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刘长铭,长期研究课堂教学,尤为关注课堂教学承载的德育任务。他在北京市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研读期间,曾经从网上给我发来一则美国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引起我长时间的思考。现将这则案例引录如下,以与各位同人共同研讨,并借此答谢刘校长的启迪。
【案例】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教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教师对他表示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教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个人?不喜欢哪个人?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教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了。
教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应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如果那样,你们的朋友就要被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了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一不小心,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被吓昏了。
(教师做昏倒状,全班大笑)
教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是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教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其实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
教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教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教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倒王子了。
(全班再次大笑)
教师: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都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教师: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让她参加舞会,她就放弃了参加舞会的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看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教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教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生母爱她,她的后妈也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你们当中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没有被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你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教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更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能够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教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过了好一会儿)
学生: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却没有变回去。
教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诚如刘校长所言,这节语文课,让我们活脱脱地领略到“孩子们是怎样受到教育和学会思考的”。教师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竟是让孩子们思考这篇名著“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教师对学生的发现给予热情赞扬和鼓励,使孩子们“欢呼雀跃”。创新的愉悦和它所带来的自信,就这样深深刻进孩子们的内心,这比单纯的说教要有效得多。至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诸如遵守时间、讲究个人卫生和衣着等,都形象而生动地包含在师生的研讨之中。全班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大笑,表明他们对教师的教诲是多么心悦诚服啊!
在欣赏这节课的同时,我又一次感受到美国社会倡导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已成为一种“强势文化”,渗透到现代德育之中,构成了一个令人难解的悖论:一方面倡导“爱自己”的个人奋斗,一方面倡导“依靠他人”的团队精神。
在这节课上,教师提出了几个假设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白,最终决定灰姑娘命运的是她自己。教师谆谆告诫学生:要爱自己,“加倍地给自己机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是形象而生动的个人奋斗的教育,学生们心领神会,很乐意地接受了。
有学者曾经介绍说:“美国的文化里面是赞成个人发家、个人奋斗的,哪怕你的奋斗过程里手段比较残酷,人家追究得也比较少。但是如果你完全是靠祖上的财产,自己什么都没干就变成大富翁了,社会对这样的人并不给予很高的尊重。”[1]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认为应当“正确”引导学生理解《灰姑娘》中的后妈和后妈的女儿。尽管她们平时就欺负辛黛瑞拉,还把她锁在家中,不让她出席晚宴,但是,教师对此并不以为然。
应当指出,这种个人奋斗的价值取向曾经使美国乃至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敢于冒险、乐于奋斗、不怕失败、富有独立个性的人才,彻底撕破了封建社会依靠门第、裙带关系的大网,创造了惊人的成就。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个人奋斗曾经促进了西方国家阶层之间的流动,改变了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使新兴资产阶级占据了社会的统治地位,使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体,使资本主义制度站稳了脚跟。
如果将个人奋斗与我国封建宗法制度建构的价值观相比较,当然应当承认它是进步的。封建宗法制度强调的是亲缘的依赖关系。在农业时代,亲子关系被赋予“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重任。这种传统的价值观虽然有助于形成敬老爱幼的良风美俗,但是,也造成了讲求门第、父母过度呵护子女、子女依赖父母等不良积习,大大影响了我国国民创造精神、冒险精神和特立独行个性的形成。与封建宗法制度的价值观相比,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形成的个人奋斗价值观,的确具有反封建主义的重要作用。
美国一方面倡导个人奋斗,另一方面倡导团队精神。后者与美国的历史直接相关。早期从欧洲到美国的移民,遇到很多困难,既依靠不上政府,也依靠不上原有的至亲,只有自己保护自己。但是,个人的力量很有限,必须依靠团队,这就使他们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团队观念。从社会发展的本质来说,现代经济具有整体性,工业化以来的社会化大生产,是美国社会倡导团队精神的根本原因。这种价值取向,使美国社会大力提倡建立基金会、发展民间慈善事业。这就不难理解教师讲授《灰姑娘》时,着力提醒学生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在对《灰姑娘》的讲解中,教师和学生都容忍了后妈和后妈的女儿对辛黛瑞拉的欺辱甚至近乎虐待的行为,这清楚地表明美国倡导的个人奋斗是建立在利己主义基础之上的。当一个社会允许个人奋斗可以不择手段时,必然与团队精神相冲突,甚至成为道德悖论。这种价值观念给予“只顾自己”和“损人利己”道德上的合法性。尽管它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利己主义对社会的破坏也是十分严重的。以利己主义的自我奋斗作为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只能使人认为人们的利益是彼此背离的,甚至是直接对立的。而这恰恰有悖于团队精神,形成最不道德的思想意识。以这种价值观来进行道德教育,当然结不出道德之果,也很难维系或张扬团队精神。
