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金线池》的团圆结尾新探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金线池》是关汉卿的剧作,诸多学者对于结尾石好问“威逼”促成韩、杜团圆提出批评。结合元代现实,可以发现该剧结尾是剧作家刻意为之,符合杜、韩的人物性格,符合情节的自然发展,有助于展现元代书生卑贱的社会地位和官妓艰难的生存现实。
  关键词:《金线池》 团圆 结尾
  《金线池》是关汉卿的喜剧作品,诸多学者针对石府尹以“威逼”的方式实现团圆提出质疑。有人认为结尾是人物的妥协,王季思说:“《金线池》剧里的杜蕊娘本来不愿意再跟书生韩辅臣和好,结果也是借那石府尹的官威,要当厅打她四十板子,她才勉强随顺了。”a有人指出结尾损害人物的形象,黄士吉说:“剧作者却让韩辅臣求助济南府尹石好问,依持官威,要当厅打杜四十大板,杜就不得不向韩求饶,这样杜与韩误会并未消除而勉强和解团圆。这种不自然的团圆结局损害了韩辅臣的形象,也不符合杜蕊娘倔强性格发展的逻辑。”b还有人认为结尾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压迫,“济南府尹一出场,像杜蕊娘这样一个倔强高傲的女人,也不得不屈从于他的大棍子,可见官府的势力多么可怕,妓女的身世多么可悲!从这一点看,《金线池》的结尾不正是从一个侧面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吗?”c
  以往学者多从人物、情节以及团圆的实现方式等方面分析结尾的不合理。结合元代现实,我们发现该剧结尾是合理的,是基于人物的主要性格的,符合情节的自然发展。团圆的结尾表现了元代书生卑贱的地位和官妓艰难的生存现实。
  一、团圆结尾与人物性格
  该剧结尾关涉两个人物:杜蕊娘与韩辅臣。
  先看杜蕊娘。她聪慧中略带狡黠,公堂上看似委屈,其实,公堂“威逼”正是她一手促成的。杜蕊娘姿艺双绝,久居烟花之地使她性格具有复杂性。一方面,她富有主见,面对鸨母的恶意挑唆,她抱有怀疑的态度。她“十度愿从良”,希望遇见才华横溢的书生,改换家门,“做的个五花诰夫人”。她对周围人物有清晰的认识,不仅深谙杜母之乖劣狠毒,而且清楚地知道从良之艰难。她虽为风尘中人,但对待爱情矢志不移。金线池上,她与众人规定酒令不许提及韩辅臣,但自己却禁不住两次违规。另一方面,她高傲固执,不容许男子半点的不赤诚,在爱情中绝不肯輕易低头。韩、杜半月未见,在鸨母的挑唆下,二人再见之时她多出一丝戒备之心,甚至以唇相讥,即使韩辅臣急切地表明真诚,她依旧不予理睬。她虽迫切希望成为韩辅臣的妻子,但自尊使她不愿放下身段接受韩辅臣的道歉,因此出现金线池上的智激一幕。金线池之前戏剧矛盾来源于外部,是鸨母与韩杜二人的矛盾,自金线池宴会后,戏剧矛盾转变至韩、杜内部。杜蕊娘已知韩辅臣的真心,机智地以言语“刁难”韩辅臣,促成二人的婚姻。
