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新课程,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否则就是“穿新鞋,走老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基本的内容和探索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探索获取数学知识
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索的过程,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设有具体情境的活动中经过自己思考、实验来探索有关的数学结论。例如,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课前为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物品,让学生凭借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观察、交流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并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进而探讨“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相同”,了解物体形状的特征。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对现实情境的感受进行探索,将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发展自身的空间观念。
再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可在充分复习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形的萝卜,再让学生将其削成同底等高的圆锥形萝卜,让学生根据削掉的废萝卜与削成的圆锥形萝卜的大小,进行大胆的猜测,削成的圆锥形萝卜与原来的圆柱形萝卜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当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猜测以后,再提供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一些水和细沙,让学生通过实验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样,在学生思考——猜测——验证的过程中,他们的推理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让学生经历操作过程,通过实践获取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通过对实物、图形、表格或符号表达出来的数学观念进行操作的活动。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这三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它能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在让学生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初步感知面、棱的特征之后,再让学生自由选取一些小棒等材料自己设计搭建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同时思考探讨这两个问题:第一,你们使用了哪些材料?为什么?第二,你们是怎样拼搭这个长方体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主要是由于学生还只是第一次接触立体图形,缺乏感性支撑,空间观念较淡薄,仅凭看看摸摸去把握长方体的面、棱的特征还是不够的,尤其是要从空间立体的角度来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尚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在此通过学生自主“做”长方体的框架,并通过“做”中的反思探究(动中思、思中动),动态地多维度地理解并自主建构了长方体面、棱的特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反思等活动获取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实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三、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动的过程获取数学知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合理地调整、丰富自己的认识,获得数学知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设计了大量合作和交流的内容,如让学生合作完成比长短、比高矮的活动,共同探讨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特征,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交流自己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结果等。在教学中,要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鼓励每一个学生去探索,并主动地与同伴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提高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了“我们的校园”这样一个现实的情景:在一个校园里,有1组(5个)同学在浇花,2组(10个)同学在进行拔河比赛,3组(15个)同学在跳绳,4组(20个)同学在做韵律操……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了一共有多少同学浇花,有多少同学拔河等等问题。然后教师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胆地放给了小组,同学们在小组内利用操作图片、讨论研究等方式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获取了5的乘法口诀。这一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采取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方式,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生有机会提出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与同学的交流解决了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了知识,形成了技能,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数学素质均得到了提高。
这样,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积极构建数学知识。把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将使课堂教学发生质的变化:课堂上由过去的教师讲为主变为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由过去的教师提问为主变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由过去的机械记忆为主变为学生主动理解为主;由过去的封闭式为主变为学生开放式为主;从而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拥有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空间。
一、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探索获取数学知识
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索的过程,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设有具体情境的活动中经过自己思考、实验来探索有关的数学结论。例如,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课前为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物品,让学生凭借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观察、交流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并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进而探讨“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相同”,了解物体形状的特征。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对现实情境的感受进行探索,将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发展自身的空间观念。
再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可在充分复习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形的萝卜,再让学生将其削成同底等高的圆锥形萝卜,让学生根据削掉的废萝卜与削成的圆锥形萝卜的大小,进行大胆的猜测,削成的圆锥形萝卜与原来的圆柱形萝卜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当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猜测以后,再提供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一些水和细沙,让学生通过实验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样,在学生思考——猜测——验证的过程中,他们的推理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让学生经历操作过程,通过实践获取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通过对实物、图形、表格或符号表达出来的数学观念进行操作的活动。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这三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它能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在让学生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初步感知面、棱的特征之后,再让学生自由选取一些小棒等材料自己设计搭建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同时思考探讨这两个问题:第一,你们使用了哪些材料?为什么?第二,你们是怎样拼搭这个长方体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主要是由于学生还只是第一次接触立体图形,缺乏感性支撑,空间观念较淡薄,仅凭看看摸摸去把握长方体的面、棱的特征还是不够的,尤其是要从空间立体的角度来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尚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在此通过学生自主“做”长方体的框架,并通过“做”中的反思探究(动中思、思中动),动态地多维度地理解并自主建构了长方体面、棱的特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反思等活动获取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实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三、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动的过程获取数学知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合理地调整、丰富自己的认识,获得数学知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设计了大量合作和交流的内容,如让学生合作完成比长短、比高矮的活动,共同探讨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特征,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交流自己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结果等。在教学中,要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鼓励每一个学生去探索,并主动地与同伴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提高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了“我们的校园”这样一个现实的情景:在一个校园里,有1组(5个)同学在浇花,2组(10个)同学在进行拔河比赛,3组(15个)同学在跳绳,4组(20个)同学在做韵律操……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了一共有多少同学浇花,有多少同学拔河等等问题。然后教师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胆地放给了小组,同学们在小组内利用操作图片、讨论研究等方式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获取了5的乘法口诀。这一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采取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方式,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生有机会提出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与同学的交流解决了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了知识,形成了技能,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数学素质均得到了提高。
这样,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积极构建数学知识。把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将使课堂教学发生质的变化:课堂上由过去的教师讲为主变为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由过去的教师提问为主变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由过去的机械记忆为主变为学生主动理解为主;由过去的封闭式为主变为学生开放式为主;从而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拥有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