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财政安全受到威胁,不利于今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是对财政风险的涵义、表现形式、出现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分析论述,希望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财政风险 管理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1-0095-01
一、财政风险的概述
1.财政风险的涵义
当前对于财政风险的界定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说法,有的假定特定行为主体(政府、公众等)的特定行为(财政活动)引发了财政风险;有的假定行为主体的活动是合理的,但该活动的最终结果要受各种客观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不受行为主体控制。本文采用刘尚希的观点,财政风险是指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不足以履行其应承担的支出责任和义务,以至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受到损害的一种可能性。在表现形式上,可能表现为赤字不可持续性,债务不可持续性及财政不可持续性。
2.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
1)财政收入风险
衡量财政收入风险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我国的这一指标很不乐观。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低而带来的风险是相当大的,不仅影响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而且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缺乏支撑,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财政收入结构风险主要是指财源结构单一而形成的风险。目前我国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企业,如果企业一旦出现经营风险,生产销售下滑,那么我国财政收入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必然会危及政府财政收入。
2)财政支出风险
财政支出是财政职能得以实现、财政作用得以发挥的媒介和载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资金的稀缺性要求财政支出有效率。目前我国财政支出负担沉重,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出效率低下问题十分严重。财政支出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收入规模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支出需要。近年来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对财政支出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各级政府、人大都制定了名目繁多的法定支出比例和增长速度,使财政支出呈现刚性增长,从而形成供给不足需求过旺的支付危机。二是财政支出结构失衡,财政支出不堪重负,严重制约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3)财政债务风险
大量债务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各级政府行政干预的结果。长期以来,财政周转金、国内外专业项目贷款等政府债务没有形成归口管理,许多债务到期时,由于各个主管部门及项目单位不能及时还款,上级则采取预算扣款的办法硬性索债,到这时财政部门才被迫介入,给财政平衡增加不可知的难度。我国国债增长速度远高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加之管理手段落后,国债的使用效率不高。
二、财政风险的形成原因
1.财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已初步建立起财政与经济、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良性循环机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不统一,支出范围划分不清,中央财权过分集中,地方可支配财力相对减少等,造成地方财政收入不稳定等财政运行中的风险。
我国现行税收返还既没有考虑各地区收入能力和支出需要的客观差异,也缺乏合理标准,导致地区间财力差距扩大。同时,专项补助制度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专项资金在各地区间分配随意性大,专项拨款用途过宽、重点不突出,难以保证专款专用等。
2.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各级政府缺乏合理、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导致各项支出超出计划形成支出膨胀。同时传统的预算仅仅知道现金流量,不考虑负债的增加,也不考虑或有债务,不考虑财政的过去承诺所引发的未来成本,带来财政成本的转移;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的膨胀影响了财政抵御风险的能力,大量财政性资金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
3.政府替国有企业承担风险
国有企业的利税是我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政府对企业投资的支持,主要是通过直接拨款、国家银行信贷,以及直接的补贴等方式进行的,而一旦国企转制,政府对企业的投资就不再采取直接支持而是采取担保或保险承诺的方式,这种政府承诺并不表现为经常项目的现金开支,所以不计入政府预算列支但它却是一种隐性的预算外开支或责任,最后会包含隐性的财政成本,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对财政的额外列支要求。如果没有政府支持,大批的国有企业将破产,即使有了政府支持,只要国有企业没有根本好转,财政仍然面临极大的债务风险。
三、财政风险的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财政风险管理机制
防范风险的有效途径是深化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同时建立覆盖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风险责任约束机制,打破风险大锅饭,形成利益与风险的对等机制。对于最低效度的不可避免的救助,应建立一种制度安排;国有企业既要有明确的授权,也要有清晰的可操作的風险责任,建立内控制度,形成风险约束,强化经营者的避险动机;对金融机构应改革和完善其经营体制,形成一种良好的制度安排,而非事后的救助;建立政府财政风险预算,对于可量化的政府债务,应进入政府的预算安排,编制中长期预算,改变政府会计基础,逐步采用权责发生制;控制赤字和债务增长速度,根据实际情况有比例的适当削减某些政府开支;建立新的政府评价机制,从时间上明确各界政府之间的风险责任,防止政府隐藏任期内的风险。
