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养生启示

来源 :家庭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len4hy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外音]
  7月11日,当代中国学术泰斗季羡林大师在北京辞世,享年98岁。季羡林年近百岁时,仍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笔耕不辍。季老独创的“三不主义”养生观更是闻名全国,号称无为而养生。
  看了众多弟子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恩师的文章后,我们其实不难发现,季老的养生观非无为而治,实乃大智慧、大胸襟、大“自然”,正所谓“无为有处有还无”。
  
  不锻炼?
  一生动脑成就大智慧
  
  季老没时间锻炼,他自己曾解释说:我没有时间去探索养生、长寿之道,也从不刻意去追求锻炼。我并不是反对体育锻炼,而是反对那种“锻炼主义”。
  所谓“锻炼主义”大约是指:活着是为了锻炼,锻炼是为了活得更长的比较极端的做法。但是季老认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永远奋斗,花时间在工作上比用在打太极拳上要划算。如果把大部分时间用于体育锻炼,因此而耽误了工作,那就是因小失大了。当然要工作首先必须有健康的体魄作为保证,所以季老觉得必要的锻炼是可行的。
  大家都知道,季老一生致力钻研,出了很多书。曾有记者怀疑,以季老的高龄要写那么多书,会不会有弟子代笔?对此,季老的弟子表示“太不靠谱”了,因为季老对待学问极其严肃。
  季老弟子葛维钧:季先生的天赋那是没有说的,极为聪慧,脑筋非常好使。领悟力非常强,记忆力非常好。但是他把他的学术生命交给了勤奋。大家都知道季先生的灯是每天早上北大亮的最早的一盏,每天4点钟就开始起来工作,因为他白天还有很多事情。一直到90多岁之后还写了《病榻杂记》。另外写《糖史》的过程中,他先后写了有20年时间,收集糖史的资料时。每天到北大图书馆去,看了很多单本书、古本书,很多难以得到的书,他都得到了。书里边实际上只运用他搜集资料的一部分,但是已经80万字了。
  其实,季老深谙用脑长寿之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说:“根据我个人八九十年来的经验,一个人绝不能让自己的脑筋投闲置散,要经常让脑筋活动着。”
  季老说,人的衰老主要是脑细胞的死亡。中老年人的脑细胞虽然天天死亡,但人一生中所启用的脑细胞只占脑细胞总量的四分之一,而且在活动的情况下,每天还有新的脑细胞产生。只要脑筋的活动不停止,新生细胞比死亡细胞数目还要多。勤于动脑筋,则能经常保持脑中血液的流通状态,而且能通过脑筋协调控制全身的功能。
  
