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提倡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语文课程。 因此,语文老师应主动地开发与生成语文资源,通过对语文课程的选择、改变以及课程整合、课程补充,来开辟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一、重点开发课堂资源
(一)、以教科书为凭借,以课堂为平台,力求学习资源最大化。
教材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载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习惯等诸多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竭力倡导学生自主的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理解、体验、思考。比如学习现代诗歌单元时,要求学生借鉴所选诗歌善用意象说话、融情于景或是以细节传神写意的诸多写法,来尝试着创作诗歌。学生学以致用,涌现出不少优秀的诗歌,尽管笔法还有些稚嫩,诗味还不够浓郁,但给学生以很大的写作欣喜和信心。学习《失街亭》后,我让学生将曲折有致的情节模仿改编为戏剧样式,当然我事先给他们讲了戏剧的要素,并印发了高考满文作文中的几个剧本范例,结果学生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有时我也让他们把小说中的情节搬到舞台上进行表演。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生命特质更是给学生以很大的教益,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储备了经验,激发了他们的潜能, 唤醒了课堂学习中的生命意义。
(二)、教师情感的开发
我认为语文教师的一个神圣职责就是:使学生少一分粗糙、冷漠、庸俗,多一分细腻、温情、浪漫,逐步引领学生由感性的天地走向理性的王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大胆地在课堂中引进新思路新方法,在与学生的交流、碰撞中,善于捕捉学生的眼神以及观察他们对所讲的内容的注意力,努力以自己纯真饱满的情感,丰富深厚的的学养去营造大民主、大宽松的师生关系,力求实现语文学科改变学生灵魂的功用。力求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使他们享受到幸福快乐的学习境界,让课堂充满感动。当今社会何等浮躁,似乎容不下古典的精美,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语文老师更需要以书来培养儒雅的气度,并且能让书的灵秀、雅致、睿智,穿过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自己的心底里,然后以这种翩然的风度,迷人的气质来感染学生,带动他们去疯狂阅读,疯狂积累,慢慢的他们的心灵会丰盈饱满起来,语言不再苍白无味,流淌出来的文字会更澄澈透亮。
(三)、学生情感的开发与利用
庄子有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目前,灰色作文、虚假作文甚至病态作文竞相登场,症结何在?我认为, 这不仅是应试教育的问题,也是一种社会庸俗化、功利化的集中反映。找到症结,而教正乏术,这是为师者的最大悲哀。我认为重真情实感,以情感驱动写作活动,才能真正开掘出学生的写作潜能。吟咏《离骚>>,学生能体悟到屈原九死未悔的情志,解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学生在细腻可感的文字中探寻到母爱在心灵上投射的光辉;至于徐志摩独抒性灵的文字,又哪能不打动学生甘心做康桥柔波中的水草……学生在文本中不断积淀自己的情感,积累一些写作经验,日积月累,形成自己不菲的资源,慢慢的他们会用智慧的真情去触动读者的灵魂,会用火样的激情点燃读者的感情了。
二、积极开发课外资源
(一)、品析经典,在传统文化中开发资源。 高中作文教学中,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很有必要。比如每一届高一新生我都引导他们根据大纲开列的推荐书目,自己规划每一学期的阅读内容,然后一式两份,师生都存档,以便以后自查或互查。教师可为学生精选一些助读篇章印发,我曾为学生印发过邸瑞平《红楼撷英》对人物形象的特色解读,于丹的《论语心得》 ,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等,帮助他们评析人物形象,探究阅读作品的深层意蕴。教师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摘引有温度的词句、经典段落;也可捕捉自己转瞬即逝的思维的火花,随心而走,不拘长短去批注,附上心得;或者选个参照点,进行仿写、化用等,使他们的阅读成为立体动态的、读写交互的过程。
(二)、建构专题 ,在时文选粹中开发资源。 专题阅读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的信息资源,建构专题时,教师引领学生理出自己清晰的脉络,或是以时代来划分,或者以有类似风格的作家辐射开来,还可以就某一作家分层次深入阅读,比如课内我们学习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感受到了苏词的豪放之风,我就以“走近苏轼”为专题,让学生以豪放、婉约、旷达的不同风格分组搜集苏东坡的诗词,进行研究性学习,安排一课时展示研究成果。学生背诵苏轼的诗词,然后补充阅读当代学者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和林语堂为他写的传记,当自己对苏轼有了深刻的认知后,他们写起东西来不再艰难,,感觉自己也确实有话想说,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完成随笔《东坡,我想对你说》,然后班内评比交流,教师把颇有灵性的文字摘引出来让学生赏析。
(三)、关注热点,在多彩的生活中开发资源。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要具有开阔的视野, 让学生拥有尽可能多的文化的、精神的、主题的体验和氛围。我们的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招牌、标语、对某个景点的解说词等,都可以用来作为语文学习的资源。教师和学生 一起观看热播的影片,畅谈观后感;一起参与班级广播体操比赛,为他们助阵呐喊;一起看《焦点访谈 》,谈论社会热点问题,因势利导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带入课堂写进作文,这是多么丰富美好的精神生活,这样的语文学习有着数不清的梦幻和快乐,难以穷尽的真滋味和大意趣。
三、高效开发技术资源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已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它能在极短的时间里,让学生打破时空界限,获取丰富的信息量;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鲜活的想象内容,克服作文教学中信息传递单一化、反馈渠道的单项化的弊端,教学更灵活便捷,师生交互性更好。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已感到语文教学天地一片宽广,而在开发和利用作文课程资源中取得的教学成果,更让我们感受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快乐。