  再看韩辅臣。他对爱情矢志不移,该剧结尾是他放弃自尊争取的结果,足以展现其赤诚。韩辅臣初见杜蕊娘,就一见钟情,情愿跟去杜蕊娘家。之后与杜蕊娘情投意合,希望与之结为夫妻,这足以显现出他对爱情的赤诚。更为重要的是,韩辅臣极其自尊敏感,老鸨一嘲讽挑唆,他就负气出走,不许他人欺侮。看到杜蕊娘冷嘲热讽的态度,怀疑情人是否变心。这种敏感在他求助府尹时表现得更为明显,临见杜蕊娘之前,他还特意要求好友“扣厅责他四十,才与您兄弟出的这一口臭气”。当然,他的头脑始终清醒,可以认清处境,“俺想来,他只为我囊中钱钞已尽;况见石府尹满考朝京,料必不来复任,越越的欺负我,发言发语,只要撵我出门去”。他深知唯有仰仗府尹的权势才能免被欺侮。落魄的处境、执着的感情使得他在求助好友时不顾文人的尊严,甚至下跪耍赖,以死相逼。剧作结尾不仅没有损害韩辅臣的书生形象,反而表现出他生对爱情的忠诚。
  综上,杜蕊娘在金线池宴会上以言语智激韩辅臣,迫使他表现对自己的“用心”,韩辅臣转求石府尹,显示出他对杜蕊娘的钟情。
  二、团圆结尾与情节发展
  该剧中的人物矛盾多元复杂,一是这对有情人与杜母不可调和的矛盾,二是韩、杜间爱情的“误会”,三是卑微官妓与权威府尹间的矛盾。多种矛盾看似烦琐,其实脉络清晰。
  首先,金线池宴会上杜蕊娘智激韩辅臣,这是促成团圆结尾的根本原因。
  金线池上,杜蕊娘果断拒绝韩辅臣,并且说了一番颇有深意的话:“我为你逼绰了当官令,谢你那大尹相公呵!烟花簿上除抹了姓名,交绝了怪友和狂朋,打并的户净门清。”她极力展现自己的坚贞“,户净门清”,不与“怪友和狂朋”相交。但随后又说:“试金石上把你这子弟每从头儿画,分两等上把郎君子细秤。”她希望韩辅臣能够展现出赤诚与钟情。如果说金线池宴会之前二人嫌隙是由鸨母挑唆所致,那么现在的“误会”多存于两个有情人之间。杜蕊娘身为上厅行首,与官府接触颇深,她知道依靠自身的力量根本无法解决从良等实际问题。她故意惹恼韩辅臣“倚仗着我花枝般模样,愁甚么锦片也似前程”,强调自己姿色超群,激发韩辅臣做出实际的行为表现他的“用心”。
  该剧正名“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智” 乃全剧之“眼”。正是在杜蕊娘的智激下,落魄书生韩辅臣放刁耍赖,仰仗府尹“仗势欺人”,杜蕊娘连连叫苦,马上转求韩辅臣,在韩的说情下,府尹饶恕杜蕊娘,成就一段好姻缘。
  其次,石府尹公堂的“威逼”与假意之责打直接促成团圆结尾。石府尹“公堂上迫其就范”,表面上看是官员仗势欺人,但实际上这只是给杜蕊娘一个非嫁不可的理由,自卑敏感的韩辅臣碰见心高气傲的杜蕊娘,这对情人需要一个“威逼”的台阶来缓和矛盾。韩辅臣欲向石府尹求助这一行为早在之前就埋下伏笔。在鸨母欺侮下,韩辅臣愤愤不平地说:“俺想来,他只为我囊中钱钞已尽;况见石府尹满考朝京,料必不来复任,越越的欺负我,发言发语,只要撵我出门去。”金线池宴会上杜蕊娘凭借语言智激韩辅臣,韩、杜和解已是水到渠成,因此,公堂上“威逼”团圆,杜蕊娘亦是早有预料。因此,杜蕊娘来到公堂上,面对责问的石府尹,虽心生胆怯,但是马上哀告韩辅臣。韩辅臣提出要求:“你今日也有用着我时节?只要你肯嫁我,方才与你告去。”
  此外,石府尹是全剧穿针引线的人物。韩、杜因石府尹而结缘定情;韩辅臣向他求助,他劝导韩辅臣要自然而然,并告诉韩辅臣官妓一经乐户责罚便不能成为士人的妻妾,这为二人缓和关系留下余地。直至公堂“威逼”“责打”,使得韩、杜二人一致对外,直接促成二人好事。   三、团圆结尾与剧作主旨
  该剧结尾不仅符合人物性格与情节发展,而且有助于展现剧作主旨。