2.强化债务管理
要按照责、权、利和借、用、还相统一的原则,对政府债务进行总量控制。通过科学测算和制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使举债规模与可用财力增量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进一步严格执行政府担保外债的管理。对市场竞争性项目要采取借款单位与贷款机构借贷直对方式,按照法律程序办事,财政不予担保;对技术性和公益性项目,需要财政担保的,一定要从实际财力和承受能力出发,完善贷款手续,落实好配套资金和还贷资金来源。要对国债实行专项预算管理,像管理基金一样管理国债,真正发挥国债的应有作用。同时,应该给予地方一定发行国债的权利,但是这种债券的位阶和享有的权利低于中央发行的债券。
3.促进国有资产不断增值
对国有资产进行转让、拍卖、联合、合作,以实现国有资产的良性循环和不断增值。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国有企业领导成员报酬必须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挂勾。按同股同权的原则,制定国有股权收益管理办法,按实收取国有资本收益,逐步推行由财政部门向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派驻财务总监,行使国有资产监督权。要特别防止借企业改制悬空和逃废债务,对实行的股份合作制及被兼并的企业要由改制后的企业及兼并企业承担全部贷款本息,并有确实担保措施,通过重组、资产置换、债权转股权及阶段性持股等措施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从制度上防止新的或有债务的产生和膨胀。
4.深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
对现行的银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增加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合理渠道,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允许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债券,增加附属资本,确保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二是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从社会上吸纳资金补充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减轻财政负担,缓解财政风险。
四、结语
财政风险是财政支付危机的总和,是深层次的宏观经济风险。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财政风险,影响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因此,针对财政风险出现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减少或是避免不必要的财政风险,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建兰:《浅论地方财政风险》[J],《财会审计》,2011.11.
[2] 欧林宏、金玮:《论我国的财政风险及防范》[J],《宏观经济管理》,2003.7.
[3] 程艳:《对财政风险的理论研究》[M],《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1.
[关键词]财政风险 管理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1-0095-01
一、财政风险的概述
1.财政风险的涵义
当前对于财政风险的界定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说法,有的假定特定行为主体(政府、公众等)的特定行为(财政活动)引发了财政风险;有的假定行为主体的活动是合理的,但该活动的最终结果要受各种客观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不受行为主体控制。本文采用刘尚希的观点,财政风险是指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不足以履行其应承担的支出责任和义务,以至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受到损害的一种可能性。在表现形式上,可能表现为赤字不可持续性,债务不可持续性及财政不可持续性。
2.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
1)财政收入风险
衡量财政收入风险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我国的这一指标很不乐观。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低而带来的风险是相当大的,不仅影响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而且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缺乏支撑,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财政收入结构风险主要是指财源结构单一而形成的风险。目前我国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企业,如果企业一旦出现经营风险,生产销售下滑,那么我国财政收入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必然会危及政府财政收入。
2)财政支出风险
财政支出是财政职能得以实现、财政作用得以发挥的媒介和载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资金的稀缺性要求财政支出有效率。目前我国财政支出负担沉重,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出效率低下问题十分严重。财政支出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收入规模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支出需要。近年来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对财政支出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各级政府、人大都制定了名目繁多的法定支出比例和增长速度,使财政支出呈现刚性增长,从而形成供给不足需求过旺的支付危机。二是财政支出结构失衡,财政支出不堪重负,严重制约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3)财政债务风险
