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有效课堂是一种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框架结构是:学生主体,小组合作,自主参与;教师主导,双边互动,并鼓励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打造高效率的个性化课堂。
在创建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进行了一系列尝试,现以《童趣》的教学为例,和大家分享经验。
一、教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养自主学习习惯,就必须先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在《童趣》教学中,我注重“引导者”这一教师角色的定位,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学、自主想。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有物外之趣?”起先,学生有些茫然无措,于是我请学生从文中找到“物外之趣”一词出现的句子:“故时有物外之趣”,让他们理解“故”的意思是什么。学生轻松地就说出了“所以”这个答案。于是我又追问:“所以是表结果的,那表原因的内容应到哪儿去找?”学生恍然大悟,很快从前文中找到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这些词。
有了这个方法,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能自主地思考并得出结论。
二、给时间
傳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成为“一言堂”,教师唱独角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在提问之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或表达。我们往往为了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任务,抛出问题没多久便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回答,学生答不上来时便“下套”引导,直至把从学生口中“逼”出预设的答案为止。其实,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其思考才说得上“自主”,他们“自主”思维后才能理解或质疑教师的答复。尤其是针对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他们的思维之门才能打开。
在《童趣》一课的教学中,为了突破“趣”这个教学难点,我在设计教学时有意识地设置了让学生参与想象的环节。如让学生设想“徐喷以烟”的“烟”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像作者那样采用化小为大的方法,看着自己的手展开想象,想象推测“鞭数十”所用的“鞭”会是什么,作者会有怎样的心理或语言……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尤其是看手展开想象这个环节,学生刚开始没有思路也没有。于是我先教给他们方法,可以根据手的纹路、形状、高低、层次等展开联想,然后我便静静地等待。
起初,学生很茫然,他们一个个把手抬到不同的高度,不断变化手的姿势,使之形成不同的造型,看手心的,看手背的,横着看的,侧着看的……终于,两分钟过后,不少人举起了手。
“看着我的手,想到了一望无际的沙漠。”
“我想到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我觉得五个手指就是五指山,手心就是万泉河。”
……
其中有一个孩子的答案让我记忆颇深,他说:“我的手就像一个被污染的地球,手背面是没有植被的一面,手心是因过度干涸而裂开的沟渠。”
这个答案着实让我叹服。试想,如果没有这两分钟“漫长”的等待,那么怎会有如此异彩纷呈的答案?这个过程中虽然我预设的“手背的汗毛让我想到茂密的森林,手心的纹路让我想到纵横的马路”的答案没有出现,但孩子们的答案非常精彩。
三、给渲染
任何一位成功的语文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是超常的,在恰当的时机,借助自己的表达能力创设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
在《童趣》教学中,在学生推测了产生“徐喷以烟”效果的“烟”可能是小树枝,可能是小木棍,可能是薰蚊草之后,我创设了如下情境:
“年幼的作者手持烟雾器”,眼盯小蚊虫,身体随蚊虫的飞舞而来回扭动,心中出现的是“青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美景,故此烦人的蚊子的叫声在作者耳中便如“鹤唳”一般,难怪作者会“为之怡然称快”。
这种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渲染,使学生看到一幅充满童真也充满画意的画面。此外,我还让学生对比现实中人们对蚊子的态度,借鉴“徐喷以烟”一词,学习“猛喷以药,蚊死,人乐”的句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在学生想象的环节,当有同学说自己手像沙漠时,我趁机点拨:“老师的手也很像沙漠,那因紧张而略有抽搐的部位便是流动的沙丘。”
当学生说得尽兴时,我又用自己的联想将想象之浪推向高潮:“我觉得我的手纹就是我的人生,最短的一条是我的童年,因其短暂故而美妙;中间的一条是我的中年,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事业,中年人都需勇挑重担,承前启后,发挥顶梁柱的;这条最蜿蜒的,我想该是我的晚年,漫长而悠远,这期间也许还会有病痛的坎坷。”
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学生把“二虫斗草间”,癞蛤蟆“拔山倒树而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这一环节想象成两个小型的恐龙在打斗,忽然又来了一只霸王龙时,我用“啪、啪、啪”这个拟声词进行渲染。有的学生把这一环节想象成两条鱼在斗争,被一条大鲸吞食。还有的同学想到了“螳螂捕蚕,黄雀在后”的成语,我当即进行了渲染:“斗是一种力量的比拼,有进攻、有防守,也会有伤亡;吞是一种气势,是一种血腥的残忍。”学生就对这两个动词有了深刻的理解。