  首先,韩辅臣只有仰仗官威才能迫使杜蕊娘“就范”,反映出元代书生低贱的社会地位。元代科举时废时止,知识分子仕进无途,《郑思肖集》载:“鞑法:一管、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各有所统辖……譬酋吏苛取民财,复为鞑酋胁取归鞑之苦,良善。更缕数其事,详言其故,实不胜苦。此皆大宋不忍行之事,一旦尽见之!”d这一说法虽略有夸张,但足以说明文人受人欺侮的悲惨境遇。胡侍亦曾感叹书生“沉郁下僚,志不获展”e。因此就不难理解韩辅臣自卑敏感下做出放刁耍赖的姿态了。
  其次,杜蕊娘公堂上哀求顺从的态度展现元代官妓在官府、老鸨双重压迫下的艰难。元代官妓的身份需要合法登记,属于教坊司,“今以妓为官奴,即官婢也”f。官妓的身份约略与驱口相当,由官府统一管理、长官全权支配,有时甚至成为官员的私有财产,《元史》中记载过官员赠送官婢以巴结桑哥的行为。g地方官的权力凌驾于老鸨上,可直接支配官妓生死。韩辅臣初到济南,石府尹派遣杜蕊娘陪酒,并安排韩辅臣停宿杜家。“唤官身”过程中官妓如果稍有不周,“失误了官身”,就要受到扣厅责打的惩戒。官妓在官府举办的宴会上送往迎来、献艺陪席,有一些艺伎“为豪贵招致,逞妙艺而佐清欢,日弗暇及”h。因此,在当时环境下,官妓只有经过地方行政长官的允许之后才能从乐籍中除名。剧中韩辅臣怂恿石府尹扣厅责打杜蕊娘,但石府尹说:“乐户们一经责罚过了,便是受罪之人,做不得士人妻妾。”这亦可证明官妓行事生存之艰难。
  《金线池》的团圆结尾展现出关汉卿对于杜蕊娘以智慧谋求婚姻的赞同,表現了他对于趋利务实的人生精神的肯定,体现了他对于元代特殊群体的关注。
  a 王季思、王兆凯编:《古典戏曲略说》,北京出版社2018年版,第184页。
  b 黄士吉:《元杂剧作法论》,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09页。
  c 程毅中:《谈关汉卿杂剧的结尾》,选自于天津古典小说戏曲研究会:《古典小说戏曲探艺录》1982年版,第143页。
  d 郑思肖著,陈福康校点:《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86页。
  e 〔明〕胡侍:《真珠船》(第4卷),见《丛书集成初编》(卷三三八),中华书局1985 年版,第35 页。
  f 邓黛:《浅论关汉卿剧作中的婚俗形态》,《中华戏曲》2010年第1期。
  g〔明〕宋濂等撰:《元史》 (卷一七三),中华书局2000年版。
  h 〔元〕王恽:《乐籍曹氏诗引》,见《四部丛刊集部·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四十三),上海涵芬楼影印。
  参考文献:
  [1]尚达翔.关汉卿的《金线池》[J].陕西戏剧,1982(8).
  [2]周国雄.《金线池》喜剧要因新探[J].艺术百家,1997(1).
  [3] 王艳平.从《金线池》角色的局部错位看关汉卿婚恋杂剧的道德见解[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4] 徐子方.试析《谢天香》《金线池》的幽默喜剧本质——关汉卿编剧艺术论系列之一[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5] 钟林斌.史实与虚构之间——论关汉卿对历史题材的处理和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J].社会科学辑刊,1984(5).
