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在中国花鸟画的长期发展中,也形成了多种绘画技法和各种绘画风格。概括可以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它不仅旨在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鸟,还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一丝不苟的花卉和鸟类绘画,即厚重和轻盈的墨线,都被仔细地勾画出来,然后被浅色和深层着色。通过染色,染色,染色,水砸,撞击等方法创造出一种特殊的花鸟画风格和技法。所绘对象栩栩如生、精致动人。牡丹是百花之王,高雅豪华,一直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并赋予它的寓意,象征着财富与和平,有着“民族风味”。
关键词:工笔;牡丹;技法;创作
1 引言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被抛在后面。它起源于魏晋,并在北宋五代成熟。它与肖像和风景一起发展,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反映了花卉,昆虫,草地和人类情感的本质。中国画在观察,认知,形象创作和表达技巧方面受到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的影响。在创作上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
追溯画史,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门类中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从两千余年前的帛画到六朝时期,这一时期是由形成到基本定型的过渡时期,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在唐代即已成为独立的画科,而至五代则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徐熙、黄筌为代表画家。六朝诸大家中,顾恺之、陆探微、顾景秀等都曾以花鸟作为绘画题材。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花鸟画由最初的工艺装饰发展成独立的画种。
创作前我通过各种渠道,从网上、文献、图书馆,翻阅查看大量古今工笔画资料,用于创作的灵感激发与素材的收集,了解牡丹的特性,牡丹的特点,牡丹的品种,牡丹的画法等等。
2 创作分析
笔者创作的中国画工笔花鸟画,是通过几朵(姿态、大小、开放程度不一的)牡丹,(大小、色度穿插不一的)叶子,颈,结合为主的作品。通过大尺寸,整个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增加。白牡丹给人清新,纯净,清脆,细腻,神圣,优雅的感觉。因此,确定以后,经过指导老师的指导、沟通、交流,确定大概的牡丹构图,在此基础上又加以调整修改,添添删删,最终确定《冷艳露凝香》。
2.1 构图、定稿
构图、定稿是完成艺术创作构思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把所思所想,脑海中的想法、构思落实为画面的效果,使它成为现实中存在的一种意境。对于怎样才能完整的表现出白牡丹的一个构图,拟一个初草稿的问题,搜集大量图片,用艺术的形式整合到一起,整体看画的布局,构图,结构,再做整体调整、修改,要看整幅画的需要。还要看整幅画每朵花的动势、大小、穿插确定位置,看大的效果。通过研究探讨最终确定画面的尺寸为146厘米*78厘米的一个接近长比宽为2:1的一个构图。
2.2 勾线
素描稿确定了以后,下一步就是在熟萱纸上勾线,在勾线时要注意画面物体与物体之间线条的需要,浓、淡、干、湿,像笔者的画面:白牡丹的轮廓用整幅画中最淡的淡墨勾勒;叶用中墨勾线;颈和枝用这幅画中相对比而言最重的墨勾出来。当然,所有的叶子表现的程度不一样,大小、前后、远近的穿插关系墨色也是不一样的,因为画面所表现的是白牡丹,所以整幅画的勾线墨色显得不是很重。
2.3 设色
勾好的线裱在画板上待干了之后,下一步就是开始上颜色。那么,第一步就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先平铺一遍淡淡的底色,底色运用少许的墨、花青、赭石,待干后又罩染了几遍墨、花青、藤黄调和的颜色,因为是画的白牡丹,平铺几遍后我把白牡丹洗出,以免后期颜色太重,影响白牡丹的本色。铺好几遍底色的同时,确定大的色相,笔者着手用淡墨、花青、赭石、胭脂等调和的颜色分染大部分的叶子,并根据画面需要,表现出正叶、反叶,以及位置关系,色度、明度不一,表现出它们的形式美与主次穿插关系,叶子的叶筋更是十分谨慎的分染以及留白,最后罩染。叶子有它生命力本身的颜色以及叶尖的那种略黄带点柔嫩的感觉,有给人一种生命力的感觉,给整幅画带来另一种美感,为将它们加强,表现的更明显点,笔者运用赭石加胭脂加淡墨进行分染。其中,在画面中心位置的叶子进行深入刻画,位于两端最边上的和后面的叶子做处理虚过去,这样,可以更好的表现出它们的虚实关系。为了整幅画的需要,要同时进行,下一步就是分染白牡丹,首先是分染白牡丹的暗部,用淡墨、赭石、藤黄等,根据画面五朵花的需要,表现出他们共同的特点以及每一个的特征,笔者将每一朵白牡丹的暗部根据画面需要用不同程度、不同色度做不同的分染。下一步即先平涂的花的白粉,淡淡的一层,待干,之后接着分染花瓣。这此时先不要点花蕊。这些都做完了,之后再对整幅画进行大色相的调整。
此时,笔者发现整幅画的底色还不够,底色与花以及叶大色调不够统一,注意画的节奏,因此,又罩染一遍,使整幅画统一色调,表现出工笔画的那种紧凑、干净、细腻的艺术形式美。此步结束后,因花是整幅画的主题,把握主旋律,又对花进行开粉,这时需要调和比较稠点的白粉,整幅画调整的差不多,下一步就是点花蕊,花蕊是用白粉、藤黄、三绿调和,稠稠的,作为画面的中心,中间的那朵花花蕊要点的最大,以把握画面大小节奏的审美需要,以此类推,并根据花的朝向,动势,花摆,进行点蕊。
