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三角的力量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为越来越多的高中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力量对这个年龄孩子的影响力之大。高中生呈现出来的心理困惑类型有多种,当个体咨询逐层深入时,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学生在咨询中做了一些改变的决定,在学校的时段里有了行为上的变化、情绪上的改善,然而一回归到家庭中,就再次回到之前的模式里。因此,在咨询过程里适时地引入家庭成员,调动家庭三角的力量来帮助案主,尤为重要。
  案主情况
  学生小甲,男,18岁,高三,家庭关系较紧张。小甲的父亲因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地,母亲全职在家陪同小甲,时常介入小甲的生活与决定,常发生矛盾,冲突严重时小甲会有离家出走等行为。他与妈妈常用的应对姿态均为指责型。在高中前两年,由于亲子关系议题,我分别对小甲和其妈妈进行过5次和2次心理咨询,达到了当时的咨询目标。
  本次咨询发生在高三第一学期。由于小甲的手机被母亲严管,他通过中午不吃饭攒钱的方式购买了一部新手机,在学校使用,同时还会购买一些魔术扑克等物品。小甲的母亲发现了这一情况,同时查看他的网上购物记录等,她与小甲沟通时发生了激烈的情绪冲突。他母亲将这一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在班主任的建议下,小甲主动前来咨询。
  案例初步分析
  本案例涉及两个重要人物—小甲、小甲的妈妈。从行为层面上来看,两人的应对模式均为指责型,两人关系为纠结型;在没有冲突事件时关系较好,出现冲突事件时均用指责来应对与解决。小甲想用购买“限制之外”的物品来获得自主权,来增加更多的自我控制部分,增加安全感。小甲的妈妈想用“继续限制”的方式来增加自己对小甲的控制,从而获得更多的权利和安全感。可见,在冲突的背后,其实是两个相同的情感诉求。
  在高中前两年里我与小甲、妈妈的多次咨询历程里,我意识到在这个家庭系统中,爸爸的行为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但由于当时的咨询目标及客观条件,我未能将其引入到咨询系统里。而在高三的高压情景里,小甲及妈妈所能达成的暂时的平衡状态很难再继续实现,若仍仅作用于小甲及妈妈,改变将很难发生。因此,我邀请小甲爸爸加入咨询中,形成与真实生活里一样完整的家庭三角系统。
  案例工作内容
  我分别对小甲的父亲进行了1次咨询,邀请他在生活中更多地参与到家庭生活中,进而改变家庭互动;对小甲的母亲进行了1次咨询,帮她明晰出她的情感诉求,并向她明确表达,我期待这一次事件能让小甲爸爸进行主导解决,了解她对小甲爸爸的期待;对小甲进行了2次咨询,在第1次咨询中让小甲可以有时空进行更多的、更充分的情绪表达,了解他对爸爸的期待;在完成对爸爸、妈妈的咨询之后开展对小甲的第2次咨询,让他叙述家庭系统中父母的行为变化,了解他的冰山各层的变化。
  案例工作过程
  第1次咨询(对小甲):高三的学习生活压力很大,让他感觉很焦虑与不安。小甲说,省钱买手机(行为)并不是因为他对于手机的依赖,而是他认为手机是一种他与妈妈角力的象征(观点)。平时妈妈对他的限制与管理过多,这让他很不满(感受)。因此,当他拥有手机时,他感觉自己是有权力的,是开心的。他很欣赏他的爸爸,但爸爸常年不在家,他认为爸爸不关心他,不理解他,他在家里会有孤独感与无力感。同时,小甲提到了家里的其他亲戚,我由此引导他去讲一讲他很欣赏的其他家人,来为他明晰在家庭里的榜样及支持力量。他没有更多地去讲欣赏的家人,而是聊到了他最在意的家人关系以及小时候的事情。这些事情的共性是:家人对他无条件地喜欢与疼爱。讲到这些话题时,小甲的情绪很激动,一直在哭。我由此切入,按照萨提亚冰山的各层进行引导提问,最终小甲表达出“我希望他们能更信任我一些,相信我能自己做好。”“我希望我可以对自己做更多的主。”等期待提升自我价值感的表述,从而完成了对小甲的个体概念化。
