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语流相结合,不要一味追求单音的准确性。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进行,教师应提供大量听音、模仿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全面推广与实施,中小学英语朗读教学该采用何种有效的策略呢?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要着力培养中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
一、加强朗读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在英语教学中,常听到的是:英语学习应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语言学习规律,似乎没有谈及朗读。常看到的是:评价体系是围绕考试体系来开展的。如年度考试、中考和高考等。每次的考试都不直接考到朗读,因此中学生便错以为朗读不重要,故而不愿大声朗读,学生中出现一种开口难的现象,从而聋哑英语、语感欠缺、阅读能力差、作文表达不清等忽略英语朗读的负面影响就出现了。
因此,英语朗读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教学总体水平中是至关重要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言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其朗读的作用不言自明。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高低。准确、流畅地朗读段落、篇章,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文章,段落的理解,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英语口语与听力的进一步完善;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复述与阅读能力,更有利于提高连贯的自由表达和写作能力,促使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
二、朗读教学的现状
开学初,为了解学生如何进行朗读,以及对朗读的认识,设计了“日常朗读调查表”,通过调查,让每位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评价,提高他们的认识,反思学习方法,纠正自己的错误学习方法。
日常朗读调查表
通过调查发现,在日常教与学的过程中,朗读教学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学生们的朗读仍然停留在唱读、念读以及应付教师的检查等状态,形成了一系列的朗读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部分英语课堂教学还是以老师讲为主,重分析、轻朗读;重知识、轻技能。因此,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导致校园失去了书声琅琅的景观。
2.放任学生随意朗读
早读时老师不加以指导,学生随意翻开课文,任意选取一篇或一段读一遍了事,只是应量应时式的朗读,这样的朗读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导致学生失去朗读的兴趣,越读越没有兴趣,越读越不想读。
3.念字式的朗读
朗读时学生胸无全句或全文,只是照字读音、照章念字。朗读活动变成单纯的念字,一字一顿,只简单地将音节读出来,或有字无词,或有词无句,语调平直,无轻声或重音,顿连呆板,缺乏语言的流畅感。
4.念经式的朗读。
漫不经心地有口无心地拿出书本大声地朗读,表情木然,拖音明显,节奏较差,读上几句后,便停了下来,读不整齐,甚至于“滥竿充数”,目的性不明确,事倍功半。
三、探讨培养朗读能力及朗读兴趣的策略
1.培养朗读能力须从基础阶段入手
对于刚踏入校门学习不久的基础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看什么就跟着做什么,听什么就跟着读什么,因此本人认为朗读教学应当从基础阶段抓起,著名语言学家朱光潜说过:“我觉得初学外语者与其费那么大的劲去死记单词,做那些支离破碎的语言练习,倒不如精选几篇经得起仔细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弄透背熟,真正消化为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起敏锐的语感。”如果教师在基础阶段重视朗读指导和训练,学生一定能较好地掌握朗读的基本方法,为提高朗读能力以及英语素质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作为学生各种能力形成基础阶段,朗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如何进行有效朗读教学?
(1)重视语音语调,提高朗读兴趣。地道的语音语调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英语学习为此而变得愉悦,因此抓好语音基础,探究拼读规则,模仿语音语调,对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看动画学唱英文儿歌、看英文电影,看听模仿英文趣味小品等等,让学生感受语音、语调的魅力,以此来激发学生模仿语音语调的兴趣与热情,并去模仿句子重音、语调、连读、不完全爆破等技巧,在模仿中掌握英语丰富的语音与语调,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2)组织学生朗读,形式丰富多样。朗读训练可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a.听范音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在语音、语调、感情、表达等方面的特色,并跟读模仿,采用学生看书跟读或不看书跟读交替的方式进行。
b.跟教师读。教师先慢速领读一、两遍,让全体学生听清、听懂、模仿得准;再快速领读,给他们一些时间,让他们反复操练、大声模仿,或按意群领读,并注意语调的转折。
c.学生朗读。个别朗读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朗读难点,便于检查和督促,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提高朗读质量。
d.齐声朗读。有利于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增加学生朗读的机会,鼓励胆小怕羞的学生朗读,同时便于教师检查和发现学生朗读的问题。
e.小组赛或男女赛读。课堂中,我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赛,男女生赛等。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智慧,只要是学生读得流利、地道,就给予肯定与表扬,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只要这样持之以恒,英语朗读必定会带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成绩,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英语教学。
f.布置课后录音作业。老师布置听磁带,朗读课文的英语家庭作业,并要求学生将自己朗读的内容录制到磁带并带到学校播放,相互鉴赏、交流、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自然就会不厌其烦地听磁带,模仿练习,以达到最佳效果,并促使学生养成了在家里自觉朗读的习惯。
(3)加强课后背诵,培养语言语感。英语语感是一种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英语是非母语的语言学习环境下,背诵对于语感的获得有着直接的作用,语感强的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英语知识,灵活地运用英语语言技能,从而达到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但是,语感是通过持久的语言实践练习而逐步获得的,在缺乏英语习得的语言环境下,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典型的对话或者短文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英语、培养语感的途径。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英语短语、句子、固定的习惯用语以及课外的词汇量;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调动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教师应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求学生课后大声朗读,积极及时的背诵常用的句子,精彩的段落和一些习惯用语,形成一定的语感,打好坚实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基础。
3.加强朗读意识,转变教学指导思想
朗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方法,英语朗读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明确朗读的重要作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每天腾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朗读,让他们养成一种习惯,并持之以恒,从而达到培养朗读能力的目的,促进学生朗读意识的形成。相信朗读定会给学生们插上理想的翅膀,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悦,久而久之,学生各个方面的语言技能一定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全面推广与实施,中小学英语朗读教学该采用何种有效的策略呢?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要着力培养中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
