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也说:“教人未见意趣,并不乐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带着兴趣的学习完全是主动的,浓厚的兴趣往往能使学生敞开心扉,创新思维才能源源而来,有利于他们智力的发展。所以,要让学生学好某一学科,就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喜欢上这一门学科,从而自主地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152-02
如何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教师可从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及课外活动的丰富性方面入手。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四十分钟要质量”“课后作业尽量当堂完成,周末绝不布置作业。”坚持这两条原则,笔者认为是学生喜欢语文课的原因之一。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为了防止课堂教学的格式化,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落实知识点,还要注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课前三分钟预热
由学生按序每天呈献一篇精美的短文,文章可以是议论、抒情、叙述或描写体裁,学生凝神静听。起初几周可让学生不说出推荐理由,进行一轮后再由推荐文章者自己陈述推荐理由,两个月后,学生已能选择角度,或结合现实谈自身感受,或探讨文章优美词句所表达的意境及传达的感情……因美文涉及面很广,学生在上课前受了些或思想或艺术上的薰陶,情绪往往会较好。长此以往,美文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天地,为写作提供了原材料,而且能引导他们去感悟生活,启发创作灵感。这一措施,让学生对语文课总是在一种期待中开场,首先便排除了对待课堂的消极心理。这种期待也是他们对语文感兴趣的一大表现[1]。
(二)课堂自主学习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讨论、积极发言,教师只起引导作用。用“加分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言,无论对错,学生只要自主举手发言一次,就可获平时分加分,这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争相举手,畅所欲言,课堂活跃了,思维就不致于僵化。学生以主动的态度学习,便有了学习的自主权,也就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在课堂中尽量平视学生,教师要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加入学生讨论之中。对学生看法与自己不同的,要学会倾听。课堂教学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学会完善、修改、放弃原来的备课思路,让它能更切近于学生的本来愿望。
(三)课后作业以阅读为主
语文学习的功夫在课外,只有学生自主利用好課外时间,才可能促进其语文学习。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地读书、参加活动,能力会得到充分的锻炼,促进语文学习。
二、丰富的课外活动
课外语文教育是课内语文教育系统的延伸和补充。课堂教学因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势在必行。
(一)通过尝试摄影及摄像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
都说“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然得教会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能用心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教师以学生摄影这一活动为切入口,让学生周末结伴带着照相机到郊外捕捉“和谐”的生命镜头。通过摄影活动,可培养学生爱观察、善于观察的好品质。通过举办摄影展,激发他们兴趣的同时,也使他们多了更多的生活体验及感悟,写作文也就更有真情实感[2]。
(二)举办诗词朗诵会
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诵中,他们会找到“另类”的生活:跟东坡吟“赤壁赋”,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与孙鬓翁对诵“大观楼长联”,伴陶渊明一道“归园田居”,再和李白一起举杯“将进酒”……学生声情并茂,似乎每一首诗都成为一次难忘的旅程。朗诵会的设计,不仅是想让学生从朗诵中来把握形象,也要让学生从中有美的享受。因此,在朗诵会中教师要注重群体性及个性的结合,如《海燕》《鹰》中分角色朗诵及合诵的配合;《伯牙鼓琴》中设计一弹古筝的镜头为其畜势;《七子之歌》以女声合鸣为背景。……学生通过训练,已能较好表现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菽州”的惆怅,还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寂;更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抱负……朗诵会上,学生或喜或悲,或慷慨激昂或低回曲折。朗诵会的举办,不仅让学生感受了诗词的优美,更感悟了诗词的情趣及情操。从而不再畏惧古诗文,争相在课堂上流畅背诵诗词曲赋,并以此为荣。
(三)排演课本剧
由编剧到导演、演员,一切皆由学生自主报名筛选,如《变色龙》《陈毅市长》《我的叔叔于勒》《皇帝的新装》等,同一剧本可演绎为普通话剧、方言剧、开心蒙太奇剧等。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由道具到化妆、表演,学生倾注了巨大的热情。
(四)焦点栏目:“小眼睛看大世界”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也为了让其能说会道,可在活动课开展“小眼睛看大世界”活动,学生以学习生活中有争议的、敏感的、热门的话题进行节目制作,节目方式可借鉴《讲述》《实话实说》《艺术人生》《智力大比拼》等。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并作充分的准备,呈现出一期期异彩纷呈的节目。不仅锻炼了口才,也拓宽了视野。
三、结语
总之,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课外活动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多种有益的知识读物,推荐思想内容健康的广播影视节目,组织开展书评活动和读书经验交流活动等,让学生从课堂里走出来,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自主“阅读理解”社会和大自然这部巨大的语文教科书。通过这一系列课外活动,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几乎消除了,当教师具有这种亲和力时,也就和学生成为了好朋友,如此,学生也就会喜欢课程。有了这种对语文的兴趣,也就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和创造,是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成功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成少玲.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科技信息,2007(2).
