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逃生和自救意识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f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大火无情地吞噬了58条生命,火灾之前还都是一张张鲜活地笑脸,一场大火,让他们都成为灵堂之上的框中人。上海大火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悲痛,也留下了血的教训,再次为民众敲响了消防安全的警钟。如果您的孩子在家遇到火灾,又该怎么做呢?火灾逃生自救九要诀教您的孩子沉着应对。
  第一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生命是最重要的,不要因为害羞及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拿走贵重物品上。
  第二诀:简易防护,不可缺少。最简易方法也可用毛巾、口罩蒙鼻,用水浇身,匍匐前进。因为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逃离是避免烟气吸入的最佳方法。
  第三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也可用身边的绳索、床单、窗帘、衣服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紧拴在窗框、铁栏杆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条等保护手心,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第四诀:当机立断,快速撤离。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相互拥挤、乱冲乱撞。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当火势不大时,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逃到天台、阳台处。
  第五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或扶梯,特别是木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第六诀:大火袭来,固守待援。大火袭来,假如用手摸到房门已感发烫,此时开门,火焰和浓烟将扑来,这时,可采取关紧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防止烟火渗入,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第七诀:火已烧身,切勿驚跑。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
  第八诀:发出信号,寻求救援。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外发送求救信号,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第九诀:熟悉环境,暗记出口。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当大火燃起、浓烟密布时,便可以摸清道路,尽快逃离现场。
  
  责编 李然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标点符号看似微小,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标点符号能增强文章表达的效果,延伸出文本的未尽之意。然而,对于标点符号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不够重视,在习作中经常错漏百出。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方法?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四方面入手:增强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意识;讲解标点符号的用法;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各种标点符号的掌握;利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加强记忆。
编者:本年度,不仅是家庭教育领域里的相关专家、学者,其它领域的各界知名人士也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精彩的言论,下面我们请权江红老师分不同主题进行了总结,如果能给亲爱的家长们带来启发,我们会非常快乐!  家庭篇——爱的教育影Ⅱ向孩子一生的幸福  陆士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心心相通是家庭教育的灵魂,以身立教是家庭教育的生命,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家庭教育的基础,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培
最近,某城市中的一所小学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00名1-6年级学生的家长进行了一次关于“您认为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的调查问卷,问卷就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分别设计了等量的问题。然而,调查结果显示,从量上来看:家长所提出的建议与意见绝大部分是围绕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如何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等展开的,次之是德育和体育,最少的是美育。我们认为,家长们如此重智育轻美育固然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
最近,我为学中文的外国孩子们找课外读物时,在一本中文儿童杂志里发现了一篇男孩的日记。他说妈妈要过生日了,自己很想送妈妈一份特殊的礼物,就是亲自动手为妈妈做顿饭。他觉得炒鸡蛋很容易,并且已经看过妈妈做了很多次,于是决定做个炒鸡蛋。  可是,真的开始做菜时却并不是那么容易,打鸡蛋时,他把蛋液洒到了碗外面。点火时也费了番周折,锅里还忘了放油,最后总算炒出了一盘鸡蛋。妈妈回来了,看到那盘色香味不是那么完美
在孩子的床头放一本书,十几年了,我一直这样做。每一天,儿子夏树走到床前或者晚上上床的时候,总会一眼就看到床头上有一本随手可及的书。他会不经意地拿起来,随意地翻动着,像玩一个玩具,然后突然被里面的一句话或某个画面吸引住了,他停住不动了,认真地看下去。有时候,他会被一本有趣的书吸引得非要一口气看完,直到我一遍遍地喊他,催他睡觉或者说不要看坏了眼睛,他才肯放下。  这经常变换着内容的书,已经不是一本,而
编者按:米雪,久居美国,出国前在《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媒体担任鳊辑、记者,曾在《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福建日报》等多家报刊和杂志发表作品。她到美国后就读于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目前她是5个孩子的妈妈,捷是她的大儿子。捷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在美国读书,如今考入多年蝉联美国第一的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读书,捷能顺利进入这所享有盛誉的世界著名学府,与母亲米雪的悉心培养是分不开
命运多舛的童年  孟佩杰是个苦命的山西女孩,从小体弱多病。5岁那年,父亲惨遭车祸,迫于生活压力,亲生母亲将她送给远房表婶抚养。养母原在一家不太景气的企业上班,唯一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沿海城市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人到中年,感到无聊孤独,于是就收养了孟佩杰。  刚到新家,孟佩杰再次患病,高烧不退,咳嗽不止。养母迅速将她送到医院。一天一夜,养母一直守在病房,用心看护,直到病情减轻。随后,养母白天上班,其
“铁榔头”郎平有一个宝贝女儿叫白浪,昵称“浪浪”。由于郎平长期在外执教,她和女儿一年里见面的机会也不多,平常浪浪十分想念妈妈。因为无法与女儿常常见面,电话往来便成了母女俩每日必做的功课。即使有记者在场的时候,郎平也会与女儿聊个不休。  浪浪生在美国,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这对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郎平来说,教育女儿还真是有点吃不消。  有一次,郎平像很多中国妈妈一样,在放学时询问班主任女儿在学校表现
如何教育孩子,是当今美国人的热议话题。有一个数字可能会让人大跌眼镜,那就是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仅仅占比15%。毫无疑问,学校很重要,但是最近有研究表明,家长其实更为重要。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杨百翰大学和加州尔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比起孩子自己在学校里的活动,父母参加学校的活动、检查家庭作业、在家里与孩子一起讨论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更大。另外的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那就是从对教育成
晚饭后,我正在看书,豆豆突然递给我一本杂志:“妈妈,我想让你看篇文章。”然后,她加重了语气:“其实妈妈们都应该看看。”  我定睛一看,是一篇《别人家的孩子》,马上明白了豆豆的用意,因为我也会在她面前说“别人家的孩子”。  “你觉得妈妈也经常说‘别人家的孩子’这几个字,所以你希望妈妈看看这篇文章,是吗?”我问豆豆。  “是啊,每次当我想玩不想做作业的时候,你就会说那个谁谁谁,周末都要上几个培训班,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