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真正的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心灵的 对话,应以学生自我感悟为主。其重要任务是学会如何多角度解读文本,以及如何辨别此文本中的意义所表现出来的方式。 语文教学中情感运用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没有鲜明的情感色彩,语文教学就失去了灵魂。
关键词:情感色彩、润物无声、自主写作、灵魂
Abstract: the real reading is the autho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ext of the heart dialogue,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the students' self feeling. The important task is to learn how to interpret the text from, and how to distinguish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text that the way that plays out. Chinese teaching emotional throughout the use is the main line, no distinct emotional colors, Chinese teaching is lost to the soul.
Keywords: emotional colors, coming softly, independent writing, and spirit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北大语言家陆俭明说,语文是给学生以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的。然而,在现实语文教学中“重知识,轻情感”的倾向比较突出,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本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一部分,而我们却把它当作了全部;把情感世界置于一个微小的角落。由于教育功利性,于是我们的教学中出现了诸如此类现象:由于诵读不足,学生不能凭借自己的感知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由于咀嚼不足,学生难以联系生活体验去感受、品味和吸收,个人情思无法加入;由于讨论不足,本来能引人入胜的思考和情感交流,在教师裁定或给出“正确结论”后了事;由于欣赏不足,不能在阅读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情感,披文入境,审美体味,却从中挑出一些知识点,诸如修辞、表达方式、语法结构等,就如把一幅名画大戏卸八块再来欣赏一样……
新课程标准指出: “真正的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心灵的 对话,应以学生自我感悟为主。其重要任务是学会如何多角度解读 文本,以及如何辨别此文本中的意义所表现出来的方式。”具体而言, “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广泛的文化 背景中对文本作者及文本表现出来的意义进行关照和解读。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由此可见,不论是读写还是听说,都蕴涵着一个“情”字。新教材本身已颇具情感性,那些美文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无不是“文质兼美”、形神俱佳、“情感”的喷涌结晶。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男女之情、手足之义;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天地动容的感动、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这里有开怀的一笑、嚎啕的大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恼……这些都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条件,这是中学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的感情脉搏,那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的、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鲜活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了。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能挖掘出教材中内在的人文思想,达到与作者同步思维的境地,和作者一样“发诸真情,出于自然”,并把每一个学生带入“角色”,让他们跟一个个伟大的形象接触,跟种种高尚的思想交流,使之思想、情感、意志、性格受到熏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诗人臧克家说过,“一文未成,多次痛哭,要写出感人的文章来,自己一定要感动过”,同样,要把文章教得使学生感动,教者需自己入境先感动过。
我们要实践:富有诗情画意的课堂上,总能有教育者的微笑出现。生动幽默睿智的语言,使教师在富于情感的教学中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放松的愉快的气氛,在此基础上营造各种情境,继而诱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愉快中记忆,在思维中深入,在想象中升华,在失败中反省,在探索中提高……
“文章如酒” ,酒能深入人的肌体和血液,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文中作者那浓浓的情。心理学表明: 情感是对认知对象的态度体验, 它取决于认知对象满足主体需要的程 度。教学中要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感,以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作者 2 通过情境传递的情感。为此教师应重视创设情境的衔接,以满足学生 主体的需要。 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 当朗诵到“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那花儿的色彩多么美丽:“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那花儿的味道多么怡人: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先示意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站在树丛中,枝头上爆满了花朵,满眼美的色彩,如梦如幻;芬芳的气息令人不自觉地深呼吸,那芳香直沁到舌尖上……可见,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诗一 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与释放的过程。
