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索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gc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统一不仅体现在政治意识和社会经济上,还体现在民族文化上,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形成了优秀的民族精神,由不同民族共同凝聚成的民族文化是多元的、开放的、多彩的。而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精神都离不开民族的大团结和大统一,另外民族团结统一也是构建传统文化与精神的重要基石。基于此,党校应借助民族理论课程来深化学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与理解,在实践教学中着重培育他们的民族意识,并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纳入到党校教学的内容当中,从而促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并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提升领导干部的人文素养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路径
  基于我国多民族协同发展、文化共同建设的特殊国情,党校应积极探索培育领导干部民族意识的有效途径。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其文化趋向于多元化、信息更具丰富性,使得传统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工作受到阻碍,导致领导干部民族团结意识薄弱、民族文化素养较差,最终阻碍了他们的长久发展。
  基于此,为向领导干部灌输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多民族协同发展,党校教师应充分发挥党性教育的主要阵地,并将党性教育内容与民族团结精神进行有效融合,采取新颖、高效的培育方式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新颖度,进而渗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干部教育基础。
  一、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领导干部教育课程体系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校应充分发挥干部教育课程的育人作用,积极构建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干部教育课程体系,从而顺利实现培育领导干部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目标,并大幅度提升他们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认知、历史自觉、认同感与归属感。
  引导领导干部从社会生存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思考和认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了解到民族政策是对马克思理论的内化和延伸;帮助领导干部清楚地了解到民族统一的发展历程,以及多元化格局的形成背景;组织领导干部了解到共产党的初始建立、发展改革中的伟大成就,并让领导干部意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发展趋势也是民族團结所望;引导领导干部及时关注国内外发展形势和民族热点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化领导干部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通过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全方位地培育领导干部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领导干部教育教学方式
  党校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对领导干部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地影响,为此,为在干部教育实践教学中充分渗透民族共同体意识,党校教师应大胆采用新颖、高效的教学方式,进而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新颖度,调动领导干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并且着重探索将民族文化与发展与干部教育内容融合的有效途径,落实民族团结教育。
  其中党校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实施小组合作模式、采用案例分析法、借助信息技术等手段来形象化理论知识,从而让领导干部得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三、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领导干部教育教学环境
  为充分发挥干部教育课程弘扬民族团结、深化民族统一意识的民族建设作用,党校应积极联合当地政府、社区民众来扩大民族团结建设的主体范围,并借助新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来强化民族团结的宣传力度,共同创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环境。其中针对社会层面而言,应积极联合各个阶层、各个民族的工作者,并传播民族团结的正能量,从而凝聚民族力量,形成多民族共同奋斗、协同发展、共筑繁荣的良好环境。
  针对网络宣传层面而言,任何形式和内容的民族文化建设的开展工作应以社会主义为前提,并坚持正确的政治站位,进而弘扬民族统一理论。
  另外还应严格把控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切断不良思想的传播和发酵,从而为渗透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党校通过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能够全方位、全覆盖地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环境,从而联合教师学员共同建造民族团结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贯彻落实民族政策、渗透民族团结意识,党校应积极革新与优化教学模式,并积极探索通过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比如可以通过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体系、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方式、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环境来完成培育领导干部民族团结意识、民族统一认同感的教学重任,进而优化干部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落实其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最终促进民族大团结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04):36-42.
  [2]孟凡东,王占斌.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04):36-42.
  [3]吕翠微,高美惠子,孙广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路径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4):30-32.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网络事业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了通过互联网进行办公、学习和娱乐,使互联网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互联网和人们之间联系的媒介,主要就是使用网页.网页设计便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元素.PhotoShop作为图像处理软件,在网页设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作为人们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在促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网络有着十
期刊
摘要: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的新方向,其对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与推动力,其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教师是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环节,要顺应时代教育发展,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点,综合提升学生生物能力,结合学生特点与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针对基
期刊
摘要:在5G通信、大数据和网络技术交融发展的社会环境下,诸多行业不断向信息化、智慧化方向转变,人们在享受工作、生活和生产上的便利时,教育领域迎来了又一次改革、创新的契机。如何利用好网络化平台、手段,推动法学教学模式创新,是学校和教师队伍面临的重大挑战。通过发挥互联网平台、技术和资源的优势,可以为法学教学注入创新活力。在学生和教师分离的情况下,也能保障知识的传递,让学生享受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期刊
摘要:潜意识中每个人对某种色彩的选择都暗含着自我特殊的心理意向。西部诗人昌耀的作品总是通过色彩运用表现出沉郁和苍莽的独特气质。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昌耀诗文的色彩运用,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而这种内涵正是诗人对于生命的独特理解与青藏高原的共同作用孕育的。  关键词:昌耀;诗歌;色彩;生命特质  现代心理学很早就开启了对于色彩心理学的研究。研究表明,一般来说心理系统相对稳定的每个人对于颜色的使用
期刊
摘要:传统文化逐渐成为党校思政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中华民族思想、情感的综合体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源泉。为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政教师要立足学员发展实际,把握时代内涵,优化课程体系,唤醒学员文化认同感、归属感的同时,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价值;思政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民族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應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这也使得党史教育地位愈发凸显。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做好语文教学与党史教育的融合工作,引导学生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中年段语文习作教学为论点,就党史教育的融入路径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
期刊
摘要: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同时也作为中部崛起和支撑起长江经济带脊梁的关键节点城市,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战略使命。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武汉面临着缺乏金融核心板块塌陷以及缺乏金融竞争力等严重问题。本文利用数量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武汉应该借助证券业加强合作、精心布局、拥抱科技,以此加快其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步伐。  关键词:证券业;区域金融中心;金融集聚;路径  一、建设背景  根据湖北
期刊
摘要:水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全球近一半人口的主要热量来源。在我国,其总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各类粮食作物的首位。培育健壮的水稻秧苗是水稻增产增收的根本保证。从种子处理、苗田选择、整地做床、铺放钵盘、合理稀播、出苗前后及揭膜后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水稻培育壮秧的技术措施,以期为培育出符合壮苗标准的水稻秧苗,为促进水稻高产、优质,提高水稻抗性贡献力量。  关键词:水稻培育;壮秧技
期刊
摘要:党十九大明确提出改革的发展理念,要求以人才培养的改革为主线,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比例,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已成为当前各职业院校的改革热点。基于此,本文立足当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同时,也希望能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策略途径  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社会机
期刊
摘要:本文对高校图书馆阅览室座位资源预约使用问题进行分析,为了解决高校图书馆座位预约问题,全国高校以实际情况为出发,提供了不同措施和解决方案。首先,从硬件的角度,提供了相应的管理方法,即实行人工管理高校图书馆的座位资源,这样能大大提高图书馆座位的利用率,但这种管理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需要创建适合实际情况的座位预约系统,尽可能的解决座位资源使用问题,保证座位有效利用,达到数字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