太多、太细,这叫作“粗”。一方面这种“粗”是集体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基本要求,它有易于形成班集体。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在形成班集体过程中留有创造与发挥的余地,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正如英国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的:“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不包办,不当“司令”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把集体当作他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培养各种能力的实验场所。但“粗”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抽出更多精力,细心的观察没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思想和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活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细,正是在“粗”的框架下对“粗”的完善与丰富,也是因材施教、造就个性化不可缺少的。
2要正确处理“想”与“干”的问题
教育有法,教无定法。作为班主任,不能拘泥与传统的管理模式,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像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根据后进生特长大胆使用后进生等,都可以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要抓住现象、分析本质、对症下药、寻找规律。想对了之后就要做,要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当然,做的过程也同时要思考原方案的利弊,随时调整、丰富和完善。比如关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对他们的娇惯任性、意志薄弱等弱点,从几个方面入手设计教育方案,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进行树立远大理想、人生观教育;坚持日常生活规律化要求,培养自我约束能力。可是,实践一段后,发现这些活动对另外一部分学生缺乏吸引力,难于把他们完全凝聚在班集体之中。于是又补充了另一种方案,创造磨练意志品格的机会,如开展设置障碍跑、郊游等丰富多采的活动,让学生在困难中锻炼,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要灵活掌握“严”与“活”的标准
尊重学生和关心学生是一种爱,严格要求学生也是一种爱,一种深沉的爱。灵活掌握“严”与“活”的标准,是加强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增强学生向心力的捷径。班主任对学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不迁就,不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是指教师提出要求时要有严厉的面孔,而是指要求应严格,不仅做到切实可行、始终不渝地贯彻到底,而且要严在理中、严中有爱。“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但在管理方法上要“活”。 这是因为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他们的心理、生理、个性等都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学生,由于环境与自身条件的变化,也不会“不变速”前进,所以班主任在工作方法上要灵活变通,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4要适当运用“缓”与“急”方法
“缓”与“急”是班主任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有效方法,运用得当,将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针对学生的心态和个性,做到“缓得适时、急得恰当”。比如对个性倔强、自尊心强的学生应采取“延长教育法”,循序渐进,让他们自我思索、自我对比、自我反省,以达到激发他们“内在驱动力”的目的。如果操之过急往往回使他们丧失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但强调“缓”的作用,并不是说时时处处以“缓”为好。相反,“急”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比如当学生做了一件好事时,他迫切想得到班主任的表扬,如果班主任不能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即使后来再补上,效果也不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