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妙剪裁,详略两相宜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详写?即把能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素材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何谓略写?即把那些虽与中心有关联,但没必要详写的素材进行有目的的概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评分共有四个标准,分别为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其中,“豐富”所涵盖的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以及“有创新”所包括的材料新鲜等,均与素材运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可见高考作文中用材之举足轻重。但是高考作文中的素材运用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文本进行详略的搭配。简言之,应该着力刻画的,就大笔铺陈,用墨如泼,详写;仅需点到为止的,就一笔带过,惜墨如金,略写。如此,才能体现出文章的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一  题目是“眼睛”,凸显素材侧重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自然需要脉脉含情才好。而一个好的题目,除了吸引读者外,最根本的还是要紧扣主旨。所拟之题若包含主旨,考生在行文中就只需扣题即可。基于此,文章的题目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写作的素材侧重点,与题目关系密切的自然就详写,只起陪衬作用的当然就略写。例如江苏高考优秀作文《解读语言的魅力》选段:
  一种是卖臭豆腐干的。每天下午五六点钟,弄堂口常有臭豆腐干担歇着或是走着叫卖,担子的一头是油锅,油锅里现炸着臭豆腐干,气味臭得难闻,卖的人大叫:“臭豆腐干!臭豆腐干!”态度自若。我以为这很有意思。“说真方,卖假药”“挂羊头,卖狗肉”,是世间一般的毛病,以香相号召的东西,实际往往是臭的。卖臭豆腐干的居然不欺骗大众,自叫“臭豆腐干”,把“臭”作为口号标语,实际的货色真是臭的……
  题目为“解读语言的魅力”,也即文章解读的重点对象是“语言”。那具体是什么语言呢?文段开篇即明示为“卖臭豆腐干”者的语言。随后,考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非常详尽地描写了“卖臭豆腐干”者的情状,并用反复手法凸显其语言之“有意思”。而在之后对语言魅力的分析中,考生则只是简明扼要地引用“说真方,卖假药”“挂羊头,卖狗肉”两则俗语素材与“卖臭豆腐干”者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借以肯定“卖臭豆腐干”者的实事求是。题目旨在解读语言的魅力,因而对重点素材“臭豆腐干”及相应分析予以详写,而作为侧面陪衬的两则俗语则仅作略写。
  二  中心是“灵魂”,锁定素材主次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行文中包括素材在内的所有文章建构要素都得围绕中心展开,以紧扣命题,服务中心,深化主旨。从这个层面上看,那些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素材,自然应居于主要位置,必须详写;而对中心仅起到一般性作用的素材,必然居于次要位置,理应略写。当然,就素材的主次而言,主要的不等于唯一的,次要的也不等于可有可无的,略写更不等于不写,考生要辩证地看待素材的主次问题,切不可绝对化。例如天津高考优秀作文《君子当为器》选段:
  君子当为有用之器。《三字经》中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句,教育人们要从小就努力学习,提升、改变自己,使自己变成有用之器。可见器作为教育目标对每个人的发展起着引导作用。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自恃军功不喜读书,被人戏称为“吴下阿蒙”,一日被吴王孙权批评后痛下决心,努力学习。之后他学问大增,连鲁肃也惊叹于他的变化之大,留下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一佳话,传流至今。人们对自己成器的强烈愿望能驱使人变得更加优秀。而众所周知的仲永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空有才华却不接受教育,不自求上进,只会将我们的天赋消耗殆尽,空留遗憾。
