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暗示是实施暗示者在没有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他们接受所表达的愿望、意见,按所期望的方式进行活动。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暗示法被应用于教学实践,其作用在于创建轻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乐学、爱学。
关键词:积极暗示法 地理教学
一、了解暗示法
二战期间,美国一度兵力不足,曾收编一些监狱服刑人员支援前线。在这些新兵奔赴战场前,政府聘请了一些心理学家对这些新兵进行训练,以期他们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气,像标准的美国军人那样在战场上有英勇的表现。心理学家们接到任务后对这些服刑犯人并没有进行传统的说教,也没有依靠强制的纪律,而是定期印发一些家信要新兵们读、学着写,然后让他们把抄写的信件寄给自己最亲近的人。信的内容无非是告诉家人,他们在训练营里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每天早晚刷牙,每晚洗脚,衣物放置整齐有序,早睡早起……不久这批新兵果真如他们信上所说,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精神焕发,待人接物礼貌周到,个人卫生合乎条令。后来,心理学家们把信件的内容更改为描述战场上勇敢、无畏、顽强,遵守军队铁律的情形,事实证明后来这些新兵在战场的表现丝毫不逊于美国正规军队。服刑人员成功转变的奥秘在于训练军营运用了暗示法。[1]
暗示是现实生活中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2]
暗示按照作用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暗示。积极的暗示能够使被暗示者接受积极的信息,调整情绪、挖掘潜能、坚定信心、获得良好的心理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消极的暗示容易给被暗示者造成情绪困扰、信心不足或完全丧失,压抑潜能、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患得患失。
二、积极暗示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笔者是一名有多年教学经历的高中地理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将教学策略融入课堂。绝大部分同学都会认为,高中地理是一门特别难学的学科,识记量大倒在其次,计算难度堪比数学,人文推理堪比史政,这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故在教学中尝试将积极暗示法融入课堂,以提升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热情和信心。
教师开始教授新内容之前,鉴于教学压力,教师总是先检查上堂课的教学效果,有意无意制造了紧张气氛,使学生产生畏惧批评、提心吊胆等紧张情绪,这种教学使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应付检查上,不利于新课的顺利进行。暗示教学法的研究者认为,“即使最强烈的观念,除非和他的态度动机相结合,和他对某一事物的期待相结合,和他的需要兴趣相结合,并且和他的个人的情绪、智能、意志记忆要求等特性协调,否则是不能产生暗示效果的。”[3] 当人处在在精神放松、情绪安宁的状态下,产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往往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如当人们闲暇时随手翻阅报刊杂志,因为不需要在记忆上下功夫人对报刊的内容反而记得更清楚。所以,首先要营造一种积极的教学气氛,要以满怀激情、期待的讲话,向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唤醒学生的学习潜力。明确本堂课学习目标,分配学习任务,让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情境。如在讲解荒漠化的防治一课时用歌曲《月牙泉》导入,配以草原的图片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盛景到”风沙四起满目疮痍”的荒涼,激发学生治理荒漠的激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肢体语言(即眼神、表情、姿势、手势等非语言行为)对学生加以暗示,引起注意。让学生把课本上的抽象文字转化成具体形象确实是不容易的,所以老师巧妙的体态语言是不可缺少的。比如讲近日点与远日点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时,可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姿态是歪着脖子、斜着身子且倾斜方向保持,当地球运行至近日点时,地球是挺着肚子让太阳照射的,也就是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此时是1月初,北半球所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是全年中最少的。通过形象的体态语言让学生非常轻松地理解了这一难点。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也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各种功能分区的区位选择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商场老板、工厂厂长、房地产开发商(分别代表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从切身利益出发进行科学合理选择。
教师充满热情的言语鼓励是消除学生不良自我暗示的有效的方法。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这么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语言就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语速快慢都带有暗示性信息,会被学生有选择地吸收。[4]如“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教师在讲解中把`高'`寒'加大音量或放慢速度,效果极好。
在课堂中适当插入一些“题外话”,利用看似与教材无关的事例、故事等,最终让学生心领神会,效果比“明示”更好。如在讲旅游地理时,教师可以以闲聊的口吻,娓娓动听地叙述自己游览各地时的乘车路线、所见所闻和旅游感受,而学生则完全处在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倾听老师的讲述,轻松接受了教师的暗示,身临其境般掌握了景点知识。又如在讲日界线这一知识点时,可讲一些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诱发学生对问题探求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某孕妇坐船外出旅游,在经过180度经线时突然临产,生出一对双胞胎姐妹,可是要登记出生日期时,后出生的居然是姐姐,先出生的反而是妹妹。这是什么原因呢?[5]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结合地理学科的具体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会有更多的积极暗示方法可以运用到课堂中,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把积极暗示法应用于地理课堂就是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近地理学科,喜欢地理课。
参考文献:
[1]黄新南.地理教学的心理暗示法.马鞍山教师进修学校
[2]陶思漩.《欣赏的神奇力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1-1.
[3]李静.暗示教学法及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科技信息.2008-06-05.