一、加强朗读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在英语教学中,常听到的是:英语学习应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语言学习规律,似乎没有谈及朗读。常看到的是:评价体系是围绕考试体系来开展的。如年度考试、中考和高考等。每次的考试都不直接考到朗读,因此中学生便错以为朗读不重要,故而不愿大声朗读,学生中出现一种开口难的现象,从而聋哑英语、语感欠缺、阅读能力差、作文表达不清等忽略英语朗读的负面影响就出现了。
因此,英语朗读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教学总体水平中是至关重要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言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其朗读的作用不言自明。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高低。准确、流畅地朗读段落、篇章,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文章,段落的理解,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英语口语与听力的进一步完善;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复述与阅读能力,更有利于提高连贯的自由表达和写作能力,促使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
二、朗读教学的现状
开学初,为了解学生如何进行朗读,以及对朗读的认识,设计了“日常朗读调查表”,通过调查,让每位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评价,提高他们的认识,反思学习方法,纠正自己的错误学习方法。
日常朗读调查表
通过调查发现,在日常教与学的过程中,朗读教学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学生们的朗读仍然停留在唱读、念读以及应付教师的检查等状态,形成了一系列的朗读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部分英语课堂教学还是以老师讲为主,重分析、轻朗读;重知识、轻技能。因此,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导致校园失去了书声琅琅的景观。
2.放任学生随意朗读
早读时老师不加以指导,学生随意翻开课文,任意选取一篇或一段读一遍了事,只是应量应时式的朗读,这样的朗读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导致学生失去朗读的兴趣,越读越没有兴趣,越读越不想读。
3.念字式的朗读
朗读时学生胸无全句或全文,只是照字读音、照章念字。朗读活动变成单纯的念字,一字一顿,只简单地将音节读出来,或有字无词,或有词无句,语调平直,无轻声或重音,顿连呆板,缺乏语言的流畅感。
4.念经式的朗读。
漫不经心地有口无心地拿出书本大声地朗读,表情木然,拖音明显,节奏较差,读上几句后,便停了下来,读不整齐,甚至于“滥竿充数”,目的性不明确,事倍功半。
三、探讨培养朗读能力及朗读兴趣的策略
1.培养朗读能力须从基础阶段入手
对于刚踏入校门学习不久的基础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看什么就跟着做什么,听什么就跟着读什么,因此本人认为朗读教学应当从基础阶段抓起,著名语言学家朱光潜说过:“我觉得初学外语者与其费那么大的劲去死记单词,做那些支离破碎的语言练习,倒不如精选几篇经得起仔细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弄透背熟,真正消化为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起敏锐的语感。”如果教师在基础阶段重视朗读指导和训练,学生一定能较好地掌握朗读的基本方法,为提高朗读能力以及英语素质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作为学生各种能力形成基础阶段,朗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如何进行有效朗读教学?
(1)重视语音语调,提高朗读兴趣。地道的语音语调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英语学习为此而变得愉悦,因此抓好语音基础,探究拼读规则,模仿语音语调,对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看动画学唱英文儿歌、看英文电影,看听模仿英文趣味小品等等,让学生感受语音、语调的魅力,以此来激发学生模仿语音语调的兴趣与热情,并去模仿句子重音、语调、连读、不完全爆破等技巧,在模仿中掌握英语丰富的语音与语调,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2)组织学生朗读,形式丰富多样。朗读训练可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a.听范音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在语音、语调、感情、表达等方面的特色,并跟读模仿,采用学生看书跟读或不看书跟读交替的方式进行。
b.跟教师读。教师先慢速领读一、两遍,让全体学生听清、听懂、模仿得准;再快速领读,给他们一些时间,让他们反复操练、大声模仿,或按意群领读,并注意语调的转折。
c.学生朗读。个别朗读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朗读难点,便于检查和督促,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提高朗读质量。
d.齐声朗读。有利于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增加学生朗读的机会,鼓励胆小怕羞的学生朗读,同时便于教师检查和发现学生朗读的问题。
e.小组赛或男女赛读。课堂中,我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赛,男女生赛等。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智慧,只要是学生读得流利、地道,就给予肯定与表扬,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只要这样持之以恒,英语朗读必定会带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成绩,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英语教学。
f.布置课后录音作业。老师布置听磁带,朗读课文的英语家庭作业,并要求学生将自己朗读的内容录制到磁带并带到学校播放,相互鉴赏、交流、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自然就会不厌其烦地听磁带,模仿练习,以达到最佳效果,并促使学生养成了在家里自觉朗读的习惯。
(3)加强课后背诵,培养语言语感。英语语感是一种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英语是非母语的语言学习环境下,背诵对于语感的获得有着直接的作用,语感强的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英语知识,灵活地运用英语语言技能,从而达到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但是,语感是通过持久的语言实践练习而逐步获得的,在缺乏英语习得的语言环境下,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典型的对话或者短文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英语、培养语感的途径。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英语短语、句子、固定的习惯用语以及课外的词汇量;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调动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教师应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求学生课后大声朗读,积极及时的背诵常用的句子,精彩的段落和一些习惯用语,形成一定的语感,打好坚实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基础。
3.加强朗读意识,转变教学指导思想
朗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方法,英语朗读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明确朗读的重要作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每天腾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朗读,让他们养成一种习惯,并持之以恒,从而达到培养朗读能力的目的,促进学生朗读意识的形成。相信朗读定会给学生们插上理想的翅膀,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悦,久而久之,学生各个方面的语言技能一定也会有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