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相长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营造绿色课堂是促进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绿色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绿色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绿色课堂是尊重“个性差异”的课堂;绿色课堂是生活的课堂。
关键词
营造 绿色课堂 促进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一词最早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意就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在新《纲要》精神的引领下,要不断地研究和总结,要想在每日的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做到教学相长,那么就必须为孩子们营造“绿色课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绿色课堂?华东师大课程研究中心吴刚平教授说:“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不是为了观赏。”课堂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探究天地,师幼平等互助,没有绝对权威,每名幼儿都乐于表达,勇于争论,敢于评价,善于合作,大胆质疑。老师的倾听、讲授、点拨、启发、延伸等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幼儿服务,并不断激发孩子创造的火花,从而使师幼在知识、情感、能力、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收获,彼此分享成功的快乐,这样的课堂就可以称之为“绿色的课堂”。幼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们提供这样的绿色课堂,激发孩子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使幼儿的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
一、绿色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
“无爱不成教”。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在课堂上,教师与幼儿间充满了“爱意”,课堂就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幼儿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幼间才会尊重与理解;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幼儿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
二、绿色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随时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生成新的课题,从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有天午间活动后,我打算组织一节科学活动课,可孩子们兴趣不是很高。这时,张瑞拿出了一个玩具。孩子们的眼光一下子被他带来的玩具吸引住了,纷纷问:老师,你看,张瑞带的是什么玩具?有的小朋友甚至跑到张瑞面前用手去摸玩具。这下,班里一下子乱了,而科学活动也无法再进行下去。他们这时侯的兴趣完全在那个玩具上。于是,把话题就转移到了这个玩具身上。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让他们认识了新玩具。于是,一节讨论张瑞带来的玩具及玩法的活动就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积极参与中展开了。
教育的契机随时会出现,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积极引导,随时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和好奇心,就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教师教的容易,孩子们更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三、绿色课堂是尊重“个性差异”的课堂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随着个体的发展,需要也不断地发展,需要结构也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中。而教育作为人的教育必须首先尊重人,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每个班级的孩子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之下。个性是复杂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个性化的存在物,人的发展就是个性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已经成了当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民主、平等、自然、和谐的“绿色活动”,让幼儿从中体会到尊重的需要就变得尤为重要。
文文是我带过的一个特殊的男孩子。刚进幼儿园时,比较调皮而且说话吐字不清,一直受到其他孩子的排斥,在班级没有一个朋友。整天比较沉闷,情绪低落,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我与他的家长交流、沟通后,希望可以改变他。为此,我每天用心、细心地观察他,并做好详细记录。在这期间,只要他的目光与我接触,我就会报以鼓励的微笑。用我的爱意渐渐地融化他那颗幼小、脆弱的心灵。慢慢的,我发现他喜欢画画了,经常自己一个人趴在那,画很长时间。他作画时的专注表情,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文文。有天,当我看到他的一副作品完成后,就轻轻地走过去,很自然地谈起了他的画。此时的他,一点也不胆怯,而且非常兴奋地向我介绍画的内容。我认真的听着,并由衷地给了他表扬和一些建议。我俩像老朋友一样交流着,我从他的脸上,明显地看到了一种满足感和成功感。有一次他拿着画好的画主动来找我,此时,我觉得时机已经成熟,转而请他向全班孩子介绍作品,虽然小脸憋得通红,可他还是勇敢地完成了任务。大家露出钦佩的神情,纷纷为他竖起大拇指,当时他在这种神情的包围下显露了从未有过的自豪与兴奋。在他看来,大拇指就是“太好了,你真棒”的象征,大拇指代表着欣赏、友爱、钦佩。他从中找到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有洞悉的能力,用我们特有的细腻情感,去发现每一个孩子与众不同的优点,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不断强化,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让他们由于获得知识而感到愉快。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很好地做到教学相长。
四、绿色课堂是生活的课堂
对幼儿来说,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也是教学唯一的源头活水。如果我们的课堂脱离了现实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让课堂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我们便能感受到幼儿张扬的个性和鲜活的思维。
在教科学课《爱动的蚯蚓》时,由于平时幼儿很少见到蚯蚓,所以,他们几乎说不出蚯蚓的名字、特征及作用,有的还把蚯蚓说成蛇的。于是,我便带领孩子们来到户外,走进生活,挖掘出了泥土中的蚯蚓,请幼儿仔细观察。幼儿个个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争先恐后地要观看蚯蚓。此时,我引导幼儿说出蚯蚓是怎么运动的,并请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他们个个表演的形象逼真,真正了解了蚯蚓是怎样运动。
“绿色课堂”是孩子们积极学习的课堂,“绿色课堂”就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着眼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地解放幼儿,使幼儿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的课堂。让我们一起努力,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幼儿成长的乐园,让“绿色课堂”流淌生命的活水,让幼儿愉快地学习,尽情享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相长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营造绿色课堂是促进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绿色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绿色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绿色课堂是尊重“个性差异”的课堂;绿色课堂是生活的课堂。
