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与学“归位”的几点思考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trackfor19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归位”是指教与学各司其职,不占位、不越位、不离位,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发挥各自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教与学是教学中两个辩证统一的活动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与学两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在教学中教与学各有各的位置,若教“越位”了,就会上成一堂课 “专制课”,若学“离位”了就会成为一堂“自由课”,因此,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使两者各就各位,共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就成了每位教师的教学追求。
  1 教的“归位”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但“自主学习”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它重视学生的“学”,也重视教师的“导”,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启发并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条件,不断促成学生由不知到知的转化。因此,课堂上“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不越位,是实现课堂学习自主的关键。怎样才能体现教师的引导既到位、又不越位呢?我认为,教师应在情境、设问、点拨等环节上下功夫,在“精”字上做文章。
  1.1 在情境创设上要精妙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斯金娜认为:“认识兴趣则是促使教学——认识活动积极的某种独特'震中”。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情境创设,一是要“精”,要根据所学内容,或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或布迷设障等,但不能冗长。二是要“妙”,开课引题,要具有延伸性。
  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教师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任意写分数,进行笔算,得出分数值,并记录下计算的结果。上课时,师生打擂台,学生报分数,教师判断结果。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由于教师对学生所报的分数都能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学生感到非常惊讶。此时,教师说:“我有一个秘密,它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大家想学吗?”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了最佳心理准备。
  1.2 在问题设计上要精当
  学贵有思,思贵有疑。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几道有思维价值、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学、自探,然后得出结论。教师重在授法,学习贵在领悟,学法渗透于教法之中。
  例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开始,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学生出现种种猜测后,借助多媒体电脑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的宽不变,长越长,面积越大;长方形的长不变,宽越长,面积也越大。从而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第二个问题提出后,马上放手,引导学生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所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记录到表格中。在大量具体数据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摆长方形的过程之后,教师提出第三个问题“观察表格,回想自己摆长方形的过程,你们发现了什么?”组织讨论。有的学生借助具体数据,很快得出了“长方形面积=长×宽”的结论;有的学生结合自己摆长方形的过程,经过深入思考,慢慢悟出:摆长方形时,横着一排摆几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几厘米;竖着摆这样的几排,长方形的宽就是几;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排数=小正方形的总个数,因此,长×宽=长方形的面积。
  以上教学,教师通过精心设问,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开展了积极的智慧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切实地培养。
  1.3 在引导上要精巧
  学资有思,教重在引。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引导、点拨这一教学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达到自主参与、自觉发现、自我完善、自行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学中引导一是要“准”,要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拐弯处予以指导、疏理;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
  例如,“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一课,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含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当学生观察到1/4和1/3分子相同,而1/4能化成有限小数,1/3却不能时,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这时,师又问:“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有的说分母是奇数,但1/9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说分母是偶数,但1/5也能化成有限小数……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中断”“偏离”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地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教师又出示7/35和5/35,先让学生判断,再组织试验,从而又激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同是35,化成的小数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呢?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个前提“最简分数”。可见,课堂上的灵活点拨是一种艺术,如果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比作画龙的话,那么,教者根据教学内容的精巧点拨就是点睛了。课堂上教师适时适度的点拨,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2 学的“归位”是自主学习的根本
  认知心理派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说明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使他们的所有感官(眼、耳、口、脑、手)都充分发挥作用,形成一个“全频道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化渗透、快节奏反馈”的信息网络,使学习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优化,训练处处到位。学要到位,是实现课堂学习自主的根本。
  2.1 观察归位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获取信息有60~80%来自于视觉,只有15%~20%来自于听觉。”因此,数学学习必须重视数学观察力的培养。观察一要明确的目的,二要按一定的顺序,三要与思维和想象相结合,善于比较,从而提高观察的效果。例如,三年级教学“积的变化规律”,先让学生口答算式结果,教师板书:
  16×2=32
  16×20=320
  16×200=3200
  16×2000=32000
  然后引导观察:仔细观察上面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变了)把第二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相比,第二个因数是怎么变的?积呢?你还能从哪些算式的比较中得出这个结论?如果把第三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比,你又能发现什么?第四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比呢?这样从上向下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如果从下向上观察呢”?从而很顺利地得出积的变化规律。