现代德育中存在的悖论进一步告诉人们,亟须构建合理的、科学的价值观体系。只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体系构建成功,德育的实效性问题才能获得根本的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是由道德决定的,相反,是社会发展裁定着道德观念的价值。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现存的社会结构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正影响着我们的道德行为,成为我们构建现代价值观体系、解决现代德育悖论必须考虑的重要依据。健康的市场伦理,要求主导性的价值观具有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功能,体现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相结合的特点;现代德育的内容、原则、方法和途径,必须体现自由创造的精神,使培养出来的人既有高度的道德自觉,又有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笃实的道德实践品格。
健康的市场经济下的自由选择的商品交换,要求经济行为的主体必须把追求自身利益的愿望与对方的利益期待结合起来。人们只有充分满足他人的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的最大利益。这正是为什么现代著名的企业文化,都高扬“服务”这面大旗的真正原因。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赚钱是企业的使命,商人的目的就是赢利。”但也是他,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企业是“公器”而不是“私器”。所谓“公器”是指企业应当是服务社会的工具。美国微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也指出:“凭借30年来积累的历史底蕴,我们将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强大的软件和服务,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以社会大众的需要作为企业发展考虑的前提,是众多发展良好、对社会贡献良多的企业最基本的经营秘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经涌现出众多名噪一时的企业,此起彼伏如转轮。但是,能够基业常青持续发展的企业,无不是以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响亮地提出:“新经济就是客户经济”,海尔集团的目标追求,就是“全球用户满意度”。海尔忠诚地服务于客户,客户成就了海尔。结束了铅与火印刷时代的著名科学家、新型企业家王选认为,做学问的首要条件是“做个好人。”“什么叫好人?”他引用季羡林先生所说:“‘考虑别人比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是好人。’”显然,王选所说的“再降低一点”就是伦理学上所谓的“互利”原则,而季羡林先生所说的“稍多一点”则近于“奉献”。王选是公认的道德君子,也是市场经济中的弄潮儿,世界级的创新者。他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不仅适合做学问,而且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学术界总结现代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归纳出最基本的经济伦理:“互赢”,或称“互利”。“互赢”,一方面充分肯定了经济行为主体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合理性,这就有可能激励人们去创造;另一方面它反对“只顾自己”或“损人利己”,可以调节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有助于维护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互赢”原则的推行,具有启发受教育者关心和尊重他人正当利益的价值导向作用,并使市场经济具有了“服务”的本质特征。“服务”意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展成为高尚的奉献精神。王选的“服务”,就是震撼人心的奉献。这说明“互赢”原则,既可以造就社会先进成员的高尚品德,又能适应社会一般成员的道德水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现代德育所要求的基本功能。建立在“互赢”基础上的“服务”精神,将有助于我们突破现代德育悖论的窠臼。
相信“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民族,必将顺利地迈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资中筠.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的启示.书摘,2006,(4).
【案例】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教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教师对他表示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教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个人?不喜欢哪个人?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教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了。
教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应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如果那样,你们的朋友就要被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了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一不小心,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被吓昏了。
(教师做昏倒状,全班大笑)
教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是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教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其实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
教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教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教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倒王子了。
(全班再次大笑)
教师: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都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教师: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让她参加舞会,她就放弃了参加舞会的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看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教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教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生母爱她,她的后妈也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你们当中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没有被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你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教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更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能够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教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过了好一会儿)
学生: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却没有变回去。
教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诚如刘校长所言,这节语文课,让我们活脱脱地领略到“孩子们是怎样受到教育和学会思考的”。教师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竟是让孩子们思考这篇名著“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教师对学生的发现给予热情赞扬和鼓励,使孩子们“欢呼雀跃”。创新的愉悦和它所带来的自信,就这样深深刻进孩子们的内心,这比单纯的说教要有效得多。至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诸如遵守时间、讲究个人卫生和衣着等,都形象而生动地包含在师生的研讨之中。全班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大笑,表明他们对教师的教诲是多么心悦诚服啊!
