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批判但更要建构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1985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运用与建构、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结,思维是唯一可以打通其他三个方面的秘密武器,“思维发展与提升”可以促进“语言运用与建构”“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而阅读教学思维训练也有由低往高发展的阶梯式层次,即以知性思维——理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阅读教学思维训练的四个层次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第一层次以知性阅读思维。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记忆。所谓认读,主要是用视觉来感知和辨认文字的过程。认知性阅读思维主要是对阅读材料客观梳理。表现为:(一)能够认字、释词、通读课文:(二)能够复述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三)能够理清课文段落、情节结构:(四)能够依照课文注释回答问题。
  这些认知在获得课文意义的阶梯上是最低的,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要求。目前中学阅读教学应强调这一层次,因为他关乎语言运用与建构。常见的正音、辨字、释词、背诵、默写……这种记忆力强化训练是必要的。教师在这一层次上还应该向思维的深层开发而不应停留在单纯的字词死记硬背之上。高明的教师在认知性阅读教学阶段不停留在字词的记忆和表面理解上,而是训练学生透过字词表层去挖掘其深层的、潜在的信息的思维能力,去体味弦外之音。目前这种训练方式已广泛运用到中学阅读教学中,也运用到语文阅读试题的考试当中,它是语文阅读教学第一层次中的重点。至于其他方面,如理清情节结构,复述课文故事或介绍大概内容,这种概括能力训练也十分必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很快跨越这一阶段。
  第二层次理解性阅读思维。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就是在认知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法的领会和把握的能力,是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理解过程即思维过程,如果只认读不理解,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这一层次要求是:(一)能分析具体问题:(二)能综合问题:(三)能概括问题:(四)能抽象出文章主旨、作者的意图。
  这一层次已越过了字词句局部理解和内容的复述阶段,进入到阅读材料中去探索一个个问题。教任何一篇课文,都应使学生达到这一层次的思维水平,这是符合中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初中以上的学生思维能力已进入逻辑概括、抽象思维阶段,且随着学龄增加而加强。根据学生思维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把阅读教学引向深入,在学生知识与经验基础上将感知的新信息、新材料、新问题联系起来,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去把握阅读材料内在关系与本质内涵。如《荷花淀》中景物描写:“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理解的第一层两个否定句“不知道”正是为了后文的“只晓得”,突出了苇地的宽广、芦苇的茂密,白洋淀的美丽富饶理解的第二层祖国山河之美、国土之圣,岂容侵略者践踏、蹂躏理解的第三层:正因如此,水生踊跃参军,水生嫂全力支持就有了思想基础。推而广之,小说中写战争题材为什么开篇要描写如詩如画的白洋淀月下风光?中间伏击战场“百亩荷塘”为什么写得如此美丽多姿?原来都是为表现文章主题的需要。这种阅读理解由表及里,由局部到全部,学生思考问题亦从表层到深层,由浅度进深度,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认识规律,揭示事物间必然联系,预见发展的趋势。在理解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敏度。
  第三层次批判性阅读思维。这种思维的重点应放在组织收集、辨析、评估、质疑、反省、包容、反馈性等学习活动中,旨在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反思能力。批判鉴赏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只有具备了批判鉴赏能力,才能在阅读中作出正确评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步步深化。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怀疑、批判、独见”三个思考点上,教师善于质疑,善于诱导学生生疑,进而进行批判、评价。比如到底愚公“愚不愚”?愚公精神在现代可不可取(《愚公移山》)?李白诗中表现出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和“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态度如何评价(《梦游天姥吟留别》)?阅读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思维的潜力是很大的,点拨得当即爆发出思想的火花。批判性阅读思维的培养有个由低往高、由片面向辩证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要求学生每发表一种意见都十分正确。长期坚持批判性思维训练,学生就会从幼稚走向成熟,渐渐炼成一双“火眼金睛”,其辩证思维能力将达到一定的水平层次。
  第四层次.创造性阅读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以解决科学或艺术研究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等的心理过程。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指离开课文提出或解答超出课文原意之外的新问题的能力,这种思维属于更高级更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阅读思维的最高层次。体现为提出新问题、发展新意见、做出新答案、解决新问题。