  以上教学从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又回到整体,从上向下、从下向上、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观察,既教给学生观察的基本方法,又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观察的余地和时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其认知内驱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2 操作归位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是由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操作学具,促使其顺利到达认知的彼岸。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共安排了三次操作;第一次是引入阶段,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再用8根小棒摆三角形,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中知道分物体或摆图形往往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刚好分完,一种是分后还有多余,从而引出“余数”概念,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第二次是圈点子,15个点子,3个1份,有几份?4个1份,有几份?还多几个?5个1份、6个1份、7个1份呢?操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弄清商和余数各表示什么。第三次操作是例题教学,“20个乒乓球,每6个装1盒,可装几盒?还剩几个?”师生讨论后列式:20÷6=3(盒)……2(个)。然后学生独立操作列式:21个乒乓球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22个、23个、24个呢?这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以便得出“余数都比除数小”的结论。接着问:“如果余数与除数一样大,行吗?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大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在操作、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发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乒乓球还可再装一盒,从而轻松得出结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假如没有学生的操作参与,学生对这个结论的理解就不可能深刻。这三次操作,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而设计,目的明确,并且组织指导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3 表达归位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交流的活动。“听”与“说”是交流的主要形式。学生通过听,既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吸收和理解,又对同学发表的意见进行评判和认识。学生通过说,一方面把自己对知识的领悟情况反馈给教师、为教师随机调整教学提供依据,以提高教学实效;另一方面,学生在“说”中互相交流,共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听”与“说”,把对学生的“听”“说”训练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来,这是小学数学教学本身的需要。
  此外,重视学生的“说”,让学生表达到位,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古人云:“有为心声,言乃说,心乃思。”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语言的内化而内化。语言的逐步掌握和不断发展,推动着他的思维内容日益丰富,调节他的思维活动逐步完善从而不断提高他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中要通过有意识的语言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常用的做法有:让学生说操作的过程,说课本上插图的图意,叙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说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公式、法则的推导过程等。实践证明,通过有序的语言训练,由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其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
  2.4 演练归位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技能、能力存在着如下的转化关系:知识→技能→能力。要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并使技能化为技巧,必须充分发挥练习这个环节的作用。因此在练习设计时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首先组织练习要及时。第二,练习份量要适中。第三,练习方式要多样。第四,要面向全体,兼顾差异。
  总之,让教与学各就各位,使教不“越位”,学不“离位”,是对教和学辩证关系的生动概括,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其他文献
【摘要】培育人才,提高素质,要求我们要切实树立创新意识,转变教学观念,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树立大课堂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大课堂;效益 ; 教师    所谓课堂效益,即指在一定时间内课堂教学中产生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益,即是在有效的时间内通过师生的默契配合形成合力而达到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是影响课堂活
期刊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我采取了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行为.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向学生做了如下具体解释,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
期刊
【摘要】讲评试卷成了高三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试卷讲评课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教师在抓住典型精讲精析的同时,延伸发展,创新思维,归结技巧。  【关键字】试卷讲评,针对性,及时性,激励性,规范性    进人高三,新授课基本结束,逐步地转入基础复习阶段,年级组大大小小的考试接踵而来,讲评试卷成了高三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成了高考胜利的关键。上好讲评课,既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就应该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就应该受到尊重,这真正是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真正凸显了教师的人文关怀。  我带的是低年级语文,虽然我学过儿童心理学,也了解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知道他们集中注意的时
期刊
几年来,我一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学,下面就中考作文如何才能出采,谈点本人粗浅的见解。  作文在中考语文试卷所占比重之大是人尽皆知的,其得分直接影响着中考语文成绩,一篇好的作文得分能在48分以上,而一篇较差的作文得分可能不足30分,要想使中考作文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是至关重要:  1 思想内容应深刻 思想内容深刻是作文得分的关键高分作文大多是内容丰富,见解深刻的作文,考生或阐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的作文能力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原因是教师采取传统教法,对学生作文的各个环节包办代替,不敢放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是学生自觉活动的过程,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把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主动权 ;还给 ;学生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的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最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  1 确立三种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1.1 位置意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把自己看成是管理者,还应把自己看成是被管理者。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发挥主要作用,指导学
期刊
当前素质教育是中小教育的关键,而教育现代化则是关键的关键。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主要不是内容的现代化,而是数学思想、方法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基础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特别是对能力培养这一问题的探讨与摸索,以及社会对数学价值的要求。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1 现实的需要决定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目的的需要决定数学思想方
期刊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仍是当今教育界研究的课题。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传授技术,但又是一门艺术。常言道:“师高弟子强。”师高高在哪里,弟子强又强在哪里?实践证明:师高就高在会启发,而不是填鸭式灌输;弟子强就强在悟通奋发,融会贯通,而不是死记硬背,就此而言,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渗入课堂中的素质教育。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启发启发,启而不发。”这未免带有偏见,实践证明:启而不发,是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课堂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转变意识,以发展学生个性为中心,对课堂教学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探索与研究。21世纪最重要的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因为新课改的实施,因为新课改的理念,我们也应该让开拓变得鲜活生动,让课堂挥洒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尤其体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新课改; 学生; 主人; 生物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