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如何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本文通过文献搜索法、问卷调查法,交叉分析我校食品系学生对于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预期,结果表明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要求迫在眉睫,应尽快建立信息化教学内容。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调查问卷
0 前言
高职教育应将教育的本质属性定义为高等性教育与应用性教育的结合,[1]人才培养应顺应社会需求和企业需要。就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而言,开设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系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简称“国标”)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执行能力,培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检验工作者和具有综合设计能力的高级实验师。
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我系一直积极主动地调整培养方案,总结、修订培养教学内容,顺应时代和社会需求,为我系毕业生能够更好适应食品专业就业情况做了许多积极尝试。本文利用问卷调查结合文献搜索的方法,对我校食品系学生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学习情况调查,以期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微生物学教学质量、培养相关技能人才提供依据和帮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食品系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大学二年级学生为调研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搜索法
通过文献搜集整理,获取与课程教学、学生反馈相关的數据内容,整理筛选,为本文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结合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根据问卷调查制作的原理和方法,编制调查问卷,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18份,回收118份,回收率为100%,回收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为97.46%。
1.2.3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 2007对于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课程的把握度
图1中显示了学生对于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训课程的理解。在本校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中,已开设的课程有培养基配置、灭菌(实验前准备);微生物染色技术、接种及分离纯化、菌落总数测定(基础性操作)及大肠杆菌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及酵母菌、霉菌检验(食品微生物国标检验),基本已涵盖学生在就业中所需的大部分技能。
就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学生对于该课程所开设的实训项目能有较好的理解,47.40%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对未来的就业有较大帮助。
从图2中可以看出,学生普遍能够较好理解安排的实训内容,尤其在显微镜操作、灭菌和接种培养技术等基础操作技能的学习上,学生认为更加重要,因为这些内容不仅在微生物检验专业工作中需要掌握,在其他食品工业领域也会有所涉及。
在图3中显示了在所设置实训项目中,学生觉得最吃力的项目。可以看到,46.61%的同学对于菌群培养技术感到吃力,其次是细菌染色技术(19.49%),显微镜操作和接种技术分别占16.10%和14.10%。这一结果在实际课程讲授中也有所体现。接种过程中的无菌操作、细菌染色过程中的试剂顺序等,经常是学生搞混、操作不好的部分,导致实验失败或杂菌污染。
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教师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实训项目教师指导操作后,学生自己操作中仍有大量问题。而当学生自己操作时,教师单一指导经常分身乏术。从图4的调研结果中也可以看到,学生十分期待在自己操作的时候,可以有视频随时观看学习、随时暂停,对于他们掌握不好或不熟练的部分可以反复观看学习。
微信是现代人手机中基本都会安装的一个app,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大量订阅自己喜好的微信公众号。图5显示,53.39%的学生对于自己有兴趣的内容会查阅,18.64%的同学每天都会查阅自己的订阅号,20.34%的同学每两三天也会看一下自己的订阅号,显示学生对于微信的操作已十分熟练且会阅读订阅号。
在图6中,学生对于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建立学习内容有优异的认识。74.21%的学生均认为微信公众教学平台会对他们的学习有正面的帮助效果,通过查阅定期推送的内容以及课程视频,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学习。
学生对于微信公众平台所推送的内容,也有较多期待(图7)。其中定期推送微生物相关知识、随时查阅实验操作视频和相关仪器设备使用指导均超过85%,显示这三个内容是学生最为关心的内容,约有72%的学生期待能够在微信平台随时向教师提问,这也提示学生对于随时随地提问和指导的期待。
3 结论与建议
3.1 课程信息化教学建设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有强烈意愿利用这样的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在传统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题,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一过程导致学生知识获取效率的下降。[2]尤其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只能在课上通过教师演示的方式进行操作学习,当实验步骤较多时,许多学生就会忘记其中的一些操作要点,导致操作失败或效果不佳。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搭载于网络平台的学习方式快速涌现,如微课、[3]慕课[4]等,这些信息化教学方式使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而变成随时学习、终身学习。在这样的时代大环境下,我们的课程教育也不能再拘泥于教室内,而应该走出课堂、脱开固定上课时间,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信息化教学内容的建议
食品微生物作为食品专业的基础课程,侧重点除了微生物学相关知识外,还有相应的微生物操作实验,[5]使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后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学生进行食品检验工的职业资格考试中,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是必考项目,因此该课程的学习显得更加重要。但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形式的局限,学生往往技能掌握效率不高、学习效果差,甚至操作几次仍出现操作失败或效果不佳的情况。从本调研中也可看到,学生期待能随时与教师进行互动答疑,并随时可以观看操作视频,尤其在自己动手操作出现问题时,这一过程更加重要。因此,我系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改革中,应加大信息化教学的力度,增加微课、慕课等新形势,并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实现课堂翻转,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通讯作者:郑玉玺
参考文献
[1] 张新民.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构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76.
[2] 侯金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职微生物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化工,2015(44):137-138,140.
[3] 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4] 邹先容.高等职业院校的慕课教学模式研究——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湖北工业大学,2017.