  基金项目: 山西省2019年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宋元戏曲“扭曲型”团圆结尾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2019SY346)
  作 者: 公冉然,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宋元戏曲文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南朝梁代僧人宝唱所著的《比丘尼传》中有不少充满诗意的人物品藻,这一言说方式实际上是基于宝唱男性视角及理想下对出家女性的“他者”书写,从而建构了高尼诗性人格的三个维度:超拔脱俗、与物无累的神采,贞静内敛的个性以及聪慧捷悟的才智。除了时代风气的影响,正是僧人宝唱自身的男性视角、传统伦理观念及佛学素养影响着他对比丘尼的价值判断与品评。  关键词:《比丘尼传》 宝唱 理想人格  南朝梁代庄严寺僧人
摘 要: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神占有重要的地位。她们曾经在创世神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或为万物和人类的始祖,或为撑天救人的女性英雄,或为授予人们生活技能的伟大母神,都是神话讴歌和颂扬的主要对象。但由于种种原因,女性在创世神话中未能固守其崇高地位,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逐渐让位于男性,以至于在中国创世神话中经历了一个明显的男女角色转换过程。  关键词:神话 女神 男女角色转换  一、中国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加。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安文学已走过七十余年的历史,公安文学的最大意义在于对公安行业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规范化的影响,对公安文学的读者进行正面引导。建设公安文学等于为公安使命的实现构筑一条通道,接受公安文学等于为受众塑造了核心价值观和信念。因此,公安文学的创作者必须具有正确价值观。本文将从题材、价值传递、接受与赏析等方面探讨公安文学《法医秦明》系列小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江南十里红妆万工轿百子图像,通过对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万工轿的考察,根据原始档案、口述历史、论著等相关资料,运用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从万工轿百子图像的题材、技法与社会发展关系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百子图像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十里红妆 万工轿 百子图像 多子多福  十里红妆是汉族传统婚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浙地区一种独特的婚俗形式,其规模声势之大,数量门类之多,制作工艺
摘 要: 《城邦暴力团》与中国传统武侠小说相比,在情节主题、侠客形象、叙述方式等方面既因袭了经典武侠小说的叙事模式,又有诸多反叛之处,有着鲜明的后现代因素,是立足中国传统文学根基上的一次后现代写作试验,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对话的可能。  关键词:张大春 《城邦暴力团》 武侠 后设  张大春是当代台湾文坛最多变的作家之一。他曾说:“我以为文学的类型如果不杂交的话,就产生不出创造性的东西,类型只有通
摘 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赤壁赋》等都是宋代文坛上的扛鼎之作。这篇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时间打造出的一粒宝石,历久弥新,永放光彩,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岳阳楼记》既文辞华美、音韵和谐、声情并茂,又胸怀博大、哲理精深、境界高远。有凝眸历史的厚重之感,有沧桑人生的悲喜之叹,有家国天下的忧乐之情,有知音何在的悠悠之思,是一篇常学常新的美文。  关键词:
摘 要:人在观察事物时,总会或多或少融情于景,不仅是用眼睛看,更是用心去“看”,从而传达出个人的情感、看法等,这便是“看”的主观化不断加强的过程。而在现代汉语“X看 NP VP”的结构中,补充了施事者和施事者对受事者的印象、评价陈述,形成了“X认为NP怎么样”的完整逻辑关系,从而为“X看”增添了一层语法色彩。  关键词:“X看” 主观化 语法化  一、“看”字语义的主观化  《说文解字》载:“
摘 要: 周作人在1951年七八月间,于《亦报》上开设“百草园”专栏,刊登的作品后结集为《鲁迅的故家》。在书中,周作人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不仅可以看到鲁迅的童年、青年时代,实现了对故乡的回望与缅怀,形成了对鲁迅研究的重要史料补充;同时,也能看到周作人的坚守与思考,在景物山水、人物风俗描绘中体会出饱经沧桑的周作人一以贯之的傲然与妥协。  关键词:周作人 《鲁迅的故家》 故乡 回顾  周作人在中华人民
摘 要:集边疆重臣与文人于一身的奎林,不仅在维护边疆稳定和促进祖国统一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其西域诗歌在描摹边疆瑰丽景象的同时又多歌颂国家统一,在清代西域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与影响。但由于传世文献的缺失,目前先哲相关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发掘,本文拟对学界前贤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归纳,以期对进一步推进奎林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奎林 宦绩 西域诗  奎林(1738?—1792),字直方,一字瑶圃,富察
摘要:蒙古族民间舞蹈是蒙古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肢体语言展示了蒙古民族的审美观念。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原型是牧民的日常生活,是蒙古族生产生活中审美观念的反映。蒙古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种多样,内涵丰富且各具特色。本文把蒙古族民间舞蹈分为原始崇拜的舞蹈、宗教祭祀的舞蹈、民俗文化的舞蹈三类,分别从三个方面阐释其中体现的审美观念——“悲”。  关键词:蒙古族 民间舞蹈 悲 审美观念  一、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