关键词
营造 绿色课堂 促进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一词最早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意就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在新《纲要》精神的引领下,要不断地研究和总结,要想在每日的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做到教学相长,那么就必须为孩子们营造“绿色课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绿色课堂?华东师大课程研究中心吴刚平教授说:“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不是为了观赏。”课堂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探究天地,师幼平等互助,没有绝对权威,每名幼儿都乐于表达,勇于争论,敢于评价,善于合作,大胆质疑。老师的倾听、讲授、点拨、启发、延伸等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幼儿服务,并不断激发孩子创造的火花,从而使师幼在知识、情感、能力、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收获,彼此分享成功的快乐,这样的课堂就可以称之为“绿色的课堂”。幼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们提供这样的绿色课堂,激发孩子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使幼儿的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
一、绿色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
“无爱不成教”。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在课堂上,教师与幼儿间充满了“爱意”,课堂就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幼儿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幼间才会尊重与理解;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幼儿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
二、绿色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随时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生成新的课题,从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有天午间活动后,我打算组织一节科学活动课,可孩子们兴趣不是很高。这时,张瑞拿出了一个玩具。孩子们的眼光一下子被他带来的玩具吸引住了,纷纷问:老师,你看,张瑞带的是什么玩具?有的小朋友甚至跑到张瑞面前用手去摸玩具。这下,班里一下子乱了,而科学活动也无法再进行下去。他们这时侯的兴趣完全在那个玩具上。于是,把话题就转移到了这个玩具身上。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让他们认识了新玩具。于是,一节讨论张瑞带来的玩具及玩法的活动就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积极参与中展开了。
教育的契机随时会出现,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积极引导,随时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和好奇心,就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教师教的容易,孩子们更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三、绿色课堂是尊重“个性差异”的课堂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随着个体的发展,需要也不断地发展,需要结构也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中。而教育作为人的教育必须首先尊重人,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每个班级的孩子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之下。个性是复杂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个性化的存在物,人的发展就是个性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已经成了当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民主、平等、自然、和谐的“绿色活动”,让幼儿从中体会到尊重的需要就变得尤为重要。
文文是我带过的一个特殊的男孩子。刚进幼儿园时,比较调皮而且说话吐字不清,一直受到其他孩子的排斥,在班级没有一个朋友。整天比较沉闷,情绪低落,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我与他的家长交流、沟通后,希望可以改变他。为此,我每天用心、细心地观察他,并做好详细记录。在这期间,只要他的目光与我接触,我就会报以鼓励的微笑。用我的爱意渐渐地融化他那颗幼小、脆弱的心灵。慢慢的,我发现他喜欢画画了,经常自己一个人趴在那,画很长时间。他作画时的专注表情,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文文。有天,当我看到他的一副作品完成后,就轻轻地走过去,很自然地谈起了他的画。此时的他,一点也不胆怯,而且非常兴奋地向我介绍画的内容。我认真的听着,并由衷地给了他表扬和一些建议。我俩像老朋友一样交流着,我从他的脸上,明显地看到了一种满足感和成功感。有一次他拿着画好的画主动来找我,此时,我觉得时机已经成熟,转而请他向全班孩子介绍作品,虽然小脸憋得通红,可他还是勇敢地完成了任务。大家露出钦佩的神情,纷纷为他竖起大拇指,当时他在这种神情的包围下显露了从未有过的自豪与兴奋。在他看来,大拇指就是“太好了,你真棒”的象征,大拇指代表着欣赏、友爱、钦佩。他从中找到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有洞悉的能力,用我们特有的细腻情感,去发现每一个孩子与众不同的优点,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不断强化,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让他们由于获得知识而感到愉快。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很好地做到教学相长。
四、绿色课堂是生活的课堂
对幼儿来说,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也是教学唯一的源头活水。如果我们的课堂脱离了现实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让课堂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我们便能感受到幼儿张扬的个性和鲜活的思维。
在教科学课《爱动的蚯蚓》时,由于平时幼儿很少见到蚯蚓,所以,他们几乎说不出蚯蚓的名字、特征及作用,有的还把蚯蚓说成蛇的。于是,我便带领孩子们来到户外,走进生活,挖掘出了泥土中的蚯蚓,请幼儿仔细观察。幼儿个个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争先恐后地要观看蚯蚓。此时,我引导幼儿说出蚯蚓是怎么运动的,并请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他们个个表演的形象逼真,真正了解了蚯蚓是怎样运动。
“绿色课堂”是孩子们积极学习的课堂,“绿色课堂”就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着眼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地解放幼儿,使幼儿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的课堂。让我们一起努力,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幼儿成长的乐园,让“绿色课堂”流淌生命的活水,让幼儿愉快地学习,尽情享受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