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立德樹人原则的指导下,大学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大学英语课堂也成为大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场所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校各学科教育中的重要教学模式。本文探索“英语+思政”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过程中获得思想政治理念的提升,充分展现出大学英语教育的综合性和育人性,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
如今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入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增强个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观念,从而实现“德智”的共同发展,让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也就成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同时,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对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理应在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中充分地提升该方面的观念和能力。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条件
大学英语课程本身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特点的学科,其涵括思想广泛、覆盖面广、课时多,同时大学英语还具备跨文化的特点,是一门能够与课程思政教育有较高契合度的学科。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偏重于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接触到到大量西方世界语言和文化。但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在接触外来文化的同时容易遭受到国外文化冲击,从而对自身的思想政治观念造成较大的动摇。面对这样的情况,就急需加强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构建。
(一)大学英语课程具备思政教育隐性课程的功能
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具有较强的跨文化属性。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难免会通过英语语言来接触到诸多良莠不齐的外来文化知识,甚至是刻意扭曲后的一些错误观点,学生在接触到这些观念时,由于自身没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立场坚定性,因此就会很容易的受到不良文化知识的侵染久而久之,会对个人甚至是社会带来较为不好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迫切需要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来抵消这方面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思想政治观念,完善大局观,具备国家安全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分辨出外来文化的对错与否,摒弃负面的影响。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要讲求育人性,大学英语课堂要讲课程思政,要将其隐形课程的功能进行更好地挖掘。
(二)大学英语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统一性
由以上所提到的,大学英语的课程内容涉及到了国家文化与国际文化的相互融合,因此这也就导致了大学英语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了统一性。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除了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英语综合知识基础和技能以外,还需要让其通过学习英语来对国家以及国际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知;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构建明确的思想政治价值观,从广域视角来看,大学英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了重合之处,产生了统一性。
二、给予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构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具有高效性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途径有了明显的增加,而这种现象在大学教育的环境中同样有着强烈的体现,这就要求大学教育要善于利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以及途径,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混合式教学。如对于大学英语和课程思政教育来说,就可以通过采用混合式教学法来构建具备有效性的教学模式。
(一)挖掘德育素材,构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在大学教育的层面上来看,大学英语的教育题材非常的广泛,其范围几乎能够覆盖到所有的知识领域,如政治、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而这种多题材的教育内容也让大学英语教学有了较高的复杂性,但是在众多的知识领域中,德育类的题材应该具备较高的教学优先级,因为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学英语诸多题材的教育往往都偏向于对国外文化的描述,从而极大的弱化了国内文化,这将会对学生的思政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更多相关的英语信息,从而受到影响。因此就需要大学能够构建出优质的资源共享平台,严选共享平台中资源的德育正确性,将赞扬、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作为主要资源,并明确的对外来文化的对错性进行划分,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让学生具备更好的文化分辨能力。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第一步是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以及行业背景来开展深入的教学,搜集与专业、行业有关的素材,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素材的学习强化内心的操守,如对于医学生来说,教师要可以通过选择南丁格尔、白求恩等医学界的知名人物,来向学生宣传其高贵的医学精神,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加强学生的职业品格。第二步是把英语中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内容精炼出来,因此资源的取材范围就可以包含政治、人文、社会这几方面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把这些元素以及精神同西方的文化进行对比,向学生明确的分析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加强学生对外来西方文化的辨别程度,加强文化输入的警惕性,让学生养成一种对待外来事物都能够保持客观看法的习惯,明确自身的立场,有较强的思辨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是否具有教学有效性将会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带来较大的影响,在新时代的大学教育环境下,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教育技术,如网络技术、新媒体等技术,来改善以往的教学模式,并基于此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如现如今常用的“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就具有较强的创新性,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仅只是把教学阵地集中在线下教学上,而是可以调动更多的网络资源来开展线上教学,通过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补充。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话题展示、课件制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挺高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现在线上的新媒体平台,如QQ群、微信群、讨论组等交流平台来开展线上教学,在平台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寻找一些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等方面的讨论素材,让学生结合英语知识来进行讨论,通过学生讨论的过程以及平台的反馈结果,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具备初步的掌握,为进一步的开展“线上+线下”的思想课程教育打下基础。
三、结语
大学英语不应该只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单独提升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上面,更应该深入剖析英语中蕴含的思想政治观念和文化内容,通过利用大学英语课程的这一隐性特征来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以该模式为中心,借助现代新型的教学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组成“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构建资源共享教育平台,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和思政观念。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4.