2.4 钤印、装裱
整幅画画完,之后钤印,再根据尺寸、画面需要进行装裱才算完成最后效果。画框的颜色我选择了棕色偏黑点的颜色,因为画幅尺寸和衬托画面意境,选择了稍微宽点的画框,四边的卡纸部分我留了10厘米到17厘米的尺寸,这样整幅画看起来更舒服、大气些,不会显得很拘谨。起到更好的表现画面效果的作用。
3 结论
创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创作,整个过程就是构思,起草稿、定稿、拷贝、中间的反复练习勾线、上色到作品的最终竣工、盖章、装裱,每一步都不可掉以轻心,都特别讲究。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上有工笔和写意之分,其表现手法各异,审美效果亦自不同。勾线然后填色,正反背向,前后层次,一概依其明暗、透视的变化,作或浓厚或淡薄的渲染,轮廓清晰,层次分明,是工笔花鸟画的基本面貌。纵观历史上优秀的工笔花鸟作品,无不体现着工与写、虚与实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素材搜集的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自然界里生长的各种形态的动植物,如果想通过写生来描绘它们,我们就必须深入了解它们的特征,要了解它们的形态以及生长规律。工笔花鸟就是通过视觉物象上的细腻工整与工稳收敛的笔迹来表现的具有传统审美品格的一门艺术。因此,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涉及到对传统的承袭、情感的传达、技法的表现实物的写生等多个方面。工筆花鸟画的创作对于物象形神到位的把握,造型上力求精巧工致,注重写实,形象逼真。笔者对于画工笔画的更多的体会是,我觉得画工笔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平常的多加练习。
参考文献
[1] 雷苗.雷苗工笔花鸟画探微[M].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8.
[2] 雷苗.当代工笔画唯美新势力:雷苗工笔花鸟画精品集[M].福建美术出版社,2007年.
[3 ]雷苗.雷苗画集[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年.
[4] 雷苗.艺术阵线--雷苗卷[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
[5] 徐曼克.画境-徐曼克工笔花鸟画探微[M].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年.
[6] 江宏伟.当代工笔画唯美新势力:江宏伟工笔花鸟画精品集[M].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年.
[7]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8] 李松.中国美术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9] 姚舜熙.中国花鸟画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10] 梅忠智.20世纪花鸟画艺术论文集[C].重庆出版社,2001年.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工笔;牡丹;技法;创作
1 引言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被抛在后面。它起源于魏晋,并在北宋五代成熟。它与肖像和风景一起发展,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反映了花卉,昆虫,草地和人类情感的本质。中国画在观察,认知,形象创作和表达技巧方面受到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的影响。在创作上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
追溯画史,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门类中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从两千余年前的帛画到六朝时期,这一时期是由形成到基本定型的过渡时期,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在唐代即已成为独立的画科,而至五代则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徐熙、黄筌为代表画家。六朝诸大家中,顾恺之、陆探微、顾景秀等都曾以花鸟作为绘画题材。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花鸟画由最初的工艺装饰发展成独立的画种。
创作前我通过各种渠道,从网上、文献、图书馆,翻阅查看大量古今工笔画资料,用于创作的灵感激发与素材的收集,了解牡丹的特性,牡丹的特点,牡丹的品种,牡丹的画法等等。
2 创作分析
笔者创作的中国画工笔花鸟画,是通过几朵(姿态、大小、开放程度不一的)牡丹,(大小、色度穿插不一的)叶子,颈,结合为主的作品。通过大尺寸,整个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增加。白牡丹给人清新,纯净,清脆,细腻,神圣,优雅的感觉。因此,确定以后,经过指导老师的指导、沟通、交流,确定大概的牡丹构图,在此基础上又加以调整修改,添添删删,最终确定《冷艳露凝香》。
2.1 构图、定稿
构图、定稿是完成艺术创作构思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把所思所想,脑海中的想法、构思落实为画面的效果,使它成为现实中存在的一种意境。对于怎样才能完整的表现出白牡丹的一个构图,拟一个初草稿的问题,搜集大量图片,用艺术的形式整合到一起,整体看画的布局,构图,结构,再做整体调整、修改,要看整幅画的需要。还要看整幅画每朵花的动势、大小、穿插确定位置,看大的效果。通过研究探讨最终确定画面的尺寸为146厘米*78厘米的一个接近长比宽为2:1的一个构图。
