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字形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是一大重要难点。因为汉字的数量多,结构相当复杂,同时形近字、同音字实在难以辨析,所以对部分儿童来说字形比字音字义更难掌握。因此如何让儿童轻松识记字形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字形,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掌握字形是难点。如何让小朋友更轻松、更容易地掌握字形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迫切所要解决的难题。早期的汉字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有着直接联系。许多字从字形上就可以看出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但随着字形的演变,象形字变得越来越不象形。结果是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也失去了原有的联系。这个时候,字形本身既不表音,也不表义,变成了抽象的记号,因此学生对于这些抽象的符号的识记和理解就更加困难了。
汉字可以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以及形声字。下面谈谈我在识字教学中的几种方法:
1.掌握识字规律
我国心理学家艾伟早就指出,用“六书”去解释生字能建立牢固的音、形的联系。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七成,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表音部分称为音符。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则表示形声字的读音。形声字有以下几种最常见的类型:左形右声:“情”、“悄”、“槽”、“理”、“抽”右形左声:“放”、“期”、“故”、“郊”、“领”上形下声:“芽”、“草”、“爸”、“究”、“苞”下形上声:“惹”、“婆”、“照”、“盲”、“忘”此外,还有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形占一角、声占一角等。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许多形声字已不能明显地分出它的形旁和声旁了,但毕竟这是少数。当然,对低年级学生用不着说什么术语,只需让学生初步体会就行了,如《雨点》一课中的“洋”字,教师可让学生分析字形,学生都知道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左边是“羊”。让学生分别读“羊”和“洋”字,知道“羊”就代表整个字的读音。再询问学生“洋”字为什么是“氵”(因为和水有关)。遇到类似情况都采用此方法,学生便能有所领悟。我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减法”和“换法”,使他们加深了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从而大大提高了识记生字的效率。
2.同音发散,更部记新
教学中的很多生字往往有很多字的读音是差不多的,而且字形也差不多,识记这些字往往让孩子们搞得头昏脑胀,死记硬背其结果却不怎么可观。例如,在复习“清”时,我会让孩子们举出与“青”字有关系的字。这时“请”、“情”、“晴”、“蜻”等字都出来了,甚至孩子们还说出了“轻”字,接着我会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让他们组词,强化记忆。在教学中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学生学会了这种方法,很多生字在学生手中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有趣了。
3.以玩激趣,乐中记新
低年级小朋友对游戏最感兴趣了。在以往的生字教学中,我们可能常常会因为字形教学的枯燥和效果不佳而苦恼,如果我们能抓住儿童最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可能其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学“丛”时,难点是要与以前学的“从”区别开来,同时记住“人”的捺变为了点。根据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来完成:请两位个头差不多高的学生走上讲台,请他们勾肩搭背地走在一块木板上,就编出了“两人桥上走,一捺变成点”这样的顺口溜,难点就不攻自破了。除了顺口溜以外,猜谜识字也是一种好方法。如“告”字学生很容易把上面部分写成“牛”字。我用“一口咬掉了牛尾巴”这个字谜来记住它,深刻地记忆很难让小朋友们再犯毛病。
4.注意细微,细中记新
虽然许多生字是由熟字“搭”起来的,但这些熟字并不是一尘不变的,总会发生细微的变化,这些不易发现的变化就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如“醒”字,小朋友们很容易就记住“醒”是由“西”和“星”两部分合起来的,而“西”中间多了一短横,这个变化低段小朋友们很容易忽略,为了强化这个弱刺激点,我在教学中便问道“左面是个‘西’字吗?”学生很快发现并不完全是,我接着引导学生用“像……但不是……”句式来说话,然后再用红笔标出一短横,这个细微变化的,不易发现很快被学生发现并掌握了。或者在教学中,我有时把生字发生变化的部分省略先不写出来,而让学生上黑板来填,在填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引导到这一弱刺激点上,记忆也就轻松了。如“没”字的右上角部分空出来让学生填,再引导学生用“像……但不是……”的句式说话,这样学生不会搞错了。
5.循规蹈矩,掌握字形
学生在学习生字字形时,如果每一次都现学现记,很可能杂乱无章,但如果平时注意帮助学生总结积累,学生很容易发现规律,并掌握规律。如在第一次学“土”旁时,记住了最后一笔要变成提,再学其他带“土”旁的字,就能举一反三,知道最后一笔都是提。以后再学到“王”字旁,“牛”字旁时,最后一笔都是提。这时,老师帮助学生总结一下,就会发现规律了,传统教学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识字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先出示某个字,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字哪边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因为他并没有经过主观的努力。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生受益”。因此,我在教学中,逐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先扶后放,尝试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一个个“小老师”都能独立发现问题,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生字的写法,其涉及的方面有很多,诸如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撇、少一撇之类的笔画错误,形近字和同音字相混淆所产生的错误等。“小老师”们的兴趣很高,“学生”们的兴致也很高,课堂上常常小手林立。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特级教师高林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我常挂嘴边的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有时,学生说得好,我还会和学生一起鼓掌,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以上是我在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点方法。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探索,让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字形,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掌握字形是难点。如何让小朋友更轻松、更容易地掌握字形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迫切所要解决的难题。早期的汉字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有着直接联系。许多字从字形上就可以看出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但随着字形的演变,象形字变得越来越不象形。结果是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也失去了原有的联系。这个时候,字形本身既不表音,也不表义,变成了抽象的记号,因此学生对于这些抽象的符号的识记和理解就更加困难了。
