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下简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决定了应当用一种科学的视角和方法来促进政治的稳定。从我国现实情况来分析,由于少数民族各自生活习性、宗教信仰的不同,加之经济环境的不同,给民族地区政治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从影响中国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因素入手,对影响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若干主要因素,即政治因素、文化心理因素、意识形态因素、民族与宗教因素和国际环境因素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民族地区;政治发展;影响因素
1 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含义
“政治发展”一词,是一个西方词汇,最初是由上个世纪50年代自西方政治学中率先提起的。那时的背景下,很多西方政治家和学者认为,关于政治发展的含义可以从如下几点来寻找:首先,政治的发展将导致社会成员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真正形成全民关心政治,政府各项事业在民众关注和参与下发展的良好局面。其次,政治发展与政治分化的程度是一致的。最后,政治发展包括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我国很多专家学者对于政治发展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的政治学者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不少专家学者依据马克思主义观点得出的结论包括:政治发展的根本需要经济发展的支撑,没有经济的发展,一切都是空谈;政治发展问题不仅仅是不发达、发展中国家的任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发展中,同样面临着政治发展的问题;在我国特殊的国家体制、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必须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轨迹的政治发展思路。
关于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的概念,很多专家学者普遍定义为专指我国民族地区的正向政治变迁。即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民族地区政治关系的合理化和民族地区政治体系适应民族地区政治参与而产生的制度化并加强了自身能力的过程。
2 经济落后是影响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因素之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稳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例如近几年四川、西藏等地区出现的小规模少数民族分裂分子组织的影响社会稳定的暴乱活动等,都给本来就落后的少数民族经济状况带来了更加消极的影响。因此,探讨影响中国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因素是研究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重要课题。
2.1 社会发育程度较低
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是民族地区居民多年来赖以生存的水土。以我国为例,如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处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居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那里的暴雨、干旱、泥石流、风沙等自然灾害较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疾病预防和治疗,群众收入来源的单一,商业发展的制约等,都使得很多山区贫困程度较深,一时难以改变。
2.2 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被摆在了较高的位置,但是由于环境和人文状况的不同,完全依照汉民集体所有制兴办企业等模式对于民族地区来讲并不是好的途径。民族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很多少数民族居民也有游牧或者流动性强的特点,不少民族地区居民都依靠种植和畜牧业作为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多年以来,由于民族地区的土地资源较差,经济发展和经营的仍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2.3 资金供给十分紧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多年以来,我国各项政策频频向民族地区倾斜。但是资金问题,仍然是插在民族地区头上一把剪刀,制约着民族地区的发展。客观来讲,由于人文历史等诸多原因,处于边陲的民族地区经济基础显得更为簿弱。即便有一些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也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差等现象。处于工业化初期或前期,经济开发成本高,资金需求旺盛,但是自我积累能力不足,是不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起步阶段的共同特征。
3 文化是制约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关键因素
文化层面在影响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中,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文化冲突;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与崇拜。而影响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中,主要为代表的是民族文化冲突上实际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在农业文明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民族文化更多地带有传统文化的色彩,它在发展过程中和现代化文化发生冲突是必然的。
3.1 基层组织管理薄弱,影响了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各少数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生存条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结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民俗演变,民族传说和民族意识等都有其特殊性,所以导致有些民族地区基层组织管理薄弱。良好的历史传统促进政治发展,为政治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2 各民族的政治体系制约着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
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状况、历史传统、政治文化等变量的制约,使少数民族政治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政治民主化程度相对较低。为此,笔者认为,必须在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建构新的政治机制和政治关系模式,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能力,以推进少数民族政治发展顺利进行。
3.3 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问题是影响政治发展的重要诱因
翻开中国的历史不难发现,信仰是我党取得政权,引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关键。同样,打开尘封的厚重历史,至今仍然在我国多民族版图中的少数民族曾经能够站在中国最高统治阶级的位置上,靠的也不仅仅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更是他们的内心虔诚的信仰。放眼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些宗教信仰与民族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等浑然一体,成为了民族地区居民生存发展的根本。因此,笔者认为,妥善处理好民族地区政治发展与宗教信仰问题是消除民族地区政治发展影响的又一重要途径。
4 结论及建议
总之,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与社会安定团结局面,对于我国的未来的全面发展、各项重大国策的实施,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只有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秉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感恩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综合素质,逐步缩小民族地区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整体差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乃至消除民族地区对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负面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处理好民族地区问题,不仅能够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而且还将有力地保证和促进各项重大国策的顺利实施,最终促使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国家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高永久.民族政治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于春洋.略论利益分化对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双重影响[J].学术论坛,2008(7):134-137