[4]刘听.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中国学校体育.2000-05-30.
[5]李德邦.略论暗示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05-20.
关键词:积极暗示法 地理教学
一、了解暗示法
二战期间,美国一度兵力不足,曾收编一些监狱服刑人员支援前线。在这些新兵奔赴战场前,政府聘请了一些心理学家对这些新兵进行训练,以期他们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气,像标准的美国军人那样在战场上有英勇的表现。心理学家们接到任务后对这些服刑犯人并没有进行传统的说教,也没有依靠强制的纪律,而是定期印发一些家信要新兵们读、学着写,然后让他们把抄写的信件寄给自己最亲近的人。信的内容无非是告诉家人,他们在训练营里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每天早晚刷牙,每晚洗脚,衣物放置整齐有序,早睡早起……不久这批新兵果真如他们信上所说,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精神焕发,待人接物礼貌周到,个人卫生合乎条令。后来,心理学家们把信件的内容更改为描述战场上勇敢、无畏、顽强,遵守军队铁律的情形,事实证明后来这些新兵在战场的表现丝毫不逊于美国正规军队。服刑人员成功转变的奥秘在于训练军营运用了暗示法。[1]
暗示是现实生活中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2]
暗示按照作用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暗示。积极的暗示能够使被暗示者接受积极的信息,调整情绪、挖掘潜能、坚定信心、获得良好的心理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消极的暗示容易给被暗示者造成情绪困扰、信心不足或完全丧失,压抑潜能、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患得患失。
二、积极暗示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笔者是一名有多年教学经历的高中地理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将教学策略融入课堂。绝大部分同学都会认为,高中地理是一门特别难学的学科,识记量大倒在其次,计算难度堪比数学,人文推理堪比史政,这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故在教学中尝试将积极暗示法融入课堂,以提升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热情和信心。
教师开始教授新内容之前,鉴于教学压力,教师总是先检查上堂课的教学效果,有意无意制造了紧张气氛,使学生产生畏惧批评、提心吊胆等紧张情绪,这种教学使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应付检查上,不利于新课的顺利进行。暗示教学法的研究者认为,“即使最强烈的观念,除非和他的态度动机相结合,和他对某一事物的期待相结合,和他的需要兴趣相结合,并且和他的个人的情绪、智能、意志记忆要求等特性协调,否则是不能产生暗示效果的。”[3] 当人处在在精神放松、情绪安宁的状态下,产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往往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如当人们闲暇时随手翻阅报刊杂志,因为不需要在记忆上下功夫人对报刊的内容反而记得更清楚。所以,首先要营造一种积极的教学气氛,要以满怀激情、期待的讲话,向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唤醒学生的学习潜力。明确本堂课学习目标,分配学习任务,让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情境。如在讲解荒漠化的防治一课时用歌曲《月牙泉》导入,配以草原的图片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盛景到”风沙四起满目疮痍”的荒涼,激发学生治理荒漠的激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肢体语言(即眼神、表情、姿势、手势等非语言行为)对学生加以暗示,引起注意。让学生把课本上的抽象文字转化成具体形象确实是不容易的,所以老师巧妙的体态语言是不可缺少的。比如讲近日点与远日点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时,可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姿态是歪着脖子、斜着身子且倾斜方向保持,当地球运行至近日点时,地球是挺着肚子让太阳照射的,也就是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此时是1月初,北半球所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是全年中最少的。通过形象的体态语言让学生非常轻松地理解了这一难点。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也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各种功能分区的区位选择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商场老板、工厂厂长、房地产开发商(分别代表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从切身利益出发进行科学合理选择。
教师充满热情的言语鼓励是消除学生不良自我暗示的有效的方法。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这么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语言就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语速快慢都带有暗示性信息,会被学生有选择地吸收。[4]如“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教师在讲解中把`高'`寒'加大音量或放慢速度,效果极好。
在课堂中适当插入一些“题外话”,利用看似与教材无关的事例、故事等,最终让学生心领神会,效果比“明示”更好。如在讲旅游地理时,教师可以以闲聊的口吻,娓娓动听地叙述自己游览各地时的乘车路线、所见所闻和旅游感受,而学生则完全处在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倾听老师的讲述,轻松接受了教师的暗示,身临其境般掌握了景点知识。又如在讲日界线这一知识点时,可讲一些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诱发学生对问题探求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某孕妇坐船外出旅游,在经过180度经线时突然临产,生出一对双胞胎姐妹,可是要登记出生日期时,后出生的居然是姐姐,先出生的反而是妹妹。这是什么原因呢?[5]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结合地理学科的具体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会有更多的积极暗示方法可以运用到课堂中,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把积极暗示法应用于地理课堂就是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近地理学科,喜欢地理课。
参考文献:
[1]黄新南.地理教学的心理暗示法.马鞍山教师进修学校
[2]陶思漩.《欣赏的神奇力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1-1.
[3]李静.暗示教学法及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科技信息.2008-06-05.
[4]刘听.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中国学校体育.2000-05-30.
[5]李德邦.略论暗示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