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司法诉累问题分析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dewo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5月24日,某市一中学生彭某放学回家走到学校后门的时候,被一块从天而降的玻璃当场砸晕。因为一直无法找到玻璃的主人是谁,所以,彭家一纸诉状将这栋居民楼二楼以上的十二户居民及所在中学一起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各项费用共计十九万余元。2007年6月,该市东湖区人民法院对案件作出了一审判决,原告与被告均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2009年,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了第二次开庭审理后作仍未作出最终判决。[1]
  本案中,到了2009年被害人彭某已在大学进行第三年的学业,但是,不论被害人还是被告或法院,从2007年到2009年以来,一直都进行着漫长的诉讼之路,此案一直未结,受司法的诉累。这三年以来,当事人为了此案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但却仍然得不到任何结果,法院耗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但却没有终结此案。“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本案历时三年未出结果,当事人早已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于是,如何减少司法诉累,做到司法为民,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司法诉累的危害性
  (一)对当事人的危害。诉累,主要指金钱,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大量损耗。为了参加一个诉讼,当事人需要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其中;为赢官司,当事人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一旦卷入一个诉讼,当事人必须花费人力,物力,财力,一旦有诉累,久拖不决,最终可能使得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有很大的损失,正常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常常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甚至没有结果,受害人仍旧无法得到赔偿,侵害人也无法恢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中去。
  (二)对司法部门的危害。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社会矛盾日趋上涨,各种争议和纠纷也越来越多,因此有更多的诉讼案件;另一方面,法院又面临人员紧缺,资源不足的局面。因为诉累,法院还会浪费大量的司法资源。从立案到执行,法院需要启动多次的司法程序,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做保证,如果诉讼时间过于长久,就会霸占更多的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成本,从而也会影响其他案件的审理,影响司法公正。
  (三)對执法公信力的危害。党和政府在执政治国方略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正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但各种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和摩擦却日益加剧、社会纠纷不断涌现,绝大多数社会纠纷的解决都压到了执法队伍身上,社会民众对公正执法的期望更加迫切,社会公众对执法机关的依赖也空前加重。本应是“公平正义最后一道坚实防线”的执法机关却在日益增多的案件纠纷面前,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技术装备、资源配置、制度设计等等方面无法承载这样的重负。案件大量积压,一些本应通过执法途径解决的矛盾纠纷也只能排除在执法程序之外,一些本可以及时解决的纠纷未能得到化解,由此带来的当事人投诉无门等一系列问题,无疑加重了人们对目前执法机关的失望和愤懑。
  二、产生诉累的原因分析
  (一)司法效率不高是产生诉累的重要原因。效率的高低,一般是用时间来衡量的。在其他情况不变下,花费的时间越少,一般效率就越高;反之,则就越低,造成诉累。而司法实践中案件久诉不立,久立不审,久审不结,久执未果的现象时常发生,司法效率低下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正说明了司法效率的意义。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案件一审再审,当事人在法院之间来回奔波。有的案件历时十几年,有的案件先后判决、裁定多达十几次。这既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也浪费了司法资源。
  (二)司法不公,造成结果的不当性。由于法官的不公正判决,使得当事人对诉讼结果的不满,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只能重新通过诉讼来维护权利,于是,本能一次终结的案子,因为不公而要重新进行审判,不仅要当事人又一次耗费时间,金钱,精力来参加诉讼,而且法院也要重新分配司法资源来进行诉讼,司法资源浪费,造成诉累。
  (三)执法者的素质和修养达不到要求。高素质的审判人员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道德上,要有崇高的品行操守和行为准则,要求公正、正直、忠于法律、忠于事实,秉公执法。第二,专业知识上,要有精深的业务知识,要求法官精通法律,并有娴熟运用法律的技能。在法律适用上,还要深刻了解和领会诉讼制度的运行模式、价值取向、释明权的理论基础、历史渊源等等。第三社会阅历上,要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对当事人双方的专业技能、法律知识、诉讼经验、经济能力等方面能有深入的体察。法官素质制约执法水平,业务素质不高,业务知识不牢靠,适用法律不正确,造成司法不公,导致误判错判,造成当事人的不满,必然引起诉累;还有一些人员徇私枉法裁判,自身清廉遭受挑战也是引起诉累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普法力度不够,司法救济途径少。由于广大群众对法律知识掌握的不够,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无法得到救济,对相关的裁判产生抵触的心理。一方面,不利于取证,民事法律中大多数情况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由于不懂法,证据的灭失情况无法补救,只能盲目取证,影响诉讼进程,造成诉累;另一方面,法律知识的缺乏也会对法官的正确判决不理解,认为判决有误,于是上诉,造成诉累。
  三、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减少司法诉累对策
  (一)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诉讼效率。法官应该具有严格遵守办案期限的规定、力争高效的司法观念。尽可能把现代新科技用于整个办案流程来节约诉讼资源、提高效率。如,阳泉中院采用电脑随机分案,这项措施有效的避免了分配案件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还大量的缩短了一,二审民商事案件由立案庭到审判庭的中转时间,分案整个过程由过去的最少七天,缩短为不超过五分钟,即为提高案件的审判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有效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2]
  (二)确保司法公正,维护法律尊严。司法裁判结果不正当,不能被当事人所接受,当事人为求公正就会去上诉,上诉完了还会去申诉,申诉完了还会走信访,直到他认为自己得到了公平的处理为止。所以,法官在审判的过程当中,应该不偏袒任何一方,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正审判,做出的司法裁判尽可能使双方当事人都能接受,达到减少诉累的效果。
  (三)加强诉讼调解力度。在诉讼前或诉讼中进行调解,让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有利于减少诉讼成本,减少诉累。对于被害人来讲,进行诉讼是为了被侵犯的合法权益及时得到维护,判决虽然干脆,但当双方矛盾又一次激发,被告再上诉,最后再执行,经历多道司法程序。原告得不偿失,被告因此也会牵涉很多精力,而利用多渠道的化解矛盾方式,一方面节约了司法成本,另一方面减轻法院的压力,更体现了司法为民,节约了诉讼资源,减少了诉累。如上饶市万年县推行 “常务司法协理员”制度。在法院和四个基层法庭安排1-2名常务司法协理员驻庭办公,全面推行常务司法协理员驻庭调解制。常务司法协理员主要负责调解一些不需要通过起诉的家庭、邻里等民事纠纷和协助法院开庭前调解工作。[3]经常务司法协理员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纠纷得到解决。
