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铃山,石铸的铜铃(二首)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瑶池
  这儿的水有多清冽?
  这样说吧:
  此水谢绝风尘
  它能穿透你的皮肤
  看清你的骨头
  辨认是硬肋还是软骨
  背心处有无脊柱?
  碧波粼粼,它是面动感镜子
  照你前世也照你来生
  你的光斑、你的宏业
  你的瘢痕、你的瑕疵
  统统纤毫毕露……
  传说此地是王母娘娘的浴池
  怪不得呢
  她遺天下神镜毁损殆尽
  唯小瑶池今日在此托孤
  都来照照这面镜子吧
  将山崖照成一枚石铸铜铃呀
  日日夜夜在侨乡文城,在中国
  在你我耳畔,当当响着!
  壶穴
  一串悬壶,一挂葫芦
  以瀑为线
  从天上悬着挂着
  壶中喷涌之泉
  来自地壳压迫熔岩的狂怒
  假如你是《天龙八部》的侠客
  有身轻如燕踏雪无痕的功夫
  你可以来试上一试
  一脚惊飞一片珠玉
  一蹬留下一穴壶窝
  汗与泉,还有血
  在壶中蓄下又溅出
  花榈枝上
  一只短尾猴悠然闲坐
  史传刘基是位未卜先知的智者
  殊不知,登此绝壁
  绝非挥动他手中拂尘样轻巧
  他的《烧饼歌》
  也充不了大明几顿辘辘饥腹
  唯有坚韧隐忍的山民
  野果为食,兽皮为衣
  在茅草树丛中蹿进飞出
  粗壮的腿,宽实的肩,猿猴的臂
  肌肉,敲一声,铜铃叮当,谷啸山鸣
  千禽百兽顿时缄默
  这是次有坠崖之危的险峻之旅
  登临绝顶触摸凌霄享甘饴之乐
  抠住岩缝,拽紧藤蔓
  拂散远古云烟,扑眼今朝繁茂
  一场力胜登临珠峰、亘古未有
  持续历朝数代的攀登
  汗水滴答!洞穿了千层岩嶂谜窟
  山坳里,昭烈亭
  在遥遥眺望注目……
其他文献
一个愿望  桃花山下躁动的山野田地,渴求春风  在青草中衍生,每一条田塍  每一道沟渠,都是追寻血之脉径  突然就打开一扇碧宫珠门  一个法制封存好的世界  锁着一个愿望——  一条静止了的千年鱼  在松柏下面,在长满青苔的红墙下面  在红唇白齿之间  有一支烛,一旦点燃月光  就会把胸腔内的躁动瞬间溶化在宣纸上  最初心,是徽墨做的  一树梨花的白  一树梨花的白,白成了山野的一地野菜  给白装
愛  岩石上  一个大大的鲜红的爱字  在宇宙间醒着  一直醒着  我在它上面站着,坐着,躺着  爱把我楼在它的怀中  仿若我是一个大大的婴儿  雨走来  雨走来  把天空和大地涂成水色  汽车,伞是流动的水  树木安静,安静的似乎不存在  雨停在一枚落难的枯叶上  枯叶瞬间有了光泽  仿佛干涸的血管找到血液  收拢伞,我把自己放进水中  我是一朵站立的浪花  我是自己的岸  春天像面镜子  春天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坐在实验室捣鼓着新买的飞控模块,在青岛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的学弟学妹给我发来了视频,实时转播我暑假在家独自设计制作的水下机器人的第一次下水。他们已经经过了一整天紧张激烈的比赛,还不知疲倦地利用赛后暂时空置的比赛场地调试我亲手设计制作的机器人。  我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2017级的学生,大学期间加入了学校的G_Robot社团,从此开始了我的机器人竞赛之旅。G_Robot社
正月初六傍晚下了场雨  雨水從屋檐跳了下来  暮色更亲情  恍惚。熟悉又陌生  屋里的他和她  像是盏双芯灯  星星一样平静地亮着  因此,这个村庄  才是我的村庄  这个傍晚属于我的傍晚  窗外,雨在下  还有我的记忆  此时,隐约中  灯光在微风里晃了晃  黄昏,下了场暴雨  黑夜提前抵达房间  雷雨像赶着下班的营业员  粗暴地推销她的大雨  这场雷雨  犹如初收的礼物  女儿兴奋的尖叫声  
与我第一次见面的中国人一般都会问我相似的问题。  最常问的应该是“中国菜习惯了吗”。  我从来没有问过一个住在澳大利亚的外国人“澳大利亚菜习惯了吗”。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澳大利亚菜”到底是什么。  我问了一个朋友,为什么中国人总是问我这个问题。她告诉我中国人也会问其他中国人这个问题,比如一个四川人会问住在四川的山东人“四川菜习惯了吗”。她提醒我在中国打招呼的时候可以问“你吃饭了吗”,关于“吃饭”
主持人语:  沙马的诗歌,抓住瞬间的感受,直面生存,揭示阜徽个体生存的紧张感和当下感,他总是把那个细小的痛感和快感紧紧抓住,他的诗歌围绕着细微的感受展开,始终保持着一份诗人特有的敏感性,把日常性和无逻辑性进行有效结合,对生活,对自身以及周围的人和物,始终保持着一种相对疏离的距离感和冷静观察。张阿克的这组诗歌有他写作上的一致性:平和、内敛、淡然、隽永。他知道一面低垂的旗帜更能够营造一种怆然,在山川草
大三的某一天,我被老师突然叫去办公室,要我负责一个大型活动的策划和对接。我突然有种“临危受命”的紧迫感,好像“封印”的初、高中学生干部的细胞被激活,大脑开始疯狂运转。从活动开幕式流程都搞不清楚,到后来闭幕式全流程都游刃有余。这件事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自信,但过程中各种犯错和失败,有时还导致全员加班的“惨重”后果,也让我有了大学毕业后“端什么饭碗”的紧迫感。  我决定大四考研,继续在动画领域深入研究,希
李云超,女,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蒋登科,文学博士,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诗歌对中国文化诗性气质的养成,对中国人的人格精神、审美观念的建构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当代的新诗艺术探索同样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化追求,文化发展方式的多元化和科学技术引发的传播方
蝴蝶  莫名的忧伤  在莫名的顷刻  被莫名的某事纠缠  蝴蝶的苦笑  在莫名的夜空中弥散  夜风吹皱昏暗的路灯  夜雨淋湿细碎的身影  莫名的陌路人,打听夜的走向  以及蝴蝶的居所  抓一把夤夜的闪光  手掌上就有了蝴蝶莫名的眼泪  我的腳印,开始跟踪我,寸步不离  并进入一个人的心房  这莫名的夜,总是心律不齐  冬夜的雪  冬筑造了一座雪的寒宫  囚禁的山川,天寒地冻  囚禁的江河,水流成冰
1  诗,蕴藏在生活的矿藏中,因而,诗是生活本质的凝练与浓缩。  我们不否认诗人个人的认识、才能与技巧在创作实践中的作用,但是丰厚的生活基础乃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的土壤,即使你有再出众的才智和纯熟的写作技巧,也无法写出生活的诗意。  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美就是诗意,生活中无处不充满着诗意,只是需要诗人去发现。《独居》就是诗人的发现,是诗人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