  文段的中心为“君子当为有用之器”,故而考生在引用简短的名言素材论证分析“人们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成为有用之器”之后,随即列举了吕蒙成大器的故事素材,正面论证中心。吕蒙作为论证中心的主要素材,考生予以详写。而仲永的素材作为反例则被考生一笔带过,因该素材只起次要作用,故而不宜着笔过多,略写即可。当然,吕蒙素材作为论据呈现,表达上是存在瑕疵的,当以叙例为好,此选段描写偏多,就有“以记代叙”的嫌疑,容易导致文体不清。
  三 文体是“根本”,定位素材繁简
  时下高考作文出现最多的文体有两种,即论述文与记叙文。文体不同,考生对素材的选择与使用自然有异。若为就事论事、就理说理的分析性论述文,一般仅用一句话概括的点例素材即可,决不能因素材过多而喧宾夺主,影响分析的深度;若写普通的议论文,素材使用可繁可简,具体应根据文本需要来确定。若为写人记事摹景的记叙文,则可依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决定素材描写的繁简。考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选择什么样的文体就必须选用与之匹配的素材,以及素材的繁简及表达方式,譬如论述文的素材一般要“叙”要“简”,记叙文的素材最好是“记”且可繁可简。一旦选择错位,就会导致文体“四不像”,从而错失基础等级评分,损失惨重自不待言。例如北京高考优秀作文《绿水青山图》选段:
  刘青眼睛一亮,飞快地跟上了苗苗。走到河沟边,苗苗撸起袖子,卷起裤管,将手伸进塘泥中去摸索着,刘青却一动不动。他呀,此时正担心沾一身泥呢。可一想到拍戏,咬咬牙也学着苗苗摸起了泥鳅。事不由人,眼看着苗苗都穿了好几串泥鳅了,刘青还是一无所获,不由得叹了口气。这时,手里有了动静,刘青再也不敢放松,使出全身力气,总算抓了条小泥鳅,这才心满意足地走出河沟。
  文段为记叙文,表达方式上自然多为记叙;而在素材的剪裁上,刘青与苗苗两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虽然夹杂在一起,难分彼此,但由于刘青是记叙的主要人物,故而详写了他的动作、心理、神态等;苗苗为记叙的次要人物,除了“撸起袖子”“卷起裤管”“将手伸进塘泥中去摸索”等几个精彩的动作描写以外,其余都是通过刘青的所见来呈现的,故而是简写。总之,人物在文中的地位有别,文字的繁简自然就应该相异。
  四 内容是“血肉”,兼顾素材点面
  内容是文章的血肉,高考作文只有做到有血有肉,才能感动人、说服人。这就需要借助点面结合的素材。点面结合的用材方法,主要是就论述文而言的。何谓点?即考生为了阐明观点而使用的一两个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具体事例。点例的使用最好和命题材料中的内容“事件”构成类比。何谓面?即与文章论点具有本质关联,且材料之间富含相似性、逻辑性的一组概括性事例。面例的好处是可以彰显排山倒海般的论证力度,蓄积振聋发聩的深厚情理。在一般的论述文中,点例、面例均可作为摆事实讲道理的论据内容;但是在特殊的论述文中,一般以运用点例进行论证较为妥当。为此,点面结合的素材大多出现在一般的论述文中,以使论据更直观、更形象,论证更充分。例如2018年全国I卷高考优秀作文《追梦路上,有我,有你——写给2035年时18岁的青年》选段:   “运海抟扶,必借垂天之羽;乘流击汰,必伫飞云之楫。”在代代国人的追梦途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祖国的成长。2008年,一声巨响在汶川大地上撕开了深不见底的疤痕,我们勇敢面對;而此后几个月,等待在鸟巢的是奥运圣火的熊熊燃烧,可谓扛得住灾难,赢得起荣誉。“天宫一号”畅游太空,公路“村村通”接近尾声,“精准扶贫”的春风拂遍华夏大地,而我们“世纪宝宝”也长大成人……时间轴上的标度正马不停蹄地前进。伴着点点闪耀的灯光,“现在”已无限接近“未来”。
  文段的内容重在表现“祖国的成长”,为了凸显这一内容,考生先引入名句素材蓄势,随后即运用了“汶川大地震”和“举办奥运会”两个点例来论证“祖国在成长中敢于面对灾难,赢得荣誉”,既紧扣命题材料内容,又简明扼要。接着,考生连续运用“天宫一号”“村村通”“精准扶贫”三个点例,构成面例,一气呵成地多维度地呈现出了祖国在实现中国梦这一征途中的不断成长与强大。考生将点例与面例进行有序与有机的组合,叙议结合,点面相映,有血有肉,共同丰富了“祖国的成长”这个核心内容,很有说服力。