[2]黄秀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3).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152-02
如何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教师可从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及课外活动的丰富性方面入手。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四十分钟要质量”“课后作业尽量当堂完成,周末绝不布置作业。”坚持这两条原则,笔者认为是学生喜欢语文课的原因之一。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为了防止课堂教学的格式化,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落实知识点,还要注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课前三分钟预热
由学生按序每天呈献一篇精美的短文,文章可以是议论、抒情、叙述或描写体裁,学生凝神静听。起初几周可让学生不说出推荐理由,进行一轮后再由推荐文章者自己陈述推荐理由,两个月后,学生已能选择角度,或结合现实谈自身感受,或探讨文章优美词句所表达的意境及传达的感情……因美文涉及面很广,学生在上课前受了些或思想或艺术上的薰陶,情绪往往会较好。长此以往,美文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天地,为写作提供了原材料,而且能引导他们去感悟生活,启发创作灵感。这一措施,让学生对语文课总是在一种期待中开场,首先便排除了对待课堂的消极心理。这种期待也是他们对语文感兴趣的一大表现[1]。
(二)课堂自主学习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讨论、积极发言,教师只起引导作用。用“加分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言,无论对错,学生只要自主举手发言一次,就可获平时分加分,这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争相举手,畅所欲言,课堂活跃了,思维就不致于僵化。学生以主动的态度学习,便有了学习的自主权,也就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在课堂中尽量平视学生,教师要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加入学生讨论之中。对学生看法与自己不同的,要学会倾听。课堂教学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学会完善、修改、放弃原来的备课思路,让它能更切近于学生的本来愿望。
(三)课后作业以阅读为主
语文学习的功夫在课外,只有学生自主利用好課外时间,才可能促进其语文学习。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地读书、参加活动,能力会得到充分的锻炼,促进语文学习。
二、丰富的课外活动
课外语文教育是课内语文教育系统的延伸和补充。课堂教学因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势在必行。
(一)通过尝试摄影及摄像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
都说“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然得教会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能用心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教师以学生摄影这一活动为切入口,让学生周末结伴带着照相机到郊外捕捉“和谐”的生命镜头。通过摄影活动,可培养学生爱观察、善于观察的好品质。通过举办摄影展,激发他们兴趣的同时,也使他们多了更多的生活体验及感悟,写作文也就更有真情实感[2]。
(二)举办诗词朗诵会
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诵中,他们会找到“另类”的生活:跟东坡吟“赤壁赋”,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与孙鬓翁对诵“大观楼长联”,伴陶渊明一道“归园田居”,再和李白一起举杯“将进酒”……学生声情并茂,似乎每一首诗都成为一次难忘的旅程。朗诵会的设计,不仅是想让学生从朗诵中来把握形象,也要让学生从中有美的享受。因此,在朗诵会中教师要注重群体性及个性的结合,如《海燕》《鹰》中分角色朗诵及合诵的配合;《伯牙鼓琴》中设计一弹古筝的镜头为其畜势;《七子之歌》以女声合鸣为背景。……学生通过训练,已能较好表现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菽州”的惆怅,还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寂;更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抱负……朗诵会上,学生或喜或悲,或慷慨激昂或低回曲折。朗诵会的举办,不仅让学生感受了诗词的优美,更感悟了诗词的情趣及情操。从而不再畏惧古诗文,争相在课堂上流畅背诵诗词曲赋,并以此为荣。
(三)排演课本剧
由编剧到导演、演员,一切皆由学生自主报名筛选,如《变色龙》《陈毅市长》《我的叔叔于勒》《皇帝的新装》等,同一剧本可演绎为普通话剧、方言剧、开心蒙太奇剧等。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由道具到化妆、表演,学生倾注了巨大的热情。
(四)焦点栏目:“小眼睛看大世界”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也为了让其能说会道,可在活动课开展“小眼睛看大世界”活动,学生以学习生活中有争议的、敏感的、热门的话题进行节目制作,节目方式可借鉴《讲述》《实话实说》《艺术人生》《智力大比拼》等。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并作充分的准备,呈现出一期期异彩纷呈的节目。不仅锻炼了口才,也拓宽了视野。
三、结语
总之,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课外活动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多种有益的知识读物,推荐思想内容健康的广播影视节目,组织开展书评活动和读书经验交流活动等,让学生从课堂里走出来,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自主“阅读理解”社会和大自然这部巨大的语文教科书。通过这一系列课外活动,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几乎消除了,当教师具有这种亲和力时,也就和学生成为了好朋友,如此,学生也就会喜欢课程。有了这种对语文的兴趣,也就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和创造,是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成功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成少玲.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科技信息,2007(2).
[2]黄秀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