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拟从:(1)师生角色的定位误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如何起主导作用?(2) 对教学效果认识的误区:重形式,轻结果。(3)分小组学习等于小组合作学习。(4)新课程教学就是多提问、多讨论。(5)观念上的误区:传统教学全是落后的东西。(6)将多媒体辅助教学变味为多媒体主导教学这六个方面加以讨论剖析,同时针对误区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及其技巧,以利正本清源,还其初衷且真正地体现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
【关键词】思想品德 ;新课程;改进措施与技巧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Crispin Reflections
Ma Bin
【Abstract】This paper intends to: (1)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the role of Wrong: The student-teachers how to play a leading role? (2)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teaching effect: re-form, light results. (3) sub-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 learning is equal. (4) The new curriculum is more questions, more discussion. (5) conceptual error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is behind all things. (6) Multimedia Teaching sour for multimedia teaching-led analysis of these six areas to be discussed, while for the proposed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errors and techniques to facilitate the radical reform, but also his mind and truly reflect the student subjects, teachers led Instruction.
【Key words】Ideology and morality; The new curriculum;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techniques
1.师生角色的定位误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如何起主导作用?
新课程要求我们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于是,有些教师开始迷惘了,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认为既然学生是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角,那么教师就是配角。因此,课堂上,不敢过多讲话,惟恐占据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敢妄加评论,生怕压制了学生的个性。造成了放任自流的局面,达不到教学目标。
那么,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把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重组、加工,使学生能在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中掌握知识。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在不断完善中取得成功的,新课标也是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既不能“满堂灌”,做“演员”,让学生做“观众”,也不能袖手旁观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该是“导演”,而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演员”,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2.对教学效果认识的误区:重形式,轻结果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听一些课,课堂上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很多学生学不到什么东西,对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原因之一是目标层次浅,为热闹而讨论,无深入、实质性的内容,只单纯为了探究而探究,基础知识教学的目标不明确;二是评价时只注意了过程评价而忽视了终结性目标评价。如有的老师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只注重了过程性评价,“答得很好”,“很正确”,“你真棒!”,但却忽视了后面的学生基础训练、拓展性训练及评价。而有的教师就做得很好,每一节课最后都用习题或问题的形式设计一个“收获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教材中的“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落到实处。三是采取“放羊式”的“自主”学习,即不该让学生自学的内容也安排学生去“死啃”,该讲的也不讲,或讲不透,结果出现很多“漏洞”,生米常做成了“夹生饭”。例如有的教师执教上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第二框题《发现自己的潜能》时,不是去启发学生了解、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而是展示、让学生列举一些潜能事例,课堂气氛确实活跃,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但没有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检查,重、难点的突破,结果是表面热闹,然而事倍功半,学生的成绩反而下降。
3.分小组学习等于小组合作学习
听过很多新课程的公开课,发现授课教师无一例外都关注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上课时分小组坐一起,或者授課教师安排学生小组讨论。然而细细观察,也发现有的课小组学习形同虚设。比如一节课里,小组的合作仅限于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谈论一番,仅此而已。而且有的问题讨论是没有必要的,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一下课了,合作小组也就不存在了。可以这样说,这些小组讨论只是课堂教学的点缀,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模式的继续。
所谓的“合作”,应该是同学之间相互支持,互相帮助。合作的内容有探究题、共同完成讨论、活动、练习等。合作的时间不仅限于课堂,还包括课前和课后。小组合作不仅有当堂课的学习任务,还有一个阶段、一个学年的学习目标,而且小组组成是相对稳定的。
4.新课程教学就是多提问、多讨论
有两种倾向,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提问多,讨论多就是实施新课程教学了。于是授课教师辨问题的难易,非常浅显的问题也让学生讨论且次数频频。有的教师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提问题,让学生齐声回答“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有这样一节课,整节课教师提了十多个问题,教师问,学生答,看起来气氛热烈,学生回答得也不错,但没有一个问题是学生主动提出来的,教师都包办了。