  五 结构是“骨架”,限制素材疏密
  高考作文的结构支架以简单清晰为要义。基于此,考生在思考写什么与不写什么、先写什么与后写什么的同时,还需要揣摩多写什么与少写什么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素材的疏或密。就一篇文章而言,文本的呈现如果有疏有密、疏密相间,不仅能使主旨突出、中心分明,而且还能使文章虚实相生、浓淡相宜、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达到匀称和谐之境。例如2017年全国I卷高考优秀作文《苦辣酸甜神州味,生旦净末华夏情》选段:
  京剧生旦净末丑,讲究的无非是八个字:无声不歌,无动不舞。以程派程砚秋大师的表演来讲吧,那凤眼传神,柳眉入鬓,说不尽的“琐窗风雨古今物,梦绕云山十二层”,看不够的“绮罗人物,薄透凝脂”。程先生是乾旦,且身材高大,如何能如李碧华所言“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个中关窍,便在“情境”之中。是以虽非莺莺小姐,亦能为闺房之秀;虽无草满花盈,胜似万紫千红。
  文段为总分结构,先点后染。考生先摆出观点,京剧讲究的是“无声不歌,无动不舞”,言简意赅,总领全文;然后详写程砚秋出神入化的表演,有肖像描写,有诗词引用,有名人评述,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现了程砚秋的表演之高妙,用笔颇丰,不厌其详,可谓密也;结尾处以莺莺小姐与草满花盈类比程砚秋的演技,自然收束,寥寥数语,简略至极,戛然而止,可谓疏也。考生根据结构的层次布局,如此“先议后描”,先观点后事例,且在素材上先密后疏、疏密结合,让文章充满了灵动与张力。
  六 读者是“裁判”,影响素材取舍
  高考作文的读者为评卷者,大多为高中一线骨干教师,少数为大学中文系教师,为此,如果从谋取高分的功利角度看,迎合上述两类阅卷者是考生的不二选择。而所有阅卷者都喜欢的作文素材是什么样的呢?无非就是“考试大纲”中规定的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材料新鲜等。因此,就素材取舍而言,考生还是应以“淡妆浓抹总相宜”为标准,在详略上做足文章,凸显机巧。这样,会更容易获得阅卷者的认可。例如上海高考优秀作文《过幸福与快乐的人生》的开篇:
  什么时候我们会感受到“被需要”呢?在老人跌倒的时候,在公交车上看到孕妇焦急地寻找着座位的时候,在同学苦思冥想解不出一道数学题的时候……当他们向你投来热切的目光时,没错,你感觉到了自己“被需要”。
  文章开篇,考生就不玩离奇的噱头,不喊假大空的口号,而是由问句巧妙地引出中心论点,并用设问的手法,将“老人跌倒”“孕妇找座”“同学无解”三个生活中很普通但又与很多人息息相关的事例素材列举出来,并自然地回扣“被需要”的论点。这种接地气的素材运用,不花哨不做作,极易引起阅卷者的兴趣,进而获得他们的认同。
  总之,高考作文的素材来源无非三条途径,一是源于生活,二是源于媒体,三是源于课本,但不管是哪一种素材,考生在使用素材时终归要在详略问题上有“法”可依、有“技”可用。唯有如此,才可能让素材为作文锦上添花。特别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之要求,高考作文的测评方向最终会紧扣“情境”“任务”“思维”三个关键词进行命制,这也是最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集中呈现出情境任务型作文的根本缘由。在此背景之下,考生掌握运用素材的技巧更显得重要。一句话,唯有详略得当地运用素材,才可能让作文得到高分。
其他文献
我和爸爸共读了《狼图腾》一书,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狼的血性与残忍、团结、自由独立以及它们的勇猛顽强。我觉得,人如果学习了狼的种种“个性”,那么,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人们对于狼的印象大多是残忍的、可怕的。撇开一些极具争议的观点不谈,仅谈一谈我从狼身上感悟到的一些东西。  一、认识自己的周围环境  只有像狼一样熟悉草原,熟悉草原的声音,才能因势利导地运用各种战术来捕获自己的猎物,躲避敌人
期刊
太阳几乎天天照常升起,我们却一直喜欢看日出。到海边旅游,会特地起早看海上日出;登泰山、黄山,也要起早租军大衣看云海日出;坐飞机在云层里穿行,也特别期待能在窗边遇见一场奇异的日出;哪怕在每天的上班上学路上,也期待遇见一个平常平淡的日出……只要有机会、有条件,我们都特别喜欢看日出,而且常常看得眼放金光,心潮澎湃,手舞足蹈,虽然很少有人能妙笔生花将瞬间定格成永恒。正如俄国诗人巴尔蒙特·康斯坦丁·德米特里
期刊
