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内蕴深厚,耐人寻味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1泰州2013中考数学卷第25题:如图1,矩形ABCD中,点P在边CD上,且与C、D不重合,过点A作AP的垂线与C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连接PQ,M为PQ的中点.
  (1)求证:△ADP∽△ABQ;
  (2)若AD=10,AB=20,点P在边CD上运动,设DP=x,BM2=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线段BM长的最小值;
  (3)若AD=10,AB=a,DP=8,随着a的大小的变化,点M的位置也在变化.当点M落在矩形ABCD外部时,求a的取值范围.
  1试题的形成
  这道题的最初素材来源于课本上的一道练习题:如图3,E为正方形边CD上的动点,将△ADE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得△ABF,问△AEF是什么三角形?
  图2图3对这道题,取EF的中点G,改编成下面这道题:如图2,E为正方形边CD上的动点,将△ADE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得△ABF,G为EF中点.下列结论:(1)G在△ABF的外接圆上;(2)EC=2BG;(3)B、G、D三点共线;⑷若S四边形BGEC=114S正方形ABCD,那么E为DC的黄金分割点.正确的有.
  后来命题组觉得这道题比较好,又决定将它改编为压轴题.将正方形改为长方形,原来的第(2)小题是这样的:若AD=10,AB=20,点P在边CD上运动,当DP等于多少时?PC1BM=24113.由于这个问题比较难,又改掉了,最终就形成了第25题.
  2试题的特色
  中考后,这道题收到师生的广泛好评,普遍认为这道题具有鲜明的特色.
  特色1:简洁明快,突出课标理念
  本题是一道以三角形、矩形为载体的几何说理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中位线、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勾股定理、二次函数等知识,通过线段取值的变化、点的运动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摆脱了对知识的单一考查,呈现形式突破常规,不落俗套,既尊重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又有区分度,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基本理念.三角形、矩形“联姻”是传统图型,学生在熟悉的背景中舒缓紧张情绪,彰显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命题者深入挖掘教材的智慧.
  特色2:推陈出新,考查心理素质
  中考命题应根据教材,推陈出新,似曾相识又有不同.此题的图形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多处熟悉的踪影.(1)八年级下册第P102第6题,P130“数学实验室”;(2)九年级上册P1例4,P27第12题.此题第1问证明相似,学生很容易入手,第2问笔锋一转,出现一张陌生面孔“BM2=y”,一些学生失去了思考的方向,花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突破口;另一些学生从容淡定,由“BM2”联想开去,想到三角形相似,发现题中无公共边,此路不通,迅速调整思路,将BM2与勾股定理联系一起,即可作出辅助线MN⊥QC于N,从而轻松解题.第3问的难度远远低于第2问,但(2)问解答不好,有的学生就直接放弃了(3)问,甚是可惜.中考,是知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较量,此题有这样的鉴别功能,值得师生回味.
  特色3:变通思维,考查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工具.本题的关键是将BM、BN、MN用x的代数式来表示.即将自然语言转换为数学符号语言,也就是“数学化”.但与考生交流时发现,学生往往没有这种“转换”的意识.其实,在不少几何计算题中都是用符号来表示相关的线段.本题考查的就是用不同语言表达问题的转换能力.
  特色4:夯实基础,检查运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数学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本题在找出解题思路后,要在(1)问的基础上,根据“AD、AB的长度,DP=x,BM2=y”等已知条件,用x、y的代数式表示线段“BQ、QN、BN”,再根据勾股定理列出二元二次方程(即二次函数解析式).据了解,学生思路正确,计算失误的不在少数.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有清晰的目标意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特色5:形式新颖,突出对教与学的导向功能
  (1)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累经验
  新课程改革给教学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但在复习教学中,很多教师把数学复习等同于做题目,把大量时间花在解题与讲题上,用操练经验代替理性思考,导致学生善于模仿而疲于思考,一遇到陌生的问题就一筹莫展.本题让学生处在熟悉又陌生的情境中,不能依靠简单的知识、现成的模式来解决问题,需要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转化等途径才能找到解题思路.因此,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新知识的展开、深入、运用的过程,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要以知识为载体,把分析、思考、交流的时空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不怕困难的品质和勇于挑战的勇气,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数学素养.
