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数、英是每一个省高考的必考科目,理所应当在学校教育中受到高度重视,语文一直被认为是唯一一个教学与考试成绩不成线性关系的学科,因此,并没有得到作为国语所应受到的关注。为什么语文教学与高考语文出现脱节现象?为什么许多人平时基本不学语文的同学却也与其他平时努力学习的同学考差不多的成绩呢?为什么语文考试的区分度没有英语大?
从语文这个学科自身的特点上来看,它是一门语言类学科,也就是一种工具性学科,外加它又是我们的母语,从这点上说,语文考试成绩在大多数学生中区分度不大是可以理解的。即使上语文课不认真、不重视语文的学生,他只要与人交流,接触电视电影、看书刊杂志,总之,只要生活在这个汉语的氛围里,他就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汉语的学习。这样长久训练,当升入高中之后,我们的语文水平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即使继续一般性的学习也没有明显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广泛阅读,拓展知识面,已突破暂时的瓶颈。但是由于高考的沉重负担和语文试卷并没有提出太高的要求,使得大家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深入学习,也对已有的成绩有所满足。这种现象在理科生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学生们每天仅仅上语文课听听,下课后勉强完成老师的作业,之后,就一味地扎进数理化的题海里,不再理睬语文,每次考试大家的成绩都相对比较稳定、比较集中,高分虽是凤毛麟角但还是存在的,可是他们多也并不是因为高中语文学习比较努力,更多地是从小学习积淀所致,因此,有人经常笑说高考语文就是考高中之前的积累,高中三年几乎就没有什么明显的提升!语文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更多地是一种能力,它不是短时间努力就能收到明显效果的。
笔者认为要改善语文教学的现状,一方面要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开始,正确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他们拓展知识面的指导,端正对语文学习与高考语文的态度,以提高文学素养为目的学习。另一方面,可是适当扩展高考语文的考试范围,在高考中让课外名作阅读也占一定的比例,为了防止一些运气问题,这一部分的题可以是多道中选做一部分,但是要求学生要有鲜明的看法和观点。此外,我认为语文考试不能仅仅停留在纸笔上,语言是一种运用的工具,重要的在于交流,像普通话测试的考试形式也应该纳入考试范围,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只能写的,不会说的人,我们能说他语文学得好吗?老师可以在教学中组织讨论、朗诵和演讲,甚至是辩论,既丰富了课堂形式,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
还有一点值得指出,就上一定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修养,高考只是一个对学习者的选拔措施,而绝不是终极目标。不能让语文教学只跟高考的指挥棒,也一定不能让学生太功利地去学习。在实习期间,我经常听到学生问,高考语文默写根本就不考现代诗歌,为什么还硬是要我们背呢?听到这些我总是很无奈,也感到很悲哀,难道学习自己的母语,传承自己祖先的文化不应该是一种骄傲与使命吗?于是,我总是说,学习语文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重在积累,能够选入我们教科书里的大多都是精华和经典,我们背诵和理解它们,慢慢积累,最终必能完成一个量到质的飞跃。把它们内化成自己的素养与能力,这才是我们能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为考试而学习,只能成为考试机器。我们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毕竟学校教育就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和一生相比可能不到六分之一,而学习应该是终生的,那么人生还有大半的时间离开学校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时,就培养较高的素养和浓厚的兴趣,以便今后可以有足够的能力主动积极地自主学习。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代代传承的瑰宝,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结晶,作为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好好学习它,并把它推向世界,一曲《中国话》红遍大江南北,也唱出了我们的心声。抓好语文教学,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与高考语文的关系,是教师、学校、社会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从语文这个学科自身的特点上来看,它是一门语言类学科,也就是一种工具性学科,外加它又是我们的母语,从这点上说,语文考试成绩在大多数学生中区分度不大是可以理解的。即使上语文课不认真、不重视语文的学生,他只要与人交流,接触电视电影、看书刊杂志,总之,只要生活在这个汉语的氛围里,他就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汉语的学习。这样长久训练,当升入高中之后,我们的语文水平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即使继续一般性的学习也没有明显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广泛阅读,拓展知识面,已突破暂时的瓶颈。但是由于高考的沉重负担和语文试卷并没有提出太高的要求,使得大家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深入学习,也对已有的成绩有所满足。这种现象在理科生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学生们每天仅仅上语文课听听,下课后勉强完成老师的作业,之后,就一味地扎进数理化的题海里,不再理睬语文,每次考试大家的成绩都相对比较稳定、比较集中,高分虽是凤毛麟角但还是存在的,可是他们多也并不是因为高中语文学习比较努力,更多地是从小学习积淀所致,因此,有人经常笑说高考语文就是考高中之前的积累,高中三年几乎就没有什么明显的提升!语文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更多地是一种能力,它不是短时间努力就能收到明显效果的。
笔者认为要改善语文教学的现状,一方面要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开始,正确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他们拓展知识面的指导,端正对语文学习与高考语文的态度,以提高文学素养为目的学习。另一方面,可是适当扩展高考语文的考试范围,在高考中让课外名作阅读也占一定的比例,为了防止一些运气问题,这一部分的题可以是多道中选做一部分,但是要求学生要有鲜明的看法和观点。此外,我认为语文考试不能仅仅停留在纸笔上,语言是一种运用的工具,重要的在于交流,像普通话测试的考试形式也应该纳入考试范围,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只能写的,不会说的人,我们能说他语文学得好吗?老师可以在教学中组织讨论、朗诵和演讲,甚至是辩论,既丰富了课堂形式,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
还有一点值得指出,就上一定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修养,高考只是一个对学习者的选拔措施,而绝不是终极目标。不能让语文教学只跟高考的指挥棒,也一定不能让学生太功利地去学习。在实习期间,我经常听到学生问,高考语文默写根本就不考现代诗歌,为什么还硬是要我们背呢?听到这些我总是很无奈,也感到很悲哀,难道学习自己的母语,传承自己祖先的文化不应该是一种骄傲与使命吗?于是,我总是说,学习语文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重在积累,能够选入我们教科书里的大多都是精华和经典,我们背诵和理解它们,慢慢积累,最终必能完成一个量到质的飞跃。把它们内化成自己的素养与能力,这才是我们能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为考试而学习,只能成为考试机器。我们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毕竟学校教育就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和一生相比可能不到六分之一,而学习应该是终生的,那么人生还有大半的时间离开学校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时,就培养较高的素养和浓厚的兴趣,以便今后可以有足够的能力主动积极地自主学习。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代代传承的瑰宝,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结晶,作为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好好学习它,并把它推向世界,一曲《中国话》红遍大江南北,也唱出了我们的心声。抓好语文教学,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与高考语文的关系,是教师、学校、社会都需要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