大量债务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各级政府行政干预的结果。长期以来,财政周转金、国内外专业项目贷款等政府债务没有形成归口管理,许多债务到期时,由于各个主管部门及项目单位不能及时还款,上级则采取预算扣款的办法硬性索债,到这时财政部门才被迫介入,给财政平衡增加不可知的难度。我国国债增长速度远高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加之管理手段落后,国债的使用效率不高。
二、财政风险的形成原因
1.财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已初步建立起财政与经济、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良性循环机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不统一,支出范围划分不清,中央财权过分集中,地方可支配财力相对减少等,造成地方财政收入不稳定等财政运行中的风险。
我国现行税收返还既没有考虑各地区收入能力和支出需要的客观差异,也缺乏合理标准,导致地区间财力差距扩大。同时,专项补助制度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专项资金在各地区间分配随意性大,专项拨款用途过宽、重点不突出,难以保证专款专用等。
2.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各级政府缺乏合理、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导致各项支出超出计划形成支出膨胀。同时传统的预算仅仅知道现金流量,不考虑负债的增加,也不考虑或有债务,不考虑财政的过去承诺所引发的未来成本,带来财政成本的转移;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的膨胀影响了财政抵御风险的能力,大量财政性资金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
3.政府替国有企业承担风险
国有企业的利税是我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政府对企业投资的支持,主要是通过直接拨款、国家银行信贷,以及直接的补贴等方式进行的,而一旦国企转制,政府对企业的投资就不再采取直接支持而是采取担保或保险承诺的方式,这种政府承诺并不表现为经常项目的现金开支,所以不计入政府预算列支但它却是一种隐性的预算外开支或责任,最后会包含隐性的财政成本,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对财政的额外列支要求。如果没有政府支持,大批的国有企业将破产,即使有了政府支持,只要国有企业没有根本好转,财政仍然面临极大的债务风险。
三、财政风险的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财政风险管理机制
防范风险的有效途径是深化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同时建立覆盖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风险责任约束机制,打破风险大锅饭,形成利益与风险的对等机制。对于最低效度的不可避免的救助,应建立一种制度安排;国有企业既要有明确的授权,也要有清晰的可操作的風险责任,建立内控制度,形成风险约束,强化经营者的避险动机;对金融机构应改革和完善其经营体制,形成一种良好的制度安排,而非事后的救助;建立政府财政风险预算,对于可量化的政府债务,应进入政府的预算安排,编制中长期预算,改变政府会计基础,逐步采用权责发生制;控制赤字和债务增长速度,根据实际情况有比例的适当削减某些政府开支;建立新的政府评价机制,从时间上明确各界政府之间的风险责任,防止政府隐藏任期内的风险。
2.强化债务管理
要按照责、权、利和借、用、还相统一的原则,对政府债务进行总量控制。通过科学测算和制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使举债规模与可用财力增量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进一步严格执行政府担保外债的管理。对市场竞争性项目要采取借款单位与贷款机构借贷直对方式,按照法律程序办事,财政不予担保;对技术性和公益性项目,需要财政担保的,一定要从实际财力和承受能力出发,完善贷款手续,落实好配套资金和还贷资金来源。要对国债实行专项预算管理,像管理基金一样管理国债,真正发挥国债的应有作用。同时,应该给予地方一定发行国债的权利,但是这种债券的位阶和享有的权利低于中央发行的债券。
3.促进国有资产不断增值
对国有资产进行转让、拍卖、联合、合作,以实现国有资产的良性循环和不断增值。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国有企业领导成员报酬必须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挂勾。按同股同权的原则,制定国有股权收益管理办法,按实收取国有资本收益,逐步推行由财政部门向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派驻财务总监,行使国有资产监督权。要特别防止借企业改制悬空和逃废债务,对实行的股份合作制及被兼并的企业要由改制后的企业及兼并企业承担全部贷款本息,并有确实担保措施,通过重组、资产置换、债权转股权及阶段性持股等措施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从制度上防止新的或有债务的产生和膨胀。
4.深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
对现行的银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增加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合理渠道,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允许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债券,增加附属资本,确保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二是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从社会上吸纳资金补充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减轻财政负担,缓解财政风险。
四、结语
财政风险是财政支付危机的总和,是深层次的宏观经济风险。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财政风险,影响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因此,针对财政风险出现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减少或是避免不必要的财政风险,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建兰:《浅论地方财政风险》[J],《财会审计》,2011.11.
[2] 欧林宏、金玮:《论我国的财政风险及防范》[J],《宏观经济管理》,2003.7.
[3] 程艳:《对财政风险的理论研究》[M],《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