在写作上, 我提倡的是自由状态下的自主写作。可以写真诚的崇高情怀,也可以写有趣的平凡生活;可以写眼前的现实景物,也可以写未来的幻 想世界;可以与老师商榷,也可以与孔子对话;可以评论经典,也可以改写名篇;可以鄙薄蜜蜂,也可以赞美老鼠;可以“大江东去” , 也可以“小桥流水”……简而言之,即“真情实感,随心所欲” ,这 样学生的思想是坦露的,情感是清纯的,字里行间跳动的是一个个鲜 活的生命,显示的是学生的心路历程。作为人这是一种莫大的精神快 慰和心里需要的满足。 “情感的渲泄一旦成了生命生存的需要,学生写作潜能便爆发出巨大的驱动力, 他们从现实世界便来到一个充满想 象的世界。
很多教师都让学生写过关于父母之爱的文章,学生们大多一挥而就,笔下的父母是如何为他们操劳辛苦,应体贴父母、感谢父母等,千篇一律,既无新鲜之词,又无感人之处,但如果先与学生沟通一下,就会发现,学生的家庭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富裕,有的贫困,有的母亲瘫痪在床,有的父亲常年奔波在外,有的家长迷恋于麻将,不能自拔,也有的父母正在闹离婚,真是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了解了这些,让学生们倒够了苦水,诉说了内心所有的委屈,再引导学生写作文,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当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后,学生们的情绪也由对奥运会的热烈盼望变成对灾区的热情关注。看到学生们的这些变化,我感到又一个激发情感的写作时机到了,于是,我动情地讲述了灾难中发生的感人的一幕幕:“年轻的妈妈用自己的身躯为三个月的孩子撑起了生存的空间,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母爱,她的最后一则短信更是字字泣血,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孩子,如果你有幸活着,你要记住,妈妈永远爱你。’”“50岁的老支书为了搜救、转移200多名村民,任自己唯一的儿子死在山崖之下,事后,他来到儿子的坟墓前,老泪纵横地说:‘孩子,对不起,可爸爸是党员呀!’”教室里的气氛压抑了。看到这一情景,我话锋一转:“同学们,我们已捐了钱物,进行了支援,但灾区的人民更需要精神安慰,请你用手中的笔对他们说一段话,好吗?”教室里静了下来,只听见钢笔落在纸上的沙沙声……学生们写得是那么专注,那么入神。我发现他们写的字字句句感人肺腑。
总之,语文教学中情感运用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没有鲜明的情感色彩,语文教学就失去了灵魂。真诚希望我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中,让情感教育在语文课中放飞,让学生从语文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情感色彩、润物无声、自主写作、灵魂
Abstract: the real reading is the autho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ext of the heart dialogue,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the students' self feeling. The important task is to learn how to interpret the text from, and how to distinguish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text that the way that plays out. Chinese teaching emotional throughout the use is the main line, no distinct emotional colors, Chinese teaching is lost to the soul.
Keywords: emotional colors, coming softly, independent writing, and spirit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北大语言家陆俭明说,语文是给学生以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的。然而,在现实语文教学中“重知识,轻情感”的倾向比较突出,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本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一部分,而我们却把它当作了全部;把情感世界置于一个微小的角落。由于教育功利性,于是我们的教学中出现了诸如此类现象:由于诵读不足,学生不能凭借自己的感知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由于咀嚼不足,学生难以联系生活体验去感受、品味和吸收,个人情思无法加入;由于讨论不足,本来能引人入胜的思考和情感交流,在教师裁定或给出“正确结论”后了事;由于欣赏不足,不能在阅读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情感,披文入境,审美体味,却从中挑出一些知识点,诸如修辞、表达方式、语法结构等,就如把一幅名画大戏卸八块再来欣赏一样……