撼枕的涛声惊破晓梦,我起身推开了房门。时值明治二十九年十一月四日拂晓,身处铫子水明楼中,楼下就是太平洋。  刚过凌晨四时,海上灰蒙蒙的,只是不时传来阵阵涛声,遥望东天,水平线上泛出了淡淡的桦树皮色。一钩弯月高挂在头顶上黛蓝的苍穹中,宛如镇守东海的金弓,发出皎洁的清光。左面黑黝黝的犬吠海峡的尽头,灯塔的回转灯在陆地和大海之间划出一道道白色的光环。  片刻之后,凛凛的晓风掠过漆黑的海面,夜幕悄悄地从东
期刊
疫情未去,“史上最难就业季”已来临,毕业生们或进修学习,或另辟新路,或降维应聘,为解决找不到工作这一困境使出浑身解数。而他们的成功突围告诉我们:要善于突破人生困境。  突破困境,需要我们直面困境,需要我们智对困境,需要我们适应困境。  直面困境,即迎难而上,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来冲出困境的重围。前有祖逖闻鸡起舞,孙敬悬梁,苏秦刺股;今有胚胎学研究创始人童第周,港珠澳大桥设计建设团队;外有自幼患骨结核病
期刊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疫情未去,毕业已到。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874万,有人惊呼“史上最难就业季”来了。面对困境,大学生们尝试突破。考研、考公务员人数骤增,清华、北大的优秀毕业学生去街道办工作,零元薪酬就业成了新的求职方式。  有人说:需要更优秀,才能在激烈角逐中胜出;  也有人说,要善于发掘特长,更要善于展示特长;  还有人说,要调整心态,降维应聘,今天俯下
期刊
生命中常有许多无奈与惋惜,也包含了无数困倦与疲怠。被落寞和凄楚环绕的每一天,该如何坚守本心,修心如莲?怀着这份崇敬的心情,我打开了这本书。  书叫《平凡的世界》,书里的内容正如其名,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这里住着一群平凡的人。  孙玉厚是个普普通通又一贫如洗的庄稼人,一辈子庸庸碌碌,要说高的盼头,无非是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子女有个好归属;孙少平是个高中毕业就来到黄原城的揽工汉,只能在白天繁重的劳动后
期刊
“整本书阅读”学习成果(二)  编者按:本期展示的是《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阅读札记,由两位老师和两名同学共同呈献。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阶层——士,他们属于贵族,只是这个贵族比较特殊,没有封地,没有家臣,只是一种身份而已。他们受过属于贵族的教育,这使他们拥有了不同于平民的才学和智慧,又因为一无所有,他们被逼迫只能去周游各国,凭借自身的才学智慧去博取功名。这种特殊的身份,让他们具有独立的
期刊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庾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  这段话,是国立西南聯大纪念碑碑文中的一段,是当初为了准备《金岳霖先生》一课而摘录的,这节课自己已经上过不止一遍,可每
期刊
除夕的午后,军营旁边的“唯美照相馆”显得特别冷清。  街巷人迹全无,唯有一片一片鹅毛雪花,密密地飘着,不时被呼啸的北风卷起,吹向黑沉沉的空中和空荡荡的雪地。  遠处的鞭炮连绵炸响,此刻却出现了长久的寂静。  “砰!砰!砰砰砰!”  照相馆的卷闸门,突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敲门声。  店里,正在闭目养神的老板,被这巨大的声响惊醒,整个人像被针刺似的一耸。他连忙站起身来,扶着椅子把手,撑着身体,伸出手去够
期刊
在苏俄文学中,能激起我多次阅读欲望的只有一部作品,这就是康斯坦丁·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它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有精神的深度与高度,那里浸润着俄罗斯苦难的大地和大地上苦难的人们。20世纪50年代初期,《金蔷薇》被译介到了中国,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珍贵的尘土》是其开卷之作,在全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且特殊的地位。  初读时,觉得遇上了一种罕见的文本结构,一个几乎不能叫爱情的爱情故事——夏米的金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