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其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外交领域的热点。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已被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简称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林业具有多重效益,具有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是未来30年~50年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成本较低、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新的惠及全球、全人类的伟大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
何为碳汇
所谓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与碳汇相对的概念是碳源,它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
根据清除二氧化碳的途径或生态系统的不同,可以将碳汇分为多种,如森林碳汇、草原碳汇、农业碳汇、海洋碳汇等。其中草原固定的二氧化碳容易随着草原年度草类的枯死、腐烂而重新释放回大气中。农业碳汇,不确定因素比较多。海洋碳汇和森林碳汇是碳汇中主要部分。其中,森林碳汇主要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碳汇与管理政策包括碳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被称为林业碳汇。
地球上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3,但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所以,森林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
在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中的一些条款,允许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统称为附件一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利用清洁发展机制的造林、再造林项目获取碳信用,以抵消其国内的部分碳减排指标。
增强森林碳汇功能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早在2007年就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同时把林业纳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2009年,国家林业局编写并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根据该行动计划,我国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途径有以下六条:
一是通过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增加碳汇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所确定的林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5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届时,森林碳储量将会得到较大提高。
二是通过提高现有森林质量,增加碳汇量。我国现有大多数森林属于生物量较低的人工林和次生林。通过优化林分结构,强化森林经营管理,在现有基础上,完全有可能将单位面积林分生长量提高一倍以上,从而增加现有林的碳汇能力。
三是加强森林、林地保护,减少森林碳排放。首先,通过严格控制乱征乱占林地等毁林活动,减少源自森林的碳排放。同时,在森林采伐作业过程中,通过采取科学规划、低强度的作业措施,保护林地植被和土壤,可减少因采伐对地被物和森林土壤的破坏而导致的碳排放。其次,通过强化对森林中可燃物的管理,建立森林火灾、病虫害预警系统等措施,有效控制森林火灾、病虫害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减少森林碳排放。
四是通过保护湿地和控制林地水土流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首先,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可以减少因湿地破坏而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其次,通过加大生物措施,控制林地水土流失,有助于保护林地土壤,促进和加速森林土壤发育,促使非森林土壤转化为森林土壤,提高森林土壤固碳能力。
五是通过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减少碳排放。林木生物质原料通过直接燃烧、木纤维水解转化为乙醇、热解气化以及利用油料能源树种的果实生产生物柴油等措施,可以部分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利用现有宜林荒山荒地和盐碱地、矿山复垦地等难利用地,还可定向培育一部分能源林,扩大林木生物质替代化石能源的比例,有利于减少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六是通过增加木材使用、延长使用寿命,增加木质林产品碳储量。木材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所耗能源,大大低于制造铁、铝等材料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用木材部分替代能源密集型材料,不但可以增加碳贮存,还可以减少使用化石能源生产原材料所产生的碳排放。专家初步测算:从1961到2004年期间,我国木制品碳储量约达12亿吨~1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这是我国林业对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贡献。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已被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简称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林业具有多重效益,具有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是未来30年~50年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成本较低、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新的惠及全球、全人类的伟大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
何为碳汇
所谓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与碳汇相对的概念是碳源,它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
根据清除二氧化碳的途径或生态系统的不同,可以将碳汇分为多种,如森林碳汇、草原碳汇、农业碳汇、海洋碳汇等。其中草原固定的二氧化碳容易随着草原年度草类的枯死、腐烂而重新释放回大气中。农业碳汇,不确定因素比较多。海洋碳汇和森林碳汇是碳汇中主要部分。其中,森林碳汇主要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碳汇与管理政策包括碳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被称为林业碳汇。
地球上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3,但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所以,森林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
在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中的一些条款,允许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统称为附件一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利用清洁发展机制的造林、再造林项目获取碳信用,以抵消其国内的部分碳减排指标。
增强森林碳汇功能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早在2007年就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同时把林业纳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2009年,国家林业局编写并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根据该行动计划,我国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途径有以下六条:
一是通过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增加碳汇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所确定的林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5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届时,森林碳储量将会得到较大提高。
二是通过提高现有森林质量,增加碳汇量。我国现有大多数森林属于生物量较低的人工林和次生林。通过优化林分结构,强化森林经营管理,在现有基础上,完全有可能将单位面积林分生长量提高一倍以上,从而增加现有林的碳汇能力。
三是加强森林、林地保护,减少森林碳排放。首先,通过严格控制乱征乱占林地等毁林活动,减少源自森林的碳排放。同时,在森林采伐作业过程中,通过采取科学规划、低强度的作业措施,保护林地植被和土壤,可减少因采伐对地被物和森林土壤的破坏而导致的碳排放。其次,通过强化对森林中可燃物的管理,建立森林火灾、病虫害预警系统等措施,有效控制森林火灾、病虫害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减少森林碳排放。
四是通过保护湿地和控制林地水土流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首先,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可以减少因湿地破坏而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其次,通过加大生物措施,控制林地水土流失,有助于保护林地土壤,促进和加速森林土壤发育,促使非森林土壤转化为森林土壤,提高森林土壤固碳能力。
五是通过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减少碳排放。林木生物质原料通过直接燃烧、木纤维水解转化为乙醇、热解气化以及利用油料能源树种的果实生产生物柴油等措施,可以部分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利用现有宜林荒山荒地和盐碱地、矿山复垦地等难利用地,还可定向培育一部分能源林,扩大林木生物质替代化石能源的比例,有利于减少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六是通过增加木材使用、延长使用寿命,增加木质林产品碳储量。木材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所耗能源,大大低于制造铁、铝等材料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用木材部分替代能源密集型材料,不但可以增加碳贮存,还可以减少使用化石能源生产原材料所产生的碳排放。专家初步测算:从1961到2004年期间,我国木制品碳储量约达12亿吨~1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这是我国林业对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