2.2 勾线
素描稿确定了以后,下一步就是在熟萱纸上勾线,在勾线时要注意画面物体与物体之间线条的需要,浓、淡、干、湿,像笔者的画面:白牡丹的轮廓用整幅画中最淡的淡墨勾勒;叶用中墨勾线;颈和枝用这幅画中相对比而言最重的墨勾出来。当然,所有的叶子表现的程度不一样,大小、前后、远近的穿插关系墨色也是不一样的,因为画面所表现的是白牡丹,所以整幅画的勾线墨色显得不是很重。
2.3 设色
勾好的线裱在画板上待干了之后,下一步就是开始上颜色。那么,第一步就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先平铺一遍淡淡的底色,底色运用少许的墨、花青、赭石,待干后又罩染了几遍墨、花青、藤黄调和的颜色,因为是画的白牡丹,平铺几遍后我把白牡丹洗出,以免后期颜色太重,影响白牡丹的本色。铺好几遍底色的同时,确定大的色相,笔者着手用淡墨、花青、赭石、胭脂等调和的颜色分染大部分的叶子,并根据画面需要,表现出正叶、反叶,以及位置关系,色度、明度不一,表现出它们的形式美与主次穿插关系,叶子的叶筋更是十分谨慎的分染以及留白,最后罩染。叶子有它生命力本身的颜色以及叶尖的那种略黄带点柔嫩的感觉,有给人一种生命力的感觉,给整幅画带来另一种美感,为将它们加强,表现的更明显点,笔者运用赭石加胭脂加淡墨进行分染。其中,在画面中心位置的叶子进行深入刻画,位于两端最边上的和后面的叶子做处理虚过去,这样,可以更好的表现出它们的虚实关系。为了整幅画的需要,要同时进行,下一步就是分染白牡丹,首先是分染白牡丹的暗部,用淡墨、赭石、藤黄等,根据画面五朵花的需要,表现出他们共同的特点以及每一个的特征,笔者将每一朵白牡丹的暗部根据画面需要用不同程度、不同色度做不同的分染。下一步即先平涂的花的白粉,淡淡的一层,待干,之后接着分染花瓣。这此时先不要点花蕊。这些都做完了,之后再对整幅画进行大色相的调整。
此时,笔者发现整幅画的底色还不够,底色与花以及叶大色调不够统一,注意画的节奏,因此,又罩染一遍,使整幅画统一色调,表现出工笔画的那种紧凑、干净、细腻的艺术形式美。此步结束后,因花是整幅画的主题,把握主旋律,又对花进行开粉,这时需要调和比较稠点的白粉,整幅画调整的差不多,下一步就是点花蕊,花蕊是用白粉、藤黄、三绿调和,稠稠的,作为画面的中心,中间的那朵花花蕊要点的最大,以把握画面大小节奏的审美需要,以此类推,并根据花的朝向,动势,花摆,进行点蕊。
2.4 钤印、装裱
整幅画画完,之后钤印,再根据尺寸、画面需要进行装裱才算完成最后效果。画框的颜色我选择了棕色偏黑点的颜色,因为画幅尺寸和衬托画面意境,选择了稍微宽点的画框,四边的卡纸部分我留了10厘米到17厘米的尺寸,这样整幅画看起来更舒服、大气些,不会显得很拘谨。起到更好的表现画面效果的作用。
3 结论
创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创作,整个过程就是构思,起草稿、定稿、拷贝、中间的反复练习勾线、上色到作品的最终竣工、盖章、装裱,每一步都不可掉以轻心,都特别讲究。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上有工笔和写意之分,其表现手法各异,审美效果亦自不同。勾线然后填色,正反背向,前后层次,一概依其明暗、透视的变化,作或浓厚或淡薄的渲染,轮廓清晰,层次分明,是工笔花鸟画的基本面貌。纵观历史上优秀的工笔花鸟作品,无不体现着工与写、虚与实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素材搜集的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自然界里生长的各种形态的动植物,如果想通过写生来描绘它们,我们就必须深入了解它们的特征,要了解它们的形态以及生长规律。工笔花鸟就是通过视觉物象上的细腻工整与工稳收敛的笔迹来表现的具有传统审美品格的一门艺术。因此,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涉及到对传统的承袭、情感的传达、技法的表现实物的写生等多个方面。工筆花鸟画的创作对于物象形神到位的把握,造型上力求精巧工致,注重写实,形象逼真。笔者对于画工笔画的更多的体会是,我觉得画工笔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平常的多加练习。
参考文献
[1] 雷苗.雷苗工笔花鸟画探微[M].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8.
[2] 雷苗.当代工笔画唯美新势力:雷苗工笔花鸟画精品集[M].福建美术出版社,2007年.
[3 ]雷苗.雷苗画集[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年.
[4] 雷苗.艺术阵线--雷苗卷[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
[5] 徐曼克.画境-徐曼克工笔花鸟画探微[M].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年.
[6] 江宏伟.当代工笔画唯美新势力:江宏伟工笔花鸟画精品集[M].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年.
[7]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8] 李松.中国美术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9] 姚舜熙.中国花鸟画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10] 梅忠智.20世纪花鸟画艺术论文集[C].重庆出版社,2001年.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