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案”可循 有“例”可依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要如何教才能使你的课堂充满魅力?
  曾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中华民族的迷惑——为什么中学的时候行,成年了就不行?中国的教育到底行不行?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自从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只有莫言、屠呦呦两人获奖?是不是应该有更多的中国人获奖?我想,是否因为中国的教育一直存在满堂灌?抑或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让我们的学子成了蝜蝂一族,难有心思往前超越?历史的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庸之风,压制了个体的创造力?网络的泛滥又滋生了低头一族?作为一线教师,有时非常无能为力:孩子们手里拥有的教材教辅一律配有现成答案,且这个世界正在被诸如手机等一些用以生存的、琐碎的、看似时尚的东西所诱惑,人渐渐成为机器的奴隶,内心被异化,从而不能静心地思考问题、对内心进行探索、深入地体味生命、完成对生命的眺望。
  其实正常人在本质上都是积极向上、力求发挥作用和追求成功的,人具有改变自己和他人的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本主义强调人的整体性和意识的主动性,作为一个具体的生动的自我,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要。
  要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必须贯彻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教学设计者明白,教学中的一切引导、启发、讲解、点拨,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和应用,才能内化为他们的智慧和能力。
  二、结缘案例教学法
  语文课堂教学应改革“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型,建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型,即把知识授受的语文课堂改变为个体主动求知、自主探究和群体合作发展的语文课堂。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一)选择案例教学法的理由
  1.能够实现教学相长。2.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3.生动具体、直观易学。4.能够集思广益。
  (二)案例教学的课堂特色
  1.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学生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比如高二阶段学习唐宋诗词鉴赏,前期通过《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一节引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进而完成第一、第二课唐诗鉴赏,学生入门之后就放手自学,安排其余各课一诗一生上讲台授课,不足之处由其他同学及教师补充指点。学生热情高涨,倾情投入,精彩处处,诗词真正融入到他们的生命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不爱语文也难了。
  2.重视双向交流。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材料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相关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知识信息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有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和综合能力。哈佛大学就通过案例教学获得了非凡的成就。用在专题复习课中,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案例教学已成为写作教学的新宠
  写作教学实践,最不可或缺的是典型案例。案例教学是“导悟”的一种有效方式,它的基本方法也是读、写(包括听、说)结合,最终指向表现。案例就是用来读的,从读中进行研究、自省,明法、效法、取法、用法,最终落在写上。所用的案例,经典文章固然需要,但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尤其不可缺少。因为,经典文章往往“太好”,离学生的写作实践比较远,学生要悟到其中的奥秘难度较高,要效法也不易。而学生自写的文章,就离一般同学比较近,优点容易为大家所接受、借鉴,存在的问题大多是共通的,学生在讨论中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写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类似问题,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学生的文章,需兼备正、反两类案例。学生通过对正、反案例的比较参照,反复揣摩、深入讨论、举一反三,较易于获得自悟。有时候,不一定只是正、反两类,而是兼采各种不同类型的案例,案例愈典型、多样,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感受就愈丰富,所“悟”到的写作方法和道理也就愈多。
  案例教学,不能纯粹靠案例,也需要借助一些理论知识作为中介,使感性与理性交互作用、相互推动,学生才能“悟”得快、“悟”得深。写作是靠“自悟得知”的,“悟”的入口,往往是具体的写作实例。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由感性的感觉,逐步上升为知性的知识和理性的观念。比如在归纳议论文的几种常见模式时,我课前提供给学生几篇有代表性的名家大作:吴晗《谈骨气》、魏伟《莫使荣誉遮望眼》、丁成国《理想的阶梯》、方达《说疑》、王冠《成败皆因常识》。要求学生仔细研读,好好品味,揣摩范文体悟范式,写点评价,并提供类似范式的文章,或者进行模拟写作。接下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进行归纳概括与补充。这样,议论文写作的几种常见模式结构就被学生发现并掌握了。
