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传统教学方法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施新的教学方式。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让“民主、宽松、愉悦”成为课堂氛围的主旋律
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要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我们首要的任务便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
1.1创设问题情境,萌发“主角”意识。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配角”,构建一种新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发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去感悟,为获得结论而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沙龙”。
1.2学会倾听,多角度赏识学生。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地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
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
2.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
3.优化评价方式,师生有效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积极的活动,因为教师毕竟是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方式是讨论式教学,教师先布置好要讨论的主题,给学生课后的准备时间,然后可分组讨论、辩论。另外,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笔者认为教师的“主导”主要应体现在组织、激励、关注等方面。在活动中,教师在活动策划、小组分工、组织应变等方面,必须充当一个“总导演”和“总调度”的角色;教师还应是“加油站”,不断地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思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他们的发言和参与行为要予以特别的好评,这样才能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
4.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笔者一向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如高一地理讲到锋面系统与天气时,前几天我市正好因冷锋影响下了一场大雪,我让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冷锋过境前、时、后天气的变化,具体又生动。
总之,新课程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上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条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及地理学的美感,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让“民主、宽松、愉悦”成为课堂氛围的主旋律
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要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我们首要的任务便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
1.1创设问题情境,萌发“主角”意识。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配角”,构建一种新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发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去感悟,为获得结论而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沙龙”。
1.2学会倾听,多角度赏识学生。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地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
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
2.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
3.优化评价方式,师生有效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积极的活动,因为教师毕竟是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方式是讨论式教学,教师先布置好要讨论的主题,给学生课后的准备时间,然后可分组讨论、辩论。另外,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笔者认为教师的“主导”主要应体现在组织、激励、关注等方面。在活动中,教师在活动策划、小组分工、组织应变等方面,必须充当一个“总导演”和“总调度”的角色;教师还应是“加油站”,不断地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思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他们的发言和参与行为要予以特别的好评,这样才能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
4.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笔者一向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如高一地理讲到锋面系统与天气时,前几天我市正好因冷锋影响下了一场大雪,我让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冷锋过境前、时、后天气的变化,具体又生动。
总之,新课程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上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条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及地理学的美感,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