在欣赏这节课的同时,我又一次感受到美国社会倡导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已成为一种“强势文化”,渗透到现代德育之中,构成了一个令人难解的悖论:一方面倡导“爱自己”的个人奋斗,一方面倡导“依靠他人”的团队精神。
在这节课上,教师提出了几个假设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白,最终决定灰姑娘命运的是她自己。教师谆谆告诫学生:要爱自己,“加倍地给自己机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是形象而生动的个人奋斗的教育,学生们心领神会,很乐意地接受了。
有学者曾经介绍说:“美国的文化里面是赞成个人发家、个人奋斗的,哪怕你的奋斗过程里手段比较残酷,人家追究得也比较少。但是如果你完全是靠祖上的财产,自己什么都没干就变成大富翁了,社会对这样的人并不给予很高的尊重。”[1]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认为应当“正确”引导学生理解《灰姑娘》中的后妈和后妈的女儿。尽管她们平时就欺负辛黛瑞拉,还把她锁在家中,不让她出席晚宴,但是,教师对此并不以为然。
应当指出,这种个人奋斗的价值取向曾经使美国乃至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敢于冒险、乐于奋斗、不怕失败、富有独立个性的人才,彻底撕破了封建社会依靠门第、裙带关系的大网,创造了惊人的成就。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个人奋斗曾经促进了西方国家阶层之间的流动,改变了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使新兴资产阶级占据了社会的统治地位,使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体,使资本主义制度站稳了脚跟。
如果将个人奋斗与我国封建宗法制度建构的价值观相比较,当然应当承认它是进步的。封建宗法制度强调的是亲缘的依赖关系。在农业时代,亲子关系被赋予“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重任。这种传统的价值观虽然有助于形成敬老爱幼的良风美俗,但是,也造成了讲求门第、父母过度呵护子女、子女依赖父母等不良积习,大大影响了我国国民创造精神、冒险精神和特立独行个性的形成。与封建宗法制度的价值观相比,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形成的个人奋斗价值观,的确具有反封建主义的重要作用。
美国一方面倡导个人奋斗,另一方面倡导团队精神。后者与美国的历史直接相关。早期从欧洲到美国的移民,遇到很多困难,既依靠不上政府,也依靠不上原有的至亲,只有自己保护自己。但是,个人的力量很有限,必须依靠团队,这就使他们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团队观念。从社会发展的本质来说,现代经济具有整体性,工业化以来的社会化大生产,是美国社会倡导团队精神的根本原因。这种价值取向,使美国社会大力提倡建立基金会、发展民间慈善事业。这就不难理解教师讲授《灰姑娘》时,着力提醒学生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在对《灰姑娘》的讲解中,教师和学生都容忍了后妈和后妈的女儿对辛黛瑞拉的欺辱甚至近乎虐待的行为,这清楚地表明美国倡导的个人奋斗是建立在利己主义基础之上的。当一个社会允许个人奋斗可以不择手段时,必然与团队精神相冲突,甚至成为道德悖论。这种价值观念给予“只顾自己”和“损人利己”道德上的合法性。尽管它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利己主义对社会的破坏也是十分严重的。以利己主义的自我奋斗作为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只能使人认为人们的利益是彼此背离的,甚至是直接对立的。而这恰恰有悖于团队精神,形成最不道德的思想意识。以这种价值观来进行道德教育,当然结不出道德之果,也很难维系或张扬团队精神。
现代德育中存在的悖论进一步告诉人们,亟须构建合理的、科学的价值观体系。只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体系构建成功,德育的实效性问题才能获得根本的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是由道德决定的,相反,是社会发展裁定着道德观念的价值。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现存的社会结构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正影响着我们的道德行为,成为我们构建现代价值观体系、解决现代德育悖论必须考虑的重要依据。健康的市场伦理,要求主导性的价值观具有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功能,体现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相结合的特点;现代德育的内容、原则、方法和途径,必须体现自由创造的精神,使培养出来的人既有高度的道德自觉,又有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笃实的道德实践品格。
健康的市场经济下的自由选择的商品交换,要求经济行为的主体必须把追求自身利益的愿望与对方的利益期待结合起来。人们只有充分满足他人的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的最大利益。这正是为什么现代著名的企业文化,都高扬“服务”这面大旗的真正原因。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赚钱是企业的使命,商人的目的就是赢利。”但也是他,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企业是“公器”而不是“私器”。所谓“公器”是指企业应当是服务社会的工具。美国微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也指出:“凭借30年来积累的历史底蕴,我们将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强大的软件和服务,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以社会大众的需要作为企业发展考虑的前提,是众多发展良好、对社会贡献良多的企业最基本的经营秘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经涌现出众多名噪一时的企业,此起彼伏如转轮。但是,能够基业常青持续发展的企业,无不是以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响亮地提出:“新经济就是客户经济”,海尔集团的目标追求,就是“全球用户满意度”。海尔忠诚地服务于客户,客户成就了海尔。结束了铅与火印刷时代的著名科学家、新型企业家王选认为,做学问的首要条件是“做个好人。”“什么叫好人?”他引用季羡林先生所说:“‘考虑别人比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是好人。’”显然,王选所说的“再降低一点”就是伦理学上所谓的“互利”原则,而季羡林先生所说的“稍多一点”则近于“奉献”。王选是公认的道德君子,也是市场经济中的弄潮儿,世界级的创新者。他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不仅适合做学问,而且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学术界总结现代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归纳出最基本的经济伦理:“互赢”,或称“互利”。“互赢”,一方面充分肯定了经济行为主体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合理性,这就有可能激励人们去创造;另一方面它反对“只顾自己”或“损人利己”,可以调节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有助于维护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互赢”原则的推行,具有启发受教育者关心和尊重他人正当利益的价值导向作用,并使市场经济具有了“服务”的本质特征。“服务”意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展成为高尚的奉献精神。王选的“服务”,就是震撼人心的奉献。这说明“互赢”原则,既可以造就社会先进成员的高尚品德,又能适应社会一般成员的道德水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现代德育所要求的基本功能。建立在“互赢”基础上的“服务”精神,将有助于我们突破现代德育悖论的窠臼。
相信“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民族,必将顺利地迈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资中筠.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的启示.书摘,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