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我的诗歌理念和文学主张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写诗伊始,我便深感诗道衰落,遂决心立志“存薪火之将断,挽诗道之将衰”。一方面向所有古人拜师,吸取前人之精华与优秀创作手法,一方面亲身实践,探索古典诗词之未来。我的理论著作《北海诗话》,是在结合古人优秀作品及自身创作经验基础上总结得来,它回答了诗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三个终极命题,虽有很多个人的主观论断,但仍以客观规律为主。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也有疏漏和不够完美之处,希望由大家一同补充完善。
  诗歌的一切问题都是围绕它的传播规律展开的,我的诗歌理念和文学主张概括如下:
  1.无论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自由诗,评价一首诗歌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打动人心。
  这个标准与体裁归属、表现手法、主题内容都无关。打动人心是诗歌能传播甚至存活的前提,做到此点,谈其他寄托和社会价值才有意义。
  2.诗歌的最终评价主体是大众,因他们是诗歌的最终传播者。此大众包含作者在世时之大众及千古之大众,所以优秀的诗歌既要面向时代,又需包含千古不变之情理,这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众非诗歌专业人群,需要有“师教”的过程,一旦他们理解了作品的内涵,认可其艺术价值,这首作品便是佳作。
  3.诗歌的本质——由音乐性(发音)和文字性(含义)组成的浓烈的生命。诗歌于人类之所重,乃在语言于人类之所重,诗是语言的结晶,即在音乐性和文字性方面同时做到了凝练。音乐性是诗的本体组成部分,重要度占诗歌的50%,这是诗歌的本质特征,是文字成为诗的基础和前提。此音乐性仅指语言发音的音乐性,非演唱之音乐。因此,现代诗必须要带有音乐性——节奏感、律动感(可以不押韵),这是现代自由诗的底线。而语言的音乐性不仅在平仄,发音的粗细、深浅、长短、清浊、平仄,唇齿的咬合,口鼻的共振,词语的前后搭配,句式结构等都是音乐性的构成成分,故格律诗的问题不是错,它自有合理性,但是不够完美。我不反对格律诗,因我亦有所作。喜欢写的作者需要把音乐性补充完善,才有佳作诞生的可能。故所谓破格律非为破坏而破,乃为建设而破,是为补全音乐性整体面貌之故也,乃自然为之。
  4.古典诗词改革主张:诗为正音体,词为自度体,平仄无固定,韵部不主一,以打动人心为目标,解放格律,自求音乐性之平衡与和谐。正音体者,端正音乐性之位置,补全音乐性之面貌,此体古已有之,今日特名之耳。一句话概括之:从大众角度出发,凡是看似像格律体,但实际不遵格律韵脚的诗,皆是正音体。正音体以中间两联对仗者为正格,只有一联对仗或对仗挪动联位的为变格。只要自我平衡,有艺术追求,那些被称作打油诗的便是正音体。自度词分为仿古体和自创体。仿古体:沿用古人的词牌名,字数、句数不变,但格律平仄、韵脚位置、是否对仗,皆交由作者自定。自创体完全由诗人根据表达所需自创,词牌名或者说题目由诗人自拟,但与内容相关,是否分上下阕,每阕的字数、句数、押韵、对仗等,完全由作者自定。
  5.现代诗改革主张:作品应归回音乐性,可以不押韵,但必须带有节奏感和律动感,同时承接古典诗歌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因它有几千年的成功经验。现代诗在补全音乐性的基础上,先在文字层面使读者能懂,所有的朦胧跳跃都需在主旨精神的统摄下进行,否则会造成割裂。
  6.以日常口语入诗,尽量少用典故,若一定要用,需化用,即字面上没有隔阂。