[5] 王瑞兰,苏新国,王尔茂.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2):36-37.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调查问卷
0 前言
高职教育应将教育的本质属性定义为高等性教育与应用性教育的结合,[1]人才培养应顺应社会需求和企业需要。就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而言,开设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系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简称“国标”)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执行能力,培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检验工作者和具有综合设计能力的高级实验师。
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我系一直积极主动地调整培养方案,总结、修订培养教学内容,顺应时代和社会需求,为我系毕业生能够更好适应食品专业就业情况做了许多积极尝试。本文利用问卷调查结合文献搜索的方法,对我校食品系学生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学习情况调查,以期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微生物学教学质量、培养相关技能人才提供依据和帮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食品系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大学二年级学生为调研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搜索法
通过文献搜集整理,获取与课程教学、学生反馈相关的數据内容,整理筛选,为本文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结合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根据问卷调查制作的原理和方法,编制调查问卷,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18份,回收118份,回收率为100%,回收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为97.46%。
1.2.3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 2007对于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课程的把握度
图1中显示了学生对于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训课程的理解。在本校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中,已开设的课程有培养基配置、灭菌(实验前准备);微生物染色技术、接种及分离纯化、菌落总数测定(基础性操作)及大肠杆菌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及酵母菌、霉菌检验(食品微生物国标检验),基本已涵盖学生在就业中所需的大部分技能。
就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学生对于该课程所开设的实训项目能有较好的理解,47.40%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对未来的就业有较大帮助。
从图2中可以看出,学生普遍能够较好理解安排的实训内容,尤其在显微镜操作、灭菌和接种培养技术等基础操作技能的学习上,学生认为更加重要,因为这些内容不仅在微生物检验专业工作中需要掌握,在其他食品工业领域也会有所涉及。
在图3中显示了在所设置实训项目中,学生觉得最吃力的项目。可以看到,46.61%的同学对于菌群培养技术感到吃力,其次是细菌染色技术(19.49%),显微镜操作和接种技术分别占16.10%和14.10%。这一结果在实际课程讲授中也有所体现。接种过程中的无菌操作、细菌染色过程中的试剂顺序等,经常是学生搞混、操作不好的部分,导致实验失败或杂菌污染。
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教师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实训项目教师指导操作后,学生自己操作中仍有大量问题。而当学生自己操作时,教师单一指导经常分身乏术。从图4的调研结果中也可以看到,学生十分期待在自己操作的时候,可以有视频随时观看学习、随时暂停,对于他们掌握不好或不熟练的部分可以反复观看学习。
微信是现代人手机中基本都会安装的一个app,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大量订阅自己喜好的微信公众号。图5显示,53.39%的学生对于自己有兴趣的内容会查阅,18.64%的同学每天都会查阅自己的订阅号,20.34%的同学每两三天也会看一下自己的订阅号,显示学生对于微信的操作已十分熟练且会阅读订阅号。
在图6中,学生对于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建立学习内容有优异的认识。74.21%的学生均认为微信公众教学平台会对他们的学习有正面的帮助效果,通过查阅定期推送的内容以及课程视频,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学习。
学生对于微信公众平台所推送的内容,也有较多期待(图7)。其中定期推送微生物相关知识、随时查阅实验操作视频和相关仪器设备使用指导均超过85%,显示这三个内容是学生最为关心的内容,约有72%的学生期待能够在微信平台随时向教师提问,这也提示学生对于随时随地提问和指导的期待。
3 结论与建议
3.1 课程信息化教学建设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有强烈意愿利用这样的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在传统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题,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一过程导致学生知识获取效率的下降。[2]尤其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只能在课上通过教师演示的方式进行操作学习,当实验步骤较多时,许多学生就会忘记其中的一些操作要点,导致操作失败或效果不佳。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搭载于网络平台的学习方式快速涌现,如微课、[3]慕课[4]等,这些信息化教学方式使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而变成随时学习、终身学习。在这样的时代大环境下,我们的课程教育也不能再拘泥于教室内,而应该走出课堂、脱开固定上课时间,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信息化教学内容的建议
食品微生物作为食品专业的基础课程,侧重点除了微生物学相关知识外,还有相应的微生物操作实验,[5]使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后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学生进行食品检验工的职业资格考试中,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是必考项目,因此该课程的学习显得更加重要。但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形式的局限,学生往往技能掌握效率不高、学习效果差,甚至操作几次仍出现操作失败或效果不佳的情况。从本调研中也可看到,学生期待能随时与教师进行互动答疑,并随时可以观看操作视频,尤其在自己动手操作出现问题时,这一过程更加重要。因此,我系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改革中,应加大信息化教学的力度,增加微课、慕课等新形势,并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实现课堂翻转,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通讯作者:郑玉玺
参考文献
[1] 张新民.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构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76.
[2] 侯金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职微生物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化工,2015(44):137-138,140.
[3] 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4] 邹先容.高等职业院校的慕课教学模式研究——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湖北工业大学,2017.
[5] 王瑞兰,苏新国,王尔茂.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