其实,这种仅仅让学生对是非作简单判断的方法,根本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当然要做到这样,首先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既忌过于简尊,缺乏思维深度,又要注意问题过深、过难或缺乏主题,针对不同意见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参与不同梯度的问题,抓住学生发育中的问题,及时给予矫正。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学生白己寻找答案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该收时也要收得拢。应当具休研究怎样放,怎样收: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动要动得有序,不是杂乱无章。
5.观念上的误区,传统教学全是落后的东西
有的老师在新课改过程中出现了把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绝对化的倾向,探究变成了一种模式,变成了机械、刻板的操作。这样做实际上是把新课程的理念简单化,是机械套用。究竟需要不需要合作?值不值得探究?教师缺少深入的思考。学习方式的转变绝不仅仅是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教学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受教师、学生、教材、其他课程资源、教学条件、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学环节中,而不是一种模式,教师追求的应当是本质的东西。课堂探究不可能是干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新课程在强调科学探究的同时,也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强调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改变”不是“抛弃”,讲解式、个体学习今后仍然是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之一,它们与探究式、合作式是相辅相成的。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它的许多优势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但是探究式教学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它比接受性学习要多花很多时间,这就决定了不可能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采用探究式。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都要将重心从“教”转到“学”,都要增强学习的研讨性、互动性,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我们应该避免走入僵化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现探究性学习与传授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的融合,以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6.将多媒体辅助教学变味为多媒体主导教学
本人听过很多优质课观摩活动,授课的教师无一不用多媒体课件,而且课件的质量非常高。课件的展示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集中,加上图片、声音和动画的逼真,趣味性得到了加强,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表面看来学生的参与率很高,而且充分体现寓教于乐;同时课件的展示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突破,重点得到强化。使用课件有很大的优点,但有个别教师过分强化了课件的作用,使用课件后就连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也不板书了,书本也不让学生翻看、阅读了,还有的教师把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全部制作到课件里,教师只是坐在电脑前点击鼠标以课件来代替教学。忽视启发学生,甚至不给学生任何的思考余地,没有考虑到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强大交互性。
教学过程是人与人的活动过程。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应体现对问题的探索性、师生或生生共同讨论的合作性和学生思维的自主性,这个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还有方法的启示和能力的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价值观的取向、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都是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都不能代替的。
我們应该注意:①课件不能替代书本,只能作为书本的再现、概括、补充或模拟。②多媒体课件只是在突破难点,强化重点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中起辅助作用,而绝不能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不能用课件代替一堂课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③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新课程教学是个全新的领域,问题颇多,操作颇难。本人所认识的仅是课程改革领域中小小的一方面。为了今后的不断进步,实验进行到一定的程度就应该进行反思,我们相信,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经过广大思品教师的努力探索,一定会找出一条路子,让我们的学生轻快地走在新课程的大道上,让思想品德课成为一门具有魅力的学科。
收稿日期:2010-06-09
【关键词】思想品德 ;新课程;改进措施与技巧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Crispin Reflections
Ma Bin
【Abstract】This paper intends to: (1)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the role of Wrong: The student-teachers how to play a leading role? (2)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teaching effect: re-form, light results. (3) sub-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 learning is equal. (4) The new curriculum is more questions, more discussion. (5) conceptual error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is behind all things. (6) Multimedia Teaching sour for multimedia teaching-led analysis of these six areas to be discussed, while for the proposed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errors and techniques to facilitate the radical reform, but also his mind and truly reflect the student subjects, teachers led Instruction.
【Key words】Ideology and morality; The new curriculum;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techniques
1.师生角色的定位误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如何起主导作用?
