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农村中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使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因此,我们需要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学生并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立足于真实的生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
  关键词:生活、兴趣、写作、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现在的人教版教村按生活编排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熟悉各种各样的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作为一名一直在农村中学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我深知要想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一定要有打动学生自己的真人和真事,让他们有写作的冲动。
  一、融入生活,积累素材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尤其是学生所熟悉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的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无话可写,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干巴巴的,没有可读性。众所周知,农村学生知识面窄,语言功底薄,生活阅历少,要想让他们写出好文章,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到生活中去,教育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尽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只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他们才有所触动,才能尝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并有所领悟。这样,学生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学生的写作本身是一种生活再现的过程,写作文必须负载真实的信息,如果脱离于学生生活的真实体验,就难以再现生活,写作就成了“编”的场所,甚至是全篇空话、谎话。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获得第一手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保证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尽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注重学生的具实体验,这样的学生就会有感可发,有话可写了。
  农村邻里交往,婚庆寿宴,农家节日都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体验,并将之整理成文,写出具有农村特色的作文。又如,参与家务劳动和农业生产,体验劳动的乐趣;登高望远,感受美丽可爱的田野风光;与朋友交往,体会真诚的友谊。同时引导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遭遇困难和挫折时的沮丧,受到误解或打击时的苦闷……,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苦能变成书面表达,就会别致生动,富有风味的文章。
  “间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学生的生活丰富了,作文才会“有米下锅”。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把作文和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投入生活,感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学生的笔下才能流淌出潺潺的清泉,文章才会感人,才会充满活力。
  二、重视情感熏陶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要打动人,首先要靠情感化人,而这种感情源于真实的生活,是心灵最真实的表达,这需要教师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加以引导,重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由“情”入手,打开学生心灵的闸门。在农村,许多为人父母者因为生计而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孩子,一年难得与孩子们见上几面。渴望与爸爸妈妈快乐地呆在一起,成了许多农村学生的心愿。我抓住这个切入点,举行了以“父母之爱,永恒的爱”为主题的语文活动,先给学生介绍几则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一次特大的洪灾中,丈夫把妻子高高托起,妻子得救了,而丈夫却永远地离开了;缆车坠落,生死关头,年轻的父母托起不满周年的孩子,孩子成为灾难中唯一的幸存者……接着,我现身说法,谈了自己为人子为人父的理解及感受,故事讲完后,学生身受触动,纷纷讲述自己与亲人的故事,最后是人间最美的亲情促使学生一吐为快,写下了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在日常学习中,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琐事,关注乡里乡亲,深入体验农村生活,发现乡村美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教师也应教育学生帮助他人,学会同情,学会关心。同时发挥学生感知事物的主体,可布置学生看报刊,看新闻。还可将社会热点引入作文课堂,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感。作文课上,针对“神州九号”、“神州十号”发射成功组织了专题讨论。作文课上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激情澎湃,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们情溢胸中,得心应手,篇篇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应运而生。
  三、多读多写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立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化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用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多读的同时还要多写,勤于动笔,坚持写读书笔记和日记。平时备有随记本,留心收集精彩的词汇、语句、名人名言等。通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方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四、积极评价,正面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等积极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积极的评价,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能给学生以如沐春风之感,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作文写作教学中这种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不写作文的学生写作文,不喜欢写的喜欢写,写得好的更加努力地写。众周所知,农村中学的学生作文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写作文时下不了笔。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评价时坚持以激励为主,找出每个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进行充分地肯定,让他们找到自信。我们还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在校内,我们评选优秀小作家,办校刊,让优秀的作品在师生中传扬。我们还配合学校的广播室,在课外活动时播讲我们的优秀习作。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作文比赛,并把他们的作品向杂志社推荐。在这其中,我们有很多同学曾经获奖。通过我们的实验,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比以前浓厚了,写作水平也有较大的提升。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给学生更多的激励,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才能让他们把自己的喜怒衰乐、酸甜苦辣真实地反映在作文里,这难道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提倡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语文课程。 因此,语文老师应主动地开发与生成语文资源,通过对语文课程的选择、改变以及课程整合、课程补充,来开辟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一、重点开发课堂资源  (一)、以教科书为凭借,以课堂为平台,力求学习资源最大化。  教材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素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我国新时期的核心教育内容,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更应将历史知识同核心素养完美结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必须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作为历史学科的重点教育内容。本文首先对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
作者对幼儿健康生活主题活动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提出以幼儿健康生活主题活动为载体的主题活动实施策略,要基于幼儿的经验实施健康主题活动,创设情景,体验探究,丰富幼儿的经验,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的夯实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诉求,渗透情感教育,完善学生情感体系,促进其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将简单谈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普遍感到难学,有一种“害怕”的感觉,不知道怎样来进行学习,这主要是因为初、高中的物理知识在衔接上出现了过大“落差”。  初中物理以“现象”居多,且大多“看得见,摸得着”,而且与日常现象、生活常识联系比较密切。学生的思维活动,大多是直观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有进行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而高中物理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拓展,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的联
在整个高中阶段,无论是理科学习者,还是文科学习者,都不得不承认地理学科的独特性.地理学科可谓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学科之一.目前在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还缺少教学经验,忽略
摘要: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模式一直在探索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进行改革变化,近几年来,初中语文课堂的主体的和对象在逐渐转变,“少教多学”的教育模式在教学领域逐渐流行起来。初中的语文教学是学生懵懂时期学习中文的重要的、关键的转折和过渡时期,课堂教学方法、方式和手段对于课堂的效果取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展开如何采用多教少学的模式的具体操作进行展开分析。  关键词:少教多学;
乡土历史作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看得到和容易接受的知识,结合课本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乡土历史资源进行历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爱国爱乡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