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反省思维,是指主动以严肃的态度持续不断地、反复深入地对已有的结论、认识或观念,以及它们的形成过程,进行周密、持续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的认识或提出疑问作为新的思考起点。因为对数学来说,确信某项事件是一回事,知道为什么确信则是另一回事,,在数学学习中,更重要、更多的是反省思维,反省思维具有自主性、独立性、习惯性等特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全面素质的重任,理应对学生反省思维意识的养成作全面深刻的教学反思,只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反省思维的训练。那么,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省性思维能力呢?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主要是做到“三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反省
一、要经常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结果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要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就不能只满足于得出结论为止。教师要注意经常引导学生站在评价水平的高度上,对自己的显性的学习结果和隐性的思考过程进行评价,并不断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
如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多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我们着重引导学生反省这些思路和解法正确与否,简捷与否,创新与否,不断提高其思维品质。而在作业批改中,我们也以培养学生的反省性思维为出发点,改革作业批改方式。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只在过程和结果均正确的题目上打“√”。对于过程错误或结果错误的题目,对于优等生,我们在该题旁打上一个“(?)”号;对中下学生,则在出错这一步后用记号“?”标出;而对学困生,则先在具体错误处划“-”,并打上“△”。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老师的批改符号的提示去反省:“哪里错了?”、“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进行改正?”等。通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反省,不仅提高了其思辨能力,纠正了错误,而且使学生强化了成功,为进一步学习和创新作了思维上和心理上的铺垫。
二、要经常引导学生根据他人的创新思维来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
学生与学生间的人际互动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由于知识基础、思维水平、认知水平等的差异,对于同一问题,学生解答的思路是不會完全一致的,因而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根据他人的创新思维来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反思、借鉴,以实现自己的创新。
如在教学计算7+7+7+7+7+5=?时,学生出现了以下四种思维方法:(1)依次相加,结果等于40;(2)按乘法意义计算:7×5+5=40;(3)用转化思想:7×6-2=40;(4)把原来的“5”分别加到每一个“7”中再计算:8×5=40。让持每种解法的学生表述完自己的思维过程后,我们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根据别人的创新解法进行反思:“这种解法我为什么没想到”,“自己在哪儿再深入想一想就可以想到这种解法”、“这些创新解法间有什么联系”等。通过反省,使学生既多学到了一些解法,又对创新思维作了检查、批判,锤炼了思维。
三、要努力引导学生把反省性思维运用于学习的各个环节,并形成习惯。
国外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能力是保证学生持续不断发展的动力。为此,美国、新加坡等国的一些学校还专门开设了培养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能力的“高级智慧课”,即“学习反省课”。从制度上为学生的自我反省提供了时间上、指导方式上等方面的保障。
借鉴国外经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都要注意给学生创设反省的氛围,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反省时间。如学习了“三角形面积”后,在课末的几分钟可引导学生这样进行反省:“这节课我学会了哪些知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这些知识的要点是什么?”——S=(a+h)÷2、“我是怎样学会的?”——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转化法。又如,在作业完成后,可让学生根据“文字题、式题、应用题自我反省提问卡”上的一系列问题对自己的作业作反思,以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自己得出反馈信息,并矫正差错。另外,在学生解题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等环节,均应使学生自觉地表达思维过程并作出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并持之以恒,逐渐养成习惯。这对学生来说,将会终生受益无穷。
总之,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思维能力和习惯,不仅可以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以健康地发展,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这些,却也正是我们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周玉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9):22-22.
[2]王亚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10):130.
[3]甄香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 新课程学习(上), 2014(11):140-140.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反省
一、要经常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结果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要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就不能只满足于得出结论为止。教师要注意经常引导学生站在评价水平的高度上,对自己的显性的学习结果和隐性的思考过程进行评价,并不断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
如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多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我们着重引导学生反省这些思路和解法正确与否,简捷与否,创新与否,不断提高其思维品质。而在作业批改中,我们也以培养学生的反省性思维为出发点,改革作业批改方式。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只在过程和结果均正确的题目上打“√”。对于过程错误或结果错误的题目,对于优等生,我们在该题旁打上一个“(?)”号;对中下学生,则在出错这一步后用记号“?”标出;而对学困生,则先在具体错误处划“-”,并打上“△”。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老师的批改符号的提示去反省:“哪里错了?”、“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进行改正?”等。通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反省,不仅提高了其思辨能力,纠正了错误,而且使学生强化了成功,为进一步学习和创新作了思维上和心理上的铺垫。
二、要经常引导学生根据他人的创新思维来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
学生与学生间的人际互动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由于知识基础、思维水平、认知水平等的差异,对于同一问题,学生解答的思路是不會完全一致的,因而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根据他人的创新思维来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反思、借鉴,以实现自己的创新。
如在教学计算7+7+7+7+7+5=?时,学生出现了以下四种思维方法:(1)依次相加,结果等于40;(2)按乘法意义计算:7×5+5=40;(3)用转化思想:7×6-2=40;(4)把原来的“5”分别加到每一个“7”中再计算:8×5=40。让持每种解法的学生表述完自己的思维过程后,我们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根据别人的创新解法进行反思:“这种解法我为什么没想到”,“自己在哪儿再深入想一想就可以想到这种解法”、“这些创新解法间有什么联系”等。通过反省,使学生既多学到了一些解法,又对创新思维作了检查、批判,锤炼了思维。
三、要努力引导学生把反省性思维运用于学习的各个环节,并形成习惯。
国外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能力是保证学生持续不断发展的动力。为此,美国、新加坡等国的一些学校还专门开设了培养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能力的“高级智慧课”,即“学习反省课”。从制度上为学生的自我反省提供了时间上、指导方式上等方面的保障。
借鉴国外经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都要注意给学生创设反省的氛围,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反省时间。如学习了“三角形面积”后,在课末的几分钟可引导学生这样进行反省:“这节课我学会了哪些知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这些知识的要点是什么?”——S=(a+h)÷2、“我是怎样学会的?”——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转化法。又如,在作业完成后,可让学生根据“文字题、式题、应用题自我反省提问卡”上的一系列问题对自己的作业作反思,以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自己得出反馈信息,并矫正差错。另外,在学生解题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等环节,均应使学生自觉地表达思维过程并作出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并持之以恒,逐渐养成习惯。这对学生来说,将会终生受益无穷。
总之,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思维能力和习惯,不仅可以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以健康地发展,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这些,却也正是我们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周玉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9):22-22.
[2]王亚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10):130.
[3]甄香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 新课程学习(上), 2014(11):140-140.