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的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是孩子知识的源泉。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早期,陶行知先生创造了丰富的、有中国特色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在生活中找教育”,倡导“生活教育思想”。
孩子们总有很多为什么,喜欢问个明白。对于上科学课,孩子们总是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是对于很抽象的科学知识 ,孩子们真的能做到很好地理解吗?我想答案通常是否定的。所以我认为科学课的来源应该尽量生活化。越是贴近他们的生活,就越是能解答他们心中的科学疑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教育史上,众多教育家都非常注重生活的教育价值,我国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教育”,因此,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
一、实验效果简单明了
上好一节科学课免不了要做实验,但是如何才能让幼儿在实验中直观地发现老师做实验的用意。实验的选材一定要能较好地为实验服务,要能体现出实验的意图,必要的时候还要能有较好的对比效果,所以我们老师在实验材料的选择方面应该便于幼儿操作,投放的材料应该符合本年龄段和本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记得以前我在幼儿园上过一节关于用不同的纸做成的船在水面上漂浮时间长短的科学课,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节科学课,我找了很多不同的纸,有报纸、餐巾纸、宣纸、普通的A4白纸和蜡光纸。因为要便于幼儿区分,所以我一开始就选择了蜡光纸,可是在选择另外两种材料的纸的时候我犯了难,因为A4纸的吸水性虽然比蜡光纸好,但是要在短短的20分钟里面让幼儿看到A4纸和蜡光纸做成的船谁先沉下去太难了,A4纸做成的纸船也能在水面上浮较长的时间,所以A4纸我排除了,可是剩余的几种纸种,基本上只要一碰水就会直接沉下去,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宣纸又被我排除了,所以最后我选择了报纸、餐巾纸和蜡光纸。因为报纸和餐巾纸,两者做成的纸船在水面上漂浮的时间还是有区别的。所以一节科学课的实验效果的明显与不明显,将直接影响着幼儿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
二、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单一的科学教育对幼儿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会减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而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将学习与情景相结合,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情感,增强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久性。创设生活的情景,可以通过故事、谈话、游戏等环境的制造,并加入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来模拟生活,感受生活,让幼儿有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如《迷彩服》这一节课,我把教室装饰得像一个迷你的野外森林,并请个别幼儿伪装在里面,让幼儿们自己去发现、寻找,老师以此来导入《迷彩服》这一节课,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新颖,而且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能让每一位幼儿都参与到科学课的活动中去,使科学课不再是单纯的老师讲述科学知识,幼儿接受科学知识,而是幼儿们自己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老师在旁指导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用幼儿能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达到科学课的目的。
三、科学应该来源于生活
“教育应该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没有教育。”科学也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如今的幼儿都生活在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各种科学内容充斥于生活的各方面。因此幼儿周围世界中充满他们可以去探索和学习的内容。而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特点又形成他们不断自发探索和学习的动力。面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积极探索学习的幼儿,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幼儿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抓住幼儿身边的物和事来组织活动;通过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从幼儿身边着手,结合幼儿实际探索的需要,使他们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自己在身边。
例如:我们人类为什么能提前很多天就知道未来的天气状况,每当教室外面在下雨,就有孩子在一旁嘀咕着我其实早就知道今天会下雨了,但是我问为什么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很直接地告诉我是天气预报告诉他们的,可是当我接着问天气预报里面各种符号所代表的意思的时候,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发瞢了,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现象,所以我设计了一节《天气预报》的科学课,但是大班幼儿的学习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认知上,这一活动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建立科学与生活的连接,幼儿如果能把课上所学的知识经验很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就是这节科学课的极大成功。所以,在这个科学活动的设计中,我的核心设计环节是运用,让幼儿用天气表征符号记录当天当地的天气,并在“小小天气播报员”的游戏中进行模拟表演,这就是向生活迁移的表现。
生活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更为培养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供了前提和实际背景。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必须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去组织活动,感受科学知识。采用观察、探究和操作等方法,激发幼儿全身心投入,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真正做到“在生活中找教育”。
