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备课中,我翻阅了人教版语文教材配备的教参资料,也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这些地方几乎都把焦仲卿定位为一个“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的人。这样的评价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我们分析、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一定不能把他们从所处的历史文化大背景中脱离出来,更不能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现代人的行为习惯去分析和要求他们。否则,再鲜活的人物也会变成一具腐尸,毫无价值。因此,我认为冷静、客观、公正、宽容应该是我们分析评价这些人物时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态度和素质。只有这样,不管时间怎么流逝,社会如何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怎么改变,中华民族那一片璀璨夺目的文学天空才会永远闪耀。
百事孝为先,对父母孝敬是人人必须遵从的礼法规范,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个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读书人也只有恪守儒家思想的教条,才有可能飞黄腾达。焦仲卿自幼熟读经书,儒家思想中禁锢人性的一面不能不给他以桎梏,因此,当个人的感情意愿与封建家长的意愿要求发生碰撞时,淡化、压抑个人感情,屈从于专制家长的权威就应该是他唯一的选择。我再读了课文。这一次,我读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焦仲卿。读到了他在忠于爱情和孝顺母亲这两者之间痛苦徘徊、备受煎熬的无奈和绝望;读到了他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自己和兰芝的幸福生活,面对封建宗法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制度的迫害,一直在勇敢地、一步一步地反抗着。只因为他是一个从小受过良好的儒家文化教育,成年后又在仕途上进取的封建士子,也因为他还是一个由寡母哺育大的儿子,他的这种身份和经历,使他的反抗形式与刘兰芝不同罢了。
故事开始,当兰芝向他倾诉婆婆对自己的百般苛责及自己不堪忍受的痛苦时,仲卿并没有像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男子那样,在婆媳矛盾冲突中,充当沉默不作为,或是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的和事佬角色,而是为保护兰芝、为维护俩人的婚姻爱情毫不犹豫地前去劝说母亲,阻止母亲对兰芝的伤害。他先说明自己并不是一个大富大贵之人,而只是一个贫寒的士子,能够娶到刘兰芝这样美丽贤惠、勤劳持家的妻子已是很幸运了;然后又讲他和兰芝情投意合,感情深厚,要一生相伴相随;最后竟反守为攻,指责母亲为什么在兰芝品行无偏斜的情况下,刻薄地对待她?这是多么明确的态度,多么鲜明的情感倾向,又是对专制家长多么有理有节有力的反抗方式!接下去,当焦母粗暴严厉地拒绝他的要求,并用为他再娶美女的条件进行怀柔时,焦仲卿非但没有在焦母的威吓利诱下退缩,反而更进一步抗争,以终身不娶反抗母亲的家长专制,在封建礼教控制下的社会是不“尊亲事孝”的行为,是会让自己背上有违人伦道德的罪名的。这难道不是最直接的,也是极有勇气的反抗吗?我们不能要求生活在东汉末年、读的是“四书”“五经”的焦仲卿,为了维护他和刘兰芝的婚姻爱情,能够带着兰芝脱离母亲去独立生活,或者绝情地和母亲断绝关系。焦仲卿在反抗封建家长破坏他的婚姻爱情时,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直言劝谏、据理力争,直至以终身不娶反击。
当专制、冷酷的焦母失去理智,一意孤行时,焦仲卿转而希望通过“冷处理”的方式淡化婆媳二人的矛盾:他劝慰兰芝暂且回娘家住一段时间,希望通过分离消除焦母对兰芝的敌视,使焦母回心转意。这样的妥协,不是软弱和怯懦,而是为守护俩人婚姻爱情所采取的既主动又理智现实的行动。
