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是GDP增速“保八”的有力支撑,但其固化原有经济结构、不利增长方式转变等副作用不可小觑
《财经》记者 张环宇
全球金融风暴来袭,中国经济增长大幅放缓的阴霾挥之不去。
“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无疑为中国经济注入一针“强心剂”,增加了人们对经济增速“保八”的信心。但投资远不是国民经济的全部,而且空前庞大的计划,不仅给政府财政平衡带来巨大压力,亦为既定的经济结构调整方向平添变数,更不必提固有的资金使用效率问题。其可能的“后遗症”如何防范,值得深思。
“保八”靠投资
“4万亿”计划中的绝大部分集中于投资方面。在中国GDP结构中,投资占比高达40%,即使不考虑地方政府投资,两年4万亿元左右的规模,也足以拉动投资增速达到15%,简单估算,其对GDP的总体拉动接近6个百分点。
而近来人们普遍担忧的净出口,在GDP中所占比例约为8%;即使下降40%,对GDP的负面影响也不过3个百分点。消费和政府支出虽然不会有投资那样的高歌猛进,但即使小幅下行,经济也足以从投资方面获得强有力的支撑。因此,中国经济增长2009年实现“保八”目标,或许并非难事。
但是,“4万亿”计划的缺点与其作用一样明显。庞大的投资支出虽可为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长提供保障,却于经济结构调整无多大助益,甚至可能适得其反。长期以来,投资过度和消费不足的问题始终困扰中国,经济扩张之际,转型难度尚且很大;如今陷入低迷,试图在此时调转消费和投资的相对重要性,更是难上加难。
对靠投资拉动经济的负面影响,政府亦有担忧。去年12月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到,“搞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办事,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绝不能降低工程质量,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这绝非杞人忧天。近年来,政府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加大了对“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行业的治理力度。其成效尚待巩固,新的投资计划又仓促上马,如果不能保证投资效率,重复投资和“面子工程”继续涌现,“保八”目标虽可能实现,其代价却着实令人难以接受。
未来,如果“4万亿”方案能够从产业链较长的行业的末端启动,对稳定全局经济增长将有较大帮助。否则,过多注重基础设施和上游行业,不但会产生新的产能过剩压力,也可能导致“上游热、下游冷”的不平衡局面。
地方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同样依赖投资。截至2008年12月19日,共有18个省市公布了未来一至两年的投资计划,总规模超过25万亿元。类推全国,即使保守估计,未来两年地方政府的投资总规模将高达31万亿元,是中央“4万亿”的近8倍,是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13.7万亿元的2倍多。
地方政府的意图不难理解。目前,官员绩效考核仍以经济数据为先,地方经济增速因而成为当地政府最为关注的指标。与其他经济活动相比,在GDP创造过程中,投资显然更易为政府所掌控。加上投资对消化就业压力亦有直接效果,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往往就被忽视了。
无论如何,以投资保增长,实为无奈之举。但无奈之举亦应有所针对。给定当前如此庞大的投资计划,如果资金能被有效率地使用,不管外部需求如何糟糕,中国完全可能凭借自身的力量渡过难关。因此,政府投资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危机过后,人们只能无奈地发现,一直困扰中国经济的痼疾变得更加顽固而难以解决。
外需恢复路漫长
在当前环境下,政府投资或许能“保”增长,但经济要真正复苏,仍然取决于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目前,次贷危机阴影笼罩全球,虽然金融市场动荡略显平息,但其在实体经济中的余波仍在扩散蔓延。
美欧经济在2009年的低迷,将令出口这一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减速甚至熄火。中国出口增速已经开始明显下行,其中,机电类和高科技产品出现负增长,钢铁增速亦大幅回落,而服装等低附加值产品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这暗示着,外部需求放缓及人民币升值等负面因素,此前已经在服装等行业中充分显现。而未来出口的下降,可能仍要落在占出口比重较大的机电类和高科技产品上。
促进外贸出口,是中国政府刺激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从2009年1月1日起,政府进一步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此次退税率调整涉及553种产品。
与此同时,政府还进一步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以及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从禁止类目录中剔除。
这些政策的倾向性非常明确,对缓解出口企业的压力会有所帮助。但由于这些商品在出口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其影响可能十分有限。
进口方面,由于大宗商品特别是原油价格持续回落,目前进口商品价格指数较之数月前已出现很大下降。与此同时,加工贸易不振,也令进口量受到一定影响。这意味着,即使出口大幅下滑,贸易顺差也可以通过锐减的进口获得一定支撑。
当然,这里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例如,中国庞大的投资计划启动后所导致的国际原材料需求增加,以及国际政治局势动荡和资源出口厂商强大的议价能力,都可能令国际原材料价格获得支撑,从而使进口额保持在相当水平上。
从全局来看,中国外贸环境的恢复,终究还是要落在美国身上。如果美国经济复苏,那中国的困难也就不再成为问题。
而美国经济当前最大的障碍,在于失业率走高;伴随失业率持续上行,个人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下降。从目前趋势来看,美国制造业、金融业以及贸易业相关就业在金融风暴中受到波及,后续影响仍在不断扩散。
很多经济学家预测,2009年上半年,美国失业率仍将居高不下。这也意味着,美国消费提振暂时无从谈起,即使美国政府再次大规模减税,其效果也将仅仅是维持GDP数据不致过于惨淡。
在外需放缓的背景下,为出口企业减负自然是必要的举措。但更加重要的,是如何在危机中尽可能地兼顾产业结构调整,至少应避免重走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