【作者单位:昆山市娄汀苑幼儿园 江苏】
孩子们总有很多为什么,喜欢问个明白。对于上科学课,孩子们总是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是对于很抽象的科学知识 ,孩子们真的能做到很好地理解吗?我想答案通常是否定的。所以我认为科学课的来源应该尽量生活化。越是贴近他们的生活,就越是能解答他们心中的科学疑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教育史上,众多教育家都非常注重生活的教育价值,我国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教育”,因此,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
一、实验效果简单明了
上好一节科学课免不了要做实验,但是如何才能让幼儿在实验中直观地发现老师做实验的用意。实验的选材一定要能较好地为实验服务,要能体现出实验的意图,必要的时候还要能有较好的对比效果,所以我们老师在实验材料的选择方面应该便于幼儿操作,投放的材料应该符合本年龄段和本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记得以前我在幼儿园上过一节关于用不同的纸做成的船在水面上漂浮时间长短的科学课,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节科学课,我找了很多不同的纸,有报纸、餐巾纸、宣纸、普通的A4白纸和蜡光纸。因为要便于幼儿区分,所以我一开始就选择了蜡光纸,可是在选择另外两种材料的纸的时候我犯了难,因为A4纸的吸水性虽然比蜡光纸好,但是要在短短的20分钟里面让幼儿看到A4纸和蜡光纸做成的船谁先沉下去太难了,A4纸做成的纸船也能在水面上浮较长的时间,所以A4纸我排除了,可是剩余的几种纸种,基本上只要一碰水就会直接沉下去,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宣纸又被我排除了,所以最后我选择了报纸、餐巾纸和蜡光纸。因为报纸和餐巾纸,两者做成的纸船在水面上漂浮的时间还是有区别的。所以一节科学课的实验效果的明显与不明显,将直接影响着幼儿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
二、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单一的科学教育对幼儿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会减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而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将学习与情景相结合,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情感,增强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久性。创设生活的情景,可以通过故事、谈话、游戏等环境的制造,并加入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来模拟生活,感受生活,让幼儿有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如《迷彩服》这一节课,我把教室装饰得像一个迷你的野外森林,并请个别幼儿伪装在里面,让幼儿们自己去发现、寻找,老师以此来导入《迷彩服》这一节课,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新颖,而且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能让每一位幼儿都参与到科学课的活动中去,使科学课不再是单纯的老师讲述科学知识,幼儿接受科学知识,而是幼儿们自己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老师在旁指导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用幼儿能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达到科学课的目的。
三、科学应该来源于生活
“教育应该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没有教育。”科学也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如今的幼儿都生活在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各种科学内容充斥于生活的各方面。因此幼儿周围世界中充满他们可以去探索和学习的内容。而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特点又形成他们不断自发探索和学习的动力。面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积极探索学习的幼儿,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幼儿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抓住幼儿身边的物和事来组织活动;通过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从幼儿身边着手,结合幼儿实际探索的需要,使他们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自己在身边。
例如:我们人类为什么能提前很多天就知道未来的天气状况,每当教室外面在下雨,就有孩子在一旁嘀咕着我其实早就知道今天会下雨了,但是我问为什么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很直接地告诉我是天气预报告诉他们的,可是当我接着问天气预报里面各种符号所代表的意思的时候,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发瞢了,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现象,所以我设计了一节《天气预报》的科学课,但是大班幼儿的学习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认知上,这一活动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建立科学与生活的连接,幼儿如果能把课上所学的知识经验很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就是这节科学课的极大成功。所以,在这个科学活动的设计中,我的核心设计环节是运用,让幼儿用天气表征符号记录当天当地的天气,并在“小小天气播报员”的游戏中进行模拟表演,这就是向生活迁移的表现。
生活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更为培养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供了前提和实际背景。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必须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去组织活动,感受科学知识。采用观察、探究和操作等方法,激发幼儿全身心投入,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真正做到“在生活中找教育”。
【作者单位:昆山市娄汀苑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