新课程标准指出: “真正的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心灵的 对话,应以学生自我感悟为主。其重要任务是学会如何多角度解读 文本,以及如何辨别此文本中的意义所表现出来的方式。”具体而言, “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广泛的文化 背景中对文本作者及文本表现出来的意义进行关照和解读。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由此可见,不论是读写还是听说,都蕴涵着一个“情”字。新教材本身已颇具情感性,那些美文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无不是“文质兼美”、形神俱佳、“情感”的喷涌结晶。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男女之情、手足之义;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天地动容的感动、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这里有开怀的一笑、嚎啕的大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恼……这些都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条件,这是中学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的感情脉搏,那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的、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鲜活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了。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能挖掘出教材中内在的人文思想,达到与作者同步思维的境地,和作者一样“发诸真情,出于自然”,并把每一个学生带入“角色”,让他们跟一个个伟大的形象接触,跟种种高尚的思想交流,使之思想、情感、意志、性格受到熏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诗人臧克家说过,“一文未成,多次痛哭,要写出感人的文章来,自己一定要感动过”,同样,要把文章教得使学生感动,教者需自己入境先感动过。
我们要实践:富有诗情画意的课堂上,总能有教育者的微笑出现。生动幽默睿智的语言,使教师在富于情感的教学中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放松的愉快的气氛,在此基础上营造各种情境,继而诱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愉快中记忆,在思维中深入,在想象中升华,在失败中反省,在探索中提高……
“文章如酒” ,酒能深入人的肌体和血液,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文中作者那浓浓的情。心理学表明: 情感是对认知对象的态度体验, 它取决于认知对象满足主体需要的程 度。教学中要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感,以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作者 2 通过情境传递的情感。为此教师应重视创设情境的衔接,以满足学生 主体的需要。 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 当朗诵到“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那花儿的色彩多么美丽:“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那花儿的味道多么怡人: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先示意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站在树丛中,枝头上爆满了花朵,满眼美的色彩,如梦如幻;芬芳的气息令人不自觉地深呼吸,那芳香直沁到舌尖上……可见,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诗一 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与释放的过程。
在写作上, 我提倡的是自由状态下的自主写作。可以写真诚的崇高情怀,也可以写有趣的平凡生活;可以写眼前的现实景物,也可以写未来的幻 想世界;可以与老师商榷,也可以与孔子对话;可以评论经典,也可以改写名篇;可以鄙薄蜜蜂,也可以赞美老鼠;可以“大江东去” , 也可以“小桥流水”……简而言之,即“真情实感,随心所欲” ,这 样学生的思想是坦露的,情感是清纯的,字里行间跳动的是一个个鲜 活的生命,显示的是学生的心路历程。作为人这是一种莫大的精神快 慰和心里需要的满足。 “情感的渲泄一旦成了生命生存的需要,学生写作潜能便爆发出巨大的驱动力, 他们从现实世界便来到一个充满想 象的世界。
很多教师都让学生写过关于父母之爱的文章,学生们大多一挥而就,笔下的父母是如何为他们操劳辛苦,应体贴父母、感谢父母等,千篇一律,既无新鲜之词,又无感人之处,但如果先与学生沟通一下,就会发现,学生的家庭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富裕,有的贫困,有的母亲瘫痪在床,有的父亲常年奔波在外,有的家长迷恋于麻将,不能自拔,也有的父母正在闹离婚,真是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了解了这些,让学生们倒够了苦水,诉说了内心所有的委屈,再引导学生写作文,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当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后,学生们的情绪也由对奥运会的热烈盼望变成对灾区的热情关注。看到学生们的这些变化,我感到又一个激发情感的写作时机到了,于是,我动情地讲述了灾难中发生的感人的一幕幕:“年轻的妈妈用自己的身躯为三个月的孩子撑起了生存的空间,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母爱,她的最后一则短信更是字字泣血,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孩子,如果你有幸活着,你要记住,妈妈永远爱你。’”“50岁的老支书为了搜救、转移200多名村民,任自己唯一的儿子死在山崖之下,事后,他来到儿子的坟墓前,老泪纵横地说:‘孩子,对不起,可爸爸是党员呀!’”教室里的气氛压抑了。看到这一情景,我话锋一转:“同学们,我们已捐了钱物,进行了支援,但灾区的人民更需要精神安慰,请你用手中的笔对他们说一段话,好吗?”教室里静了下来,只听见钢笔落在纸上的沙沙声……学生们写得是那么专注,那么入神。我发现他们写的字字句句感人肺腑。
总之,语文教学中情感运用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没有鲜明的情感色彩,语文教学就失去了灵魂。真诚希望我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中,让情感教育在语文课中放飞,让学生从语文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