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材料是历史知识形成的源泉。重视运用历史材料,创造有历史感的氛围和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对材料及有关历史资料进行阅读理解,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历史的重新建构。学生在“鲜活”的历史情境中进行科学的历史思维,形成正确的历史知识。补充史实,化解结论性的佳点,引导学生以材料为依据进行分析。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历史材料 材料运用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150-01
历史材料的运用是高中新课本的一个显著特点。历史材料是历史知识形成的源泉。重视运用历史材料,创造有历史感的氛围和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是近年来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引导学生对材料及有关历史资料进行阅读理解,使学生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辩析历史材料的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果教师几乎对每一个展开讨论的问题来论证问题,将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
通过我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材料:
一、增加对历史感性知识的理解,由于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学生学习历史实际上是在头脑中形成对历史的重新建构。在建构中,历史材料应成为学生感受历史,认识历史,理解历史的中介物。史实材料的引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种真实感,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从而加速对历史的建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即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过程及结果的认识。当然,若将有关历史材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那效果会更好。这里体现教师不是奉送真理,而是引导学生研习材料,激活学生研究,讨论历史问题的意识,使高中教学相对沉闷的课堂气氛也有很大改观。
三、补充史实,化解结论性的佳点。历史认识的特点是重史实依据,“论从史出”。要想使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理解教材上的结论,必须提供必要的历史材料。
多种形式的史料研习,在中学的实际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它能使历史课更生动,具体,有深度,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培养学生“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对学生“重证据”的科学态度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师照本宣科,机械复述教材的被动教学冶状况,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动性,创造性。第三,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改变他们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培养学生通过研习史料获取有效信息与辩析历史材料的方法。
四、解答历史材料题的一般方法与技巧,主要概括为以下的三部曲
1、读,解题的前提
注意两点:①读懂材料。对材料一般应读三遍:粗读,通过浏览材料,尽可能地抓住作者的命题意图或材料的主题;细读,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带着设问重点读,提取有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材料知识的联系,把握作者的命题意图和考查方向。
②看两头。材料的两头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介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等这些说明性文字给解题者以某种暗示,可能隐藏着解题的有关信息,有一定的启发性。
2、找,解题的关键
①找到有效信息。读材料时要善于抓关键词。无论材料的文字有多少,无效信息的干扰程度有多强,材料的涵义往往都在几个关键词上。
②将有效信息回归教材。虽然材料题一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新设问,但必然与教材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里的联系,一是指题目以教材内容为背景,二是指题目的一二处设问需要从教材内容来确定大致的方向。确定了材料和教材内容的联系回答问题就不会太难。当然有的设问可以在教材中直接“对号入座”。
3、答,解题的归宿
①审准设问。在设问中,往往有限制性词语对问题回答作出限制,如:“不得摘抄原材料”、“依据材料…等。
②解答要完整而有层次。解答的完整和层次性,直接影响得分。
③注意运用史观。用史观分析材料,是历史阐释的最高要求,在高考中呈上升趋势。运用史观分析材料,可以有效辨别观点错误的材料,提高判断能力。
④答题要简明。答题时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问什么答什么,不可啰里啰唆,言之无物,涂涂改改,答非所问。语言要规范,准确使用“历史语言”,不滥用文学语言。
⑤注意分值。每个设问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要详尽回答;分值小,则要简答。
4、全面理解、整体把握
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的进程史同样不可断然分割,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我们都应考虑,通过纵向联系,横向比较,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那么沉睡的历史便会“立体”起来,“鲜活”起来。整体把握,立体呈现,这同样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重视且必须做到的。
参考文献:
[1]张行涛,等.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3.6
[2]郭友.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7.5
[3]刘晓明.科学备课[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8.5
[4]丁锦辉,等.有效备课丛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6
[5]聂佳.分析规律,掌握方法,提高效率——浅谈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与技巧[J]. 历史学习.2008.4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历史材料 材料运用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150-01
历史材料的运用是高中新课本的一个显著特点。历史材料是历史知识形成的源泉。重视运用历史材料,创造有历史感的氛围和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是近年来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引导学生对材料及有关历史资料进行阅读理解,使学生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辩析历史材料的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果教师几乎对每一个展开讨论的问题来论证问题,将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
通过我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材料:
一、增加对历史感性知识的理解,由于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学生学习历史实际上是在头脑中形成对历史的重新建构。在建构中,历史材料应成为学生感受历史,认识历史,理解历史的中介物。史实材料的引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种真实感,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从而加速对历史的建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即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过程及结果的认识。当然,若将有关历史材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那效果会更好。这里体现教师不是奉送真理,而是引导学生研习材料,激活学生研究,讨论历史问题的意识,使高中教学相对沉闷的课堂气氛也有很大改观。
三、补充史实,化解结论性的佳点。历史认识的特点是重史实依据,“论从史出”。要想使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理解教材上的结论,必须提供必要的历史材料。
多种形式的史料研习,在中学的实际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它能使历史课更生动,具体,有深度,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培养学生“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对学生“重证据”的科学态度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师照本宣科,机械复述教材的被动教学冶状况,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动性,创造性。第三,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改变他们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培养学生通过研习史料获取有效信息与辩析历史材料的方法。
四、解答历史材料题的一般方法与技巧,主要概括为以下的三部曲
1、读,解题的前提
注意两点:①读懂材料。对材料一般应读三遍:粗读,通过浏览材料,尽可能地抓住作者的命题意图或材料的主题;细读,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带着设问重点读,提取有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材料知识的联系,把握作者的命题意图和考查方向。
②看两头。材料的两头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介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等这些说明性文字给解题者以某种暗示,可能隐藏着解题的有关信息,有一定的启发性。
2、找,解题的关键
①找到有效信息。读材料时要善于抓关键词。无论材料的文字有多少,无效信息的干扰程度有多强,材料的涵义往往都在几个关键词上。
②将有效信息回归教材。虽然材料题一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新设问,但必然与教材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里的联系,一是指题目以教材内容为背景,二是指题目的一二处设问需要从教材内容来确定大致的方向。确定了材料和教材内容的联系回答问题就不会太难。当然有的设问可以在教材中直接“对号入座”。
3、答,解题的归宿
①审准设问。在设问中,往往有限制性词语对问题回答作出限制,如:“不得摘抄原材料”、“依据材料…等。
②解答要完整而有层次。解答的完整和层次性,直接影响得分。
③注意运用史观。用史观分析材料,是历史阐释的最高要求,在高考中呈上升趋势。运用史观分析材料,可以有效辨别观点错误的材料,提高判断能力。
④答题要简明。答题时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问什么答什么,不可啰里啰唆,言之无物,涂涂改改,答非所问。语言要规范,准确使用“历史语言”,不滥用文学语言。
⑤注意分值。每个设问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要详尽回答;分值小,则要简答。
4、全面理解、整体把握
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的进程史同样不可断然分割,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我们都应考虑,通过纵向联系,横向比较,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那么沉睡的历史便会“立体”起来,“鲜活”起来。整体把握,立体呈现,这同样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重视且必须做到的。
参考文献:
[1]张行涛,等.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3.6
[2]郭友.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7.5
[3]刘晓明.科学备课[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8.5
[4]丁锦辉,等.有效备课丛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6
[5]聂佳.分析规律,掌握方法,提高效率——浅谈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与技巧[J]. 历史学习.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