  中国的文化长河之所以源远流长,不断拓宽,一代又一代滋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是因为后人怀着包容的心态,既继承了古人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许可了新生文学形态的诞生和发展。诗歌由四言演变为楚辞,由楚辞演变为汉魏五言,至唐又演变为七言;由古体诗演变为格律诗,后又演化出宋词、元曲,自由诗,体裁形式越变越丰富,中华文明之长河就是如此越来越宽广,充满生机。逢此新时代,格律再也没有科举的枷锁,吾辈亦认识到音乐性的全貌,遂诗歌发生新的演变,正当其时。
  我对诗歌的一切文学主张,都是为了文脉的传承为发展。上求道于古人,下瞻望于未来,诗为正音体,词为自度体,现代诗回归音乐性,我深信这是诗歌未来正确的走向,是诗歌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我的文学主张不是为了否定前人,而是在继承前人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开拓一片新的田园。它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的同时,给大众以创作的自由和空间,又不减少对诗意的损害。唯有如此,方能激活古典文化的创作活力,挽救诗歌因时代变迁而导致的衰落困局。
  存古立新,双轨并行。诗词之变,乃历史趋势,即使我生之年不成功,将来亦会成功。
  本人的部分实践作品:
  一、传统格律体:
  游子行(七言律绝)
  雨过西山暮色平,秋风吹起雁南征。
  天街游子人行路,车马喧喧火逐明。
  抗日九首(其三——五律)
  饮马黄河畔,披沙陇上餐。
  弹飞花共舞,雪卧月同寒。
  梦逐燕山去,身随故国残。
  中宵闻战鼓,泪眼望如磐。
  无题(七律)
  魂牵洛水三生赋,梦入楚歌一夜肠。
  湖海扁舟风瑟瑟,巫山云雨雾茫茫。
  芳菊陨泪莲心苦,紫鸟衔冰鹤羽伤。
  谁料嫦娥终独老,青天从此不重阳。
  二、正音体:
  晚望华山(音绝)
  神峰奇气倚天外,浩柱云落沧海间。
  千鸿飞影无征鸟,唯见烟雨满华山。
  扫地翁(音绝)
  长扫落叶归故土,深挽白发掩风尘。
  高城漫漫无歇处,晚望街头日暮天。
  北漂(五音)
  一城车马鸣,千里霓虹灯。
  竟是天涯路,与君又重逢。
  客心同月满,离愁共潮生。
  不堪浊酒意,挥手驻西风。
  重阳(五音)
  无菊空对饮,登高数苍茫。
  候鸟瞻道迥,客子悲夜长。
  仰叹岁月晚,遍观秋草黄。
  几番风雨冷,人生又重阳!
  长夜(七音)
  长夜无眠陋巷深,繁星坠落老牛湾。
  蓬门欲渡风雪客,沧海难填杯水薪。
  十载寒窗穷独守,一身薄骨尽群分!
  梦冷残宵西风怒,空囊枕卧待晓天。
  三、自度词:
  《玉楼春》——仿古体
  东风初歇柳轻落,流水暂放青山过。彩蝶已合花间舞。纷纷玉露堕清波。
  散尽烟云碧空远,遥送夕阳落长河。且向人間赊月色,明朝春风意更多!
  《燕云沉·故宫怀古》——自创体
  北海飘萧千木叶,燕云沉,西风烈。百年望重山,断鸿如雨,残阳墨血。壮士心,沧海竭,英雄骨,寒未却。生民泪怨,虎狼贯野。国破谁除强虏,拔剑气吞河岳!
  往梦重回万事歇,江山几度繁华谢。一捆行囊,满目风烟,关山车马阻日夜。一抔土,千城阙,长空漫漫,故国飞雪。何时一樽浊酒,笑看人生幻灭!
  四、现代诗:
  我的心
  我的心是平静的湖,世间的繁华将它重重锁住,你用优美的倒影将它划破,却看不到我深藏的孤独;
  我的心是远飘的云,日夜的征程将它布满伤痕,你用深情的双眸将它凝望,却找不出我驻足的穹天;
  我的心是冰封的茧,生存的忧患将它紧紧裹缠,你用温柔的双手将它融化,却解不开我一生的负担;
  我的心……
  初心
  蓝色的芽,开出红色的花朵
  是因为当初地下的种子
  深藏着复仇的火焰
  微薄的羽,掀起海上的风暴
  是因为当初裹夹的蚕茧
  封锁着绝望的求告
  吹尽亘古的风,磨平山崖的脊
  手握道义的刃,斩断未了的情
  一念不息,江海可平
  抚我初心,孰言不痛!