新课程要求我们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于是,有些教师开始迷惘了,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认为既然学生是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角,那么教师就是配角。因此,课堂上,不敢过多讲话,惟恐占据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敢妄加评论,生怕压制了学生的个性。造成了放任自流的局面,达不到教学目标。
那么,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把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重组、加工,使学生能在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中掌握知识。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在不断完善中取得成功的,新课标也是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既不能“满堂灌”,做“演员”,让学生做“观众”,也不能袖手旁观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该是“导演”,而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演员”,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2.对教学效果认识的误区:重形式,轻结果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听一些课,课堂上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很多学生学不到什么东西,对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原因之一是目标层次浅,为热闹而讨论,无深入、实质性的内容,只单纯为了探究而探究,基础知识教学的目标不明确;二是评价时只注意了过程评价而忽视了终结性目标评价。如有的老师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只注重了过程性评价,“答得很好”,“很正确”,“你真棒!”,但却忽视了后面的学生基础训练、拓展性训练及评价。而有的教师就做得很好,每一节课最后都用习题或问题的形式设计一个“收获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教材中的“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落到实处。三是采取“放羊式”的“自主”学习,即不该让学生自学的内容也安排学生去“死啃”,该讲的也不讲,或讲不透,结果出现很多“漏洞”,生米常做成了“夹生饭”。例如有的教师执教上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第二框题《发现自己的潜能》时,不是去启发学生了解、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而是展示、让学生列举一些潜能事例,课堂气氛确实活跃,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但没有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检查,重、难点的突破,结果是表面热闹,然而事倍功半,学生的成绩反而下降。
3.分小组学习等于小组合作学习
听过很多新课程的公开课,发现授课教师无一例外都关注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上课时分小组坐一起,或者授課教师安排学生小组讨论。然而细细观察,也发现有的课小组学习形同虚设。比如一节课里,小组的合作仅限于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谈论一番,仅此而已。而且有的问题讨论是没有必要的,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一下课了,合作小组也就不存在了。可以这样说,这些小组讨论只是课堂教学的点缀,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模式的继续。
所谓的“合作”,应该是同学之间相互支持,互相帮助。合作的内容有探究题、共同完成讨论、活动、练习等。合作的时间不仅限于课堂,还包括课前和课后。小组合作不仅有当堂课的学习任务,还有一个阶段、一个学年的学习目标,而且小组组成是相对稳定的。
4.新课程教学就是多提问、多讨论
有两种倾向,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提问多,讨论多就是实施新课程教学了。于是授课教师辨问题的难易,非常浅显的问题也让学生讨论且次数频频。有的教师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提问题,让学生齐声回答“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有这样一节课,整节课教师提了十多个问题,教师问,学生答,看起来气氛热烈,学生回答得也不错,但没有一个问题是学生主动提出来的,教师都包办了。
其实,这种仅仅让学生对是非作简单判断的方法,根本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当然要做到这样,首先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既忌过于简尊,缺乏思维深度,又要注意问题过深、过难或缺乏主题,针对不同意见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参与不同梯度的问题,抓住学生发育中的问题,及时给予矫正。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学生白己寻找答案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该收时也要收得拢。应当具休研究怎样放,怎样收: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动要动得有序,不是杂乱无章。
5.观念上的误区,传统教学全是落后的东西
有的老师在新课改过程中出现了把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绝对化的倾向,探究变成了一种模式,变成了机械、刻板的操作。这样做实际上是把新课程的理念简单化,是机械套用。究竟需要不需要合作?值不值得探究?教师缺少深入的思考。学习方式的转变绝不仅仅是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教学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受教师、学生、教材、其他课程资源、教学条件、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学环节中,而不是一种模式,教师追求的应当是本质的东西。课堂探究不可能是干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新课程在强调科学探究的同时,也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强调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改变”不是“抛弃”,讲解式、个体学习今后仍然是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之一,它们与探究式、合作式是相辅相成的。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它的许多优势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但是探究式教学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它比接受性学习要多花很多时间,这就决定了不可能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采用探究式。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都要将重心从“教”转到“学”,都要增强学习的研讨性、互动性,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我们应该避免走入僵化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现探究性学习与传授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的融合,以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6.将多媒体辅助教学变味为多媒体主导教学
本人听过很多优质课观摩活动,授课的教师无一不用多媒体课件,而且课件的质量非常高。课件的展示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集中,加上图片、声音和动画的逼真,趣味性得到了加强,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表面看来学生的参与率很高,而且充分体现寓教于乐;同时课件的展示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突破,重点得到强化。使用课件有很大的优点,但有个别教师过分强化了课件的作用,使用课件后就连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也不板书了,书本也不让学生翻看、阅读了,还有的教师把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全部制作到课件里,教师只是坐在电脑前点击鼠标以课件来代替教学。忽视启发学生,甚至不给学生任何的思考余地,没有考虑到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强大交互性。
教学过程是人与人的活动过程。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应体现对问题的探索性、师生或生生共同讨论的合作性和学生思维的自主性,这个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还有方法的启示和能力的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价值观的取向、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都是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都不能代替的。
我們应该注意:①课件不能替代书本,只能作为书本的再现、概括、补充或模拟。②多媒体课件只是在突破难点,强化重点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中起辅助作用,而绝不能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不能用课件代替一堂课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③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新课程教学是个全新的领域,问题颇多,操作颇难。本人所认识的仅是课程改革领域中小小的一方面。为了今后的不断进步,实验进行到一定的程度就应该进行反思,我们相信,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经过广大思品教师的努力探索,一定会找出一条路子,让我们的学生轻快地走在新课程的大道上,让思想品德课成为一门具有魅力的学科。
收稿日期: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