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创新。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与实践;方法;手段
历史学科教育的使命,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要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观念,进行大胆创新。那么,如何进行有效创新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创新多元化的思维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是巧设疑难,激活思路。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在讲授西安事变时,你可以提出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蒋介石曾疯狂追杀共产党,共产党为什么不乘机消灭蒋介石?”学生可能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思维。二是纵横历史,多元思考。为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打开思路,学会全面地观察问题,抓住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进而把握其本质,教学中需注意纵横联系。如,以一国历史为线索,在讲抗日战争时,把“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联系起来思考。又如,以问题为线索,将同类问题或同一时间不同国家间相类似的问题进行比较的横向联系,在讲世界史日本大化改革时,可联系同时期中国唐朝时的政治制度和改革措施来思考;将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经过、结果、意义等联系起来思考。在纵横联系中,会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三是创设情境,拓展思维。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时仅靠教材中的材料是不够的。教师要想办法向学生提供一些与教材有关联、并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新材料,创设新的情境,引导学生去产生新的思维。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有意识地引入最新的史学研究的成果,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在对新观点甄别论证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事实,充分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往往能提出一些新见解、新观点,从而使创新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创新有效的历史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此外,还可以把握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分清两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基本方式(改革和革命),以及矛盾产生、发展、激化和消失的过程。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要看其主要方面,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要一分为二。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三、创新有效的历史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创新是整个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历史教学手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和课程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必须发挥创新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的知识。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因为,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性及创造性的思维,特别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这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考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所采用的历史教学手段必须能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此外,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助网络技术与其它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讲课前要充分准备。不仅是通过语言,还要发掘校本的资源,尽可能地调动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网络信息搜集和查找资料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探究和开发的能力。以达到历史教学创新的目标。
四、创新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服从。这种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关系紧张,有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最后,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创新型教师队伍
教学创新必须依赖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学创新中,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虽然目前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广大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还有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满足不了新时期教学创新的要求,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还有待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组织开放式的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师若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进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教师要灵活改变教学方法,更新理念,依托新型师生关系与优质教师队伍,发展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董佳平.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教育[J]《神州》2019年6期
[2]王磊.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9年2期
[3]罗春荣.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J].《教育界》2019年9期
作者简介:张剑,男,汉族,籍贯:江西德兴人,本科学历,江西省上饶德兴市界田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历史教育。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与实践;方法;手段
历史学科教育的使命,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要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观念,进行大胆创新。那么,如何进行有效创新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创新多元化的思维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是巧设疑难,激活思路。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在讲授西安事变时,你可以提出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蒋介石曾疯狂追杀共产党,共产党为什么不乘机消灭蒋介石?”学生可能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思维。二是纵横历史,多元思考。为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打开思路,学会全面地观察问题,抓住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进而把握其本质,教学中需注意纵横联系。如,以一国历史为线索,在讲抗日战争时,把“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联系起来思考。又如,以问题为线索,将同类问题或同一时间不同国家间相类似的问题进行比较的横向联系,在讲世界史日本大化改革时,可联系同时期中国唐朝时的政治制度和改革措施来思考;将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经过、结果、意义等联系起来思考。在纵横联系中,会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三是创设情境,拓展思维。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时仅靠教材中的材料是不够的。教师要想办法向学生提供一些与教材有关联、并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新材料,创设新的情境,引导学生去产生新的思维。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有意识地引入最新的史学研究的成果,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在对新观点甄别论证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事实,充分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往往能提出一些新见解、新观点,从而使创新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创新有效的历史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此外,还可以把握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分清两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基本方式(改革和革命),以及矛盾产生、发展、激化和消失的过程。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要看其主要方面,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要一分为二。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三、创新有效的历史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创新是整个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历史教学手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和课程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必须发挥创新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的知识。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因为,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性及创造性的思维,特别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这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考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所采用的历史教学手段必须能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此外,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助网络技术与其它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讲课前要充分准备。不仅是通过语言,还要发掘校本的资源,尽可能地调动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网络信息搜集和查找资料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探究和开发的能力。以达到历史教学创新的目标。
四、创新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服从。这种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关系紧张,有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最后,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创新型教师队伍
教学创新必须依赖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学创新中,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虽然目前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广大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还有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满足不了新时期教学创新的要求,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还有待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组织开放式的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师若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进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教师要灵活改变教学方法,更新理念,依托新型师生关系与优质教师队伍,发展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董佳平.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教育[J]《神州》2019年6期
[2]王磊.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9年2期
[3]罗春荣.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J].《教育界》2019年9期
作者简介:张剑,男,汉族,籍贯:江西德兴人,本科学历,江西省上饶德兴市界田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