爱情和婚姻从来就不是两个人的事,尤其在礼教制度非常严格的东汉末年。它关系到两个家庭,两个家族,甚至关系到两个阶层,整个社会。当诸多复杂的社会关系相互制约和抗衡的时候,爱情在他们中间拼命挣扎。可如此纯洁脆弱的爱情又如何承受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撕扯和重压?最后它只能支离破碎地成为可怜的牺牲品。
我们分析、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一定不能把他们从所处的历史文化大背景中脱离出来,更不能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现代人的行为习惯去分析和要求他们。否则,再鲜活的人物也会变成一具腐尸,毫无价值。因此,我认为冷静、客观、公正、宽容应该是我们分析评价这些人物时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态度和素质。只有这样,不管时间怎么流逝,社会如何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怎么改变,中华民族那一片璀璨夺目的文学天空才会永远闪耀。
百事孝为先,对父母孝敬是人人必须遵从的礼法规范,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个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读书人也只有恪守儒家思想的教条,才有可能飞黄腾达。焦仲卿自幼熟读经书,儒家思想中禁锢人性的一面不能不给他以桎梏,因此,当个人的感情意愿与封建家长的意愿要求发生碰撞时,淡化、压抑个人感情,屈从于专制家长的权威就应该是他唯一的选择。我再读了课文。这一次,我读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焦仲卿。读到了他在忠于爱情和孝顺母亲这两者之间痛苦徘徊、备受煎熬的无奈和绝望;读到了他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自己和兰芝的幸福生活,面对封建宗法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制度的迫害,一直在勇敢地、一步一步地反抗着。只因为他是一个从小受过良好的儒家文化教育,成年后又在仕途上进取的封建士子,也因为他还是一个由寡母哺育大的儿子,他的这种身份和经历,使他的反抗形式与刘兰芝不同罢了。
故事开始,当兰芝向他倾诉婆婆对自己的百般苛责及自己不堪忍受的痛苦时,仲卿并没有像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男子那样,在婆媳矛盾冲突中,充当沉默不作为,或是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的和事佬角色,而是为保护兰芝、为维护俩人的婚姻爱情毫不犹豫地前去劝说母亲,阻止母亲对兰芝的伤害。他先说明自己并不是一个大富大贵之人,而只是一个贫寒的士子,能够娶到刘兰芝这样美丽贤惠、勤劳持家的妻子已是很幸运了;然后又讲他和兰芝情投意合,感情深厚,要一生相伴相随;最后竟反守为攻,指责母亲为什么在兰芝品行无偏斜的情况下,刻薄地对待她?这是多么明确的态度,多么鲜明的情感倾向,又是对专制家长多么有理有节有力的反抗方式!接下去,当焦母粗暴严厉地拒绝他的要求,并用为他再娶美女的条件进行怀柔时,焦仲卿非但没有在焦母的威吓利诱下退缩,反而更进一步抗争,以终身不娶反抗母亲的家长专制,在封建礼教控制下的社会是不“尊亲事孝”的行为,是会让自己背上有违人伦道德的罪名的。这难道不是最直接的,也是极有勇气的反抗吗?我们不能要求生活在东汉末年、读的是“四书”“五经”的焦仲卿,为了维护他和刘兰芝的婚姻爱情,能够带着兰芝脱离母亲去独立生活,或者绝情地和母亲断绝关系。焦仲卿在反抗封建家长破坏他的婚姻爱情时,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直言劝谏、据理力争,直至以终身不娶反击。
当专制、冷酷的焦母失去理智,一意孤行时,焦仲卿转而希望通过“冷处理”的方式淡化婆媳二人的矛盾:他劝慰兰芝暂且回娘家住一段时间,希望通过分离消除焦母对兰芝的敌视,使焦母回心转意。这样的妥协,不是软弱和怯懦,而是为守护俩人婚姻爱情所采取的既主动又理智现实的行动。
爱情和婚姻从来就不是两个人的事,尤其在礼教制度非常严格的东汉末年。它关系到两个家庭,两个家族,甚至关系到两个阶层,整个社会。当诸多复杂的社会关系相互制约和抗衡的时候,爱情在他们中间拼命挣扎。可如此纯洁脆弱的爱情又如何承受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撕扯和重压?最后它只能支离破碎地成为可怜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