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北京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封建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达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抓住背景、解题、分析重点句、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领会诗人表现出来的蔑视权贵的精神。
【关键词】:中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唐诗精神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李白的作品达到了浪漫主义诗作的高峰,他想象力丰富,情感奔放,气概飘逸,豪迈不羁,《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北京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封建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达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抓住背景、解题、分析重点句、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领会诗人表现出来的蔑视权贵的精神。
一、背景要讲全
此文的背景是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大诗人李白沿黄河东下,来到洛阳结交杜甫,后又遇高适,并同游梁宋,返回东鲁前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作别好友。李白为什么出游呢?因为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傲岸不去,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二、解题要简洁
首先清楚这是一篇游记,而且是梦游记,梦是假的假,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吟”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三、难句要讲透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 信难求”航海归来的人谈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寻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 可睹。”越地人谈到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 有时能够目睹。即使是梦游也有现实作为基础。“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姥山直插云霄遮断天空,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那高达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向东南方向倾斜。以附近极高的天台山相比,更见天姥山的气势不凡。 以上内容写天姥山的位置和地势。“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诗人心向往之,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 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开始梦游。“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千岩万转 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山岩重叠,不知道拐了多少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 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别有洞天的场景描写。“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纷纷降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老虎鼓瑟啊鸾鸟驾车,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样难以数清。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醒来时一切消失。悲伤的情调一下子弥漫开来。 “世间行乐 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人世间行欢作乐也象这样虚幻,自古以来许多事情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慨叹人生如梦。“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告别你们离去了什么时候回来? 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想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作者想到世外桃源,想过神仙日子,去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是全文的眼,哪能低头弯腰去伺候权贵,使我不能够开心开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卒章显志,光照全篇。
四、艺术特色
本文想象丰富、构思新奇。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天姥山神仙的出现,是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反映。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等方法,描绘的仙境,活灵活现,引人入胜,耐人寻思。传说中的瀛洲与现实生活中的天姥比,以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比,以光明与黑暗对比。写天姥的高而且大“连天向天横”、“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连用五岳、赤城、天台,又一起用来衬托了天姥的高大衬托。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抒发对天姥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恨;本诗时一首离别诗,但全诗没有一字是惜别,只有旖旎的奇幻色彩和蔑视权贵的高贵精神。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天姥山实际是一座极其平凡的土山,李白的梦游诗使它闻名遐迩梦游把天姥描绘成神奇的世界,寄托着他仕途失意的无限感慨,李白对其宏大理想的追求终身不渝,表现出李白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游名山胜境,意义就在于此。
【关键词】:中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唐诗精神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李白的作品达到了浪漫主义诗作的高峰,他想象力丰富,情感奔放,气概飘逸,豪迈不羁,《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北京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封建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达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抓住背景、解题、分析重点句、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领会诗人表现出来的蔑视权贵的精神。
一、背景要讲全
此文的背景是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大诗人李白沿黄河东下,来到洛阳结交杜甫,后又遇高适,并同游梁宋,返回东鲁前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作别好友。李白为什么出游呢?因为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傲岸不去,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二、解题要简洁
首先清楚这是一篇游记,而且是梦游记,梦是假的假,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吟”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三、难句要讲透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 信难求”航海归来的人谈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寻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 可睹。”越地人谈到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 有时能够目睹。即使是梦游也有现实作为基础。“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姥山直插云霄遮断天空,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那高达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向东南方向倾斜。以附近极高的天台山相比,更见天姥山的气势不凡。 以上内容写天姥山的位置和地势。“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诗人心向往之,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 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开始梦游。“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千岩万转 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山岩重叠,不知道拐了多少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 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别有洞天的场景描写。“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纷纷降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老虎鼓瑟啊鸾鸟驾车,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样难以数清。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醒来时一切消失。悲伤的情调一下子弥漫开来。 “世间行乐 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人世间行欢作乐也象这样虚幻,自古以来许多事情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慨叹人生如梦。“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告别你们离去了什么时候回来? 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想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作者想到世外桃源,想过神仙日子,去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是全文的眼,哪能低头弯腰去伺候权贵,使我不能够开心开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卒章显志,光照全篇。
四、艺术特色
本文想象丰富、构思新奇。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天姥山神仙的出现,是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反映。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等方法,描绘的仙境,活灵活现,引人入胜,耐人寻思。传说中的瀛洲与现实生活中的天姥比,以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比,以光明与黑暗对比。写天姥的高而且大“连天向天横”、“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连用五岳、赤城、天台,又一起用来衬托了天姥的高大衬托。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抒发对天姥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恨;本诗时一首离别诗,但全诗没有一字是惜别,只有旖旎的奇幻色彩和蔑视权贵的高贵精神。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天姥山实际是一座极其平凡的土山,李白的梦游诗使它闻名遐迩梦游把天姥描绘成神奇的世界,寄托着他仕途失意的无限感慨,李白对其宏大理想的追求终身不渝,表现出李白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游名山胜境,意义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