  (四)提高司法人员素质。加强培训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素质,使其不断汲取新知识。坚持以岗位培训为主,努力强化法官对法学理论和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审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司法技能。培养其更强烈的事业心。司法人员素质提高了,就能更公正的,更高效的审理案件。
  (五)加强普法活动,健全法律援助机制。加强普法力度,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举证能力,更有效的维护自己的权利。为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机制的建立健全尤为重要,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当事人进行诉讼,这也是现代法治国家一项不可缺少的法律制度,是法律文明与社会进步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高楼坠物伤人谁赔偿:“不公平”判决的公平意义》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7-08/19/content_6563267.htm
  [2]《阳泉市中级人民法院推进司法公正司法高效》 http://www.yqlz.org/bencandy.php?fid=44&id=792
  [3]《万年青云镇推行司法协理员驻庭调解制度减纠纷》http://www.srzc.com/news/szjj/09479748.htML
  (作者通讯地址:江西省宜黄县人民检察院,江西 宜黄 344400)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然而检察机关针对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却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上,其监督已明显滞后于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现实需要。  目前随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公证活动已经介入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其目的在于预防
期刊
摘 要:间接正犯与片面共犯的区分是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本文从一刑事判例入手,认为李某的帮助行为和陈某的实行行为是张某死亡的共同原因,应把李某的帮助行为和陈某的实行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据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和分则关于杀人罪的条文,才能使李某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  关键词:共同犯罪;间接正犯;片面共犯  一、基本案情  赵某教唆陈某去杀李某,并定于A时在B地实施,李某得知此
期刊
摘 要:法律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立法的共识决定了司法的共识。在司法中,应该做到裁判者作出的裁判并非裁判者单方的意志体现,而是裁判者、控诉者、辩护者三大主体之间的反复对话、反复沟通的产物。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转变执法观念,变刚性司法为柔性司法。在理解法律上,主体平等,互相尊重,充分理解对方对于法律的理解与需要,并校正自己对于法律的理解,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分歧意见,达成共识。  关键词:司法;共识;平
期刊
一、基本案情  某日凌晨5时许,某县新华信房地产开发公司司机李某驾驶桂A×牌号红色铃木王摩托车返回其住处。因李某醉酒,将车停放距其住宅该县某住宅小区大门100米临江路旁,车大灯未关,车钥匙未拔,就回家睡觉。当日凌晨6时30分许,犯罪嫌疑人江某上早班途经此处时,发现停放一辆桂A×牌号红色铃木王摩托车,车大灯未熄,车旁无人。約1小时后,江某再次途经此路段,发现该车仍然停放原处,即走到该车旁,发现车钥
期刊
摘 要:言论自由,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并被给予积极的保护。但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以公民涉嫌诽谤政府为由而侵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现象,并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结合相关典型案例,从言论自由和诽谤罪的定位及两者之间的界限出发,探讨言论自由之保护与规范等系列问题。  关键词:言论自由;诽谤;界限;保护   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了多起涉及言论自由保护问题的案
期刊
法院管理是由审判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共同构筑的统一管理体系,其中审判管理是法院管理的核心部分,人事管理和行政管理都应该服从和服务于审判管理活动。法院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新要求,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执法考评机制。形成以审判委员会为核心,以审判管理办公室为主体,以业务庭、基层法庭为载体的各司其职,分工负责,上下畅通,协调配合的管理考评体系。  一、新乡县法院法官绩效考评工作的基本情况  去年以来
期刊
摘 要:公正廉洁执法是检察工作追求的永恒主题,如何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关键在于两点:制度和监督。从实践经验来看,内部监督机制是促进检察机关加强自我约束,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的有效手段和措施,但目前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将从建全和完善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当前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机制的途径等三个方面对如何完善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机制促进公正廉洁执法问题作一些阐述
期刊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妨害国家管理活动,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利益、或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此类犯罪的主体是特定主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客体是国家对国家机关公务行为的管理活动。此类犯罪侵害的是国家机关的廉洁和效率,其危害的最终指向是国家政权的核心。正是由于这种危害的特定性,决定了此类犯罪与一
期刊
摘 要:基层检察信访接待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的形象,更关系到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检察信访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就必须切实提高对信访接待工作的认识,深化接待细节,强化接待效果,从而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  关键词:提高认识;深化细节;强化效果  控告申诉检察作为检察机关的窗口,主要职责是接待来访群众,受理举报、控告、刑事申诉、刑事赔
期刊
证明标准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需要达到的程度。职务犯罪作为刑事犯罪中的一种类罪,由于该类罪本身及在侦查中所具有的与一般刑事犯罪不同的特点,加之该罪证据所固有的特点、缺陷,我们认为应当对职务犯罪的证明标准进行区别对待。  一、职务犯罪证明标准的特殊性  所谓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