  创造性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在不定势、不定向的前提下进行,即鼓励学生多思善想,无拘无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各种思潮的互撞中进发出创造思维火花。教师常使用这些指导策略(一)自己发现问题:(二)多角度想问题,取其最佳者:(三)善于假设推理:(四)接受未成熟现象:(五)讨论问题不机械,重变通性。如:你想象自己躺在浮力很大的死海海面上,描述一下悠闲的情景(《死海不死》):把死海交给你,怎么合理开发利用(《死海不死》)?琵琶女在今天该有什么命运(《吾琶琶行》)?这些在阅读教学中提出的问题难度很高,有教师提出的,有学生发现的,谁也不能作出统一的答案。师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在解决高难度问题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假设论证力、求同求异思维力。
  阅读思维的四个层次分别表现为不同的水准,每一层次都和其他层次有着明显差别,但后一层次都是以前一层次为基础并包含着它的,四个层次联系起来就成为一条思维链,一个思维大系统。教学生阅读,必须逐级前进而不可跨级。值得再次强调的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我们不仅要批判性思维,更要建构性思维。
  ★作者单位浙江定海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真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
《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是情感最为集中且非常细腻的部分,我们在讲解文本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文本中的细节描写而直接揭示出作者对母亲深沉而饱含遗憾的爱。揭示的最终情感固然是正确的,但是通达至最终情感的过程却总显得仓促而意犹未尽。倘若抓住文本的每一个细节展开讲解,在一堂课中又不免细碎而冗长,所以抓住文本中的一个细节部分,探析“我”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失为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我们在讲解文本的这一部分的时候,最困
“成语之妙,在于运用。颊上三毫,龙睛一点。与其滥也宁啬。”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这段话深刻地阐述了成语在语言表达上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运用成语要注意恰如其分,否则,宁可不用也不能滥用。可是,当今滥用甚或错用成语的现象比比皆是,这里仅以畅销书《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2015年6月第4次印刷)中成语运用方面的错误,按其性质分类评改如下。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很多时
曾有人说:读完苏东坡的《赤壁赋》、《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再读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八愚诗》,真可以用上鲁迅的那句话“可以挤压出一个‘小’字来”。自然,这个渺小的“小”是配给柳宗元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分属唐宋,同样才华出众,同样命途多舛,一个始终积郁难排,死于忧愤,一个豁达自适,求得人生的大自在。在苏教版的《必修一》教材中,两人就这样穿越时空碰撞到了一起。《赤壁赋》在前,
新课程已实施良久,新的教学理念对促进素质教育改革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笔者通过听课等途径发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任然选择的是僵硬老套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地“教”,学生一味地“学”,不仅课堂气氛生硬死板,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兴趣,当然教学效率也很低,学生也做不到全方位的提升。那么究竟要用何种方式改变目前语文高中教学的现状,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课本的解读学习,达到知识的积累呢?本文就这一问题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一天我休闲在家,倏然想起多年前一件难以忘怀的往事:那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与几位要好的小伙伴相约去浮屠镇乌龟山游玩的情景。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开心极了。当一行人走到山下一块水田田埂时,我突然看见一条尺来长的花蛇正“昂首摆尾”从水田往田埂匆匆游来,闻蛇色变的我吓得心战胆惊,来时的游兴顿时化为乌有。我呆呆坐在山下一块草地上,再也不想走了。尽管伙伴们苦苦劝我上山去玩,绘声绘色说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自由表达即不必拘束一定的模式,可多样化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的表达,即为新颖独到不拘一格的表达,看似简单易操作实质是对作文语言表达提出了最高的要求。如何对语言进行深层次的装扮,值得深入探讨。  一、学生作文语言存在的问题——肤色黯淡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
在一次培训中,任富强老师以“一个孩子试图劝说母亲为他买一只雪糕”为例,他认为孩子绝对不会使用“因为牛顿吃过雪糕,爱因斯坦吃过雪糕,所以我也要吃雪糕。”这样的荒谬逻辑,而是会通过“口渴”——“好吃”——“含有丰富的营养”——“母爱的体现”——“邻居具有同样的做法”——“不给我吃我就哭闹”等几个步骤,进行逐层劝说,并且每一层都会对母亲的反驳理由作出一定的预设,从而达到说服母亲的目的。  任富强老师这个
新课标将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设定为18个任务群,每一个任务群都是一个既独立又与其他任务群有联系的单元。在对应18个任务群的新教材面世之前,我们能否用旧教材进行任务群的学习?我觉得是可以的。  我理解的任务群就是按照某一个专题,设定一个总任务,在总任务下又有若干分任务,将若干内容放在一起,重新编排,进行设计,形成一个群。这个群大到可以以核心素养中某个点为主任务,比如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个大群,就可以涵盖进
生本教育是随着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而诞生的教育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构建教学体系。笔者试图以《踏莎行》一课解析诗词教学中的“生本”策略。  一、登高望远,导语激发  导语,乃一节课的发端,一节课的眼睛。高中课堂的导语要能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恰当的心理状态。李密《陈情表》的导语需悲切恳挚,岳飞《满江红》的导语当豪迈激昂。教师还要站在全面把握文本的高度,寥寥几句导语带给学生丰富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