  第2次咨询(对妈妈):在征得了小甲的同意后,我以对小甲情绪触动很大的那个家庭故事为切入点,与小甲的妈妈进行了沟通。妈妈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后,为我讲述了这个故事的另一面的样子。而从这一面看,这个故事带给妈妈的情绪体验是痛苦的,是被抛弃的无力感,她由此形成的观点是:我一定要尽全力保护好自己的孩子,这样才能让自己有安全感。在形成妈妈的个体概念化之后,我帮她明晰出她对家人的情感诉求,特别是对小甲爸爸的期待,并向她明确表达,我期待这一次事件能让小甲爸爸进行主导解决。
  第3次咨询(对爸爸):在与小甲爸爸的咨询中,我同样以对小甲情绪触动很大的那個家庭故事为切入点进行沟通。爸爸对此没有太多的情绪表达,而是希望将话题更多地集中于如何改善当前的家庭关系上。通过引导,爸爸表达了自己对小甲的期待、关注和担心。我将小甲及妈妈的期待一起呈现出来,爸爸看到了其中与他自己期待的相通之处,说这是他所没有想到的,之前的互动都纠结于冲突之上,而没有看到下面的相同之处。
  第4次咨询(对小甲):在一周之后与小甲进行第2次咨询。他叙述了父母的行为变化,爸爸对工作安排进行了调整,不再出差,周末时爸爸接小甲到校外一起自习、一起午餐等,他会以男性的社会角色来和小甲探讨一些事情,小甲感到很开心。在与妈妈互动中,小甲愿意尝试着去把那个“限制与管理”再释意为“担心与关心”,背后的含义不是他以前理解的“不信任”,而更多的是“不安和担心”。在建立起对行为新的解释与理解之后,小甲在再次发生冲突事件时,会提醒自己不要情绪化,先停一停,先练习做到这一点,然后再进行平静的表达练习。
  案例收获
  高三是一个或多或少都会感觉到较大的压力的时段,不仅学生会感受到焦虑,家长亦如此。在这样的压力情境下,学生、家长会比之前更容易有情绪化的表达和行为,导致冲突的发生。在此基础上,若可以把家庭资源也利用起来,把家庭三角转动起来,也许会触及更深一层的机制,这样解决起来更有效果。
其他文献
4月17日晚10时左右,上海17岁男孩因琐事与母争吵跳高架桥当场死亡。  4月8日,武汉理工大学一大一男生因辅导员并非针对个人的管教言论跳楼身亡。  3月27日晚7时许,因考试焦虑、学习压力跳楼的鹤壁市外国语中学初三学生姬智慧在抢救34天后不幸离世。  3月12日7时,江苏南京一9岁小男孩因撞碎学校玻璃而跳楼自杀。  ……  孩子们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他们对待生命如此草率?生命就是这么脆弱,也许是一
期刊
芸简·育空间创始人  中国国际萨提亚家庭模式心理师  海灵格家庭系统心理师  中德舞动心理师  接受为期2年的Tavistock模式婴儿观察督导  心理学从业20多年,专业幼儿观察领域超过15年  擅长特殊儿童训练及家庭咨询  提起“抑郁情绪”,我们常常谈虎色变,其实它并没有那么可怕。抑郁情绪是每一个生命发展中经常会出现的,如果处理得当,它将带领我们走进更深邃的生命之旅。  生命早年的抑郁情绪  
期刊
作为家长,你可以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帮助他们形成“安全型依恋”。  如果你的孩子勇于探索未知,同时经常回到你身边寻求联结和安慰,那么你就可以知道他属于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使得个体在一生之中都更容易与他人建立并维系较好的关系。这是因为安全型依恋的个体信任他的“依恋对象”(不管是父母、老师还是恋人),相信他们会在需要的时候给自己提供支持。而也正是因为知道父母(或未来的恋人)是时刻欢迎他
期刊