  不嘀咕?
  大胸襟练就清净心
  
  季老的不嘀咕首先是指心中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更不为自己的健康愁眉苦脸,对自己的生老病死看得开。人进入老年,身体十分容易出毛病,老年人也是非常担心自己的哪个地方失灵,所以老年人喜欢嘀咕。季老说这样嘀咕反而对身体不好。人应该顺其自然,老了,难免会有些小毛病,闹些不舒服,我从不把这些放在心上,爱怎样就怎样,心里没负担,身体自然好。
  季老的不嘀咕也指说话不拖泥带水,因为嘀咕惯了,说话啰嗦是难免的。由于时间观念强,季老讲话一向是干净利落,上了90岁依旧如此,说明他的思维能力和控制力很强。不像一般年纪大的人,一旦说起来就停不下,而且老是重复。
  北大的很多学生都知道,季老的“不嘀咕”决不仅仅限于此,对待很多无关紧要的事情,他都不放在心上,面对误会、误解从不耗费精力去解释,心胸豁达,为人谦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季老弟子钱文忠:季先生穿着极其地朴素,经常会被人看成是学校里的老工人。不止一次,季先生会被来报到的新学生叫住,替他们看行李。季先生每次都原地不动地替他们看守行李,从不多解释。北大司机班的司机说过,他们接送的大人物,只有季先生下了车道谢不说,还要站在门口目送车子驶远。
  季先生自己生活的简朴,在北大是人所皆知的。但是,他的慷慨知道的人就并不很多了。季先生往自己的家乡小学寄钱寄书那是常有的事情。就连在家里工作过而已经离开了的保姆,倘若喜欢读书,季先生都会给予支持。前几年,北大接受了一笔最大的捐赠,仅仅是古字画就有四百多幅,就是来自于季羡林先生,价值可以亿论。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从各种运动中走过来的知识分子,该守望、该坚持的东西,季先生一样也没有放弃。季先生的回忆录中只有反思,没有怨恨。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是季老的座右铭,他深知平和心态对养生的重要性,尤其是对老年人。
  季老欣赏那些虽然已经寿登耄童,年逾期颐,但仍然勤勤恳恳的人。季老不想做长生梦,对老年,甚至对人生,他采取的态度是道家的。他曾说过我已年届耄耋,但是,专就北京大学而论,倚老卖老,我还没有资格。在教授中,按年龄排队,我恐怕还要排到二十多位以后。我幻想眼前有一个按年龄顺序排列的向八宝山进军的北大教授队伍。我后面的人当然很多,但是向前看,我还算不上排头,心里颇得安慰,并不着急。
  有问题则设法解决之,有困难则设法克服之,绝不视芝麻绿豆大的窘境如苏迷庐山般大,也绝不毫无原则随遇而安,绝不玩世不恭。“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有这样的心境,焉能不健康长寿?
  
  不挑食?
  享受朴素的大“自然”
  
  季老吃饭的原则是 有什么吃什么,从不挑肥拣瘦,只要符合口味,一概通吃。物不分东西,味不分南北,只要适口,便为我所用。凡是觉得好吃的就吃,不好吃的就不吃。卡路里、维生素统统见鬼去吧。
  常见有人年才逾不惑,就开始挑食,蛋黄不吃,动物内脏不吃,每到吃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窘态可掬,看了令人失笑。以这种心态而欲求长寿,岂非南辕而北辙!
  季老还说过一个此类笑话,说的是一名化学教授,吃饭时仔细计算卡路里、维生素的数量,一顿饭所用的公式几乎等于一次实验。最后饭费比别人多几十倍不算,人却瘦得干巴巴的。季老认为讲究到这个份上不但少了人生乐趣,而且绝无必要。
  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季老生活俭朴,为人谦和,有时甚至带点孩子气,童心未泯,十分随性。
  季老弟子张保胜:先生吃得很简单,前一阶段我去看过他两次,还给他送饭做饭,后来有学生让我搭桥访问先生,老师也同意了。我就叫三个学生,一个,你给他做点饺子,一个,你给他熬点肉末粥,一个你给他买个小西瓜。
  先生作息时间很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点起床,几十年如一日。对待我们这些学生就像慈父,每年先生都会做自己的拿手好菜:山东醋卤酱菜,这个菜有五花肉,有海带,有萝卜等等,用醋一起炖,炖了以后,也不问我们喜不喜欢,两大饭盒扣在一起叫我带回家吃。每年如此。
  每天早展,小猫陪季老散步是著名的“朗润园一景”。碰上遛鸟的老人,相 对大笑:“你在遛鸟,我在遛猫,我们各有所好啊!”
  季老养的“咪咪”小便失禁,季老坚持绝不打猫一巴掌,以耄耋之躯,匍匐于床下桌下,清扫猫尿猫屎,他不但不以为累,反乐此不疲。
  晚上,季老也会看一会儿电视新闻,他最钟情的是动画片,不难看出这位博学的老人仍有一颗未泯的童心。季老85岁那年,有一天早早起床钻进书房读书,读完了才发现他把自己倒锁起来了,钥匙又没带,他就打开窗户,从窗台上跳下去,竟然安然无恙。
  如同季老的饮食一样,季老的生活就是这样随性而为,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季老吃了70多年的安眠药。他说,每天吃了,每天睡好。睡好了,精神就好。
  正是这种对吃、穿、健康及身边事情持有的“无所谓”态度,让季老活到了98岁高龄。他是真正参透了自然的禅机。
  