  ——选自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在不知不觉之间,我与妻子已近知命之年。岁月的脚步,总是在你我不经意间,匆匆……  记得一首歌中唱道:刚刚学会懂事就老了。回眸既往,或许时常在父母面前的原因,总感觉自己还是一个长不大的不太成熟的孩子。但是每每看到双方的老人,看到他们茂密的青丝轉为稀疏的白发,看到\饱经沧桑的印迹,看到悄然爬满了双颊的那一道道皱纹,才醍醐灌顶般恍然顿悟,原来父母真的在悄悄变老了。  因为工作变动的原因,我们来到美丽的白
期刊
女儿出生的时候,我的工资很低,396元,两年后涨到了585元。那时候小孩子的玩具也不多。有一次我去镇上赶集的时候,看到了一袋小黄鸭,用网兜装着。鸭妈妈后背上驮着5只小黄鸭,很美好很温暖!  当时我想着是地摊货品,虽然便宜但我还是担心对孩子的身体不好。我用鼻子闻了又闻,还好没有异味儿,鸭子身上的黄色也不掉色。我很纠结,孩子毕竟还小,放下了拿起来,拿起来又放下,反复纠结了好几次,就是拿不定主意。  回
期刊
晚饭后,在家附近的红海河漫步。不知不觉中我的脚步停留在一棵高大的柳树前。  老家的村口,离二道河不远处也有一棵百年老柳树。谁都不知道它高耸入云站在那里多少个春秋。在我的记忆里,故乡的柳树是那样的雄伟,那样的美丽。就像父亲用威武的身躯捧起婀娜娇媚的母亲,柔嫩如丝的秀发柔柔地披下来,显出万千柔美的姿态。对我来讲,它是故乡的象征,更是对故乡的信念。自然也成了我这些年背井离乡游子的思乡树。无论身在何处,只
期刊
又到吃玉米的季节了。记得小时候,睡在被窝里就听到妈妈剥玉米的声音,清脆悦耳,听到声音就仿佛闻到了玉米的清香。玉米是我最爱吃的,看到那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玉米,先要非常陶醉地深深地吸几口那个香味儿,然后才开始大快朵颐一番,那时家里穷,每天早上煮一大锅玉米。土豆还有南瓜之类的,早晨吃剩下的就是我们一天的零食,饿了就啃个玉米棒子,那种日子现在回想起来,从未觉得苦,反倒觉得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因为那时
期刊
张天佑先生一直执着于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研究与实践,可以说已经到了很高的层次,也取得了豐硕的成果,其理论思深体广,发前人所未发,其诗词作品亦颇有不凡之语,我想早应引起业内人的关注了。当他把《北海诗话》这部著作的电子稿发给我时,正是初秋。北方的秋天来得早一些,早晚已有寒意。小区外的林木上,已零星点缀着一些金黄的叶片。有孩子三五一伙在树下惬意地游戏着。我坐在窗前,泡了一壶普洱茶,打开《北海诗话》,细细
期刊
花了大约十天时间,粗读了陈忠实的力作《白鹿原》,有一些粗浅的感想,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  曾获茅盾文学奖的《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一部反映白鹿原社会变革和复杂人性的著作。从民国到解放后百十年间的世事变迁和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既热情讴歌了原上百姓的善良朴质,同时揭露了人性中的阴暗和邪恶。  主人公白嘉轩是封建社会的卫道士,做了几乎一辈子的族长,执行乡约严格不近人情,即便自己的儿子犯错也一样被鞭笞。而自己又
期刊
所见  梦里,冬天的木屋外,黎明正在赶路。窗户旁一团树枝的皮肤依旧是黑色的,清冷的雾浸透着一切。  晶莹的溪水流过森林里的青苔,生出了水雾。水雾从森林里渲染到屋外,早起的中年人看着它,睡不着的孩子看着它,等待着归人的老人也看着它。  两个早起散步的年轻情侣,站在两边是篱笆的土路。路上白茫茫的一片,太阳还没有出来,只有几声鸟叫从森林里滑过来。树已经没有了枝叶,红砖墙和湿泥都泛着凉气。  那对情侣消失
期刊
清明踏青,由来已远。那些逝去的先辈或记忆又一次次地翻开来,我们缅怀先烈,缅怀千年英雄豪杰之风范,我们祭拜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把那一份份珍贵记忆留下来,传给后代。  不经意间,我走到土湾公交站人民防空旁的土湾小学前,斗大的“拆”字,让我不禁想起这城市中的这片山峦。它属于重庆沙坪坝平顶山西面的一角,开车可到平顶山公园,平顶山东北面是红岩村革命纪念馆,这偏僻的山峦却很少上去看看,站在土湾小学门前,
期刊
苗雨田的《石峁》是一本书写陕北农民生活的书,质朴不失理性的历史视野中,有着他对土地充满情感的乡土情怀。其实,中国历史上写乡土的作家很多,仅近代以来就有鲁迅、沈从文、赵树理等人分别写下了《社戏》《边城》《小二黑结婚》等经典作品。纵观当下的陕西作家群,路遥的《平凡的人生》、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秦腔》、京夫的《八里情仇》等作品,也是从不同角度反映着农村的历史演进和变迁。小说《石峁》正是基于这样
期刊
暮春时节,阳光明媚。和风轻拂,空气里弥漫着郁郁的香气。翕动鼻翼,一种似曾相识的芬芳。五一节要到了,该是一年一度的槐花开放了。  趁着周末,邀上妻子,带上孩子,踏车而歌,结伴而行,朝着西山的方向,采槐花去。  沿着平平仄仄的山路,不多时光,到达李香楼时,春草大嫂一家,早就等在路口多时了。因为是第二次来,彼此互通了电话,所以一见面,春草大嫂早已把我们采花用的工具:竹竿,镰刀,织袋,以及吃的喝的,都准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