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方能妙笔生花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说:“我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作文批阅对我们语文老师而言则像一座无形的大山一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但又不得不艰难前行。为此,我们不得不反思,问题出在哪里?作文教学的出路在何方?我想还是教学理念的转变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教师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因此在作文修改方面要讲究方法,指导学生怎样把已有的生活形成文章,使已成型的文章更加完美,教师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日常的修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自评需重视诵读
  学生首先要诵读自己写的文章,在诵读中疏通文段。一边高声朗读一边修改是一个好方法。标点遗漏,高声朗读最易解决。读到一个地方需要停顿了,就是需要加上标点的地方,如果发现没有标点就可以马上加上去;而且还可以根据朗读的语气,把与语气密切相关的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准确运用。多字漏字的问题,在高声朗读的过程中,也非常容易发现并加以改正。通过诵读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一律去掉,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安排得井井有条,行文合理连贯,相互照应。文章的美并不在于用了多少修饰语,有多少名言警句,而是要看它词句是否通顺,表现是否合理确切,因此我们在修改作文时应先求“清通”,使作文文从字顺,简洁明了,在此基础上,再对语言进行适当的加工。
  二、小组互评要有明确目标
  1.明确评改目标
  每一堂作文修改课都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本堂课的修改目标。学生作文每次训练一般都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因此每一次的评改目标一定要明确,让学生能够有的放失。文章不厌百回改,一回一改一收获。每一回都要给学生明确修改的目标和要求。如审题是否准确,立意是否深刻,内容是否具体、充实,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等。在每次评改的过程中,只有学生明确了修改的目标范围,学生的修改才能有效果。
  2.精批点评
  小组内的每个学生先朗讀作文,通过诵读,学生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评改的方法可以有较深入的了解,接下来在评改本小组的作文时,就有的放矢了。然后再评论作品本身,也可以由一篇或若干篇作文引出一个共同的问题来探讨。组长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写上旁批,最后写上经过讨论评定的分数。互评完之后要选取本小组交流的典型性文章,由小组成员代表上台说出推荐作文的理由。
  这一阶段,要发挥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教师在学生批改之前要做好周密的安排,有秩序地下发作文,尽量做到优生与后进生搭配,并明确每次写作的具体要求,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作文训练的要点进行批改、点评,教师巡视其间,适当加以指导、解决难点,通过互相评改,学生就能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师生互动交流
  1.让每一组的组长概述本组的批阅情况,具体到每个学生的作文,中肯地指出优缺点,一定要多找亮点,多加赞赏,让学生找到作文的信心,被点评的同学做好记录。
  2.对于写作中存在的有争议的问题展开全班性的讨论,并推荐美文佳篇,推荐理由,学生可以选取一两个亮点,例如“片段欣赏”“品味美言美句”“叙例议例得当”“论证有深度”等,力争发掘出每一个学生的亮点,然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师生一起共同点评。这一活动充分激活了课堂,加深了学生的认识,也较好地锻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同时对于学生性格的健康发展,也不无裨益。好多平日不多言语的学生,经过几次锻炼后,性格开朗了,好多学生一到辩论会上,也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3.典例剖析。选取一篇典型案例,通过多媒体投放,展示学生评改后的效果。此过程让学生再诵读修改后的文章,学生指出修改前后的变化,通过修改,将文章升格为一类文章。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写作的规律,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情况进行总结,还可以撰写作文后记。
  四、提炼升格,二次成文
  评后反思,撰写后记。经过一节课的反复学习、评改交流,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应该让学生把修改完的文章重新誊写一遍。在誊写的过程中,思维会更活跃,语言会更通畅,思路会更清晰,感悟会更深刻。学生把誊写好的文章保留起来,时时翻阅,会更有成就感,更有幸福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久而久之,还能通过自己不同时期文章的对比,有一个自我的鉴赏,自我的提高。
  作文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教师的职责就是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民主和谐的写作氛围,让他们从被动写作的境地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让学生在反复的写作、修改中开拓思路,完善自我。
其他文献
语言运用与建构、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结,思维是唯一可以打通其他三个方面的秘密武器,“思维发展与提升”可以促进“语言运用与建构”“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而阅读教学思维训练也有由低往高发展的阶梯式层次,即以知性思维——理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阅读教学思维训练的四个层次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第一层次以知性阅读思维。在这个层次
如何激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学生一个灵感空间?《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的最重要的内驱力。”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在命题上“求兴味”,写自己愿意写的事  在作文教学中,我总是想方设法寻找令学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献。在引导学生品读文句、感悟孔子思想智慧的同时,不禁深为孔子的语言艺术所折服。本文将从教学语言的角度来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  一、教学语言要有親和力  “亲其师,信其道。”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叩开学生的心门,让学生敢于表达、也愿意表达。比如,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一开始先说自己年长“毋吾以也”,是因为古人特别
《刺客列传》全文五千余字,苏教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节选了其中的“荆轲刺秦王”部分,仅这一部分,司马迁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在司马迁心目中的分量,正如清代学者郭嵩焘在《史记札记》中所说:“史公之传刺客,为荆卿也。”  荆轲刺秦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其失败的原因,见仁见智。但笔者一直以为,荆轲刺秦失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在于荆轲是一个“刺客”而不是“杀手”,燕太子丹让刺客去做杀手的事,于是处处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1943年写成的一篇作品。朱光潜曾为《中央周刊》写了两年稿子,后来集成两本册子,一是《谈文学》,一是《谈修养》。《说文嚼字》即收入其中的《谈文学》中。而1938-1946年,武汉大学由武汉珞珈山西迁四川乐山,这是武汉大学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特别是作学问的图书和实验资料在西迁过程中屡屡遗失。因此,个人觉得,他在写作《咬文嚼字》时,不一定能查阅到所需的全部资料,有时只是根据记忆来
一、语文要如何教才能使你的课堂充满魅力?  曾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中华民族的迷惑——为什么中学的时候行,成年了就不行?中国的教育到底行不行?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自从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只有莫言、屠呦呦两人获奖?是不是应该有更多的中国人获奖?我想,是否因为中国的教育一直存在满堂灌?抑或是上下五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端,能给我们带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个好的导入能深深吸引学生,使他们很快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为顺利轻松地完成教与学打好基础。在此,我仅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例,谈谈课堂导入的五种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说明文。在学生的印象里,说明文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一般不招待见。老师可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文理既晓畅,习焉术渐纯。”叶老的话启示我们,语文文本是有语境的不同的字字、语语、段段等语言碎片在语境里形成的相互关联。最近观摩了一场以契诃夫的小说《苦恼》为教学文本的同课异构教学比赛,对同一个文本,不同的老师要上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精彩,就要看教师对文本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了。从这场教学比
《(史记>选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十分微妙,一方面它是中国传统文史材料中的典范,有着重要的传承意义;另一方面它全部是文言文本,学生学起来相对吃力,要解决许多字词句义等工具性问题,要理解其中的人文性也不容易。笔者的思考是:可以本着“组块”的思路,选用串读的方式,来让学生完成对同一主题的文本意义的构建。本文就以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史记>选读》中的“《史记》的理想人格”这一主题为例,谈谈笔者重
从2009年开始,在往年五个语文能力层级的基础上,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增加了一个探究能力的要求。所谓探究能力,即指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更高能力层级。  探究型题目,一是题型比较陌生,二则能力要求高,三则普遍比较“活”。不少学生感到答题不得要领,近几年考试中,学生的得分率都不高。笔者认为:“解题贵有路,遵路识斯真”,对于解答探究型题目,不能乞灵于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