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feng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难发现,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是互促并进的。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自然需要教师准确的理解、诚心的接受和热情的投入;但同时,这场教育变革又引发了教师理念的转变,改变了教师的角色与教育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的时代。新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社会需求对教师的评价提出了新标准。教师的出路,就是走专业成长的道路。语文教师不仅具有教师的共性,又具有 “语文”教师的独特个性,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以下几条途径:
  一、热爱教育
  如果教师自身古板、僵化,缺乏对生活和教育的激情,教师自身就不能不断进步,课堂就不能鲜活生动,学生就不能从教学中获得灵感。所以,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对教育无比热爱的美好激情。这就要求教师:一要把教学当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来看待,而不仅仅是把它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二要把学生当成延续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来看待,而不仅仅是把他们当成生命中的过客。只有把教学当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才能倾注自己的生命所有去关注它,热爱它,教师才能想尽一切办法去丰富它,完善它。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认真研究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它在自己的心田激起火花,让它与自己的心灵产生共鸣,从而以一种感人的、可爱的形式展现出来。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去不断吸收专业知识,充实和完善自己。这一切的付出,教师都会从中收获到一种生命意义得以充实的无限乐趣,而不会是一种负担。所以,改变心态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至关重要。
  二、博览群书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读书是丰富知识和理念的“源头活水”,不仅是为人师者的发展所需,更是教师的职业尊严所系。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更是一门艺术。时代需要新思维和新形象的语文教师,但这世界总有一些绝对的称为经典的事物,它们是不会随世事而任意变迁的。比如,语文教师的经典形象,当然他首先是十分文艺的,同时秉承中国文人那一肩挑着山河岁月走过红尘的忧国忧民胸怀。唯有这样的语文教师,才会令学生感到有深度,有思想,有魅力。语文教师就是要以自己的儒雅、神韵、气质、魅力、领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以自己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和学生进行心的交流、美的引导、理的启示。语文教师要提高文学素养,要拓宽文化视野,听从鲁迅教导“读书要像蜜蜂采蜜一样杂采众家”,多看“闲书”。书籍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书看多了,在文化里浸润时间长了,教师的文化积淀就厚实了。
  三、精于專业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知识处于核心地位,离开了对教师知识的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就成了乌托邦。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要确保教学的质量,必须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准,提高专业水准的关键就是教学研究和养成自觉的理论意识。语文教学是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等语文能力,而且要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要想真正在语文专业之路上走得更阔更远一些,语文教师就要走上科研兴教的道路,以大胆务实的科研能力,充实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四、反思创新
  反思实际是对本质的追问,是教学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学反思是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反思,使教师的教学精益求精,渐臻完美。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经验来源于教学实践的成功举措,来源于教学活动的收获,也就来源于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成长。只有及时对经验进行总结与评价,及时推广与应用,才能对教学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有效的语文教学是指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那么,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如何构建呢?新课程走到今天,语文教学正经历着传统与创新的相互碰撞与融合。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方法、手段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往的教师“满堂灌”变成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
期刊
一、什么是语感  关于语感,国内学者、专家们研究的很多,但什么是“语感”,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王尚文在《语感论》将“语感”一词定义为“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叶圣陶先生则是这样对语感进行界定的,他认为语感是“对于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觉”,而刑公畹在他的《论“语感”》一书中又下了一个不同的定义,他说“语感是某一语言的本地说者对这一语言的共同的感性认识”。诸如此类的语感定义,不胜枚举。  二、语感
期刊
议论文是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文体,但从平时作文批改的情况看,许多学生不能写出一篇说理严密的议论文,原因在于文章只有事例的堆砌,没有透彻的分析。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其实“事实也须雄辩”。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却常走入“观点+材料”的误区,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桥梁,论据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
期刊
众所周知,江苏高考语文附加这一块,名著一直是重难点,“得名著者得附加”已成共识。但因名著篇幅多、容量大、范围广,粗细兼备,记忆与分析统筹,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而任课教师常因茫无边际、无从下手而感到头痛不已,尤其是名著中的两道简答题最为关键艰难,也最让人纠结揣测。基于此,名著备考的策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杜绝不作为思想  尽管名著备考工作量大,有难度,对文科教学时间不长的教师而言,确实会有
期刊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探究式学习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展开知识构建,层层深入,从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再次衍生为知识体系或問题,形成新的问题空间、新的认识、新的见解。就是引发学生“生问——发话——作为”,从而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基本流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  问题式教学有助于教
期刊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江苏高考作文近几年省平均基本在46分左右,每年也出现了不少的高分或满分优秀作文,文采飞扬,令人羡慕惊叹。从 46分“温饱”奔向70分“小康”肯定是许多人的追求,46分距离70分到底有多远?东汉文学理论家王充在《论衡·别通》中说:“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唯有入“深水”者方可擒“蛟龙”,也唯有深度思维才能出炉深度文章,深刻是
期刊
乡镇小学生创新品格的培养是一个立体化的工程,主要要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创建鼓励创新的学校核心价值观  根据广大专家、学者对文化的研究,学校文化的根本可以归结为以学校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学校文化理念所引领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则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因此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否直指创新精神,决定了这所学校在一系列工作中是否能否贯彻培养乡镇小学生创新精神的理念。在明确了以培养学生创新
期刊
兴趣对于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容易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例如,读书、踢足球、听音乐等。但是,对于学校系统性的学习产生兴趣的却不多。现在的教师往往慨叹,现在的学生读书的兴趣和劲头不如过去,这是什么原因呢?  读书、踢足球和听音乐,人们是为了解决自身生活或工作中的需要而去获得一定知识或者是娱乐等目的,人们做这些事情没有太大的压力,并且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容易产
期刊
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语文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周先生的想法虽然绝对了些,有点理想主义,但养成读和写的习惯,是把准了语文教学的脉的,尤其是写日记的做法是应该值得大力提倡的。  小学日记作文教学,完全可以落实说写表达和听读吸收这两个维度的基本训练,培养语言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
期刊
曾不止一次地听闻学生高考后将所有的书付之一炬,这其中也包括了语文书,这至少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已然失去了对语文的热爱。语文对于他们而言,无非就是为了高考分数而不得不逼迫自己学习的一门学科,从实用性看,语文的地位远低于数学与英语。由于分数就像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现实,学生不知不觉中,就与语文建立起了包办婚姻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学生应该与语文建立起恋爱的关系,不是说恋爱就不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恋爱更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