“自卑可以毁掉一个人,使人自暴自弃或产生精神疾病,  但另一方面它也能激发人的雄心,催人奋发图强,以补偿生理缺陷,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阿勒德  小M是个长相清秀的姑娘,歌声甜美,画画好看,写东西也很有文采。我第一次认识她是在几年前带团体的时候。当时她总是一个人默默坐在角落,仿佛在刻意回避与他人交流。大家一起做团体活动,她发言很少,有时我能看出她对一件事情有独特的看法,却总是欲言又止。
期刊
2016年的夏天,我开始接受萨提亚模式转化式系统治疗的专业训练。这个系统训练的中级班共有10天的培训,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5天,两个阶段之间相隔半年的时间。  在漫长的等待后,我终于迎来了中级班的第二次5天培训。但由于课程前,我的睡眠状态一直不好,睡眠时间短,深度睡眠时间少,所以在课程中,我明显感到精力不足。每天我都在非常努力地打起精神,调动全身能量去参加培训。坚持到第四天的时候,我已经感觉自己
期刊
最初了解到“系列鞋子”,是在一个德国老师的家庭系统排列课程上。传统的家庭系统排列需要众多团体成员的参与来完成,而“系列鞋子”则可以实现在一对一的个体心理咨询中开展。  “系列鞋子”指的是一系列大小不一的各式鞋子。“系列鞋子”中包括各个不同的年龄段的家庭成员可能会穿到的鞋子,例如中老年人会穿到的皮鞋、布鞋、拖鞋等,也包含着年轻一代会穿到的运动鞋、球鞋、休闲鞋等。鞋子的种类和大小尽可能多的丰富。来访者
期刊
一本关于自杀的小说  《自杀俱乐部》—英国作家尼克?霍恩比的一部小说,2005年出版,当年便进入英美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在国内发行后,中国读者好评如潮。作者以故事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了4位从考虑自杀到实施自杀的失意绝望之人的心路旅程,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遭遇了不同的生活际遇,对不同的生活苦闷烦恼,对不同的生活打击绝望,带着各自的不如意,选择了同一种自杀方式。于是,新年夜不期而遇在伦敦的一个自杀圣地,
期刊
小雅是一名14岁的初中女生。她长相平凡,不善言辞,却乐于奉献,是班上的“雷锋型”學生。期中考试后的一天下午,小雅脸色凝重地走进我的办公室,略带紧张地说:“严老师,最近我上课时常走神,学习不在状态,希望老师能帮帮我!”  在了解她的基本情况后,我和她正式建立了咨询关系,约定每周三下午做心理咨询。通过初次访谈我了解到:小雅期中考试后经常失眠,一些打击自己的画面时常在脑海浮现,挥之不去,早上醒来后不开心
期刊
养生学家兰夫兰德说:“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使人短命夭亡的就算是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沮丧、惧怕、贪婪、懦弱、嫉妒和憎恨等”。《吕氏春秋?季春纪》云“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奉劝人们:“只有一身宜爱护,少教冰炭逼心神”。也提示我们应防止情绪的大起大落,特别要警觉心神的变化。  人的情绪变化,不仅是一种心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生理活动。现代研究表
期刊
高血压是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尤其是很多糖友因为代谢紊乱,会出现“屋漏偏逢连阴雨”的情况,更容易合并该病,使得临床健康达标难度加大。另外老年人因为年龄增大出现体力明显下降,并能清醒意识到自己虚弱的时候,会不自觉产生对外界的依赖,尤其是对相关权威专业人员。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血压波动会造成多个靶器官损害,因此高血压老人通常十分关注血压水平,而在这个治疗过程对自己的主治医生也很容易产生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