  2016年高考复习,我省对2015年全国卷I、卷II作文题解读过程中提出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概念,也颠覆了之前的写作要求,我用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将学生扶上马。先是,整合相关资料,制作指导课件,筛选一到四类卷范文,让学生有一个理论与感性相结合的认识,然后动手写作;接着,从学生习作中选取范文进行升格训练,使学生逐渐感悟何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再接下来一起探究“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型特点,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接着出题让学生继续操练,这一次,悟性好的同学写出的作文已经可以作为范文案例呈给大家研讨,每次学生习作上交两天内就必须选出能代表不同层次的三至五篇范文作为案例,在讲评课上呈给学生研讨,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二到三次的升格修改,直至渐入写作佳境,教师开始推荐阅读时评及其他热点新闻评论佳作以供参考借鉴,在优化组合中产生出整体效能……案例教学在每个专题之初教师要投入很多精力设计教学内容,当学生入门之后,教师就可以懒一点,学生就会更勤一点。   (四)案例教学改变了语文专题复习课的枯燥乏味,注入了热情与活力
  语文专题复习,更强调知识的系统整理,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及整合的能力。运用案例教学,预先发给学生同一模块近年高考各省市有代表性习题,让学生对出题方向、出题内容,答题要求、答题思路做调研,使之有个探索发现的感性过程,在课堂上分析分享心得、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最后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知识。比如最近复习诗词的比较鉴赏,我选取了近几年各省市高考诗词比较鉴赏题型,让学生课前练习、思考,课内讨论归纳出题方式、审题思路、答题要领,特别关注15年全国卷的诗词比较鉴赏的细微变化,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与探究,把握诗词比较鉴赏的要领。这样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独立思考问题,不断内化教学内容,对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创新教学法。
  三、做一个用心的人,你的课堂就充满了魅力。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使学生大脑积极思考的氛围,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中,思辨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一)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的成功有赖于学生的参与,而能否成功参与,又与学生是否为每个案例做了充分的准备有关。通过系列案例分析,学生在经过思考、争辩的过程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过程中没有教师的“一言堂”,不需要学生做刻录机。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中,既要吃透大纲精神,研究教材编写的意图,又要实现对教材的合理取舍,不被教材所牵制,不把教材、练习当死的任务、当负担来完成,而是从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处理教材的力度、深度。尤其是新教材,其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摒弃了原有的空洞而更多的是具体;使教学内容避免了牵强附会的所谓“规律”,有代表性个案的收集整理要求教师日常就是一个用心的人,遇上好材料要及时收藏备份,分门别类;要有整体的系统的分阶段的意识。
  (二)课堂设计
  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每课都有最合理的切入点——提出最合理的案例。学生关心的、学生有所涉猎的事物和现象就是最合理的;皮杰亚主义者认为,认知冲突在认知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体从事智力活动。教师如果在课上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就会激起其惊奇感、好奇性,从而主动寻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促使个体努力去理解新观念,学习新知识。
  2.每课都有从发展学生创造力出发而确立的突破口——知识的迁移。留给他们一个思维想象的空间;或者指导学生找出与一般规律不相符的事实,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
  (三)终极目标
  案例教学并不是最终目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课堂上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有人说:“教师教育力量的源泉则在教师的性格。”有些老师喜欢从从容容上课,使学生觉得他是兄长,是父亲,是好友——这种从容的风格能感染学生;还有的老师平时话很少,上课也一样,但他的概括总结,提出的问题却常常让你意想不到;有的老师上课充满激情,语言丰富生动……当然提倡风格,并不是不要听别人意见,不要理论学习,相反更要听别人的课,听别人意见,虚心向同行学习,向书本学习,使自己的课更有魅力,学生更感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只要能实现这一目标,无论你循什么“案”,依什么“例”,能飘过了“海”,八仙的办法都是成功的。