汉字可以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以及形声字。下面谈谈我在识字教学中的几种方法:
1.掌握识字规律
我国心理学家艾伟早就指出,用“六书”去解释生字能建立牢固的音、形的联系。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七成,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表音部分称为音符。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则表示形声字的读音。形声字有以下几种最常见的类型:左形右声:“情”、“悄”、“槽”、“理”、“抽”右形左声:“放”、“期”、“故”、“郊”、“领”上形下声:“芽”、“草”、“爸”、“究”、“苞”下形上声:“惹”、“婆”、“照”、“盲”、“忘”此外,还有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形占一角、声占一角等。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许多形声字已不能明显地分出它的形旁和声旁了,但毕竟这是少数。当然,对低年级学生用不着说什么术语,只需让学生初步体会就行了,如《雨点》一课中的“洋”字,教师可让学生分析字形,学生都知道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左边是“羊”。让学生分别读“羊”和“洋”字,知道“羊”就代表整个字的读音。再询问学生“洋”字为什么是“氵”(因为和水有关)。遇到类似情况都采用此方法,学生便能有所领悟。我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减法”和“换法”,使他们加深了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从而大大提高了识记生字的效率。
2.同音发散,更部记新
教学中的很多生字往往有很多字的读音是差不多的,而且字形也差不多,识记这些字往往让孩子们搞得头昏脑胀,死记硬背其结果却不怎么可观。例如,在复习“清”时,我会让孩子们举出与“青”字有关系的字。这时“请”、“情”、“晴”、“蜻”等字都出来了,甚至孩子们还说出了“轻”字,接着我会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让他们组词,强化记忆。在教学中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学生学会了这种方法,很多生字在学生手中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有趣了。
3.以玩激趣,乐中记新
低年级小朋友对游戏最感兴趣了。在以往的生字教学中,我们可能常常会因为字形教学的枯燥和效果不佳而苦恼,如果我们能抓住儿童最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可能其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学“丛”时,难点是要与以前学的“从”区别开来,同时记住“人”的捺变为了点。根据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来完成:请两位个头差不多高的学生走上讲台,请他们勾肩搭背地走在一块木板上,就编出了“两人桥上走,一捺变成点”这样的顺口溜,难点就不攻自破了。除了顺口溜以外,猜谜识字也是一种好方法。如“告”字学生很容易把上面部分写成“牛”字。我用“一口咬掉了牛尾巴”这个字谜来记住它,深刻地记忆很难让小朋友们再犯毛病。
4.注意细微,细中记新
虽然许多生字是由熟字“搭”起来的,但这些熟字并不是一尘不变的,总会发生细微的变化,这些不易发现的变化就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如“醒”字,小朋友们很容易就记住“醒”是由“西”和“星”两部分合起来的,而“西”中间多了一短横,这个变化低段小朋友们很容易忽略,为了强化这个弱刺激点,我在教学中便问道“左面是个‘西’字吗?”学生很快发现并不完全是,我接着引导学生用“像……但不是……”句式来说话,然后再用红笔标出一短横,这个细微变化的,不易发现很快被学生发现并掌握了。或者在教学中,我有时把生字发生变化的部分省略先不写出来,而让学生上黑板来填,在填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引导到这一弱刺激点上,记忆也就轻松了。如“没”字的右上角部分空出来让学生填,再引导学生用“像……但不是……”的句式说话,这样学生不会搞错了。
5.循规蹈矩,掌握字形
学生在学习生字字形时,如果每一次都现学现记,很可能杂乱无章,但如果平时注意帮助学生总结积累,学生很容易发现规律,并掌握规律。如在第一次学“土”旁时,记住了最后一笔要变成提,再学其他带“土”旁的字,就能举一反三,知道最后一笔都是提。以后再学到“王”字旁,“牛”字旁时,最后一笔都是提。这时,老师帮助学生总结一下,就会发现规律了,传统教学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识字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先出示某个字,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字哪边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因为他并没有经过主观的努力。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生受益”。因此,我在教学中,逐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先扶后放,尝试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一个个“小老师”都能独立发现问题,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生字的写法,其涉及的方面有很多,诸如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撇、少一撇之类的笔画错误,形近字和同音字相混淆所产生的错误等。“小老师”们的兴趣很高,“学生”们的兴致也很高,课堂上常常小手林立。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特级教师高林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我常挂嘴边的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有时,学生说得好,我还会和学生一起鼓掌,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以上是我在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点方法。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探索,让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