[3]陈自强,戴建国.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贵州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表现与动因[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1):1-4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下简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决定了应当用一种科学的视角和方法来促进政治的稳定。从我国现实情况来分析,由于少数民族各自生活习性、宗教信仰的不同,加之经济环境的不同,给民族地区政治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从影响中国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因素入手,对影响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若干主要因素,即政治因素、文化心理因素、意识形态因素、民族与宗教因素和国际环境因素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民族地区;政治发展;影响因素
1 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含义
“政治发展”一词,是一个西方词汇,最初是由上个世纪50年代自西方政治学中率先提起的。那时的背景下,很多西方政治家和学者认为,关于政治发展的含义可以从如下几点来寻找:首先,政治的发展将导致社会成员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真正形成全民关心政治,政府各项事业在民众关注和参与下发展的良好局面。其次,政治发展与政治分化的程度是一致的。最后,政治发展包括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我国很多专家学者对于政治发展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的政治学者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不少专家学者依据马克思主义观点得出的结论包括:政治发展的根本需要经济发展的支撑,没有经济的发展,一切都是空谈;政治发展问题不仅仅是不发达、发展中国家的任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发展中,同样面临着政治发展的问题;在我国特殊的国家体制、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必须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轨迹的政治发展思路。
关于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的概念,很多专家学者普遍定义为专指我国民族地区的正向政治变迁。即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民族地区政治关系的合理化和民族地区政治体系适应民族地区政治参与而产生的制度化并加强了自身能力的过程。
2 经济落后是影响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因素之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稳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例如近几年四川、西藏等地区出现的小规模少数民族分裂分子组织的影响社会稳定的暴乱活动等,都给本来就落后的少数民族经济状况带来了更加消极的影响。因此,探讨影响中国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因素是研究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重要课题。
2.1 社会发育程度较低
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是民族地区居民多年来赖以生存的水土。以我国为例,如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处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居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那里的暴雨、干旱、泥石流、风沙等自然灾害较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疾病预防和治疗,群众收入来源的单一,商业发展的制约等,都使得很多山区贫困程度较深,一时难以改变。
2.2 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被摆在了较高的位置,但是由于环境和人文状况的不同,完全依照汉民集体所有制兴办企业等模式对于民族地区来讲并不是好的途径。民族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很多少数民族居民也有游牧或者流动性强的特点,不少民族地区居民都依靠种植和畜牧业作为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多年以来,由于民族地区的土地资源较差,经济发展和经营的仍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2.3 资金供给十分紧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多年以来,我国各项政策频频向民族地区倾斜。但是资金问题,仍然是插在民族地区头上一把剪刀,制约着民族地区的发展。客观来讲,由于人文历史等诸多原因,处于边陲的民族地区经济基础显得更为簿弱。即便有一些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也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差等现象。处于工业化初期或前期,经济开发成本高,资金需求旺盛,但是自我积累能力不足,是不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起步阶段的共同特征。
3 文化是制约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关键因素
文化层面在影响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中,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文化冲突;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与崇拜。而影响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中,主要为代表的是民族文化冲突上实际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在农业文明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民族文化更多地带有传统文化的色彩,它在发展过程中和现代化文化发生冲突是必然的。
3.1 基层组织管理薄弱,影响了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各少数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生存条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结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民俗演变,民族传说和民族意识等都有其特殊性,所以导致有些民族地区基层组织管理薄弱。良好的历史传统促进政治发展,为政治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2 各民族的政治体系制约着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
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状况、历史传统、政治文化等变量的制约,使少数民族政治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政治民主化程度相对较低。为此,笔者认为,必须在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建构新的政治机制和政治关系模式,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能力,以推进少数民族政治发展顺利进行。
3.3 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问题是影响政治发展的重要诱因
翻开中国的历史不难发现,信仰是我党取得政权,引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关键。同样,打开尘封的厚重历史,至今仍然在我国多民族版图中的少数民族曾经能够站在中国最高统治阶级的位置上,靠的也不仅仅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更是他们的内心虔诚的信仰。放眼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些宗教信仰与民族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等浑然一体,成为了民族地区居民生存发展的根本。因此,笔者认为,妥善处理好民族地区政治发展与宗教信仰问题是消除民族地区政治发展影响的又一重要途径。
4 结论及建议
总之,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与社会安定团结局面,对于我国的未来的全面发展、各项重大国策的实施,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只有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秉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感恩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综合素质,逐步缩小民族地区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整体差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乃至消除民族地区对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负面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处理好民族地区问题,不仅能够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而且还将有力地保证和促进各项重大国策的顺利实施,最终促使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国家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高永久.民族政治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于春洋.略论利益分化对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双重影响[J].学术论坛,2008(7):134-137
[3]陈自强,戴建国.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贵州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表现与动因[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