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发展满意”,这是对有效语文阅读教学的诠释。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进行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它肩负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
1.把学习权真正交给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成了教师演出“教案剧”的场所,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教师只顾“教什么”不研究“怎样教”,学生只知“学什么”不掌握“怎样学”。教师没有把学生当作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而是当作可以随意修剪的花草;教师没有把学生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而是当作一种教学阻力。教师独霸课堂的结果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愿学”、“会学”、“能学好”,把学习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思维和学习的主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书让学生自己去读,生字词让学生自己去查,重点难点让学生自己去说,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提,疑惑让学生自己去解,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寻,结论让学生自己去下。
要把学习权真正交给学生,就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教师要讲少点,努力提高讲授的针对性,学生已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教师自己都不明白的话不说,教师自己都不相信的话不说。教师要讲好点,要锤炼语言,讲得深入浅出,好的讲授总是以信息量大、简明、幽默、有文采、逻辑性强而吸引学生。教师还要注重整合和优化生成性问题,师生互动不能远离文本。例如有教师在教《三峡》时,用很多时间去探讨三峡工程的作用、三峡工程对三峡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课堂上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精彩文段的独到见解,表面看上去似有“深度”和“广度”,实际上是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使得语文课丧失了语文味。这种远离文本的做法,在无形之中内耗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是很不可取的。要把学习权真正交给学生,就必须给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展现成果的舞台。新课程的课堂不再只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更多的时候应从台前退到了幕后,教师的使命是为学生提供大量课程资源,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讨论、交流合作。
2.注重自学指导策略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身的活动。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自学,在自学、讨论探究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其实,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最应该、最容易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学的学科。在文学史上有许多世界级的作家如高尔基、马克?吐温,中国的鲁迅、郭沫若等都是自学成材的。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次调查,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教师的讲解?是自学?是读名著?是读参考书?还是读学生作文?出乎意料的是选择教师讲解的比例最低。从中不难看出,老师的辛辛苦苦灌输,实际收效是不多的,学生也是不领情的。
正确的教学策略,应当是尽量让学生自己读书,老师作方法的指导。对学生困惑处予以精要的讲解。正如叶圣陶所说:“国文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去理解他们,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自读呢?
2.1 努力培养自读课文的习惯。要求学生养成以下习惯:读通全文,熟悉基本内容;理清思路,把握文章脉络;理解主旨,把握作者写作目的;学会批注,写出自己阅读感受;提出疑问,学习质疑和探究;找出重要字、词和句子,仔细辨析玩味。
2.2 注重点拨和引导。学生能不能自学好,关键全在老师。读书是学生读的,但都是在老师指导下读的。教师要在点拨和引导上下功夫。
2.3 重视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积累资料,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读书笔记的方法主要有:摘抄作卡片、写读后感、评论等。
3.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所谓主导性,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主要引导作用,教师好比一部剧中的导演,而学生们则是一个个优秀的演员。导演不需要表演,更不能成为主角,所以教師要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们尽情的表演,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和引导。所以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做到眼里始终要有学生,讲在需要讲之处,拨在应该拨之时。教师要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本身是一门综合听、说、读、写能力为一体的基础学科,所以课堂上教师要使学生爱听、想说、会读、能写。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活动,在启而不发时可以将问题生活化,使语文成为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笑话、幽默来活跃气氛。一次,讲到双关修辞,苦于没有好的例子。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一句广告词“这家管不好了”,让学生把玩一语双关的妙处。又有一次,讲病句中的歧义现象,随即想到一个笑话:护士看到病人在病房喝酒,就走过去小声叮嘱说:“小心肝!”病人微笑道:“小宝贝。”爆笑后明白了什么是歧义现象。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能将问题化难为易。上学期在引导学生学习《故宫博物院》时,我想让一位学生上黑板在补充出我所留白的板书,即从课文中找出故宫博物院从南到北的建筑名称。良久,没人敢上来尝试,面对这样的局面,我灵机一动说:“会填哪里填哪里,填一处也行。”于是学生争先恐后,最终完成效果良好。课堂气氛由沉闷转为轻松活跃。教师要始终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并且能控制课堂的节奏。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切为了孩子”。叶澜教授也曾这样说道:“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而这,我想,也正是我们开展语文有效教学的初衷和目的所在。愿我们所有的教师都有效地行动起来,让语文变得更可爱,让学生和我们自己变得更精彩!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进行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它肩负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
