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也逐步走入了新课程。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思考,用新课改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思考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仁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教学中要“活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阐述,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储备的内容,提供了八个“积累和应用”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在教学这些内容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百宝箱”把好词佳句或好文章都收集在一起,然后抽空读读、背背,并养成随时收集的良好习惯。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积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发展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很多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寸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有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以上几点是我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中年教师,我们应该尽快适应新课程,不怕摔跤,不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思考,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教学中要“活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阐述,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储备的内容,提供了八个“积累和应用”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在教学这些内容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百宝箱”把好词佳句或好文章都收集在一起,然后抽空读读、背背,并养成随时收集的良好习惯。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积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发展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很多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寸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有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以上几点是我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中年教师,我们应该尽快适应新课程,不怕摔跤,不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思考,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