[2]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5):60-61.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专项“基于项目驱动的大学ESP课程教学模式研究”(19CWZJ30)研究成果。
本文系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ESP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法律英语文化课程"为例(2020SD0138)研究成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
如今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入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增强个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观念,从而实现“德智”的共同发展,让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也就成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同时,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对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理应在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中充分地提升该方面的观念和能力。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条件
大学英语课程本身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特点的学科,其涵括思想广泛、覆盖面广、课时多,同时大学英语还具备跨文化的特点,是一门能够与课程思政教育有较高契合度的学科。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偏重于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接触到到大量西方世界语言和文化。但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在接触外来文化的同时容易遭受到国外文化冲击,从而对自身的思想政治观念造成较大的动摇。面对这样的情况,就急需加强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构建。
(一)大学英语课程具备思政教育隐性课程的功能
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具有较强的跨文化属性。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难免会通过英语语言来接触到诸多良莠不齐的外来文化知识,甚至是刻意扭曲后的一些错误观点,学生在接触到这些观念时,由于自身没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立场坚定性,因此就会很容易的受到不良文化知识的侵染久而久之,会对个人甚至是社会带来较为不好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迫切需要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来抵消这方面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思想政治观念,完善大局观,具备国家安全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分辨出外来文化的对错与否,摒弃负面的影响。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要讲求育人性,大学英语课堂要讲课程思政,要将其隐形课程的功能进行更好地挖掘。
(二)大学英语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统一性
由以上所提到的,大学英语的课程内容涉及到了国家文化与国际文化的相互融合,因此这也就导致了大学英语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了统一性。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除了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英语综合知识基础和技能以外,还需要让其通过学习英语来对国家以及国际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知;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构建明确的思想政治价值观,从广域视角来看,大学英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了重合之处,产生了统一性。
二、给予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构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具有高效性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途径有了明显的增加,而这种现象在大学教育的环境中同样有着强烈的体现,这就要求大学教育要善于利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以及途径,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混合式教学。如对于大学英语和课程思政教育来说,就可以通过采用混合式教学法来构建具备有效性的教学模式。
(一)挖掘德育素材,构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在大学教育的层面上来看,大学英语的教育题材非常的广泛,其范围几乎能够覆盖到所有的知识领域,如政治、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而这种多题材的教育内容也让大学英语教学有了较高的复杂性,但是在众多的知识领域中,德育类的题材应该具备较高的教学优先级,因为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学英语诸多题材的教育往往都偏向于对国外文化的描述,从而极大的弱化了国内文化,这将会对学生的思政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更多相关的英语信息,从而受到影响。因此就需要大学能够构建出优质的资源共享平台,严选共享平台中资源的德育正确性,将赞扬、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作为主要资源,并明确的对外来文化的对错性进行划分,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让学生具备更好的文化分辨能力。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第一步是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以及行业背景来开展深入的教学,搜集与专业、行业有关的素材,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素材的学习强化内心的操守,如对于医学生来说,教师要可以通过选择南丁格尔、白求恩等医学界的知名人物,来向学生宣传其高贵的医学精神,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加强学生的职业品格。第二步是把英语中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内容精炼出来,因此资源的取材范围就可以包含政治、人文、社会这几方面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把这些元素以及精神同西方的文化进行对比,向学生明确的分析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加强学生对外来西方文化的辨别程度,加强文化输入的警惕性,让学生养成一种对待外来事物都能够保持客观看法的习惯,明确自身的立场,有较强的思辨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是否具有教学有效性将会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带来较大的影响,在新时代的大学教育环境下,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教育技术,如网络技术、新媒体等技术,来改善以往的教学模式,并基于此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如现如今常用的“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就具有较强的创新性,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仅只是把教学阵地集中在线下教学上,而是可以调动更多的网络资源来开展线上教学,通过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补充。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话题展示、课件制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挺高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现在线上的新媒体平台,如QQ群、微信群、讨论组等交流平台来开展线上教学,在平台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寻找一些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等方面的讨论素材,让学生结合英语知识来进行讨论,通过学生讨论的过程以及平台的反馈结果,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具备初步的掌握,为进一步的开展“线上+线下”的思想课程教育打下基础。
三、结语
大学英语不应该只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单独提升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上面,更应该深入剖析英语中蕴含的思想政治观念和文化内容,通过利用大学英语课程的这一隐性特征来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以该模式为中心,借助现代新型的教学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组成“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构建资源共享教育平台,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和思政观念。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4.
[2]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5):60-61.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专项“基于项目驱动的大学ESP课程教学模式研究”(19CWZJ30)研究成果。
本文系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ESP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法律英语文化课程"为例(2020SD013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