  [超链接]
  老年人的养生禁忌:
  
  一忌:说话太多
  某大学流传一个传说:学校开会,某老一开口发言,有人就回家吃饭,饭后再回到会场,某老谈兴正浓。说长话以老年为多。四句话奉献给老人:年老之人,血气已衰;煞车失灵,戒之在说。
  二忌:倚老卖老
  人一老,经验丰富,识多见广。一个人受不受人尊敬,完全取决于你有没有值得别人尊敬的地方。摆架子,倚老卖老,都是枉然的。
  三忌:思想僵化
  我的僵化同别人或许有点不同:它一半自然,一半人为;前者与他人共之,后者则为我所独有。人为的思想僵化,则多半是一种逆反心理在作祟。
  四忌:不服老
  人上了年纪,是一个客观事实,服老就是承认它,这是唯物主义。反之,不承认倒迹近唯心了。我认为,在战略上要不服老,在战术上要服老。
  五忌:无所事事
  是否能做到老有所为,完全取决于自己。到了退休的关头,学海无涯,何妨再跳进去游泳一番,再扎上两个猛子,不也会身心两健吗?
  六忌:提当年勇
  一旦年老,争胜有心,好强无力,便难免产生一种自卑情结。可又不甘心,只有自夸当年勇一途,可以聊以自慰。这种情况,别人是爱莫能助的,从零开始是惟一正确的想法。
  七忌:自我封闭
  老年人最常见的现象或者灾难是自我封闭。封闭,有行动上的封闭,有思想感情上的封闭,都对个人健康不利的。同青年人在一起,他们身上的活力会感染你的。
  八忌:叹老嗟贫
  在中国的读书人中,特别是所谓怀才不遇的人常见叹老嗟贫,西方极少写叹老嗟贫的诗文。今天的中国社会已跟上世界潮流,但封建思想的残余还不容忽视。
  九忌:老想到死
  人到老年,特别是耄耋之年,常想到死是非常自然的。关键是自己抱什么态度。惶惶不可终日,甚至饮恨吞声不可取,最正确的态度是顺其自然,泰然处之。
  十忌:愤世嫉俗
  最常见的愤世嫉俗是跟不上社会变化,对新生事物看不顺眼,便表现为愤世嫉俗、牢骚满腹。还是毛泽东的两句诗好:“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摘自季羡林《真话能走多远》
其他文献
鸡汤  不是谁喝都有益  □文/闻道  鸡汤历来被人们当成是营养佳品,但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于康认为鸡汤营养价值并不高,而且很多人只喝汤却把炖过的肉弃之不食的做法也不妥。  虽然经过了长期的煲汤过程,但是鸡汤里却只含有从鸡油、鸡皮、肉与骨中溶解出来的水溶性小分子物质,除此之外就是油和热量,嘌呤的含量也很大,客观上来说并不营养。  于康指出,多喝鸡汤其实就是摄取更多的动物性脂肪的过程,对一些心血管
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有7种能力。前5种是智商,后两种是情商。情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二是良好的自省能力。  相对于智商,一个人的情商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更重要。而职场新人对于职场的认知还停留在学校和家庭的氛围上,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工作关系才是职场中的重要关系,需要严肃的职场氛围才能维持和正常运行。  是否可以把办公室营造成家庭,要看企业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氛围。如
说到“吹牛”的本领,小孩子并不亚于大人。别看他们轻飘飘吹出来的“牛皮”,说不定比天还要大! 对于这些“牛皮”,有人认为是在说谎,必须要扼制在萌芽状态。有人则认为这是孩子的天真童趣,无需理会。更多的人认为应当顺其自然.,但心里却又没有底,不知是否需要去干预。那么,我们到底应当如何对待孩子“吹牛”呢?   其实,孩子“吹牛”也是在表达内心的一些想法,所以,要想对孩子的“牛皮”加以正确应对,就要扒开“牛
