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而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好奇、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性教师是保证创新教育正常成长和发展的前提。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创新教育,效果明显。
【关键词】课堂;创新教育;基本原则;主要方法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学校的发展,促进年轻教师的发展,我校本学期组织了精品大课堂、年轻教师达标课、青年教师未来之星讲座等等,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我校名师尹秋华的报告使我深受启发,她结合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成长历程,提出了一个教师应不断地“反思—学习—成长”,培养新课改意识与课堂创新教育。所以,我觉得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高中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而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好奇、探索的意识和能力。近年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创新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创新教育不同于以往的教育,它更强调主体性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要通过交往方式,在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能动而现实的双重、双向对象化(双重:教师、学生、课程内容;双向:教师与学生互为对象)过程中充分发挥和构建自身主体性,这就要求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要以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支柱,互相尊重、信任、理解、承认、交往,以对话、包容共想的关系相处。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能主动积极地动口、动手、动眼,耳、脑去独立行动、思考、实际操作,只有这样,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和培养。
1.2 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一过程,是师生双方有目的、有计划地以教材为中介,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统一活动过程,其中,教师的讲授活动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过程;这一实践活动过程要得以实现,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3 置疑性原则。有置疑才会有创新。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照本宣科,不面面俱到,而是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状态,设计出有一定探索性意义的思维操作作业和技能操作作业,让学生思维处于一定的疑惑状态,使其在欲进不以,欲罢不忍的矛盾困惑过程中磨练意识,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限于让学生复述,最好是能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同时应具有针对性、连贯性、递进式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讨论,達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1.4 创造性原则。我们认为,创造性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种手段、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应充分体现创造性,要形成无时不创造、无事不创造、无人不创造的生动活泼的大环境,这是培养创造性学生的外部因素。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传给学生基本的创造技法。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学生产生讨厌的情绪,老师应象商人一样对学生客气友好,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心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展和掌握尚未知晓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 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方法
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具有各学科独自的特点,又有普遍共有的规律。我们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
2.1 自学辅导教学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 通过自学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独立地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又在教师指导下授予自学的方法,形成自学的技巧,养成自学的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各科教学者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首先,教师对学生自学的范围、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地有目的地学习;其次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指导学生开展集体讨论,让学生积极思考,群策群力解决疑难问题;再次,解决疑难后,教师采用口头、笔头练习或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布置作业,使学生练习运用的结果及时评价,并根据反馈信息,采取巩固性或补充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2.2 问题探究教学法。指的是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自己的活动找到答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把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既能培养探究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主动,充满激情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精通整个问题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去研究,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2.3 讨论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学生,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弄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使学生经常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语文写作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假象性”命题,由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用问题的提出,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大胆进行争论,能激起学生们的探索愿望和创造欲,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2.4 比较式教学法。创新教育的比较法,与传统的比较法不一样,是指教师一般只提示启发,学生根据材料和现有的知识能力自己去分析确定参与性和探索性的一种方法。比较法有同一事物的历时比较,不同事物的共时比较,个别事物与普遍规划的比较等。
总之,创新性教师是保证创新教育正常成长和发展的前提。因而,创新性教师应确立的基本理念应该是:教师自己首先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次是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新性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创新人才,同时要坚信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不能以一个模式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注重个性,因材施教;再次要坚信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生动活泼的形成和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堂;创新教育;基本原则;主要方法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学校的发展,促进年轻教师的发展,我校本学期组织了精品大课堂、年轻教师达标课、青年教师未来之星讲座等等,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我校名师尹秋华的报告使我深受启发,她结合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成长历程,提出了一个教师应不断地“反思—学习—成长”,培养新课改意识与课堂创新教育。所以,我觉得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高中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而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好奇、探索的意识和能力。近年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创新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创新教育不同于以往的教育,它更强调主体性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要通过交往方式,在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能动而现实的双重、双向对象化(双重:教师、学生、课程内容;双向:教师与学生互为对象)过程中充分发挥和构建自身主体性,这就要求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要以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支柱,互相尊重、信任、理解、承认、交往,以对话、包容共想的关系相处。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能主动积极地动口、动手、动眼,耳、脑去独立行动、思考、实际操作,只有这样,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和培养。
1.2 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一过程,是师生双方有目的、有计划地以教材为中介,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统一活动过程,其中,教师的讲授活动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过程;这一实践活动过程要得以实现,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3 置疑性原则。有置疑才会有创新。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照本宣科,不面面俱到,而是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状态,设计出有一定探索性意义的思维操作作业和技能操作作业,让学生思维处于一定的疑惑状态,使其在欲进不以,欲罢不忍的矛盾困惑过程中磨练意识,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限于让学生复述,最好是能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同时应具有针对性、连贯性、递进式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讨论,達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1.4 创造性原则。我们认为,创造性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种手段、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应充分体现创造性,要形成无时不创造、无事不创造、无人不创造的生动活泼的大环境,这是培养创造性学生的外部因素。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传给学生基本的创造技法。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学生产生讨厌的情绪,老师应象商人一样对学生客气友好,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心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展和掌握尚未知晓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 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方法
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具有各学科独自的特点,又有普遍共有的规律。我们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
2.1 自学辅导教学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 通过自学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独立地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又在教师指导下授予自学的方法,形成自学的技巧,养成自学的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各科教学者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首先,教师对学生自学的范围、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地有目的地学习;其次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指导学生开展集体讨论,让学生积极思考,群策群力解决疑难问题;再次,解决疑难后,教师采用口头、笔头练习或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布置作业,使学生练习运用的结果及时评价,并根据反馈信息,采取巩固性或补充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2.2 问题探究教学法。指的是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自己的活动找到答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把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既能培养探究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主动,充满激情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精通整个问题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去研究,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2.3 讨论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学生,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弄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使学生经常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语文写作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假象性”命题,由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用问题的提出,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大胆进行争论,能激起学生们的探索愿望和创造欲,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2.4 比较式教学法。创新教育的比较法,与传统的比较法不一样,是指教师一般只提示启发,学生根据材料和现有的知识能力自己去分析确定参与性和探索性的一种方法。比较法有同一事物的历时比较,不同事物的共时比较,个别事物与普遍规划的比较等。
总之,创新性教师是保证创新教育正常成长和发展的前提。因而,创新性教师应确立的基本理念应该是:教师自己首先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次是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新性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创新人才,同时要坚信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不能以一个模式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注重个性,因材施教;再次要坚信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生动活泼的形成和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