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研究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日益丰富和先进,教师的待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校园中的教师真的幸福吗?而女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职业幸福感又如何?这个问题引起筆者的关注和思考。
  现状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临夏回民中学女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和对工作的主观感受,并在此基础上对她们的职业幸福感现状作出一些分析。参与调查的共有100名女教师。在工作方面认为“很幸福”的仅有15%,认为“一般幸福”的占47%,“谈不上幸福”的有38%;认为“工作压力很大”的有63%,“压力一般”的28%,而“没有压力”的仅占9%;在问到“结束一天的工作时,你的感觉”这个问题时,62%的女教师表示“疲惫不堪”(这部分主要是班主任和高三任课教师),感觉“有些累”的有23%,而觉得“轻松”的只有15%;对于“工作的感受”,说“非常热爱”的有13%,“喜欢但有压力”的有34%,认为“比较复杂,难以言表”的有23%,感觉“厌倦”的则占到30%;“最影响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中,排序依次是“积极正面的社会认同 ”“学生考出好成绩 ”“自我能力得到提升 ”“较高的收入”;在工作中“感觉不幸福的主要原因”里,排序依次是“学生的不配合和家长的不理解 ”“很少获得成就感 ”“工作繁琐机械 ”“评价机制不合理”。以上调查结果总体上表明,临夏回民中学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偏低。
  现状分析
  临夏回民中学所在的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个典型的回族聚居区,历史上对学校教育重视程度不足。这种情况在近些年来有了明显改善,学校基础教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高中教育,学生人数骤增,生源素质却堪忧。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女教师一方面背负着传统社会沉重的责任和负担,另一方面面对的是升学压力与工作压力的倍增。
  在极大的升学压力下,日复一日的早出晚归,使教师身心疲惫,易产生职业倦怠。同时,教学评价、职称评审等压力使教师难以感受到教育本身带来的幸福,职业幸福感越来越低。临夏回民中学的女教师受地域特色影响,大部分家庭分工的负担更重,而且由于生理原因,男女教师在精力上有差异,尤其在有孩子以后更为明显,使得她们在完成同样的工作量的时候,身心疲惫的程度更深,更容易感到焦虑。“女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角色给她们带来的压力远远大于“光环”。
  临夏回民中学作为州府高中,招生面向周边县乡,大部分学生在校住宿,家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的缺失使得教师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生源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难管理、难教育,教师的精力不仅仅花费在教学上,还要浪费在事无巨细的管理上。更有甚者,由于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少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配合,一味地认为教育的全盘任务都是学校和教师的,遇到学校发生的一些偶发事件时,常常直接向教师兴师问罪,使得教师身心俱疲。而女教师应对类似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承压能力相对较低,性别特点又使得她们更为敏感,所以她们的职业幸福感更易受到类似负面事件的影响。
  提升职业幸福感的建议
  注重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前提,教师的职业性质以及女性的特殊角色使她们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因此,来自社会的公正的评价、学校领导的关爱、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生的尊重,都能让她们在精神上得到慰藉。不仅能够增强她们工作的信心,职业幸福感也会随之提升。
  改进评价机制
  给学生减负的同时,给教师减压也非常必要。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往往是单一单向的评价体系,其弊端在于缺乏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与评价对象间的有效沟通,缺乏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成功的教师评价机制应该不仅能使实施教师评价机制的组织受益,而且能使得这一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受益。它将重新激发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改善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自我调节,践行积极心理学理念
  女教师也要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改变陈旧观念,对工作中的问题形成正确合理的认识,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下,增强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由于情绪的弥散性和感染性,教师的情绪往往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因此,我们要让幸福、仁爱、激情、欣喜、幽默、乐观等积极情绪成为教师的主导心态。可以通过分享彼此的积极情绪、相互关心来建立爱,也可以通过包容、承诺、共鸣来形成爱。
  著名教育家叶澜曾说:“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笔者希望,通过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及提升研究,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加强科学管理,维护并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奠定一定的基础,为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的良性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产生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但从化学教学的现状来看,仍有很多教师只重视知识点的传授、关注考纲的要求,忽视了知识内容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价值。只有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基本观念、方法以及导学活动设计,借助一定策略,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活动中,才能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本文以初中化学中的《分子》为例,通过课堂导学活动设计与实施,阐述了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中渗透学科核心素