每次我去全国各地签售或跟观众互动时都会得到大家热烈的掌声,拍掌本身既是一种锻炼,也揭示了拍掌人不同的健康状况。比如有人拍起手来呼呼的,就像敲棉被的声音,表示身体里负的东西和酸性物质比较多。而有人拍起手来艮声艮气的,说明体内风寒太大,多半腰腿不好。  老祖宗早就说"拍手治百病",因为手上有五脏六腑的反射区,所以在双手拍击的过程当中,您的五脏六腑都会得到相应的调整。    拍手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医院口腔病理学教授汤姆·格拉斯博士说:有的人患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经医治却仍绵绵不断,除个体抵抗能力差外,还可能与使用的牙刷有关。  一般来说,我们并不会在意感冒时候牙刷带来的影响,但有时它恰恰是我们感冒不爱痊愈,或者传染給家人,或者反复发作的凶手。牙刷经常潮湿,而刷毛的间隙又是细菌、病毒居留及滋长的温床。感冒病毒可以在潮湿的牙刷上生存相当长的时间。  很多家庭的牙刷放在一个
情报站    实质性交谈让人快乐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闲聊在社会生活中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而有实质内容的交谈能让人更愉快。这一研究结果刊登于美国《心理科学》杂志。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究人员让79名大学生随身携带录音设备,4天后,录音设备总共记录大约2.3万段对话片段。  研究人员把这些录音片段分为闲聊和实质性交谈。如“你那有什么?爆米花?真好吃!”属于闲聊,而“你爸爸与她相爱了?”属于实质性
有句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土地广阔,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殊异,风土人情、气候环境亦各有分别。疾病也是这样,在不同地区之间,发病率的差异很明显。为什么会出现地区差异呢?其实,除了自然环境外,社会条件、尤其是生活方式也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些疾病与其说是“地方病”,不如说是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病”。  本期策划特别绘制了“疾病地图”,并选择5个大家特别关心且地域特色鲜明的疾病深入采访,在了解这些
【核心提示】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丢三落四、上课坐不住、学过的东西总是记不住……家长倍感头痛又束手无策,只能带孩子奔赴五花八门的辅导班、提高班、请家教,结果孩子疲于奔命,花了不少功夫,可学习成绩却未见提高。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其实,一味盲目施压却忽略了孩子的脑发育,这无异于舍本逐末,弃帅保车。    【专家简介】  贺晓生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
颖与丈夫的感情一直很好。这几天不知怎的,一静下来,就觉得私处痒痒的,总想去挠。一挠则燃起熊熊欲火,忍不住对睡梦中的丈夫展开攻势,但在缠绵中又觉得有些吃不消,每次做爱没多久,下体就会隐隐作痛。由于白带增多、变稠,小颖想,会不会得了妇科病?便服了些消炎药,可效果并不好。曾经十分和谐的夫妻生活也变成了一种折磨。  实在无法忍受下去,小颖决定去妇科就诊。妇科医生检查后,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给她开了药,
大洼县东风镇河沿村第二中心户的姐妹们都知道她们的户长张娟有个记笔记的好习惯,她在中心户长岗位上工作了五年,笔记达十万字。翻开看其内容真是丰富多彩,有在乡里、村里培训的学习心得体会,有和村专干研究如何做好本组计划生育工作的计划打算,有讲解现行的生育政策,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致富信息,有组织姐妹们学习,开展活动记录,有本乡镇、本村好的计划生育典型:婚育新风典型、科技致富典型以这些典型为事例编写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