  ★作者单位:福建宁德市寿宁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一天我休闲在家,倏然想起多年前一件难以忘怀的往事:那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与几位要好的小伙伴相约去浮屠镇乌龟山游玩的情景。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开心极了。当一行人走到山下一块水田田埂时,我突然看见一条尺来长的花蛇正“昂首摆尾”从水田往田埂匆匆游来,闻蛇色变的我吓得心战胆惊,来时的游兴顿时化为乌有。我呆呆坐在山下一块草地上,再也不想走了。尽管伙伴们苦苦劝我上山去玩,绘声绘色说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自由表达即不必拘束一定的模式,可多样化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的表达,即为新颖独到不拘一格的表达,看似简单易操作实质是对作文语言表达提出了最高的要求。如何对语言进行深层次的装扮,值得深入探讨。  一、学生作文语言存在的问题——肤色黯淡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
在一次培训中,任富强老师以“一个孩子试图劝说母亲为他买一只雪糕”为例,他认为孩子绝对不会使用“因为牛顿吃过雪糕,爱因斯坦吃过雪糕,所以我也要吃雪糕。”这样的荒谬逻辑,而是会通过“口渴”——“好吃”——“含有丰富的营养”——“母爱的体现”——“邻居具有同样的做法”——“不给我吃我就哭闹”等几个步骤,进行逐层劝说,并且每一层都会对母亲的反驳理由作出一定的预设,从而达到说服母亲的目的。  任富强老师这个
新课标将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设定为18个任务群,每一个任务群都是一个既独立又与其他任务群有联系的单元。在对应18个任务群的新教材面世之前,我们能否用旧教材进行任务群的学习?我觉得是可以的。  我理解的任务群就是按照某一个专题,设定一个总任务,在总任务下又有若干分任务,将若干内容放在一起,重新编排,进行设计,形成一个群。这个群大到可以以核心素养中某个点为主任务,比如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个大群,就可以涵盖进
生本教育是随着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而诞生的教育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构建教学体系。笔者试图以《踏莎行》一课解析诗词教学中的“生本”策略。  一、登高望远,导语激发  导语,乃一节课的发端,一节课的眼睛。高中课堂的导语要能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恰当的心理状态。李密《陈情表》的导语需悲切恳挚,岳飞《满江红》的导语当豪迈激昂。教师还要站在全面把握文本的高度,寥寥几句导语带给学生丰富的学
语言运用与建构、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结,思维是唯一可以打通其他三个方面的秘密武器,“思维发展与提升”可以促进“语言运用与建构”“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而阅读教学思维训练也有由低往高发展的阶梯式层次,即以知性思维——理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阅读教学思维训练的四个层次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第一层次以知性阅读思维。在这个层次
如何激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学生一个灵感空间?《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的最重要的内驱力。”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在命题上“求兴味”,写自己愿意写的事  在作文教学中,我总是想方设法寻找令学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献。在引导学生品读文句、感悟孔子思想智慧的同时,不禁深为孔子的语言艺术所折服。本文将从教学语言的角度来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  一、教学语言要有親和力  “亲其师,信其道。”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叩开学生的心门,让学生敢于表达、也愿意表达。比如,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一开始先说自己年长“毋吾以也”,是因为古人特别
《刺客列传》全文五千余字,苏教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节选了其中的“荆轲刺秦王”部分,仅这一部分,司马迁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在司马迁心目中的分量,正如清代学者郭嵩焘在《史记札记》中所说:“史公之传刺客,为荆卿也。”  荆轲刺秦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其失败的原因,见仁见智。但笔者一直以为,荆轲刺秦失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在于荆轲是一个“刺客”而不是“杀手”,燕太子丹让刺客去做杀手的事,于是处处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1943年写成的一篇作品。朱光潜曾为《中央周刊》写了两年稿子,后来集成两本册子,一是《谈文学》,一是《谈修养》。《说文嚼字》即收入其中的《谈文学》中。而1938-1946年,武汉大学由武汉珞珈山西迁四川乐山,这是武汉大学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特别是作学问的图书和实验资料在西迁过程中屡屡遗失。因此,个人觉得,他在写作《咬文嚼字》时,不一定能查阅到所需的全部资料,有时只是根据记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