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有效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onne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基础性自然学科,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思维和能力。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施有效教学呢?本文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体验,谈一些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做法。
  关键词:小学 科学 有效教学
  小学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于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起到了启蒙作用。实现有效教学,对于学校教学效益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影响,而教学效益又是学校生存的基础,因此,现在各个学校都在大力倡导有效教学,以使得学生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效教学呢?
  一、革新教学观念,实现人本教育
  我们知道,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在小学科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主动关爱学生,做到以人为本,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实现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作用,使其获得进步和发展。当下,社会竞争越演越烈,人与人之间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和稳定,就必须在教育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做一名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为了学生的发展奋斗不止。传统的小学课堂一般都是格式化的填鸭式的满堂灌,根本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传统的师生关系都是一种威严、不对等的关系,极易造成学生学习焦虑症状的出现,恰恰影响他们的学习,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必须扭转不健康的教学观念,革新不恰当的教育思想,构建和谐活泼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地接触学生、关心学生,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公,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激发兴趣,保护好奇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在具体教学中如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开始,很少有老师能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儿童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探索渴望,并能够经常提出一些大人想不到的奇怪问题。课堂上,老师应抓住孩子的这种好奇心理,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对学生的“异想天开”要给予鼓励,引起学生探究的动力。
  好多同学在学习科学课程之前已经了解了好多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他们己掌握的知识资源,引导他们产生进一步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如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一定要多讲一些学生熟悉的科学常识,让他们体会到其实科学就在身边,拉近对课程的亲切感,初步产生学习的愿望,不要让学生感到这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克服畏难心理,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为什么有时候植物的叶子上会有露珠?’形轮胎为什么是圆形的?’厌上为什么会下雨?’’“钉子为什么会生锈?’盯电灯为什么会发光?’泊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让他们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谈一些自己看过的或知道的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让他们充分体验到科学对生活的重要,明确学习知识与改变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学科, 在科学研究中,各种科学实验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 因此,除了知识的讲解,教师还要重视科学实验。 为了在实验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 实验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实验仪器的准备和实验操作的准备。 教师在上实验课之前,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实验仪器, 以便于学生的操作和观察。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具体的实验操作进行事先的设计,并充分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便做到有备无患。
  2.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 同时又不能让学生陷入模仿性的实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探究性的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把主导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由发挥,只有这样的实验,才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3.注意在小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分组实验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在分组实验中,教师要明确实验目标、实验步骤与实验职责,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什么行业,团结协作的能力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因此,团结协作的能力会让学生受用终身。
  四、建立有效课堂评价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激励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活力。任何成功的课堂教学都需要评价,小学科学教学同样离不开有效的课堂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能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大小,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喜悦。此外,评价也是促进教学的一种手段。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使老师认识到教学中的缺陷,同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传统教学中,对教学的评价只停留在考试和测验上,也就是只注重结果的评价,很少考虑到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和全面性。由于这个评价只是对结果的一个肯定,只是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忽略了学习过程。导致有些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就是为了考到一个好成绩,这样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相反,一旦学生成绩不理想,他们就会感到焦虑、自卑和自責,学习信心也因此受到严重打击。所以,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对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新课程改革的契机下,每个科学教师都应当牢牢抓住这个机会,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手段实现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让学生不仅在这门课中学到各种科学知识,而且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出综合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国家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明白自己肩上所担负的重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除了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同时还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把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推进。
  参考文献:
  [1]高香芳.如何实现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考试周刊.2010(47)
  [2]王新华.试论如何实现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
  [3]丁燕.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吉林教育.
其他文献
一、注重“双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    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更高、更严了,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另一方面,由于试题量大,解题速度慢的考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解题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解题方法的训练,     二、紧扣大纲。抓住教材     考前复习,任务重,
摘要:小学语文起始阶段的教学,应着重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功夫,以鼓励为主,加强引导,不必担心这样做会降低标准,影响教学质量。只要我们不放松要求,坚持目标,随着学生思想品质、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可以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稳固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起始阶段;语文教学;兴趣;师生关系;畏难心理    语文作为小学的主要课程,这个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影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
摘要: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农村小学学生的主体,隔代教育也已经成为农村家庭教育的主流形式。再加上农村小学条件差,受教育的学生人数锐减,教育整合, 学生上学的路程明显增长。做为农村小学班主任,应努力做到“二化三沟通”。以学生为主体,班级管理制度化、日常管理民主化;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关键词:“留守儿童” 隔代教育 “二化三沟通”  一、建立科学、规范、民主化的班
【摘要】: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 理解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技巧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按《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毕业前至
古往今来,传统教学方法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施新的教学方式。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可从以下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完成实际语言环境中的交流,即能够用英语进行交际。英语教学中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地能力。  交际法原则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语境化(contextualization)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前提。其基本教学单位是在一定语境下的话语(discourse)。Thankyou不一定就是表示感谢之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构建阅读话题。这些话题应该是少而精,深入而浅出,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问题的探讨带动对整篇文章的阅读,使课堂显得简约而实效。在主问题的设计上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文本的解读,让学生抓住文章的“要害”, 调动起师生的教学兴趣,最后让学生欲罢不能,变被动为主动。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境”一词缘于社会学和心理学,近年来才被数学教师和研究者广为使用。情境应是能激发学生乐于参与和关注活动的“情”并引导学生浸润于探索、思维和发现的“境”,应是赋于数学问题的情境。情境可以信赖一定的生活场景,也可以信赖于数学知识背景。创设情境只是手段,通过情境学习数学才是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些
【摘要】阅读教学中,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质疑,引导探究,让他们自主参与阅读实践可增强学生的能动性;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自学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阅读的独立性;创造条件,正确评价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阅读教学主体性创造性思维  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