  (2)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目前,中学生运算能力的状况很差,不少老师埋怨:“学生连简单的运算都过不了关,甚至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运算结果也常出差错.”这些状况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不明算理,对提高运算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总是把“粗心”“马虎”作为借口,误认为“反正会做,考试时细心一点就行了”;有相当多的教师注重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引导,而忽视运算过程的合理性、简捷性的必要指导.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重在渗透,贵在坚持,要从解题的准确性,解题的速度,运算的技巧、灵活性,以及如何克服运算中的心理障碍等方面使学生领悟运算能力的实质,从而提高运算能力.
  (3)及时体悟,提高效益
  “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学数学要练,但未必做得越多越好,每次练习后都必须及时反思总结,反思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并有意识地归纳提炼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与策略等.例如,在解决本题时,可以提出:此题难在哪里?与BM2相关的问题是什么?应抓住什么核心知识?此路可行吗?解题也要大将风范,要懂得“中断是为了切换”,坚持“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和“回顾”四大步骤的训练.长期如此,便能激活思维活跃度,优化知识框与问题解决的途径.
  总之,在平时的教与学中,加强通法研究,不断积累经验,做解题过程中的“有心人”,勤于反思,慧眼识题,善于从不寻常的题型中发现、运用核心知识,从而“入宝山而不空返”,提升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朱月红,女,1970年10月生,江苏泰州人,在职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师,泰州市学科带头人,高港区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主要从事数学教学有效性和数学实验的研究.
其他文献
1写在前面  1.1专家对整体教学的认识  章建跃博士认为:日常教学,概念一个个地教,定理一个个地学,容易迷失在局部,见木不见林.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坐井观天、思路狭窄、思维呆板,局限于一招一式的雕虫小技而不能自拔.把握好整体性,对内容的系统结构了如指掌,心中有一张“联络图”,才能把准教学的大方向,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结构化的、联系紧密的、迁移能力强的知识.  孙维刚老师认为
期刊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这真正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那样:“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培养对象会课研讨活动中,笔者有幸执教了题为“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期刊
平面几何习题教学是对平面几何的语言教学、概念教学、命题(公理、定理)教学成果的综合应用与全面检验.在习题教学中,通过解题学习的过程,使受教育者产生情感的投入,激发起创造的热情,并依此而形成深度数学经验.所谓深度数学经验,就是学生经由数学猜想、证实(或证伪)猜想、发现结论等一整套探究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经验,它已经不同于简单的接受外在他人的经验,实际上,形成了学生对自我的开放,感知的扩展,意识的觉醒,智
期刊
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无论是中考还是模考,命题者偏爱抓习题资源,进行挖掘,进行再创造。因此在教学中善于抓住习题资源,引导学生类比探究,使习题功效深化,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三道习题,运用面积法进行证明,并加以拓展探究,让师生从中体会研究数学习题的价值。
期刊
问题提出: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1].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属于学生的主观性数学知识的范畴,它形成于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之中,伴随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而发展.笔者于2013年9月22日参加江苏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网络教研活动,为广大网友展示了苏科版义务教
期刊
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学界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直关注的重要话题.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我国基础教育中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成都市龙泉驿区从2008年起进行了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DJP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DJP教学的全称“导学讲评式教学”,是指学生利用学案的引导和帮助,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内容、初步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和
期刊
案例评说  用科学的理念指导数学复习教学,提升复习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思考的问题.一节高效的复习课不但要回顾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还应该是知识的提高与升华,更是方法的提炼与总结以及数学思想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华罗庚教授曾介绍过一种“找另一条线索把旧东西重新贯穿起来”的复习方法,这条线索就是我们常讲的复习课的主线.纵观近几年各地的中
期刊
有效是教学之底线,也是教学应然的价值追求.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师必须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教师只有发挥以上作用,才算是真正的教学.这其实就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有力诠释.基于此,笔者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了新的思考.以下通过几个自己或他人教学的片段做一分析,引以共勉!
期刊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学生如果有机会教别人他正在学习的东西,那么他对这项学习的保持率可高达90%.而合作学习的积极倡导者美国学者约翰兄弟认为:学生在聆听同学的阐述时,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利于知识的内化由此可见,课堂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说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什么是“说题”呢?说题,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分析、判断,并说出对所要解决问题的题意、解答及拓展
期刊
性质1 图形的基本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