期刊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很多地区中,随班就读课堂教学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方说随班就读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方式不恰当、其他健全学生对随班就读学生缺乏关心和尊重等等,这些现象都会影响到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因此本文就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在教育教学中,不同儿童有不同的需要。再加上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的局限性比较多,所以便形成了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的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可以在
期刊
青少年时期尤其初中这个阶段,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他们充满好奇同时又很敏感。在这个信息量变化巨大的社会中,他们必定面临着多种潜在的危机。心理学家们研究表明:教育归根结底是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建构,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之本。学校对学生的心育建设有着不可推脱的教育责任和义务。  在现代中学美术的课堂中,我们能否利用“美”对学生进行“心”的塑造,使其人格更加健康完整呢?美术课上,我们应该不止传
期刊
自2012年以来,本校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大胆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高效教学模式,把“自主互动学习”作为课改研究方向,在实践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我们不断解决,也不断总结,现就以一节八年级下的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北师大)公开课为例,浅谈这一模式的几点收获。  本节课总的设计意图是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展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期刊
由于人们认识的提高与医学的进步,我国特殊儿童的出生率在不断下降中。但是任何一个“折翼天使”的出生都会给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伤害。同时,由于家长们对孩子的维护和欠缺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很多特殊儿童错过了最佳干预期,即使在以后加大干预的力度,孩子都不能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甚至于无法融入社会。所以,家长们首先要对特殊儿童的存在有正确的认识,如发现孩子有异常,要尽早带孩子到专业的机构进行评估诊断,
期刊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升入三年级的小蕊, 整天形单影只,闷闷不乐,她不就像一只离群的孤雁吗?小蕊,女,10 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属于中等偏下。但升入三年级的第一单元测试卷成绩非常不理想,试卷改正后家长签的字让我感觉很奇怪,这并不是她妈妈平时的字体。于是我把她叫到僻静处问她家长签字是怎么回事,她突然哭着说:“老师,我错了,求你别告诉我妈妈,我考这么差,妈妈
期刊
活动背景  宏观层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探索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中观层面: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生理和心理特点,全力发展职业学校学生其他领域的能力,让他们体验成功,重塑自信。  微观层面:根据实施班级的学生情况、出现的问题,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挖掘班内学生的
期刊
《听听身体怎么说》是一个有关于幼兒园健康体检的绘本故事。通常我们将此类活动以故事讲述的形式呈现。然而,单一的故事讲述并不能很好地向幼儿传递绘本的精髓。所以我利用电子白板的各项功能,将主人公琦琦由不安到害怕,由害怕到想逃跑,最后发现体检一点儿也不可怕,大呼万岁的心理过程和经历完美地展现,把没有参加过体检的孩子害怕的心理刻画得非常传神。同时,通过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功能让孩子们了解健康体检的内容和方法,
期刊
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对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开发、设计、利用,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科学的安排。目前职业学的一线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信息化教学设计了解不多运用不够,因此应积极开发各种切合教学实际、便于操作运用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本论文选择了“自主探究型信息化教学设计”这种模式予以分析探究。  自主探究型信息化教学设计阐释  “自主探究”是指“
期刊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从小就缺失父母的关爱,导致他们大部分学习成绩比较差,在班级中不喜欢与人交流,性格孤僻,产生自卑心理。在平时的教育中对于学生的问题,学校没有办法及时地联系到父母反映問题,而能联系到的监护人大部分是年龄大的长辈,对孩子的教育上大多起不到什么作用。有些老人甚至很溺爱孩子,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尤为重要。  构建亲情网络交流  为什么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