通过《童趣》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只要方法得当,只要放手让学生做,只要在该点燃引导时进行渲染,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就会更加显著。
在创建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进行了一系列尝试,现以《童趣》的教学为例,和大家分享经验。
一、教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养自主学习习惯,就必须先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在《童趣》教学中,我注重“引导者”这一教师角色的定位,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学、自主想。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有物外之趣?”起先,学生有些茫然无措,于是我请学生从文中找到“物外之趣”一词出现的句子:“故时有物外之趣”,让他们理解“故”的意思是什么。学生轻松地就说出了“所以”这个答案。于是我又追问:“所以是表结果的,那表原因的内容应到哪儿去找?”学生恍然大悟,很快从前文中找到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这些词。
有了这个方法,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能自主地思考并得出结论。
二、给时间
傳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成为“一言堂”,教师唱独角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在提问之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或表达。我们往往为了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任务,抛出问题没多久便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回答,学生答不上来时便“下套”引导,直至把从学生口中“逼”出预设的答案为止。其实,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其思考才说得上“自主”,他们“自主”思维后才能理解或质疑教师的答复。尤其是针对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他们的思维之门才能打开。
在《童趣》一课的教学中,为了突破“趣”这个教学难点,我在设计教学时有意识地设置了让学生参与想象的环节。如让学生设想“徐喷以烟”的“烟”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像作者那样采用化小为大的方法,看着自己的手展开想象,想象推测“鞭数十”所用的“鞭”会是什么,作者会有怎样的心理或语言……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尤其是看手展开想象这个环节,学生刚开始没有思路也没有。于是我先教给他们方法,可以根据手的纹路、形状、高低、层次等展开联想,然后我便静静地等待。
起初,学生很茫然,他们一个个把手抬到不同的高度,不断变化手的姿势,使之形成不同的造型,看手心的,看手背的,横着看的,侧着看的……终于,两分钟过后,不少人举起了手。
“看着我的手,想到了一望无际的沙漠。”
“我想到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我觉得五个手指就是五指山,手心就是万泉河。”
……
其中有一个孩子的答案让我记忆颇深,他说:“我的手就像一个被污染的地球,手背面是没有植被的一面,手心是因过度干涸而裂开的沟渠。”
这个答案着实让我叹服。试想,如果没有这两分钟“漫长”的等待,那么怎会有如此异彩纷呈的答案?这个过程中虽然我预设的“手背的汗毛让我想到茂密的森林,手心的纹路让我想到纵横的马路”的答案没有出现,但孩子们的答案非常精彩。
三、给渲染
任何一位成功的语文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是超常的,在恰当的时机,借助自己的表达能力创设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
在《童趣》教学中,在学生推测了产生“徐喷以烟”效果的“烟”可能是小树枝,可能是小木棍,可能是薰蚊草之后,我创设了如下情境:
“年幼的作者手持烟雾器”,眼盯小蚊虫,身体随蚊虫的飞舞而来回扭动,心中出现的是“青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美景,故此烦人的蚊子的叫声在作者耳中便如“鹤唳”一般,难怪作者会“为之怡然称快”。
这种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渲染,使学生看到一幅充满童真也充满画意的画面。此外,我还让学生对比现实中人们对蚊子的态度,借鉴“徐喷以烟”一词,学习“猛喷以药,蚊死,人乐”的句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在学生想象的环节,当有同学说自己手像沙漠时,我趁机点拨:“老师的手也很像沙漠,那因紧张而略有抽搐的部位便是流动的沙丘。”
当学生说得尽兴时,我又用自己的联想将想象之浪推向高潮:“我觉得我的手纹就是我的人生,最短的一条是我的童年,因其短暂故而美妙;中间的一条是我的中年,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事业,中年人都需勇挑重担,承前启后,发挥顶梁柱的;这条最蜿蜒的,我想该是我的晚年,漫长而悠远,这期间也许还会有病痛的坎坷。”
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学生把“二虫斗草间”,癞蛤蟆“拔山倒树而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这一环节想象成两个小型的恐龙在打斗,忽然又来了一只霸王龙时,我用“啪、啪、啪”这个拟声词进行渲染。有的学生把这一环节想象成两条鱼在斗争,被一条大鲸吞食。还有的同学想到了“螳螂捕蚕,黄雀在后”的成语,我当即进行了渲染:“斗是一种力量的比拼,有进攻、有防守,也会有伤亡;吞是一种气势,是一种血腥的残忍。”学生就对这两个动词有了深刻的理解。
通过《童趣》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只要方法得当,只要放手让学生做,只要在该点燃引导时进行渲染,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就会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