一、重点开发课堂资源
(一)、以教科书为凭借,以课堂为平台,力求学习资源最大化。
教材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载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习惯等诸多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竭力倡导学生自主的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理解、体验、思考。比如学习现代诗歌单元时,要求学生借鉴所选诗歌善用意象说话、融情于景或是以细节传神写意的诸多写法,来尝试着创作诗歌。学生学以致用,涌现出不少优秀的诗歌,尽管笔法还有些稚嫩,诗味还不够浓郁,但给学生以很大的写作欣喜和信心。学习《失街亭》后,我让学生将曲折有致的情节模仿改编为戏剧样式,当然我事先给他们讲了戏剧的要素,并印发了高考满文作文中的几个剧本范例,结果学生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有时我也让他们把小说中的情节搬到舞台上进行表演。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生命特质更是给学生以很大的教益,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储备了经验,激发了他们的潜能, 唤醒了课堂学习中的生命意义。
(二)、教师情感的开发
我认为语文教师的一个神圣职责就是:使学生少一分粗糙、冷漠、庸俗,多一分细腻、温情、浪漫,逐步引领学生由感性的天地走向理性的王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大胆地在课堂中引进新思路新方法,在与学生的交流、碰撞中,善于捕捉学生的眼神以及观察他们对所讲的内容的注意力,努力以自己纯真饱满的情感,丰富深厚的的学养去营造大民主、大宽松的师生关系,力求实现语文学科改变学生灵魂的功用。力求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使他们享受到幸福快乐的学习境界,让课堂充满感动。当今社会何等浮躁,似乎容不下古典的精美,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语文老师更需要以书来培养儒雅的气度,并且能让书的灵秀、雅致、睿智,穿过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自己的心底里,然后以这种翩然的风度,迷人的气质来感染学生,带动他们去疯狂阅读,疯狂积累,慢慢的他们的心灵会丰盈饱满起来,语言不再苍白无味,流淌出来的文字会更澄澈透亮。
(三)、学生情感的开发与利用
庄子有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目前,灰色作文、虚假作文甚至病态作文竞相登场,症结何在?我认为, 这不仅是应试教育的问题,也是一种社会庸俗化、功利化的集中反映。找到症结,而教正乏术,这是为师者的最大悲哀。我认为重真情实感,以情感驱动写作活动,才能真正开掘出学生的写作潜能。吟咏《离骚>>,学生能体悟到屈原九死未悔的情志,解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学生在细腻可感的文字中探寻到母爱在心灵上投射的光辉;至于徐志摩独抒性灵的文字,又哪能不打动学生甘心做康桥柔波中的水草……学生在文本中不断积淀自己的情感,积累一些写作经验,日积月累,形成自己不菲的资源,慢慢的他们会用智慧的真情去触动读者的灵魂,会用火样的激情点燃读者的感情了。
二、积极开发课外资源
(一)、品析经典,在传统文化中开发资源。 高中作文教学中,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很有必要。比如每一届高一新生我都引导他们根据大纲开列的推荐书目,自己规划每一学期的阅读内容,然后一式两份,师生都存档,以便以后自查或互查。教师可为学生精选一些助读篇章印发,我曾为学生印发过邸瑞平《红楼撷英》对人物形象的特色解读,于丹的《论语心得》 ,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等,帮助他们评析人物形象,探究阅读作品的深层意蕴。教师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摘引有温度的词句、经典段落;也可捕捉自己转瞬即逝的思维的火花,随心而走,不拘长短去批注,附上心得;或者选个参照点,进行仿写、化用等,使他们的阅读成为立体动态的、读写交互的过程。
(二)、建构专题 ,在时文选粹中开发资源。 专题阅读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的信息资源,建构专题时,教师引领学生理出自己清晰的脉络,或是以时代来划分,或者以有类似风格的作家辐射开来,还可以就某一作家分层次深入阅读,比如课内我们学习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感受到了苏词的豪放之风,我就以“走近苏轼”为专题,让学生以豪放、婉约、旷达的不同风格分组搜集苏东坡的诗词,进行研究性学习,安排一课时展示研究成果。学生背诵苏轼的诗词,然后补充阅读当代学者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和林语堂为他写的传记,当自己对苏轼有了深刻的认知后,他们写起东西来不再艰难,,感觉自己也确实有话想说,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完成随笔《东坡,我想对你说》,然后班内评比交流,教师把颇有灵性的文字摘引出来让学生赏析。
(三)、关注热点,在多彩的生活中开发资源。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要具有开阔的视野, 让学生拥有尽可能多的文化的、精神的、主题的体验和氛围。我们的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招牌、标语、对某个景点的解说词等,都可以用来作为语文学习的资源。教师和学生 一起观看热播的影片,畅谈观后感;一起参与班级广播体操比赛,为他们助阵呐喊;一起看《焦点访谈 》,谈论社会热点问题,因势利导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带入课堂写进作文,这是多么丰富美好的精神生活,这样的语文学习有着数不清的梦幻和快乐,难以穷尽的真滋味和大意趣。
三、高效开发技术资源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已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它能在极短的时间里,让学生打破时空界限,获取丰富的信息量;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鲜活的想象内容,克服作文教学中信息传递单一化、反馈渠道的单项化的弊端,教学更灵活便捷,师生交互性更好。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已感到语文教学天地一片宽广,而在开发和利用作文课程资源中取得的教学成果,更让我们感受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