1.把学习权真正交给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成了教师演出“教案剧”的场所,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教师只顾“教什么”不研究“怎样教”,学生只知“学什么”不掌握“怎样学”。教师没有把学生当作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而是当作可以随意修剪的花草;教师没有把学生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而是当作一种教学阻力。教师独霸课堂的结果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愿学”、“会学”、“能学好”,把学习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思维和学习的主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书让学生自己去读,生字词让学生自己去查,重点难点让学生自己去说,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提,疑惑让学生自己去解,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寻,结论让学生自己去下。
要把学习权真正交给学生,就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教师要讲少点,努力提高讲授的针对性,学生已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教师自己都不明白的话不说,教师自己都不相信的话不说。教师要讲好点,要锤炼语言,讲得深入浅出,好的讲授总是以信息量大、简明、幽默、有文采、逻辑性强而吸引学生。教师还要注重整合和优化生成性问题,师生互动不能远离文本。例如有教师在教《三峡》时,用很多时间去探讨三峡工程的作用、三峡工程对三峡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课堂上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精彩文段的独到见解,表面看上去似有“深度”和“广度”,实际上是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使得语文课丧失了语文味。这种远离文本的做法,在无形之中内耗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是很不可取的。要把学习权真正交给学生,就必须给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展现成果的舞台。新课程的课堂不再只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更多的时候应从台前退到了幕后,教师的使命是为学生提供大量课程资源,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讨论、交流合作。
2.注重自学指导策略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身的活动。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自学,在自学、讨论探究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其实,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最应该、最容易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学的学科。在文学史上有许多世界级的作家如高尔基、马克?吐温,中国的鲁迅、郭沫若等都是自学成材的。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次调查,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教师的讲解?是自学?是读名著?是读参考书?还是读学生作文?出乎意料的是选择教师讲解的比例最低。从中不难看出,老师的辛辛苦苦灌输,实际收效是不多的,学生也是不领情的。
正确的教学策略,应当是尽量让学生自己读书,老师作方法的指导。对学生困惑处予以精要的讲解。正如叶圣陶所说:“国文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去理解他们,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自读呢?
2.1 努力培养自读课文的习惯。要求学生养成以下习惯:读通全文,熟悉基本内容;理清思路,把握文章脉络;理解主旨,把握作者写作目的;学会批注,写出自己阅读感受;提出疑问,学习质疑和探究;找出重要字、词和句子,仔细辨析玩味。
2.2 注重点拨和引导。学生能不能自学好,关键全在老师。读书是学生读的,但都是在老师指导下读的。教师要在点拨和引导上下功夫。
2.3 重视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积累资料,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读书笔记的方法主要有:摘抄作卡片、写读后感、评论等。
3.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所谓主导性,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主要引导作用,教师好比一部剧中的导演,而学生们则是一个个优秀的演员。导演不需要表演,更不能成为主角,所以教師要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们尽情的表演,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和引导。所以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做到眼里始终要有学生,讲在需要讲之处,拨在应该拨之时。教师要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本身是一门综合听、说、读、写能力为一体的基础学科,所以课堂上教师要使学生爱听、想说、会读、能写。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活动,在启而不发时可以将问题生活化,使语文成为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笑话、幽默来活跃气氛。一次,讲到双关修辞,苦于没有好的例子。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一句广告词“这家管不好了”,让学生把玩一语双关的妙处。又有一次,讲病句中的歧义现象,随即想到一个笑话:护士看到病人在病房喝酒,就走过去小声叮嘱说:“小心肝!”病人微笑道:“小宝贝。”爆笑后明白了什么是歧义现象。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能将问题化难为易。上学期在引导学生学习《故宫博物院》时,我想让一位学生上黑板在补充出我所留白的板书,即从课文中找出故宫博物院从南到北的建筑名称。良久,没人敢上来尝试,面对这样的局面,我灵机一动说:“会填哪里填哪里,填一处也行。”于是学生争先恐后,最终完成效果良好。课堂气氛由沉闷转为轻松活跃。教师要始终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并且能控制课堂的节奏。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切为了孩子”。叶澜教授也曾这样说道:“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而这,我想,也正是我们开展语文有效教学的初衷和目的所在。愿我们所有的教师都有效地行动起来,让语文变得更可爱,让学生和我们自己变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